太湖石 文 太湖边上,有座文化论坛,我有一次去荡了一圈,看来看去,没有太湖石。 没有太湖石的太湖,必定缺少了一种文化,没有太湖石,就像有论点,没论据的文章,让人不信服,就像一座老宅里被拆掉了梁架,太湖软趴趴的。 这个太湖,太湖石是深藏不露的主人,它把太湖一路走来的经历,写在了自己的身上,太湖的烟波流转,只是过客。而正因为身上流水的痕迹,太湖石,和老气横秋的灵璧,故作风雅的英石不一样,它一身素色,气度自华,这个气度,不是北方石头那种端起架势,慷慨激烈的样子,而是像一个个老式的文人,虽然家中困窘,走出来,依然充满灵气,很有腔调。 从宋朝开始,太湖石就被人牵挂了,再加上新中国后的工业化浪潮,太湖石就像悲欢离合的一大家子人,有的上山下乡成为石灰石的原料,有的漂洋过海成为海外游资,更多的流落社会,成为无业青年。西山元山一带,曾被挖得掘地三尺,甚于和田玉。 现在的元山村,采石业虽然叫停,但半个村子还依然充满太湖石石粉的味道。记得小的时候,太湖大桥还没造,远望西山岛,只看见石灰厂的烟囱在冒烟,一度还成为画家笔下现代化农村的标志,现在才知道,这是太湖石的魂魄和着太湖的水汽在飘。 如今,像样的太湖石要么去园林里看,要么流散在苏州民间,但藏石的主人往往和太湖石一样的脾性,没有显山露水的想法。苏州很多赏石大家想搜集苏州民间留存的太湖石精品的资料,却无比艰辛,至今仍在探寻。 现在玩石头的,造园的人,不得已,选择的就是安徽广德的太湖石,广西的类太湖石,而广德的石头,颜色死白,缺少水汽氤氲,广西的石头,耐不住考验,一到冬天,就在江南的低温里裂缝丛生,让人心碎不已。 苏州园林如果没有太湖石,很难想象,是否还是那么个味道。 中国,没有中国味;太湖,没有太湖石,是个悲剧。而现在的苏州,多的是富丽堂皇的乾康瓷器和油头粉面的竹木牙角,唯独没有太湖石的影子,实在遗憾的很。 可太湖石,它不说话,只是躲在它多孔的窟洞后面静静地看你。 |
|
来自: 苏迷 > 《苏州太湖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