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红眼病有偏方
夏季是红眼病流行时期,这里介绍2则防治红眼病的偏方: 1.木贼草(笔壳草或笔筒草)15克、苦瓜250克(干苦瓜125克)煎汤(中老年人1次服用量)。先将鲜苦瓜洗净剖开去瓤,切成小薄片,木贼草切成3~5厘米长的短节,两味同时放入瓦锅,注入清水,文火煎至两碗,将渣滤去服用。早晚各1次,3天1个疗程,可治愈。 2.桑叶(或菊花)、蒲公英各60克,煎水当茶饮。也可冷却后用来洗眼睛。此方服用7天左右可痊愈。<红眼病>
眼前房出血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肝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积于前房。 【治法】养肝潜阳,滋阴止血。 【方名】加味滋阴血止饮。 【组成】生地15克,当归9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仙鹤草15克,珍珠母24克,鳖甲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藻云方<前房出血>
视神经萎缩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肝肾阴虚,精血耗损。 【治法】滋补,活络,明目。 【方名】复明地黄汤加减方。 【组成】枸杞25克,菊花20克,地黄15克,当归12克,赤芍9克,苏木15克,青葙子12克,丝瓜络15克,寸冬10克,珍珠母50克,丹参12克,生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齐强方。 中医方剂(二)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行气,祛瘀散滞。 【方名】加味祛瘀复明汤。 【组成】当归15克,川芎6克,赤芍9克,元胡9克,白芷9克,泽兰6克,苏木9克,香附15克,坤草20克,条芩9克,木香6克,元参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以黄酒30毫升为引。 【出处】李纪源方
老年性白内障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肝郁,肾虚。 【治法】疏肝理脾,清心益肾。 【方名】消障汤。 【组成】土白术10克,杭白芍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青葙子12克,茺蔚子10克,枸杞子10克,车前子10克,石决明15克,决明子15克,香附10克,夏枯草15克,生地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中医方剂(二) 【辨证】肝肾有虚,气郁化火。 【治法】补益肝肾,解郁凉血。 【方名】凉血养肝片。 【组成】龙胆草4000克,茺蔚子4000克,白芍4000克,旱莲草5000克,丹参4000克,丹皮4000克,刺蒺藜4000克。 【用法】共研末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6克。日服3次,每次6片,温开水送服。连续服药,视力恢复至1.0以上者停服。 【出处】《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中医方剂(三) 【辨证】肾精亏损。 【治法】平补肝肾,益精明目。 【方名】明目治障汤。 【组成】枸杞子10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8克,谷精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泪囊炎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风热停留。 【治法】疏风清热。 【方名】白薇丸加味。 【组成】防风10克,羌活10克,白薇10克,白蒺藜10克,石榴皮10克,蒲公英12克,银花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审视瑶函》。 中医方剂(二) 【辨证】风热上攻。 【治法】祛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名】驱风散热饮子加减。 【组成】羌活8克,薄荷6克,防风8克,牛蒡子1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山栀10克,莲子芯8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眼科学》<泪囊炎>
眼病方
黄芪60克,人参、甘草(炙)、白芍各30克,陈皮15克,蔓荆子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本方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睡起胞睑浮肿。在服本方时,忌食酒、醋、湿面、酱料、葱、蒜、韭及生冷硬物。<眼病>
麦粒肿四
方名:解毒消肿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急性化脓性睑板腺炎。 【处方组成】黄芩15克、连翘15克、二花15克、生地15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白术10克、枳实10克、甘草5克、大黄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若见脾胃虚弱,便溏乏力,去大黄、生地、白芷,加党参、当归、黄芪。 【临床疗效】治疗41例,治愈率90.24%。 【处方来源】湖北省黄冈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王耘松。 【按语】王氏治疗本病除清热消肿之外,还用大黄、枳实取以导滞泄热。清热有三条途径:一发汗,二利尿,三通腑。王氏既用清热泻火,又用通腑导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本方中又可见到,启用白芷,既可散风,又能排脓消肿,一举二得。精研药性,处方用药始能精练。
麦粒肿三针眼消毒方
方名:针眼消毒方【功能主治】功能清脾胃伏热。主治麦粒肿及顽固性屡发性麦粒肿。 【处方组成】木通3克、滑石15克、黄芩9克、连翘12克、瞿麦15克、大黄(后下)6克、蝉衣4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本病炎症消退,或接近消退,为预防复发,可佐以扶正之品如黄芪、党参、淮山药、白术等。 【临床疗效】治疗28例,皆属屡发病例,经用本方治疗,用药10-14剂而愈,其中显效(服药后未再复发)10例,进步(药后复发频率明显减少)17例,仅1例无效。 【处方来源】江西省第一人民医院罗兴中。 【按语】麦粒肿屡发,常与睡眠不足、屈光不正有关,本方既可泻心火而安眠,又根据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从心脾而治。在恢复痊愈期,注重调理脾胃,健脾可促进水谷运化,化生精血运养于目与心,以致心气和则火宁。故治疗本病着眼心脾,是有道理。
眼睑下垂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脾肾虚损,气血失和,经脉失养。 【治法】补脾益肾。 【方名】温肾益脾汤。 【组成】党参20克,黄芪25克,芡实10克,金樱子10克,巴戟10克,仙茅25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树方。 中医方剂(二) 【辨证】肾脾气弱,筋脉弛缓,眼胞下垂。 【治法】益气补中,健脾助化。 【方名】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成】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广皮3克,升麻3克,桔梗3克,苍术5克,晚蚕砂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炳凡方<眼睑下垂>
原发性青光眼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阴虚阳亢,气血失和,神水停滞,瞳神散大。 【治法】平肝清热,利水缩瞳。 【方名】绿风安平汤。 【组成】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川芎5克,熟地15克,双钩15克,珍珠母25克,泽泻15克,车前草25克,乌梅15克,槟榔6克,荷叶20克,菊花20克,甘草3克,琥珀(冲服)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纪源方<青光眼>
早期视神经萎缩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肝肾虚弱。 【治法】补益肝肾。 【方名】四物五子丸加减。 【组成】熟地12克,制首乌12克,黄精12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复盆子12克,桑椹子12克,丹参12克,车前子(布包煎)9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传课方<视神经>
流泪眼、沙眼
猪肝一两,胡萝卜三两,切碎加一碗水,少加些油盐煮烂,一次吃完,一日3次,连用一星期痊愈。忌韭菜、洋葱、大蒜、辣椒。
白内障
(晶体混浊、使视力下降)蛇壳1克,蝉衣3只,白菊花5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3次,连用20天可退翳明目,如能同时用早晨露水滴眼,效果更佳。忌吃酒、羊肉、狗肉。
视网膜色素变性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命门火衰,肾阳虚惫。 【治法】温肾壮阳。 【方名】夜明八味汤。 【组成】熟地12克,丹皮9克,云苓12克,山药9克,泽泻6克,萸肉9克,肉桂3克,附子1.5克,夜明砂15克,苍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齐强方<视网膜>
五倍子治倒睫毛
很多人会出现倒睫毛的现象,双眼感觉刺痛、流泪。点眼药水也没有什么效果。下面介绍一个偏方,供大家参考: 用料:五倍子12克,蜂蜜15克。 制作:将五倍子捣成细末,用蜂蜜调匀,取适量涂抹于眼皮上(外侧)。 外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连续涂4~5天就会见效的,睫毛会恢复原状,眼睛的不适感就会消失的。<倒睫毛> 眼球挫伤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外物伤及,气血瘀滞。 【治法】通经化瘀明目。 【方名】活血明目饮。 【组成】当归9克,赤芍9克,红花6克,菊花12克,草决明12克,五味子6克,龙胆草6克,公英12克,蝉蜕6克,木贼12克,苏木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齐强方<眼球挫伤>
绿豆皮眼病有药医
生绿豆脱下的豆皮,药称绿豆衣,有清热解素、明目退翳之功,还有抑制葡萄救菌的作用,临床上用绿豆衣煎煮服用治疗痈肿、疮疖、烫伤等外伤感染,很有效果。 视物不清,可用绿豆皮半两,水煎服;目生云翳,可用绿豆二两,蛇蜕一条,白糖30克,蛇蜕用甘草水洗净,再用芝麻油炒黄,加炒绿豆及白糖,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数剂有效。 用干绿豆衣做枕芯,佐以干菊花为絮,供高血压和老年眼病患者枕用,有降压明目之作用。<眼病>
急性中心性视网膜炎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肾阴不足,肝阳上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清热明目。 【方名】加味杞菊地黄汤。 【组成】熟地20克,山药18克,萸肉10克,云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杞果12克,甘菊15克,密蒙花18克,羚羊角粉(冲服)2克,枣仁(炒)25克,钩藤20克,天麻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2次。 【出处】赵波方。 【备注】避免精神刺激,禁饮酒,忌食辛辣食物。 中医方剂(二) 【辨证】肝经郁热,湿热蕴结。 【治法】泻热化湿,疏肝解郁。 【方名】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方。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胆草12克,栀子10克,川军(后下)15克,石决明18克,车前子10克,甘菊15克,谷精草10克,密蒙花18克,丹皮10克,枣仁(炒)30克,丹参25克,川楝子10克,枳实10克,甘草10克,羚羊角粉(冲)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波方
明目方十四
人参、三七根各适量。以水磨汁、涂眼四周。本方适用于目赤胞肿。<眼病>
烧伤眼睛的偏方
人奶治电焊光灼伤眼睛 用料:人奶适量。 用法:将奶擦涂眼睛。<眼睛>
急性结膜炎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外感风热时邪,脉络瘀滞。 【治法】祛风清热,活血化瘀。 【方名】明目汤。 【组成】川芎3克,归尾3克,白芍3克,生地3克,黄连3克,黄芩3克,栀子3克,石膏3克,连翘3克,防风3克,荆芥3克,薄荷3克,羌活3克,蔓荆子3克,菊花3克,蒺藜3克,草决3克,桔梗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林端昌方。 中医方剂(二) 【辨证】风邪热毒,侵袭肺卫,郁滞成瘀,风火相煽,挟瘀上犯于目。 【治法】辛凉宣肺,祛风清热,化瘀通络。 【方名】三花汤。 【组成】银花15克,菊花12克,红花9克,蒲公英24克,薄荷9克,蝉蜕9克,白蒺藜12克,赤芍12克,酒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在煎煮药时,用药气熏蒸患眼,每日3次。 【出处】《四川中医》。 中医方剂(三) 【辨证】风热夹湿,肝脾郁热,壅滞所致。 【治法】宣解风热,化湿活络,平肝泻脾。 【方名】金灵散合龙胆泻肝汤。 【组成】薄荷10克,防风8克,杭菊花10克,生山栀7克,龙胆草6克,金银花15克,白僵蚕13克,宣木瓜13克,重楼8克,天麻8克,川芎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单伯图方。 中医方剂(四) 【辨证】风热上攻于目。 【治法】清热祛风。 【方名】秦柏熏眼方。 【组成】秦皮9克,川柏9克,川椒9克,薄荷6克,荆芥6克,防风6克。 【用法】上药共煎,熏洗患眼,每次熏20-30分钟,每剂煎2次用之。 【出处】何宏敏方<结膜炎>
枸杞子酒治老年白内障
具体做法:将500克枸杞子平均装入三个空瓶内,再将黄酒倒入至满瓶,并将盖拧紧封严。两个月后开始服用,时间长没关系。500克枸杞子酒服25—30天。每日两次,晨起空腹和晚睡前各服一次。要连续服用不间断。如果不胜酒力,可将枸杞子酒加水稀释后再喝。最好晨起先喝一杯凉开水或温开水再喝枸杞子酒。(枸杞子和黄酒要选优质的)。长期服用队视力还有提高。 (此方仅供参考)<白内障>
麦粒肿方一龙胆岑连汤
方名:龙胆岑连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多发性睑腺炎。 【处方组成】龙胆草6克、川连3克、黄芩6克,枳壳3-4.5克、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脾失健运加二陈汤、厚朴、白术;若风火炽盛者加金银花9克、花粉6克、栀子4.5克、知母4.5克;若阴虚火旺者,取六味地黄汤加银花、柴胡、五味子、生甘草、当归等;肝气横逆,侮脾乘胃,取逍遥散加减。 【临床疗效】治疗272例,随访170例,其中11例复发,其余治愈。复发再治愈率达93.53%。 【处方来源】朱兆和。 【按语】本病易复发,本方治愈复发者的疗效仍佳,说明麦粒肿复发率可以中医中药治疗得到控制。本方除内服外,应以药渣之余热进行熏洗。
电光性红眼病
用人乳或鲜牛乳滴入眼内,闭眼10分钟,一日两次,一次两滴,连用2天,有特效,忌辣。
视力衰退
(老光、老花、视物不清)白菊花3克,干桑叶2克,每日用开水泡饮(可泡三遍),连用1~3月,可补肝明目,使视力恢复,并可预防老光眼的形成。忌吃葱、姜、蒜、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
青光眼
(眼球内压力太高,角膜水肿或呈雾状,视力下降)猪眼1只切碎,加桂元肉7只,煮熟,再加油、盐适量,每日吃一剂,连吃半月,能使眼内轻松,眼睛明亮,忌吃鹅肉、动物血。
眼角膜溃疡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肝经风热毒邪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解毒,退翳明目。 【方名】银翘公英汤。 【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蒲公英12克,龙胆草10克,大黄5克,蝉衣5克,菊花10克,青葙子10克,黄连5克,黄芩8克,甘草3克,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兼熏洗。 【出处】《江西中医药》。 中医方剂(二) 【辨证】肝胆火盛,上攻于目。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解毒消炎。 【方名】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9克,焦栀9克,柴胡9克,黄芩9克,生地9克,泽泻12克,当归12克,木通9克,甘草6克,银花50克,连翘15克,板兰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齐强方<角膜溃疡>
眼睑痉挛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心肺两虚,痰气上冲。 【治法】补气逐瘀,解痉化痰。 【方名】补气镇惊汤。 【组成】炙黄芪24克,柏子仁12克,川芎6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茯神10克,当归身10克,杭白芍10克,枣仁(炒)10克,半夏10克,胆星6克,细辛3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路际平方<眼睑痉挛>
沙眼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湿热壅盛。 【治法】散风清脾,祛湿。 【方名】除风清脾饮。 【组成】陈皮10克,连翘10克,防风8克,知母10克,玄明粉(冲服)12克,黄芩10克,玄参10克,黄连10克,荆芥6克,大黄10克,桔梗10克,生地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沙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痰火郁结,邪热内侵。 【治法】清痰泻火,祛邪逐瘀。 【方名】清痰利水汤。 【组成】黑元参24克,半夏12克,吴茱萸6克,广陈皮6克,胆星10克,泽泻10克,防己10克,石苇10克,黄连6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升麻10克,藁本10克,甘草3克,代赭石21克(为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路际平方。 中医方剂(二) 【辨证】肝胆风火。 【治法】平肝清热。 【方名】羚羊菊花饮。 【组成】羚羊角3克,菊花20克,草决明25克,五味子15克。 【用法】水煎,频频代茶饮。 【出处】齐强方
红色盲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心血不足,肺气有余。 【治法】调补阴阳。 【方名】加味补阴益阳汤。 【组成】大生地30克,生龟板12克,生牡蛎12克,知母12克,黄柏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菟丝子10克,石决明8克,菊花10克,萆解10克,云苓10克,甘草3克,代赭石15克,枣仁10克,楮实子10克,紫石英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路际平方<红色盲>
风眼后白晴赤色偏方
黄芪当归(酒洗)柴胡炙甘草防风各5克升麻6克白芷3克蔓荆子3克 水煎热服。 适用于白晴赤色,隐色难开,而多泪等症。<眼病>
麦粒肿五黄连乳汁方
方名:黄连乳汁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消肿。主治麦粒肿。 【处方组成】黄连3克、乳汁适量。把黄连放在容器内,然后将乳汁挤入,以浸没药物为度。浸泡1日,滤出其汁,点搽患处,1日3-4次。 【辨证加减】无 【临床疗效】治疗30例,获得满意疗效。多在2-3日内治愈。 【处方来源】梁兆松等。 【按语】无<麦粒肿>
麦粒肿偏方
中医方剂(一) 【辨证】痰热阻结。 【治法】祛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名】防风散结汤加减。 【组成】防风8克,白芷10克,前胡10克,黄芩10克,元参12克,花粉10克,陈皮8克,赤芍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眼科学》。 中医方剂(二) 【辨证】外感风热,毒邪凝聚,或脾胃蕴积热毒,或脾虚气弱,眼睑气血瘀滞。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 【方名】清茶油膏。 【组成】生清油,茶叶末各适量。 【用法】用等量生清油与茶叶末调为糊膏,装入磁罐备用,挑清油膏涂于纱布上贴于眼睑病灶处固定,热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 【出处】朱洪文方
眼损伤后出血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体伤血瘀,风邪侵袭。 【治法】祛瘀行血,清热散风。 【方名】除风益损汤加减。 【组成】生地15克,赤芍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防风9克,前胡9克,菊花9克,生蒲黄5克,红花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汪苍壁方<眼损伤>
麦粒肿二蒲公野菊方
方名:蒲公野菊方【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麦粒肿。 【处方组成】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临床疗效】治疗57例,除4例未能追访外,其余53例均获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2.84天。 【处方来源】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齐锡淼等。 【按语】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眼病,容易反复发作,齐氏应用本方内服与熏洗,治愈天数明显缩短。方中蒲公英入胃经,清热解毒,配以野菊花起到增强清热作用;蒲公英还有活血祛瘀的功能,促进麦粒肿的消散。 结膜炎
(细菌性红眼病)用绿茶水,每日洗眼3~5次,一般2~3天有消炎抗菌之功效,忌吃酒、辣物。
偷针眼
用缝衣针的针鼻部反复摩擦患处并稍用力,每日2~3次,2日即可治愈,也可用线扎患病那边的中指节半小时,一天可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