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病小偏方第七十七册

 学中医书馆 2013-07-26

601.【处方组成】黄连3克、乳汁适量。把黄连放在容器内,然后将乳汁挤入,以浸没药物为度。浸泡1日,滤出其汁,点搽患处,1日3-4次。

602.【辨证加减】无
【临床疗效】治疗30例,获得满意疗效。多在2-3日内治愈。
【处方来源】梁兆松等。
【按语】无<麦粒肿> 麦粒肿三针眼消毒方 五官 眼病类 方名:针眼消毒方【功能主治】功能清脾胃伏热。主治麦粒肿及顽固性屡发性麦粒肿。
【处方组成】木通3克、滑石15克、黄芩9克、连翘12克、瞿麦15克、大黄(后下)6克、蝉衣4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603.【辨证加减】本病炎症消退,或接近消退,为预防复发,可佐以扶正之品如黄芪、党参、淮山药、白术等。
【临床疗效】治疗28例,皆属屡发病例,经用本方治疗,用药10-14剂而愈,其中显效(服药后未再复发)10例,进步(药后复发频率明显减少)17例,

仅1例无效。
【处方来源】江西省第一人民医院罗兴中。
【按语】麦粒肿屡发,常与睡眠不足、屈光不正有关,本方既可泻心火而安眠,又根据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从心脾而治。在恢复痊愈期

,注重调理脾胃,健脾可促进水谷运化,化生精血运养于目与心,以致心气和则火宁。故治疗本病着眼心脾,是有道理。急性结膜炎中药方剂
五官 眼病类 中医方剂(一)
604.【辨证】外感风热时邪,脉络瘀滞。
【治法】祛风清热,活血化瘀。
【方名】明目汤。
【组成】川芎3克,归尾3克,白芍3克,生地3克,黄连3克,黄芩3克,栀子3克,石膏3克,连翘3克,防风3克,荆芥3克,薄荷3克,羌活3克,蔓荆

子3克,菊花3克,蒺藜3克,草决3克,桔梗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林端昌方。
中医方剂(二)
605.【辨证】风邪热毒,侵袭肺卫,郁滞成瘀,风火相煽,挟瘀上犯于目。
【治法】辛凉宣肺,祛风清热,化瘀通络。
【方名】三花汤。
【组成】银花15克,菊花12克,红花9克,蒲公英24克,薄荷9克,蝉蜕9克,白蒺藜12克,赤芍12克,酒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在煎煮药时,用药气熏蒸患眼,每日3次。
【出处】《四川中医》。
中医方剂(三)
606.【辨证】风热夹湿,肝脾郁热,壅滞所致。
【治法】宣解风热,化湿活络,平肝泻脾。
【方名】金灵散合龙胆泻肝汤。
【组成】薄荷10克,防风8克,杭菊花10克,生山栀7克,龙胆草6克,金银花15克,白僵蚕13克,宣木瓜13克,重楼8克,天麻8克,川芎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单伯图方。
中医方剂(四)
607.【辨证】风热上攻于目。
【治法】清热祛风。
【方名】秦柏熏眼方。
【组成】秦皮9克,川柏9克,川椒9克,薄荷6克,荆芥6克,防风6克。
【用法】上药共煎,熏洗患眼,每次熏20-30分钟,每剂煎2次用之。
【出处】何宏敏方<结膜炎> 麦粒肿偏方 五官 眼病类 中医方剂(一)
608.【辨证】痰热阻结。
【治法】祛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名】防风散结汤加减。
【组成】防风8克,白芷10克,前胡10克,黄芩10克,元参12克,花粉10克,陈皮8克,赤芍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眼科学》。
中医方剂(二)
609.【辨证】外感风热,毒邪凝聚,或脾胃蕴积热毒,或脾虚气弱,眼睑气血瘀滞。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
【方名】清茶油膏。
【组成】生清油,茶叶末各适量。
【用法】用等量生清油与茶叶末调为糊膏,装入磁罐备用,挑清油膏涂于纱布上贴于眼睑病灶处固定,热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
【出处】朱洪文方眼睑下垂中药方剂 五官 眼病类 中医方剂(一)
670.【辨证】脾肾虚损,气血失和,经脉失养。
【治法】补脾益肾。
【方名】温肾益脾汤。
【组成】党参20克,黄芪25克,芡实10克,金樱子10克,巴戟10克,仙茅25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树方。
中医方剂(二)
671.【辨证】肾脾气弱,筋脉弛缓,眼胞下垂。
【治法】益气补中,健脾助化。
【方名】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成】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广皮3克,升麻3克,桔梗3克,苍术5克,晚蚕砂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672.【出处】刘炳凡方<眼睑下垂> 枸杞子酒治老年白内障 五官 眼病类
具体做法:将500克枸杞子平均装入三个空瓶内,再将黄酒倒入至满瓶,并将盖拧紧封严。两个月后开始服用,时间长没关系。500克枸杞子酒服25—

30天。每日两次,晨起空腹和晚睡前各服一次。要连续服用不间断。如果不胜酒力,可将枸杞子酒加水稀释后再喝。最好晨起先喝一杯凉开水或温开

水再喝枸杞子酒。(枸杞子和黄酒要选优质的)。长期服用队视力还有提高。
(此方仅供参考)<白内障> 眼损伤后出血中药方剂 五官 眼病类 中医方剂(一)
673.【辨证】体伤血瘀,风邪侵袭。
【治法】祛瘀行血,清热散风。
【方名】除风益损汤加减。
【组成】生地15克,赤芍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防风9克,前胡9克,菊花9克,生蒲黄5克,红花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汪苍壁方<眼损伤> 原发性青光眼中药方剂 五官 眼病类 中医方剂(一)
674.【辨证】阴虚阳亢,气血失和,神水停滞,瞳神散大。
【治法】平肝清热,利水缩瞳。
【方名】绿风安平汤。
【组成】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川芎5克,熟地15克,双钩15克,珍珠母25克,泽泻15克,车前草25克,乌梅15克,槟榔6克

,荷叶20克,菊花20克,甘草3克,琥珀(冲服)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675.【出处】李纪源方<青光眼> 麦粒肿方一龙胆岑连汤 五官 眼病类 方名:龙胆岑连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多发性睑腺炎。
【处方组成】龙胆草6克、川连3克、黄芩6克,枳壳3-4.5克、甘草3克,水煎服。
676.【辨证加减】脾失健运加二陈汤、厚朴、白术;若风火炽盛者加金银花9克、花粉6克、栀子4.5克、知母4.5克;若阴虚火旺者,取六味地黄汤加

银花、柴胡、五味子、生甘草、当归等;肝气横逆,侮脾乘胃,取逍遥散加减。
【临床疗效】治疗272例,随访170例,其中11例复发,其余治愈。复发再治愈率达93.53%。
【处方来源】朱兆和。
【按语】本病易复发,本方治愈复发者的疗效仍佳,说明麦粒肿复发率可以中医中药治疗得到控制。本方除内服外,应以药渣之余热进行熏洗。麦粒

肿二蒲公野菊方 五官 眼病类
方名:蒲公野菊方【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麦粒肿。
677.【处方组成】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临床疗效】治疗57例,除4例未能追访外,其余53例均获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2.84天。
【处方来源】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齐锡淼等。
【按语】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眼病,容易反复发作,齐氏应用本方内服与熏洗,治愈天数明显缩短。方中蒲公英入胃经,清热解毒,配以野菊花起到增

强清热作用;蒲公英还有活血祛瘀的功能,促进麦粒肿的消散。早期视神经萎缩中药方剂
五官 眼病类 中医方剂(一)
678.【辨证】肝肾虚弱。
【治法】补益肝肾。
【方名】四物五子丸加减。
【组成】熟地12克,制首乌12克,黄精12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复盆子12克,桑椹子12克,丹参12克,车前子(布包煎)9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679.【出处】李传课方<视神经> 电光性红眼病 五官 眼病类 用人乳或鲜牛乳滴入眼内,闭眼10分钟,一日两次,一次两滴,连用2天,有特效,忌

辣。结膜炎 五官 眼病类
680.(细菌性红眼病)用绿茶水,每日洗眼3~5次,一般2~3天有消炎抗菌之功效,忌吃酒、辣物。流泪眼、沙眼 五官 眼病类
猪肝一两,胡萝卜三两,切碎加一碗水,少加些油盐煮烂,一次吃完,一日3次,连用一星期痊愈。忌韭菜、洋葱、大蒜、辣椒。视力衰退 五官 眼

病类
680.(老光、老花、视物不清)白菊花3克,干桑叶2克,每日用开水泡饮(可泡三遍),连用1~3月,可补肝明目,使视力恢复,并可预防老光眼的

形成。忌吃葱、姜、蒜、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偷针眼
五官 眼病类 用缝衣针的针鼻部反复摩擦患处并稍用力,每日2~3次,2日即可治愈,也可用线扎患病那边的中指节半小时,一天可消。白内障 五官

眼病类
682.(晶体混浊、使视力下降)蛇壳1克,蝉衣3只,白菊花5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3次,连用20天可退翳明目,如能同时用早晨露水滴眼,效

果更佳。忌吃酒、羊肉、狗肉。青光眼
五官 眼病类
683.(眼球内压力太高,角膜水肿或呈雾状,视力下降)猪眼1只切碎,加桂元肉7只,煮熟,再加油、盐适量,每日吃一剂,连吃半月,能使眼内轻

松,眼睛明亮,忌吃鹅肉、动物血。耳痛、耳鸣药方
684.五官 耳病类 药方:甘蔗2尺多长,选在甘蔗中部那段效力比较强,沾些甘草粉。时间:上午十一点吃下。<秘方> 耳病偏方1 五官 耳病类
685.蒲公英治中耳炎药物:鲜蒲公英全草
用法:上药洗净凉干捣成糊状取汁。将耳道污物清洗干净滴入药汁,每天3次。3-5岁每天用蒲公英3株,6-10岁每天用5株,10岁以上每天用7株。<耳

病> 耳病的偏方
686.五官 耳病类 桑叶滴耳剂
药物:新鲜桑叶数片
用法:上药洗净捣烂取汁,将桑叶汁滴如耳内1-2滴,每天3次。<耳病> 蒲公英治中耳炎 五官 耳病类 药物:鲜蒲公英全草
用法:上药洗净凉干捣成糊状取汁。将耳道污物清洗干净滴入药汁,每天3次。3~5岁每天用蒲公英3株,6~10岁每天用5株,10岁以上每天用7株。<中

耳炎>
687.石榴花治中耳炎 五官 耳病类 石榴花适量焙干,加少许冰片研细末,涂入耳内。<中耳炎> 神经性耳聋中药方剂 五官 耳病类 中药处方(一)
688.【辨证】外伤所致气血瘀滞。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方名】血腑逐瘀汤加减。
【组成】生地9克,枳壳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9克,桔梗6克,柴胡6克,甘草6克,桃仁6克,红花6克,怀牛膝20克,丝瓜络20克,路路通10

克,石菖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689.【出处】蔡福养方<耳聋> 百合散治耳鸣 五官 耳病类
取百合90克研成粉末,每次用温水冲服9克,每日两次,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耳道瘙痒可以这样治 五官 耳病类
用酒精棉签在两个耳道内擦拭几下清理耳道(不要太向里,以免碰着耳膜)。之后,用新棉签擦第二次,并将酒精挤入耳道内,揉一揉耳屏,即可止

痒。几天后,耳屎便会自行脱落。<耳道瘙痒>
690.银杏干叶治耳鸣 五官 耳病类
坚持长期喝银杏干叶茶,可治耳鸣症。方法:取2至3片银杏干叶,泡茶喝一天。需提醒的是,银杏干叶有一定毒性,因此第一遍茶水不能喝。渗出性

中耳炎中药方剂 五官 耳病类
中药处方(一)
691.【辨证】风热挟湿,遏阻清窍。
【治法】宣透渗湿,调气开郁。
【方名】消水方。
【组成】麻黄6克,杏仁10克,苡仁10克,桔梗10克,远志10克,木通10克,防风7克,防己7克,蝉衣5克,制南星4克,木香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闭目捏鼻鼓气10余次。又以两手掌磨擦至发热时分掩两耳门,一按一松20次左右。每日2次。
【出处】《江苏中医杂志》急性中耳炎中药方剂 五官 耳病类 中药处方(一)
692.【辨证】风热邪毒上壅耳窍。
【治法】行血疏气,清泄热毒。
【方名】加减普济消毒饮。
【组成】连翘9克,黄芩9克,板蓝根12克,炒天虫4.5克,银花12克,桃仁6克,玄参9克,川连3克,大力子9克,陈皮4.5克,炒苍耳子4.5克,蝉衣

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中药方剂 五官 耳病类 中药处方(一)
693.【辨证】肝胆湿热,循经上蒙清窍。
【治法】清肝胆湿热。
【方名】龙胆泻肝汤加减方。
【组成】胆草12克,焦栀9克,黄芩9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车前子6克,泽泻9克,木通9克,双花15克,当归12克,甘草12克,赤芍12克,连翘9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齐强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药方剂 五官 耳病类 中药处方(一)
694.【辨证】风火湿热或污水灌耳而诱发。
【治法】清热解毒消炎。
【组成】苦参15克,冰片6克,香油(食油亦可)30克。
【用法】将香油用锅勺盛之置火上,烧沸,即将苦参放入待其焦黄即捞出,再将冰片放入搅匀,待凉备用。每日滴耳3次,每次2-3滴。
【出处】候秋来方航空性中耳炎中药方剂 五官 耳病类 中药处方(一)
695.【辨证】气滞窍闭。
【治法】调理气机,升清开窍。
【方名】升清流气饮。
【组成】升麻3克,青皮6克,黄芪10克,木香3克,苏叶10克,乌药6克,柴胡3克,大腹皮10克,川芎3克,蔓荆子6克,菖蒲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干祖望方急性外耳道湿疹中药方剂 五官 耳病类 中药处方(一)
696.【辨证】肝经湿热,兼挟风邪。
【治法】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方名】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
【组成】苦参6克,苍术10克,盐黄柏10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蒲公英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葛英华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药方剂 五官 耳病类 中药处方(一)
697.【辨证】热毒壅盛,上犯耳窍。
【治法】祛脓消炎,通络开窍。
【方名】冰麝散Ⅱ号。
【组成】冰片9克,麝香0.5克,樟丹12克,枯矾9克,龙骨15克。
【用法】共研极细末,装瓷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先取双氧水洗净患耳脓汁,拭干后吹上冰麝散Ⅱ号少许,每日用药1次。
698.【出处】齐强方中耳炎 五官 耳病类 (耳内长期流水、流脓、胀痛)鲜韭菜汁5钱,加入明矾半钱,溶化后滴入耳内,一次1~2滴,一日2次,连

用5天。耳鸣、耳聋 五官
耳病类
699.用乌龟尿滴入耳内,一次二滴,一日一次,连用7~10天。(取乌龟尿法:用一只镜子,对乌龟头照,即撒尿,最好用荷叶接)。又700.方:口含

铁片,耳处放一磁铁,听5分钟,每日2次,连用20天,此方对先天性耳聋无效。虫入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