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盏花

 榆杨 2011-06-12
灯盏花

灯盏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又名灯盏细辛、东菊,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尤以云南较多。首载于《滇南本草》,《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曾予收载。灯盏花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微寒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目前灯盏花注射液在临床上除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外,在糖尿病、肾病、颈性眩晕、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上也有较好的疗效。

中文学名:凤仙花
别称:指甲花、急性子、女儿花、金凤花
二名法:Impatiens balsamin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杜鹃花目
科:凤仙花科
属:凤仙花属
分布区域: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异名

  地顶草、灯盏花(《云南中草药》),地朝阳、双葵花、东菊(《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全草。
  

灯盏花

灯盏花(5张)

植物形态

  短葶飞蓬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茎粗壮,其上密生纤细的须根。叶为单叶,基生叶密集,匙形,长3~5厘米,宽1.2~1.5厘米,两面有毛,边缘常皱波状,基部下延成柄,柄带红色;茎生叶长圆形,长仅2厘米,宽约0.6厘米。头状花序顶生,常单个,边缘有2列紫色舌状花,中央为黄包管状花。瘦果扁平,有柔软的冠毛。花期夏季。
  生于向阳坡地。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采集

  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

  同属植物含植物甾醇、树胶(含半乳糖)、糖甙型树脂、糖甙型鞣质、挥发油(为柠檬烯等)、焦性儿茶酚、氨基酸、糖等。

性味

  ①《云南中草药》:"甘,温。"  ②《云南中草药选》:"辛,微温。"

功用主治

  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治感冒头痛鼻塞,风湿痹痛,瘫痪
  

灯盏花

,急性胃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①《广西药植名录》:"治小儿头疮。"  ②《云南中草药》:"发表散寒,健脾消积,消炎止痛。"
  ③《云南中草药选》:"散寒解表,止痛,舒筋活血。治牙痛,急性胃炎,高热,跌打损伤,风湿痛,胸痛,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炎后遗症之瘫痪,血吸虫病。"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蒸蛋。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感冒头痛,筋骨疼痛,鼻窍不通:灯盏细辛,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及脑炎后遗症瘫痪:灯盏细辛二至三钱。研末,蒸鸡蛋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小儿疳积,蛔虫病,感冒,肋痛:灯盏花三至五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④治牙痛:鲜灯盏花全草,捣烂加红糖敷痛处。(《云南中草药》)
  ⑤治疔毒,疖疮:灯盏细辛,捣烂外敷。(《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药物分析

  方法名称: 灯盏花-野黄芩苷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细心中野黄芩苷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 Hand.-Mazz的干燥全草。  方法原理: 本品加三氯甲烷于索氏提取器中提取,药渣加甲醇加热回流,取续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摇匀,滤过,续滤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335nm处检测野黄芩苷的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 甲醇  2. 0.1%磷酸溶液
  3. 三氯甲烷  仪器设备: 1 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野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色谱条件  2.1流动相:甲醇 0.1%磷酸溶液=40 60
  2.2检测波长:335nm  2.3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 称取供试品  精密称定本品粉末0.5g,为供试品。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野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适量,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绿色,弃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去溶剂,连同滤纸筒移入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放置1小时,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操作步骤: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1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335nm处测定野黄芩苷(C21H18O12)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一部,p100。

临床应用

  以灯盏花为主,结合其它中西医疗法,治疗高血压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神经炎、慢性蛛网膜炎等后遗瘫痪症,有一定疗效。初步观察31例,临床治愈36%,显著好转42%,好转12%,无效10%。其中以脑溢血后遗瘫痪疗效较好。用法:(一)灯盏花14棵(约10克)蒸鸡蛋1个,或炖猪脚服,每日1次。(二)灯盏花500棵(430克左右),浸白酒(浓度不限)500毫升。每次10毫升,日服3次。e灯盏花注射液4~6毫升,每日或隔日穴位注射1次,每穴1毫升(相当生药0.5克)。所用穴位为一般治瘫穴,如头面部取颊车、地仓等,上肢取肩髃、曲池、养老、合谷等,下肢取环跳、足三里、新伏兔、阳陵泉等。治疗过程中,同时辅以维生素B1或B12、加兰他敏、当归注射液等穴位注射,以及按摩推拿、新针等。[1]

编辑本段发掘历史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最早记载于《滇南本草》一书:灯盏细辛多用于跌打损伤,具有发表散寒、消炎止痛之功效。  20世纪70年代,全国大搞中草药运动,云南药物研究所派出研究人员深入民间收集单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一位90多岁罗姓苗族老中医献出一方:用灯盏花炖鸡蛋可用于治疗脑偏瘫。经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临床试验,证明此植物提取物用于治疗脑偏瘫、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脑栓塞、微循环障碍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从此,这朵蓝色小花逐渐走向了云南省医药产业的殿堂,云南充分利用灯盏
  

灯盏花

花野生资源丰富———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之优势,将灯盏花系列产品作为产业来发展。经过20多年的打拼,如今,灯盏花药品已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其独特的药效已为医药界所称道,产品在省内外药品市场走红。从灯盏花提取物开发出的系列产品已有:灯盏花素片益脉康片、灯盏花冲剂、灯盏细辛胶囊、灯盏细辛口服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和注射用灯盏花素等,这些产品的开发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灯盏花注射液于1994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高新科技产品“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2000年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处方药。[2] 2002年云南省政府确定灯盏花产业开发列为发展“云药”产业的重点项目。

编辑本段药用功效

苗药

  盘共超:全草治疗瘫痪,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牙痛,感冒《滇药录》、 《滇省志》。盘共超,灯盏细辛:全株主治瘫痪,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胃痛,牙痛,
  

灯盏花全草

感冒《民族药志二》。Reib gieet weab锐收外:全草治头痛,目眩,止咳嗽《苗医药》。灯盏细辛:治疗偏瘫[100]。

壮药

  挖安登:全株主治小儿营养不良,水肿,风湿疼痛,瘫痪《民族药志二》。挖安登:全草治小儿营养不良,水肿《滇药录》、《滇省志》。

藏药

  罗米:花治头痛,眼痛《青藏药鉴》。

白药

  纤灯者厚,佳斯修呆:全草用于风湿骨痛,偏瘫,腹泻,疮痈《大理资志》。

彝药

  矢翁波驰:根用于龋齿牙痛,脑神经衰弱《大理资志》。

傈僳药

  莫窝耙:全草用于感冒头痛,牙痛,胃痛、风湿疼痛,脑血管性头痛,瘫痪,骨髓炎,慢性气管炎《怒江药》。

景颇药

  Buiwuban:治牙痛,胃痛,风湿疼痛《德宏药录》。

德昂药

  菠卡冷: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3]

现代应用

  灯盏花内含灯盏花素等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改善微循环,激活心、脑供血,及抗白斑癌变、防治艾滋病、降低Ⅱ型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明目、养颜、祛斑等疗效。灯盏花是目前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和脑溢血后遗症最好的天然药物,有效率在95%以上,且毒副作用小。

编辑本段原植株-短亭飞蓬

性状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粗厚或扭成块状,斜升或横走,分枝或不分枝,具纤维状根,颈部常被残叶的基部。茎数个或单生,高5-50厘米,基部径1-1.5毫米,直立,或基部略弯,绿色或稀紫色,具明显的条纹,不分枝,或有时有少数(2-4个)分枝,被疏或较密的短硬毛,杂有短贴毛和头状具柄腺毛,上部毛较密。叶主要集中于基部,基部叶密集,莲座状,花期生存,倒卵状披针形或宽匙形,
  

凤仙花

长1.5-11厘米,宽0.5-2.5厘米,全缘,顶端钝或圆形,具小尖头,基部渐狭或急狭成具翅的柄,具3脉,两面被密或疏,边缘被较密的短硬毛,杂有不明显的腺毛,极少近无毛;茎叶少数,2-4个少有无,无柄,狭长圆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1-4厘米,宽0.5-1厘米,顶端钝或稍尖,基部半抱茎,上部叶渐小,线形。头状花序径2-2.8厘米,单生于茎或分枝的顶端,总苞半球形,长0.5-0.8厘米,宽1-1.5厘米,总苞片3层,线状披针形,长8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尖,长于花盘或与花盘等长,绿色,或上顶紫红色,外层较短,背面被密或疏的短硬毛,杂有较密的短贴毛和头状具柄腺毛,内层具狭膜质的边缘,近无毛。外围的雌花舌状,3层,长10-12毫米,宽0.8-1毫米,舌片开展,蓝色或粉紫色,平,管部长2-2.5毫米,上部被疏短毛,顶端全缘;中央的两性花管状,黄色,长3.5-4毫米,管部长约1.5毫米,檐部窄漏斗形,中部被疏微毛,裂片无毛;花药伸出花冠;瘦果狭长圆形,长1.5毫米,扁压,背面常具1肋,被密短毛;冠毛淡褐色,2层,刚毛状,外层极短,内层长约4毫米。花期3-10月。

分布与生境

  产于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等省区。常见于海拔1200-3500的中山和亚高山开旷山坡,草地或林缘。外形及植株的高低多变异,叶形及毛茸也常有变化。 [4]

编辑本段灯盏花医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灯盏花是云南省民族、民间常用中草药,主产于云南,云南省多数地区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滇西和滇南,是我国灯盏花分布最多省份(云南省灯盏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作为
  

灯盏花

常见中草药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灯盏花类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显著,民间利用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加上毒副作用小,深受用户欢迎,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中草药品种和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必备急救药品。  目前,全球心血管药物销售额约占整个药物市场的20%,并以年7%以上的速度增长。当前,世界药品市场的一个热点为天然药物,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中药方面美国FDA宣布,不再要求中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的混合体,这为中草药在世界药品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灯盏花正是我国特有的天然药物,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世界植物药市场总价值目前已超过600亿美元,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增长。这无疑将给中国中药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事实是,中药产业尚未走出原料输出国的圈子。
  预计2009年全年,世界植物药市场价值将达到了700亿美元。[5]

编辑本段云南红河灯盏花受到地理标志保护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对红河灯盏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产品保护范围为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弥勒县个旧市蒙自县石屏县建水县开远市7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
  灯盏花原系野生植物用药,云南红河州因常年太阳投射角度较大,变化辐度较小
  

凤仙花

,光照充足,所生产的灯盏花品质较优良,是我国灯盏花的最适宜种植区,根据测定,红河灯盏花的有效成分比其他地区高出37%至50%。但是,由于长期挖掘,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面临枯竭,已影响到灯盏花生物药品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对红河灯盏花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有利于红河灯盏花及其系列产品的生产发展,创立“红河灯盏花”品牌;随着红河灯盏花的开发和知名度的提高,灯盏花类产品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人工种植红河灯盏花的培育及开发,规范红河灯盏花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6]

编辑本段品种

  新几内亚凤仙花(非传统的凤仙花)   有凤仙花属水角属2属。全科有900种以上,主产亚洲及非洲热带,少数产温带地区。中国有2属200余种,主要分布西南部。多生于潮湿及山林沟谷或溪边。本科中的多种凤仙花色泽美丽、鲜艳,可栽培观赏。常见的有凤仙花,又称指甲花,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花色多变,园艺品种很多。原产东非的玻璃翠茎肉质翠绿,透亮;花色鲜艳、美丽,扦插易活,是华北各省区常见的观赏植物。
  其实凤仙花的颜色不只是红色一种,还有自白、粉红、玫红至大红,复自淡雪青至前紫
  

灯盏花

,紫红,并有底色红紫的上起白斑及各种乔色种。据《花镜》记载,还有一种一茎绽开五色的凤仙花,但云不可多得。可见凤仙花也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凤仙花若单开一支,花色是不艳丽的,但若密植于一处,效果就不同了。如果在一园圃中,划分成几畦,或描绘成某一图案,每畦密植一色,花开之时,诸色相间,或者诸色配合成某一彩色图案,那红黄紫白绿,五色斑斓,绚丽多彩,风采更胜一筹。  凤仙花属的植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共有500种之多。我国所见的除风仙花之外,还有紫凤仙花、巴和风仙花、黄凤仙花等。紫凤仙花原产于印度,花色暗紫,花开于植物顶端。巴和风仙花原产于喜玛拉雅山区,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七八朵簇生于花轴之上,组成总状花序,每朵花的花冠又分成几种颜色,上方的旗瓣为淡蔷薇红色,两侧的翼瓣基部为黄色,顶部为蔷薇红色,下方的龙骨瓣为红色。一花数色,倍觉娇艳。原产于中国江西庐山的黄凤仙花又与众不同,上述凤仙花都是簇生,只有黄凤仙花单生于叶腋之间,细长的花梗上开着柠檬黄的小花,纤柔娇嫩,淡雅清新,另有一番风致。
  凤仙花的品种中有一珍品是洒金品种。《群芳谱》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晋人“谢长裕见凤仙花,命侍儿追叶公金膏,以麈尾稍染膏洒之,折一枝,插倒影山侧。明年,此花金色不去,至今有斑点,大小不同,若洒金,名倒影花”。洒金品种是否如传说那样,只要用扫尘掸子稍稍沾一点金膏,洒在花上,第二年就会开出有洒金点的花来,至今无人证实。但洒金品种是有的,常见白瓣上洒有红点的,娇艳可爱的,就是凤仙中的珍品:洒金。它应该是人工长期培育出来的品种。宋人杨诚斋有诗赞之:"细看凤仙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编辑本段凤仙花 - 社会应用价值

染指甲

  用凤仙花染指甲是何人何时开始,尚无从考证,但从古人诗词中看,也是
  

短亭飞蓬

[7]
久已有之。元人杨维帧有凤仙花诗:  “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一点愁疑鹦鹉啄,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
  又有元代女词人陆琇卿的《醉花荫》词一首:  “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儒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
  这些诗词描绘了少女们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方法和玉指的美丽,用仙葩和露,使纤玉染绛霞,在翠袖的映衬下,纤纤玉指仿佛是嵌上了一颗颗相思红豆。  为什么红凤仙花拌以明矾,就可以染红指甲呢?原来,在红色凤仙花的花瓣中含有红色的有机染料,但它不能直接附着在指甲上,必须用媒染剂作为媒介,才能染色。明矾就是一种很好的媒染剂。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使用明矾作媒染剂了。明矾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合盐,在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铝,这是一种浆糊一样的胶质,指甲附上一层这样的胶质,才能吸收凤仙花瓣里的红色染料,使纤纤玉指“一夜深红透”。
  不过,真正的指甲花还另有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指甲花,有黄、白二种,夏日开,香似木犀,可染指甲,过于凤仙也。”这里说的指甲花,是属于千屈菜科的一种灌木,又名散沫花,极香,叶内含有一种橙黄色染料,可供涂指甲等用。但散沫花栽培不广,人们多不知,所以仍习惯地称风仙为“指甲花”。

观赏价值

  在花卉当中,凤仙花不以色香引人,主要以姿容形态取胜。凤仙花的花形格外奇巧,花朵宛如飞凤,那花有头有尾有翅有足,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就像一只凤凰在飞翔,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绝妙。

食品调料

  人们煮肉、炖鱼时,放入数粒凤仙花种子,肉易烂、骨易酥,别具风味。

灯盏花(5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