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与骑象人:“探寻”幸福人生

 诗书之华 2011-06-13

象与骑象人》资料图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烦恼?是什么力量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人总是会陷入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为什么越压抑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越会纠缠着你不放?

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

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

它们往往意见相左,各行其是,于是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

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另一半则像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分,使人们常陷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斗争中。作者融合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宗教、人类学多学科知识,积极正面地提出了人类如何可以寻找到快乐与生命的意义。

你是不是遇到过如下情况?

说要早起却偏偏睡过头,要看书却变成看电视,要思考却变成发呆,要存钱却花钱如流水;今天该回的电话和邮件一直拖到明天;身体发出了疲倦的信号,而你却不加理会;看到一幅喜欢的画,却说不出为什么喜欢;当你实现奋斗目标后,却发现自己只获得短暂的快乐,感觉自己的努力是一场空;一个下午就吃一大筒冰激凌,买了新的CD,马上连听十次,但是这种不知节制的行径很快就把胃口破坏殆尽……

动物的本能和人的意志、行为方式与心理活动、左脑和右脑、感性与理性撕扯着每一个人,使我们每天都深陷大大小小的漩涡,被各种冲突的欲望和想法折磨得支离破碎。认识到这一点,读者就很容易理解本书中“象”与“骑象人”的关系了。这个看似简单的书名,实际上有很深邃的含义。

禅宗以制服狂象来比喻调伏妄心。“狂象”也称“醉象”、“恶象”,比喻危害极大的迷乱之心,它十分可怕,甚至毒蛇猛兽、强匪冤家、水火之灾都能比喻其可怕程度。这种说法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人的灵魂,这个较为高尚、高贵、属于精神层面的自我,其实被捆绑在较低等、粗俗的肉身自我上。两个“自我”,有时甚至是多个“自我”,无时无刻不在生之岁月里角力,至死方休。这是人类的痼疾,也是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本书是积极心理学时代的重要代表作。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获得良好的生活。本书不仅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度、快乐感,而且还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除此之外,它探讨的心理品质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比如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健康的家庭成员等。

到底怎样才能跟自己和谐相处,怎样才能拥有幸福、满足、有意义的人生?不论你正在为生计发愁,为感情而烦忧,还是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为漫无止境的工作焦虑,本书虽然不提供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是它从你的内心深处关怀你的快乐和幸福,它用深刻、幽默、生动的语言,在痛击人们的心灵后又让人在“神性”的纬度上加以提升,让你在爱中领悟人类灵魂之美,让你在对大自然的敬畏中品尝到自由的滋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