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为何如此“独爱”拉菲

 松涛之阁 2011-06-13

中国人为何如此“独爱”拉菲

  编辑:王龙  时间:2011年6月09日  

法国五大名庄:拉菲、拉图、奥比安、玛歌和木桐,同属法国波尔多一级酒庄,出产的葡萄酒固然都是好酒,可为什么中国人就偏偏独爱拉菲呢?如果说真的懂得欣赏一瓶上好美酒的话,其他名庄的酒品质同样优秀;如果说中国人爱拉菲,单纯就是为了跟风,追时髦的话,那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拉菲能让中国人如此狂热的原因了。

喝葡萄酒

去年,拉菲售价在中国市场上一路疯涨。从去年5月份到年底,拉菲售价上涨至少60%。有拉菲市场晴雨表之称的1982年拉菲酒,每瓶(750ml)市场价都在5万元到6万元之间,中间的差价取决于进货渠道。

中国人认拉菲这个牌子,任何一款酒只要酒标上写有“lafite”,就仿佛拥有了点石成金的魔力。近几年来,拉菲集团在南非、南美等地收购了不少酒庄,在山东蓬莱也投资有酒庄。这些酒庄出品的葡萄酒,都可以打上罗斯柴尔德家族凸起的“五箭族徽”,在中国享受非比寻常的追捧。

在中国买拉菲绝大部分是一种面子消费喝拉菲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身份标识,许多人都趋之若鹜。而且,拉菲也是礼品市场的宠儿。

当然,拉菲是好酒。但是在法国,拉菲从来也不是最贵的葡萄酒。波尔多酒王柏翠古堡(Petrus)也未曾像它那样在中国大红大紫。与拉菲同属一级酒庄的木桐、拉图等或许也在困惑:为什么中国人独爱拉菲?过去价值几百元的“小拉菲”(拉菲副牌),在中国市场上售价已过4000元,而这个价钱已经能买到其他四大酒庄的正牌酒了。

拉菲和其他奢侈品没有区别,已经慢慢脱离了原本属性,甚至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功能。比如可以成为在饭局上快速判断一个人经济状况的标志,这也就有了传说中的那句挥金如土的致辞:“今晚让我们喝拉菲像喝啤酒一样。”

现在拉菲的消费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资收藏行为。大家看重的是拉菲的品牌价值以及升值空间。经济学家谢国忠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去10年,黄金价格上涨4倍,而2000年份的拉菲价格增长了9倍,增幅是黄金的两倍多。

拉菲拉菲

拉菲受热捧也带来一些问题。现在国内市场上卖的拉菲有一部分是假的,很多人花了大价钱却没有喝到好酒,当了“冤大头”。

正牌拉菲每年产量约20万瓶,刨去与酒庄合作的全球各王室的订单,许多酒在交易之前就被众多投资客以购买期酒的方式提前瓜分了。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是打着‘lafite’旗号的假拉菲。

中国懂红酒的人太少了,技术稍微高超一点的造假者,蒙过这些人的味蕾并不是难事。而且,伪造技术也越来越高,市场上“真瓶装假酒”的现象也非鲜见,从外观上,专业人士都很难鉴定真假。再者,由于购买者与品尝者的微妙心理,使得假酒不容易在台面上暴露。高价面前,大家一般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持否定态度的怕被人耻笑不识货,即使买到了假酒,为了不被人说成土大款、冤大头,许多人往往选择默默承受。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还不成熟,消费者的品鉴水平还不高,导致不理性的跟风消费。任何一个市场都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曾经日本和美国也有疯狂追求同一种生活方式的现象,也曾将红酒兑雪碧看做是时髦。

中国的市场较前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成熟的消费群体正在慢慢成长。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适合自己的葡萄酒,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端。多样性的选择是这个市场成熟的标志,这些理性的消费者数量的增长将有助于中国葡萄酒市场走向成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