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节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李媛1900 2011-06-14

第五节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在选择媒体的时候,我们既要参考前人总结出的标准,借鉴已有的方法,又要敢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以便取得更好的经验。

一、选择媒体的标准

媒体之所以能够用在教学活动中,完全是由它们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教学功能决定的。因此,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就是看它们所具有的特性和教学功能对于帮助完成教学目的或目标有多大潜力。

在选择教学媒体的时候,既要掌握基本原则,又要考虑:①教学设计中的要素对选择媒体的影响,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等对选择教学媒体都会提出不同的要求;②考虑使用条件的限制;③充分发挥媒体的教学功能等。

总之,媒体选择比率(P=媒体产生的功效(V/付出的代价(C)。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程序及方法

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可以分为三步:先描述对媒体的要求,然后用选择媒体的模型进行初选,最后通过矩阵表找出最佳媒体。

(一)描述对教学媒体的要求

当我们按照教学设计的过程,分析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阐明学习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对适合特定教学情境需要的教学媒体的期望。这里的工作是对媒体的期望具体化,即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对教学媒体的要求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媒体选择的流程图

选择教学媒体的模型有很多种,它们都是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选择媒体的原则总结出的具体方法、程式或模型。利用模型来选择教学媒体,可以使选择的结果更为客观。在众多的选择教学媒体的模型中,影响较大的当属由肯普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一书中提出来的媒体选择流程图,它是按教学组织形式划分的。图7-5-1是小组相互作用的媒体选择流程图,图7-5-2是个别化学习的媒体选择流程图,图7-5-3是集体授课的媒体选择流程图。

(三)最佳媒体的确定

1.考虑实际因素选择最佳媒体

根据流程图我们的注意力被导向较为恰当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媒体。从理论上讲,这些媒体都是适用的,但实际上这些媒体中间还存在着最佳选择。因为在教学设计实践中,除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等因素的要求来选择媒体外,人们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实际因素,如获得的可能性、成本的值得性、使用的便利性、师生的偏爱性等,如表7-5-1所示。

用表中的四类媒体分别与其中实际因素进行衡量,就可以得到某种媒体应“优先选择”或“其次选择”,这样人们就可以获得综合性的评判和选择了。

2.考虑实际应用选择最佳媒体

在设想如何运用教学媒体的时候,要考虑各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可以用表7-5-2所示的教学媒体运用说明一览表来描述关于运用媒体的设想。教师填写完表中的各个项目以后,就把他们在选择媒体过程中考虑到的有关媒体与知识点、目标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媒体运用方式的设想表达出来了。如果能按照表中的内容去使用教学媒体,教师精心选择的媒体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了。

7-5-1  小组相互作用的媒体选择流程

7-5-2  个别化学习的媒体选择流程

7-5-3  集体授课的媒体选择流程

7-5-1  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7-5-2  教学媒体运用说明一览表

备选媒体

实际因素

照片

挂图

幻灯

投影

电影

电视

计算

能否得到

 

 

 

 

制作成本

 

 

 

 

复制费用

 

 

 

 

准备时间

 

 

 

 

技能要求

 

 

 

 

设施要求

 

 

 

 

维护要求

 

 

 

 

教师心态

 

 

 

 

学生心态

 

 

 

 

课程名称

 

知识点

 

目标水平

 

拟选择的媒体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时间

 

软件来源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媒体

使用

方式

 

 

 

 

1

 

 

 

 

 

 

 

 

 

 

 

 

 

 

 

 

 

 

 

 

 

2

 

 

 

 

 

 

 

 

 

 

 

 

 

 

 

 

 

 

 

三、确定媒体使用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使用单一的媒体还是组合的媒体,都是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服务的。具体地说,媒体的使用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突出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教学媒体,不但能突出教学重点,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初中化学《碱金属》一章根据教学目标,这一章有二十多个知识点,其中需要理解、应用的知识点正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可以制作一张投影片列举出这些重点内容,着重讲解或小结复习。

(二)解决教学难点

使用教学媒体,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太阳、地球、月亮三颗星球的运行规律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利用录像教学或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展示出三颗星球的相对位置和运行轨迹。

(三)提供教学资料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提供背景资料,如图片、历史镜头等。如在讲授小学语文课《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录像片,提供历史性事实材料。

(四)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声形并茂的特点,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影视是动态的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这种耳闻目睹、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性的替代经验,有助于在教学中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语言实验室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语言交际和学习的环境。

(五)提供教学示范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再现性,可以给学生提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艺术类课中示范性的动作、语言教学中的标准读音以及规范性的实验操作等。

(六)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中应用媒体时要与各种启发方式相结合,启发有激启发、类比启发、联想启发等。例如,生理卫生循环系统的教学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心脏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投影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人体是如何得到氧气供应的?观察投影片与提问相结合,激发学生认真思考,这种方法称为激启发。

又如生物课,每讲完一门动物,可将该门动物与上一门动物对应的器官、系统等制成幻灯片或投影片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通过类比,让学生自己发现生物不断进化的规律,这种启发方式称为类比启发。

再如,学生在观看菜豆种子发芽、成长的录像片的同时,让他们思考有那些植物的种子与菜豆类似,通过联想,最后归纳出双子叶植物种子发芽、发育的特点,这种启发称为联想启发。

四、确定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展示时机

根据前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确定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哪一类媒体,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时机利用媒体来展示教学内容还是未知的。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是根据教学内容及以往的教学经验,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上可能发生的变化,针对这种心理变化,不失时机地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或帮助学生将不良的学习心理状态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保证学习有效地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换

由心理学研究结果知道,虽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但是,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很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也会起到有意注意所不能起到作用。例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等。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特点,灵活地运用转换原理,使学生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又能达到较好的保持注意效果。

(二)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

由心理学研究结果知道,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实现这种转变的常用方法是启发和解疑。

在讲授知识重点时,教师确定的思维启发点和学生被启发而出现的求知兴奋时刻的结合,往往是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例如,小学语文课《奇异和琥珀》,重点是琥珀的奇异。教师采用变序讲读法,先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奇异”在哪里,然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启发其求知所以然。此时,出现启发点和求知兴奋时刻的结合,教师随之演示框抽拉复合投影片,呈现“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的影像,接着是学生在这个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所引出的联想。

在讲授知识难点时,教师确定的知识点和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时刻的结合,往往也是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少年闰土》中,教师确定“西瓜的危险经历”同人物性格品质的关系作为知识解疑点。当课文中重提“瓜地与少年”时,学生新鲜感即逝,兴趣黯然,这就表明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此时学生所需要的解疑化难产生的兴奋时机也出现了,教师及时地演示框有别于课文插图的投影片。新刺激将学生的心理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同时,教师结合投影片引导学生认识了在那“危险的经历”中却面无惧色的少年,从而把握了人物的勇敢机敏的特点。

(三)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以及教学的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的情况。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是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是一种不良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

(四)兴奋状态向理性状态的升华

学生兴奋起来并不是教学目的,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只是为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但是,如果教师不能适时加以引导,不能使学生的认识升华到新的境界,这种兴奋状态就不可能持久,教学目标就不可能更好地实现。这时,教师应当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方法,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将学生的兴奋状态引到理性的升华。

(五)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常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从教学方面讲,这种新鲜刺激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够克服学生学习时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

(六)满足表现能够胜任的欲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有能力、并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中小学生尤其甚之。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这种要求和愿望,及时地创造机会与条件,以满足学生的这种愿望与要求,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由此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会更高。

在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确定了教学媒体,然后研究了教学媒体使用的目的和教学媒体展示的最佳作用时机问题。如果说教学媒体使用的目的是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发挥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势,那么教学媒体作用的时机则是从学生心理的角度研究如何发挥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势。因此,在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中,使用教学媒体的目的和教学媒体的展示时机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解决好了教学媒体的使用目的和教学媒体展示时机相结合的问题,也就能够解决好课堂媒体组合教学的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