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在当下

 夏末未 2011-06-15
过去和未来存在于当下 ②

如果我们说,所有的东西都丢失了,一切都被毁掉了,或者灾难已经发生了,那么我们是没有明白过去已经成为了现在。当然痛苦已经形成,它的伤口还在舔舐着我们的灵魂,但是我们不能总是凭吊它,或为我们过去所做过的事情而痛苦。我们应该抓住当下,并改变它。酷旱的痕迹只能用一场充沛的降雨来消除,而雨只能落在当下。

佛教的忏悔就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即罪源于心。这儿有一首忏悔的偈子:

心起罪亦起 心灭罪何存

忏后心自在 闲云点太清
                 
【法】一行禅师(摘自《与生命相约》)


真实地活在当下 ①

人的一生可浓缩为“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昨天与今天之间有扇后门,今天与明天之间有扇前门。这“三天”中,“今天”最重要。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明天的事情等来了再说。最要紧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

有人说,要想过好今天,要学会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学会关门”。把通往昨天的后门和通往明天的前门都紧紧关住。这样,人一下子就变得轻松了。你的生活中,也就会平添许多快乐与满足。第二件事是:“学会计算”。要学会计算幸福。有的人本子上记的全是困难和问题,从来没有记录过幸福;有些人对自己做得正确的事情,一件也没记住;但却对自己做错了的事情,记得特别牢。这显然只会徒增烦恼。第三件事是:“学会放弃”。请牢记:“先舍后得;只有舍了,才会有得”。(摘自《光明日报》2009.3.2 范菊仙)

活在当下 ②

人生犹如一只时钟,心如钟摆。未经锻炼的心总是摆荡在过去与未来两点之间,为过去已发生的事而懊恼、悔恨、耿耿于怀,为将来未知的事而胡思乱想、忧心忡忡。因此普通人总是活得很累。而受过训练的心能专注当下这一秒钟,心无二用地做好手边正在做的事、善待正在与你打交道的人,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成功、幸福的人生便在时钟每秒的“滴答”声中延伸。这就是活在当下之本意。禅门中有一个公案对此有生动形象的诠释。有施主问一位禅师:“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禅师很平淡的回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这位施主不以为然地反驳道:“一般人每天也是如此,这有何特别之处?”禅师莞尔一笑,摇摇头说:“很特别!修行人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而一般人该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心里却想东想西;该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觉,总是百般的烦恼。”

“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一样的人生,一样的生活环境,若能把因禅修而得来的定境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活在当下:“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则行住坐卧、劈柴担水、击鼓高歌都具有禅味,最后自然会达到“平常心是道”的境界。(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