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语》的德治思想

 梦泽赤子 2011-06-16
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来源于他极力赞美和推崇的周公旦。
德治的本质,就是人治。
孔子说:“以德治国,就像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众星也就能共同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步呢?孔子说:“以政教胁迫老百姓不做坏事,对做了坏事的人用刑法处置,在这种治理方法下,即使老百姓不做坏事而免于刑法,却不知道做坏事为什么不对。统治者自身行德以引导百姓,再用规章制度对老百姓的行为加以规范,老百姓就会知道做坏事是可耻的,并且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因而能以此端正自己的行为。”(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统治者要给老百姓制定规章制度,教会他们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而儒家这一套东西,正是给愚弄老百姓量身定做的最好教材。
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对于人民不战而胜。
   
道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依附于人的,而人是自利的动物。道德的力量既然无法战胜人自私的本能,又怎么能够使人自觉做到清正廉洁呢?为防止官僚的腐败,古代官制也往往设立了负责监察的“御史”之类的机构,但结果怎样呢?这种来自自身的监督不仅仅 是装装样子,更为可怕的是,它无不异化成捞取利益和打击异己的工具。

以德治国论过份崇信人的道德修养,认为通过提高自我修养,加强教育和驯化,就可以使人的善性释放出来,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由此达到“慎独”,即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始终不渝地、谨慎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果真如此吗?历史恰恰提供了相反的回答。
历代以来,官场无不充满着丑陋的权力斗争,父子相残、兄弟浴血、同僚相忌,从最高权力到基层权力,无不是明争暗斗。
在人治的社会里,不仅大小官僚们肆意贪污受贿,就连张居正这样的重臣,也在道貌岸然的外表下,干着聚敛财富,蓄妓包二奶之类的营生,更是不知有多少。  

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从政?”孔子说:“《尚书》上说到孝:‘孝敬,又友爱兄弟,把这种敬爱之心用到治国之中。’孝就是为政啊。你认为怎么做才算是为政呢?”(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O$D?A2eI  
对于臣民来说,对朝廷的忠诚是最大的孝。“孝”是‘仁“的核心,而“仁”是君子的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在儒家看来,在家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就是对家长的服从;在社会上做一个有“仁”的人,就是对朝廷的服从。

子张问孔子如何取得并保持官职俸禄。孔子说:“对有疑问的东西多听多学,谨慎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对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要多看多学,对自己会做的事小心谨慎地做,这样就少有懊悔。言论上少出错误,行动中少有懊悔,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就是看长官的脸色行事,放弃原则做官,圆滑做人,只要没有伤害到私利,管他娘的!
  在中央集权专制政治下,以德治国不过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太虚幻境。它不仅做不到以人为本__老百姓不仅不能从朝廷那里得“爱民如子”的些许好处,反而深受其害;以德治国,不仅不能提升官吏的道德修养,反而是愈加的腐败。
  德治下的政治与社会:朝廷和官吏为所欲为,老百姓逆来顺受。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成好人,但一个坏的制度能够让一个好人变成坏人。以德治国旗帜下的封建集权专制,就是这样一个坏的制度。它的欺骗性还在于,它的旗帜上写着:为民,它的官帽上写着:为民作主。“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恰恰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里,老百姓无时不在期盼着清官和青天的出现。
  
  道德是一个宽松的伦理范畴,法律规章则是刚性的底线,人们可以有违道德,但绝对不能触碰法律规章。但在人治的社会里,官吏们连法律规章的底线都视而不见,德治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朱熹也悲哀地承认德治“(自孔子以来)千五百年之间,正坐如此,所以只有架漏牵补过了时日,期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朱子文存·答陈同甫》)
  德治违背了人的本性,所以它注定只是空谈和欺人之论。  

  前几年,所谓的新儒家惊呼: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成就,是儒家文化结出的硕果。余音未散,人们才发现自己被新儒家愚弄了一回。原来,“四小龙”的成就是现代法治创造的奇迹! .

  回首华夏的历史,我们要发出这样的天问:历史上为什么多的是政客,政治家到哪里去了!?  
  政治家的胚胎死在了儒家思想的腌缸里!


[相关链接]道德教化,修身为本,以德治国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就已出现。《尚书·尧典》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发扬光大高尚美好的品德,就能使所有的人亲密团结,百姓安乐,方国之间和平共处,社会也就和谐安定。
道德是伦理的范畴,可儒家把伦理的道德政治化,并从根本上混淆了私德与公德的界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把个人品德作为治理国家的前提,治国如治家。《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释齐家治国章》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可见,“忠”就是“孝”的放大。《礼记·祭统篇》:“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曾子·大孝篇》:“孝子善事君。盖孝子忠臣,相成之道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