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与《诗经》 ――我们正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夜 有一种品析《诗经》的冲动。在中秋的前后,有博友相邀赋诗贺中秋,于是写了一首五律(新韵): 《中秋词 与"金陵一叟"先生》 网上共甘滋,盈明当空时。 诗经人性匿,骚赋世情知。 唐宋怜妖娆,元清憎魅魑。 抱怀观史事,豪素干云识。 壶公评论07-09 并且加以说明: 面对天上的这一轮明月,我们表达自己的向往。《诗经》集缀了民间的心声,现代的的诗经就在网络的博客中产生。唐宋人对未来的人间充满憧憬,元清人发出“宁作太平犬”的呼喊。历史如同陶渊明悠悠的南山,笔与纸写下的只是对世事的祈盼。 是把网络上的行为作为民间的心声看待的,如同《诗经》。对于这个问题,前些年也在与网友的交流中写过一首小诗: 赠司马长空 网络是校园的小径, 我在这里寻回自我; 网络是俠客的江湖, 我在这里快意恩仇。 或者: 网络是大海,我踏歌逐浪; 网络是天空,我放飞理念。 也许有一天: 网络是国家的神经, 联系着你和我; 感觉着,百姓的苦与寒。。。。。 《诗经》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总集,《史记·孔子世家》统计,原有诗三千多篇,孔子删选后成三百零五篇的定本,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风》有地方色彩,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他都产生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雅》是"王畿"之乐,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王畿之乐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 《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认为,“诗文弘奥,包韫六义。” 刘勰的“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其中风、雅、颂指诗的类型,即来自诗经,以今天的语言表达即民歌、格律诗和官方的颂歌。 赋、比、兴则是表现手法。《墨子-公孟》论《诗经》: “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即可诵咏、可演奏、可唱而舞。 笔者认为墨子学派源自孔子的弟子子张(见壶公评论《大同论》),所以墨子学派是从民众的角度审视孔子的诗三百。 关于诗作的手法,显然刘勰更推重“兴”,他写到“毛公述传,独标兴体。”这里的毛公指的是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毛亨、毛苌,他们的观点《毛诗序》对后世影响极大。 “兴”者何谓? 刘勰写到: “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记讽。” 显然,无论是毛公或者是刘勰,他们与墨子学派有一点不同,就在于他们认为在可诵咏、可演奏、可唱而舞的基础上,诗词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即批判现实,指示未来。这一类的观点当然更符合孔子编删诗三百的本意,孔子学说最典型的特点即在正视民意而引领民志。 司马迁笔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也阐述了这一个观点,他认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可见,孔子是主张阳春白雪的,重“韶、武、雅、颂”而轻“风”,孔子编删成诗三百,不知道放弃了多少“风”之类的民歌。这样评论孔子对春秋时代的诗歌的态度应该是正确的,否则孔子成不了万世师表。 实际上,所有的启蒙思想者都是属于阳春白雪的,如果沉溺于本来的社会意识形态,又怎么能够引领社会走向新的思想境界,当然也就不可能构建新的社会形态,而千秋万代赞叹孔子对于中华民族的功绩的,就在于他为中国人创建了一个亲亲相爱而中和公正的社会形态,尽管我们现在憧憬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新型的社会形态只能在原来的社会形态上成长,摒弃其过时的部分,而继承其合理的部分。 《诗经》的作者成分复杂,有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汉代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或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献于天子。经周王室的乐官--太师们的修改,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诗经》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更主要的是周王朝为自己构建的民意基础。 可见《诗经》来自生活,反映的是产生它的时代。 现代的《诗经》是什么? 最近发生一件很值得注意的事情: 07年10 月1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在京召开"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与会代表痛批了以《那一夜》、《大连站》、《狼爱上羊》等为代表的网络歌曲低俗化现象,以阎肃等为代表的在京40位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联名发起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倡议书。 这是很值得赞成的一件事情,重要的是,这是一件很值得反思的事情。 毕竟人们不能长期生存于体现政治需要的慷慨激昂的政治诗歌之中,既然有激昂的吼声,也自然有靡靡之音;毕竟人们不能整齐划一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社会责任之余不免卿卿我我,或者是即使不担当社会责任也能够卿卿我我,没有人有权力要求老百姓总是为某些人的设计作出牺牲。 以公民税收养着的衮衮诸公们是否应该想一想应该为公民做点什么?如果不能写一点点让民众认同的东西,总也能为执政者採写一些《诗经》之类的民间心声?对于“网络歌曲低俗化现象”是使用“批”的办法对付的了的吗?中国目前“低俗化现象”又岂止“网络歌曲”? 我们正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从抗争、激昂的思想形态回复到平和、自然的思想形态,这是中国人重新确立自信的表现。中国的文人们是应该效仿张艺谋和余秋雨,告别旧时代展现新文化;中国的文人们是应该放弃“唯上主义”,走出“以吏为师”的围城了。新于旧的跃进是必然的,今日之势也明朗,今日者能不看前车之辙吗? 于是我读《诗经》,寻求一份真诚和平和、公平与正义,也许能够有更多的人读《诗经》,让社会文化回复到不那么偏激的位置。笔者在这里说的内容其实就是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主张。 壶公评论原发于07-10 壶公评论再写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