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虐

 Athenauknow 2011-06-18
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需求不能获得满足时,人可能会通过对自我放任,自我伤害,以期引起周围社会和环境的关注,从而满足自己的失落感,由此而获得快感。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自虐心理现象,普遍到人们大多已经忽视了这种心理机制。不被允许吃糖果的小孩子会在地上打滚,失恋的人会从淋雨中获得满足,都是这种基本的自虐心理的行为表现而已。

上面提到的自虐其实还是属于一种心理上的需求表现,更多时候人们提到的自虐是有关生理上的病态现象。比如对于知觉的强化性刺激、对于病态快感的获得等。除去一些生理相关的因素,比如有些人的知觉的麻木,因此会使用一些强化刺激(主要是痛觉)来使自我获得深度满足(SM也算作此类),大多数的自虐都有着心理因素的驱动。而在这种对于生理的自虐倾向上,有两种值得关注:一种是作为对于环境刺激的干扰和规避;另一种则是对于环境压力的消极反抗

有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比如身体的某一部位受伤很痛,人们本能的就会咬紧牙关,或者用手紧握什么东西。这是一种转移痛觉刺激的生理本能。前一种自虐现象与之相似,当对于环境的刺激(生理或心理)感到痛苦和难受时,自虐者往往会通过“自残”的方式来干扰身体所承受的刺激。比如,心里痛苦的时候,人往往会用手强烈捶打墙壁,这种痛感的获得对于心理上所承受的刺激其实就是一种平衡机制。

而对于后一种则更为常见。前面所提到的失恋的人会去淋雨,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消极反抗的心理。当自虐者不容于环境的时候,往往会作出一些反常的举动,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以期获得周围的注意,从而平衡自己心理。与之相关的事实广泛存在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从那个阶段的亲身体验而言,这种心理往往表现为:不能获得期许的亲人得关怀和爱,因此会通过自我想象(如受伤、死、失踪、离家出走,甚至实践)来试图获得。而这种自虐的现象也是“叛逆”的一种表现,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这种心理的广泛存在,因此标题写的是“自虐症候群”。

自虐的心理因之与周围环境的刺激和压抑关系十分密切,或者说自虐现象也仍然是一种对于环境的应激反应。并不是所有的自虐心理都会引起行为的自虐,上升到行为和生理上的自虐往往是对于心理自虐的验证和尝试。因此自虐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变态和恐怖,也不过是一种对于环境压力的反馈,只是这种反馈不是外向的,而是内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