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楚历史名人:楚国大夫申包胥【选编】

 紫雨剑 2011-06-19

荆楚历史名人:楚国大夫申包胥【选编】

2010-09-01 12:48:08|  分类: 楚文化研究 阅读221 评论0   字号: 订阅 - 文化大观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申包胥简介】

 

申包胥申包胥(约公元前540~公元前450),春秋时楚国大夫。申氏,名包胥(一作勃苏)亦名蚡冒勃苏,又称王孙包胥。楚君蚡冒之后,原与伍子胥友善。京山人,县城东申公岭为其故里,今申公岭一带众多申姓,相传为其后裔。建国前京山县城曾一度命名为包胥镇。据明嘉靖《京山县志》记载,申公岭上有申大夫庙,后毁。崇祯年间又重修。清光绪八年《京山县志》有记载。一说是荆州监利人。

 

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曰:“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楚昭王十年(前506),吴王用伍子胥计破楚入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一说今湖北宜城楚皇城)。申包胥随昭王撤出辗转随国(今湖北随州市)。后自请赴秦(都城在今陕西凤翔),求秦哀公出兵救楚。初未获允,乃七日不食,日夜哭于秦廷。哀公为之感动,终于答应发兵车五百乘前往救援。在秦、楚军队的反击下,楚人驱走吴国军队,收复了郢都。申包胥归郢后,昭王对他欲予奖赏,他声称请救兵是为了楚国人民,拒受赏赐。随即隐居山中,以度余年。

 

 

申包胥的主要事典如下:

 

【“兴楚”誓言】

  

楚平王本来是有作为的君王,“息民五年”,政局日趋稳定,国势亦渐恢复,即可向外图谋进取时,却因贪恋女色,重用佞臣,从而把楚国引向歧途。费无极作为太子建之少傅因不受太子建重用,便阴谋谗害太子建与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先劝说楚平王为太子建迎娶秦国公主,待到秦国公主来到楚国,又挑诱楚平王将公主据为己有。太子建因此也被发配到成父守边。费无极又谗言说太子建有怨言,要谋反,并责怪陷害太子建之太傅伍奢,并且企图将伍奢及两个儿子伍尚、伍员(即伍子胥)一并杀害。伍尚入宫而与伍奢同死,伍子胥却出奔并立志为父兄报仇。

《左传·定公四年》载:“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通“覆”字)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覆)之,我必能兴之。’”申包胥没有责备伍子胥,没有阻止伍子胥实现自己的“义”(孝),谓之以“勉之!”既是申包胥对伍子胥报仇行为的认同(春秋时期国君几乎就等于诸侯国,很难将诸侯国与国君区分开来,而且“君臣之义”较为淡泊,君臣反目相拭的情形很常见,才会有那么多人才为他国效力,并且因为国君而仇怨自己所出生的诸侯国的事情也常见,这之前楚国也有过析公、雍子、巫臣、苗贲皇等因个人恩怨对楚国复仇的故事。),也是对伍子胥能力的认同,更是对伍子胥的勉励。但是申包胥没有因为与伍子胥的友情而忘记对国家的忠诚,“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表明申包胥将对国家的忠诚视作“大义”,勇于肩负报效祖国的使命。申包胥选择先对伍子胥“勉之”(而不是“大义灭亲”,以除后患)再“我必能兴之”,这充分体现了申包胥内心的矛盾与坦然,对朋友、对国家都是执着的热情。

 

 

【楚国危亡】

 

伍子胥辗转奔波,最终来到了吴国,为公子光重用,并力助公子光登上王位,是为吴王阖闾,并献“扰楚疲楚”之计,对楚国进行轮番攻击。

而这个时候,楚国令尹子常为政,虽然诛杀了费无极,但是“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国语·楚语下》),对外又欺凌小国,使楚国陷于孤立被动。

昭王十年(西元506年)因子常的贪婪而羞辱唐、蔡两国国君,吴国趁机联合两国共同出兵,以伍子胥、孙武等为将,连战连胜,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郢。

吴军进入郢都后,大肆抢掠。《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载“阖闾伐楚,五战入郢,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鞭荆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榖梁传·定公四年》载“何以谓之吴也?狄之也。何谓狄之也?君居其君之寝,而妻其君之妻;大夫居其大夫之寝,而妻其大夫之妻。盖有欲妻楚王之母者。不正乘败人之绩而深为利,居人之国,故反其狄道也。”可见,吴军进入郢都后为非作歹,给楚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伍子胥在郢都,也为了泄愤对已故楚平王“鞭尸”(对此史载不一,或言鞭尸、或言鞭墓)。

在这样的情况下,申包胥虽然“亡于山中”,但是还是派人劝诫伍子胥。《史记·伍子胥列传》载:“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申包胥对伍子胥的劝诫,一方面表示了对伍子胥报仇行为的理解,但是对于伍子胥“鞭尸”的过激行为表示惋惜(这样的行为只能泄愤,引起楚国人民的不满),同时希望伍子胥能够有所收敛,但是伍子胥却仍然一意孤行。

申包胥对伍子胥劝诫不成,只好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兴楚”的誓言。《战国策·楚策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载:“棼冒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嬴粮潜行……”

 

 

【申包胥如秦乞师】

 

申包胥究竟应该到那里去请求援助呢?当时的局势,只有秦国与晋国有实力帮助楚国击败吴国。而晋国与楚国长期争霸,吴国也是晋国扶植起来削弱楚国的;楚昭王是秦国公主所生,也就是秦哀公的外孙,秦国与楚国有着紧密亲缘关系,而且在春秋时期因为与晋国的关系长期保持联盟关系,因此也就只有秦国有实力、也能够帮助楚国复兴。在这样的情况下,申包胥没有失却冷静,表明申包胥具有较高的政治眼光。

申包胥“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蹠达膝曾茧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于是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五年》)。可见,申包胥对于国家的忠诚是执着而又热烈的,到了完全不顾自己生死的地步。

申包胥的忠诚于坚毅终于打动了并惊醒了秦哀公,惊叹道:“楚有贤臣如是,吴犹欲灭之。寡人无臣若斯者,其亡无日矣。”(《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并“为赋《无衣》之诗曰:‘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与子同仇。’”(《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史记·伍子胥列传》)。

 

 

【力战“兴楚”】

 

成功的搬来秦国的援军后,申包胥身先士卒与吴军交战。《左传·定公五年》载“申包胥以秦师至,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子蒲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自稷会之,大败夫概于沂。”

这时越国也从吴国的后方袭击吴国,《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王阖闾)十年春,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吴使别兵击越。”吴军连续遭遇失败,引发了内讧,“阖闾弟夫概见秦越交败吴,吴王留楚不去,夫概亡归吴而自立为吴王。”(《史记·吴太伯世家》)

而更为重要的是,吴军的侵略行为与暴行,激起了了楚国上下的同仇敌忾。《榖梁传·定公四年》云:“昭王之军败而逃,父老送之,曰:‘寡人不肖,亡先君之邑。父老反矣,何忧无君?寡人且用此入海矣!’父老曰:‘有君如此其贤也!’以众不如吴,以必死不如楚。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吴人,复立。”《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也载:“昭王奔随,百姓父兄携幼扶老而随之,乃相率而为致勇之寇,皆方命奋臂而为之斗。当此之时,无将卒以行列之,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

在如此形势下,吴军不得不退出楚国,楚国成功复兴。

应该说,楚国复兴的根本原因是楚国军民的同仇敌忾,子西等集结溃散军民舍身再战,左司马戌宁死不屈,以及楚昭王逃亡途中,军民保护代死的场面,无一不闪烁着楚国军民恋乡爱国尊君的思想光辉。

不过,申包胥请来秦国援军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以楚国的国力,吴国是难以吞并的,但是楚国若单凭自己之力,也难以那么快将吴军赶出国境,而申包胥请来秦国援军,身先士卒初战告捷,进而迫使吴国内乱,楚国得以迅速将吴军赶出国境,成功复兴。楚国复兴之后,很快就从失败的创伤中走出来,楚昭王二十年灭顿、灭胡,楚惠王十年灭陈、四十二年灭蔡、四十四年灭杞、“东侵,广地至泗上”(《史记·楚世家》)依然保持了第一流强国的地位,进入战国后也是“战国七雄”中最有实力的国家之一。申包胥在伍子胥出奔的时候表示“子能复(覆)之,我必能兴之。”在楚国真的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申包胥又以自己的行为践行了这一誓言。

 

 

【拒赏】

 

楚国历经艰难,终于成功复兴,申包胥也践行了“兴楚”的誓言,楚昭王论功行赏,认为申包胥忠勇可嘉“封之以荆五千户”(《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但是申包胥却不认为自己的作为有什么了不起,辞曰:“吾为君也,非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为诸?”(《左传·定公五年》)申包胥一方面表明,自己的作为都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另一方面“吾尤子旗”(子旗帮助楚平王登上王位,被任为令尹,次年,与人勾结,贪求无厌,被楚平王杀死。),通过表明自己痛恨子旗来表达自己淡泊名利。

据说楚昭王想以命令的方式让申包胥节士,但是申包胥“遂逃赏。”(《左传·定公五年》)楚昭王使人求之不得,乃旌表其闾曰“忠臣之门”。

对于申包胥的逃赏,《东周列国志》地七十七回《泣秦庭申包胥借兵,退吴师楚昭王返国》予以加工解释:“(申包胥谓其妻曰)吾始为朋友之义,不泄子胥之谋,使子胥破楚,吾之罪也;以罪而冒功,吾实耻之!”其实是以当时的观念去理解申包胥的作为,没有把握好申包胥的形象。在申包胥那个时代,复仇之风是很盛行的,而且是很受赞扬的,但是忠义观念却有所欠缺,才会有那么多人才为他国效力,并且因为国君而仇怨自己所出生的诸侯国的事情也常见,申包胥之前楚国也有过析公、雍子、申公巫臣、苗贲皇等因个人恩怨对楚国复仇的故事。申包胥“不泄子胥之谋”在那时看来是值得称赞的“义举”,不能说申包胥是为“小义”而误“大义”。

 

 

【使于越】

 

申包胥虽然“逃赏”,但是没有忘记自己对楚国的忠诚,在“逃赏”近三十年之后(《左传》载申包胥“逃赏”的时间是鲁定公五年即公元前505年,而《吴越春秋》所载申包胥出使越国的时间是句践二十一年即公元前476年。)出使越国,坚定句践伐吴决心并教句践以“智、仁、勇”三策。

申包胥先是以激将法,分析吴国正盛,试探越王句践伐吴的决心,再问句践何以战,最后点出“智、仁、勇”三策,可见,申包胥是一位眼光深远、善于剖析利害的战略家。

申包胥对句践的教诲,对于句践灭吴有较大的帮助,《国语·吴语》随后载句践言“吾问于王孙包胥,既命孤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申包胥实现了楚国对吴国的报仇。

 

 

【伍子胥、申包胥之交】

 

伍子胥,姓伍,名子胥,因封于申,又称申胥。春秋末期楚国人,贵族子弟,其先乃楚庄王之宠臣伍举;申包胥,姓蚡冒而申氏,故又称蚡冒勃苏、王孙包胥。春秋末期楚国人,楚国王室子弟,其先乃楚王蚡冒。两人幼年一同游学,年龄相仿而见识相近,高情厚意,交情莫逆,虽管鲍之交,余钟之识,不过如此矣!
  然天有不测风云,公元前522年,由于费无极的谗言,他的父亲,太子太师伍奢被诬与太子谋反而被捕将杀。为了斩草除根,楚平王还诈言伍奢只要能够将他的两个儿子诓来郢都,即可免罪。伍子胥识破此绝户计,毅然出奔。结果,他的父兄被杀,他被全国通缉。
  逃亡路上,伍子胥遇到了挚友申包胥。面对好友,刚烈的伍子胥向申包胥起誓,有生之年,必覆灭楚国。申子知其性格,劝阻不果后,也当下立誓“子若覆楚,吾必兴之”。由于同情伍子的遭遇,申子将其的形迹隐匿不报。虽说两人由于遭遇不同而理念迥异,可是好友最终也没有兵戈相见,两心依然相知。中华谚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可是中国人往往因为理念的不同而兵戈相见,没有了起码的求同存异之宽容气度,造就了多少历史悲剧。
  伍子胥一路逃亡,至宋,奔郑,过昭关,终于入于吴国。在这里,为了自己的破楚大计,他处心积虑帮公子光弑位,是为吴王阖闾。行新政,引贤臣,君臣合力,共谋破楚。前506年,吴国挥军西向攻楚,破楚军而入郢都。伍子也鞭平王尸三百,达到了自己覆楚、报父兄之仇的誓言。
  此时的吴国,将骄卒堕,对楚国人民行暴虐之政。当此之时,伍子一人之力也无可回天。好友申包胥此时找上了门来,责备他为报私仇而陷楚国人民于死生之间。面对此情景,伍子无可奈何,只得以“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来掩饰自己的失落心情。伍子胥了解老友的心情,可是形势若此,他又有何法呢!面对老友的指责,他默默接受。
  申包胥向楚昭王请命,自赴秦廷搬救兵。初未秦哀公未允。申子乃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秦廷。初时泪出,后以血继,哀公为之感动,以战车五百乘救楚。秦楚联军最终大破吴军,光复楚都。实现自己的“兴楚”誓言后,申子推却了昭王任命他为令尹的诏令,飘然而去,不知所终。自此,两人再没有任何交集。
  两人少年较好,虽因家国之变,天各一方,却两心相知。初时,伍子出奔,誓言覆楚,申子不以为忤,慨然匿之;及后,吴军破楚,申子为楚国人民计,斥责伍子,言辞激烈,伍子不以为忤,默然受之,成全了申子复国的誓言。两人后来虽远隔吴楚,互为敌国,却肝胆相照,不以时间空间为阻碍。君子之交,即此也!
  人言伍子卖国,其实大谬。盖春秋之世,吴楚不过周之诸侯也,哪里有现在那样严格的国家界限。况夫后来伍子力谏夫差,最终自刎而谢幕。孤臣蘖子,拳拳之心,不过如此矣!申子为人,才而不显;及国家丧乱,则奋然而出,慨而赴秦,秦廷七哭而动哀公,终于破吴复国。气候,则功而不居,飘然而隐。申子也丈夫哉!
  两人心性若此,俱怀孤臣蘖子之心。难怪幼年即意气相投,相交莫逆。古语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盖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理焉,余信矣!

 

 

【申包胥的史籍记载】

 

《战国策·楚策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载莫敖子华言:“昔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棼冒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嬴粮潜行,上峥山,逾深蹊,蹠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

 

这里的棼冒勃苏就是其它史籍所提到的申包胥。刘向《集录》与该处云:“鲍本定四年以为申包胥。补曰:棼冒,即蚡冒。勃苏,包胥声近。岂蚡冒之裔钦?……申包胥为若敖氏,犹斗子文之言若敖。’”此外《史记集解·楚世家》引服虔曰:“楚大夫王孙包胥。”可见申包胥可能是楚王蚡冒后裔。

 

《史记正义·秦本纪》载:“包胥姓公孙,封于申,故号申包胥。”伍子胥家也世居申地(伍子胥也号“申胥”),故而申包胥与伍子胥是故交。

《左传·定公五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素沉湎,不恤国事。”

《左传·定公五年》:“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

《国语·吴语》载(《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记载类似,并指出时间是句践二十一年七月):“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句践问焉,曰:‘吴国为不道,求残我社稷宗庙,以为平原,弗使血食。吾欲与之徼天之衷,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请问战奚以而可?’包胥辞曰:‘不知。’王固问焉,乃对曰:‘夫吴,良国也,能博取于诸侯。敢问君王之所以与之战者?’王曰:‘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国之中,吾宽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国之中,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与之,救其不足,裁其有馀,使贫富皆利之,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国南则楚,西则晋,北则齐,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未尝敢绝,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犹未可以战也。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越王曰:‘诺。’”

 

《通志·氏族略》记载,包氏源出于芈姓,是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后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义,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至吴国,并于楚昭王十五年(公元前506年)用计助吴攻破楚国。申包胥赴秦国求救,但秦哀公拿不定主意是出兵还是不出,申包胥就“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终被其诚意感动而出兵求楚。楚复国后,要重奖申包胥,但他却拒不受赏,躲到山里隐居起来了。后来他的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包”为姓,称为包氏。

 

 

【“申包胥如秦乞师”的翻译】

 

1、《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原文: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 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 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灵抚之。也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 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靠著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2、刘向《新序·节士》原文: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

 

译文:

申包胥,楚国人。吴国在柏举讲楚兵击败,进入郢,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 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靠著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救楚。申包胥带领着秦军到了楚国,秦国大夫子满,子虎率领着五百乘战车。子满说:“我不知道吴国的道路”让楚国人先和吴兵战斗,然后参战,大败吴国军队。吴国军队退去,昭王回到楚国,从包胥开始封赏。包胥说:“辅佐君主安邦定国,不是为自己;救人于危难除掉祸害,不是为了名声;完成功绩却受封赏,就是卖弄自己的永无。国君已经安定了,还有什么需求的呢?”于是逃走而不受封赏,一生都没现身。

 

3、《史记·伍子胥列传》原文: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申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谿,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译文:

当初,伍子胥和申包胥是至交的朋友,伍子胥逃跑时,对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包胥说:“我一定要保存楚国。”等到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搜寻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拖出他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去对伍子胥说:“您这样报仇,太过份了!我听说:‘人多可以胜天,天公降怒也能毁灭人。’您原来是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侍奉过他,如今弄到侮辱死人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丧天害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你替我告诉申包胥说:‘我就像太阳落山的时候,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要逆情背理地行动。’”于是申包胥跑到秦国去报告危急情况,向秦国求救,秦国不答应。申包胥站在秦国的朝廷上,日夜不停地痛哭,他的哭声七天七夜没有中断。秦哀公同情他,说:“楚王虽然是无道昏君,有这样的臣子,能不保存楚国吗?”就派遣了五百辆战车拯救楚国,攻打吴国。六月间,在稷地打败吴国的军队。正赶上吴王长时间地留在楚国寻找楚昭王,阖庐的弟弟夫概逃回国内,自立为王。阖庐听到这个消息,就弃楚国赶回去,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兵败,跑到楚国。楚昭王见吴国内部发生变乱,又打回郢都,把堂谿封给夫概,叫做堂谿氏。楚国再次和吴军作战,打败吴军,吴王就回国了。

 

 

【申包胥哭“秦廷”的地点】

 

春秋时,楚国士大夫申包胥与伍子胥本是好朋友,后伍子胥弃楚投吴,临行前向申包胥发誓必灭楚国。申包胥亦言:“子能复之,我必能兴 之。”果然,伍子胥发兵楚国,楚国岌岌可危可危。申包胥决意向秦国求救。在初遭拒绝后,他竟依秦廷而哭,日夜不绝其声,不吃不喝连续 七天,终于感动秦王,派秦兵解了楚国之围。古诗赞:“秦廷痛哭血成川,翻讶中行背可鞭。南北共知忠义苫,平生只少两淮缘。”
  那么,这个“秦廷”在何方?其实它就是秦国人在关中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政权中心——雍城 (今陕西凤翔县)。公元前677年,秦德公为展示 秦国人的力量,大兴土木,建造了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政治中心。公元前383年,秦迁都栎阳,方结束使命。雍城时代,秦穆公称霸西戎,“开 地千里,益国十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统一关中奠定了基础。
  今在凤翔的姚家岗、马家庄和铁丰已发现了秦雍城时代所建造的大 型宫殿区,同时也找到了“秦延”的具体位置,即马家庄发现的秦宗庙遗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