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古国:交趾、彫题、越裳【资料汇编】

 紫雨剑 2011-06-19

  【交趾(交阯)】

 

  交阯是西汉所建立的一郡,包括越南北部及广西南部的一部分土地。为什么叫做交阯呢?古书上有好几种解释:有的说,那地方的人睡觉时头部向外而足在内互相交叉;有的说,他们的大足趾叉得很开,双足并立时两个足趾相交;另有一说是趾即址字,汉武帝北置朔方,南置交址,是“交”为子孙福“址”的意思。

 

  交趾,我国唐朝的藩属国,现在的越南,越南古称交趾国,越南是一个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国家。越南人,自称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其儿童启蒙读本《四字经》云:“系出神农,首肇封疆。”越南北部古称交趾。《尚书大传》:“尧南抚交趾”。《史记·五帝本纪》:“舜命禹定九州岛……南抚交趾。”

 

  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为巩固南方而进侵今日越南的所在地,公元前214年,秦将越南北部归属于象郡管理,并向越南北部大量移民。

 

  交趾的雒越人,是中国南方百越族的一支。曾受我国统治长达数百年,唐后期独立。所以现在的越南也留下许多中国的文化,如筷子,用汉姓等等。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侵占瓯貉后所置的郡。前111年,西汉并南越后交趾受汉统治。40年,当地雒民在征侧、征贰领导下起而反抗汉朝统治,遭马援镇压。三世纪以后辖境逐渐缩小。589年废。

 

  公元前204年,秦南海尉赵佗在秦末的混乱时期,自立为南越武王,越南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并在越南北部地区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统治。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越南北部交趾地区虽然屡有反抗,但是大体上一直受到中国政权的直接管辖。

 

  西汉时,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国,在原南越王国地方设交趾郡,后改名交州。三国时期,东吴将南岭以南诸郡以今天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以北广州,以南为交州。交州共设有三郡(交趾、九真、日南)五十六县。

 

  280年晋朝统一中国,交州汉族官吏陶磺等降晋。之后交州依附于南朝各朝代。542年龙兴(今越南太平省)人李贲起义。544年建国号为“万春”,即越南前李朝。次年,梁朝大将陈霸先将起义镇压。之后陈霸先班师回朝篡位,建立陈朝。571年李贲的哥哥李天宝手下李佛子占领交州。后来因李佛子不愿去朝觐隋朝被隋朝军队几百俘虏,押解回朝。交州归隋朝统治。

 

   唐朝时,这里设置了交州总管府,624年改称都督府,679年又改为安南都护府。从此交州便正式被称作安南。

 

 

  【彫题(雕题diāo tí)】

 

  雕题(彫題): 

  1、古代部落名。因额上刺花纹,故称。题,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西胡、东越、彫题、交阯,独弃之乎?”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郑玄 注:“雕文,谓刻其肌以丹青湼之。” 孔颖达 疏:“彫谓刻也,题谓额也,谓以丹青彫刻其额。”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与夫雕题卉服之士,南金象齿之珍,款紫闥而坌入,充彤庭而并陈。”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黎女》:“﹝黎女﹞临嫁先一夕乃綉面……使之不得再嫁,古所谓雕题是也。” 蔡元培 《美术的进化》:“我们古人叫作‘文身’,或叫作‘雕题’。” 泛指额上刺花纹。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凡彫题漆齿之氓,尽图王会;若辫髮贯胸之长,咸隶象胥。”

  2、指古代南方雕额文身之部族。《楚辞·招魂》:“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连缓耳,琐雕题,摧天督 ,牵象犀。”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雕题誓众,犹疑黑穴之神。” 清 程可则 《送杨鄂州职方使安南》诗:“乘秋直入 交州郡 ,雕题负弩遥相迎。”

 

 

  【雕题·交趾】

 

 《礼记·王制》载: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西方曰戎,被发皮衣,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雕题交趾:雕刻刺青于前额,交叉双足。先雕刻纹饰或文字于前额,后涂以青色。即谓

  南蛮喜刺青于前额,并性喜交叉双足。

 

  从《礼记·王制》有关“雕题交趾”的记载来看,也可以将其与上、下文交相结合,理解为南蛮独特的服饰风俗。据《尔雅·释器》载:雕,“玉谓之雕”,雕谓之捉。故“雕题”可解释为玉雕琢的“题”;“交趾”,据《辞海》,乃古代岭南地区或地名,不作地名言之,“交”可以理解为交结,即(以绳类物)交结于“趾”。

 

 “雕题交趾”是一种披挂形式的编织服饰。“题”是若干玉质或短横木质的雕刻物,上有纹饰、图案或人物等各种造型;“趾”玉质或木或绳类物,亦有雕刻成各种造型者。“题”为头(上),“趾”为足(下)。此种服饰以“题”为主干,以“趾”为辅,再以绳交结编织羽毛或茅草类而成。类似蓑衣。“雕题交趾”初始为木质及茅草类编织,更接近于蓑衣的形态。到了一定时期,采用了玉质材料。以玉雕为“题”、“趾”,并挂有若干的玉佩。例如:石家河肖家屋脊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玉人头像极可能为“雕题”。雕刻于额头的误传应修改为:雕刻玉人头像。玉蝉等可能是“趾”,乃衣服的下部。玉虎、飞鹰极可能为服饰的附件,玉质佩饰也与“雕题交趾”有关。其中一头顶玉璧形状的玉人像,可能是“雕题交趾”的一种使用形式的造像。南蛮“雕题交趾”服饰,促使玉佩成为历史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服饰珍品。

商代男女贵族身上均佩玉,“佩以表德”、“君子必佩玉”,春秋时,“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可见玉佩是贵族很重要的服饰。玉佩又叫“杂珮”。商纣王焚死鹿台,“取天智玉琰缝身自焚”(《汲彖周书·世俘解》),《史记·殷本纪》:“纣衣其宝玉,赴火自死。”纣王死时的衣着,与“雕题交趾”类似。

 

  关于古雕题国人的性貌特征,在史籍《晋书》中记载:“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鲛人,即古巫蜑人,简称蜑人,亦称蜒人、旦人、蛋人、龙人、鲛人、龙户人等,“自云龙种”。显然,古雕题国是一个有黥面纹身习俗的民族,因而被称为“雕题”。“雕题”就是“刺青”,或“纹身”,为古巫蜑人的性貌特征,是巴人先祖廪君的一支。

 

晋朝学者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南朝学者梁任昉在《述异记》中也记载:“鲛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在史籍《清稗类钞?种族类?蜑人》中记载:“蜑人盖即古之所谓鲛人者”。在史籍《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使旦吹竽,使氐厌窍,虽中节而不可听。”

 

 

【越裳(yuè cháng)】

 

  越裳亦作越常、越裳、越尝,古南海国名。汉 王充《论衡·恢国》:“成王之时,越常献雉。”按,《汉书·贾捐之传》 颜师古 注引此作“越尝”。汉张衡 《东京赋》:“北燮丁令,南谐越常。”《后汉书·南蛮传》:“交趾之南,有 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 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明 唐寅 《白燕》诗:“ 越裳 雉尾 姬周 化,瀚海乌头 汉 使归。” 《韩诗外传》卷五:“比及三年,果有越裳氏重九译而献白雉于周公。”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老挝即古越裳氏,景迈二国即八百息妇国,皆来贡象。”

 

  

【重译(chóng yì)】

 

重译,辗转翻译。山川长远,习俗不同,言语同异,重译乃通。——《三国志·薛综传》

 

  汉代文献开始出现“重译”记录。汉儒理想政治表述包括对武丁时代和周公时代“重译”现象的追忆。“重译”传说是儒家学人渲染先古圣王政治功绩的重要节目。而汉儒艳称“重译”事,自有当时外交形势、民族关系、国家意识的背景。汉史亦有“重译”现象,可见“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的说法。

 

 “重译”又有“重三译”、“重九译”的强化形式。被解释为“重重九遍译语而致”,“因九译言语乃通”。汉代碑刻文字出现少数民族“重译乞降”语,也反映“重译”之说使用的普遍。《后汉书》卷八十六《西南夷传·莋都夷》记载白狼王唐菆等所作歌诗,李贤注以为“重译”实例。史籍保留有“夷言”与“华言”的对照,或可看作“重译”的文字标本。汉代文字资料中“重译”的频繁出现,体现R20;大一统”政治理念的成熟和普及。

 

 

【越裳献雉·重译献雉】

 

1、越裳献雉,是南方越裳与北方周王朝首建邦交的盛事:

古代的“贡”、“献”品物,往往是一种社会高层接触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一般来说,史书或各类文献都会有所记载。但象“越裳献雉”那样,如此之多的典籍加以记载就少见了,试举数例如下:
  ①《尚书大传》载,“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成王时,越裳氏来献白雉。”
  ②《国语·齐语》:“越裳献雉。”
  ③《竹书纪年》载,周成王十年,“越裳氏来朝”。
  ④《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交趾之南,有越裳国”。“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⑤《论衡·恢国》“成王之时,越裳献雉。”又《论衡·儒增》:“越裳献巨雉”。
  ⑥《韩诗外传》卷五:“成王之时,越裳氏重九译而献白雉于周公。”
  ⑦《超奇》载,“白雉献于越”。
  如此之多的文献“所载皆同”,“说明越裳氏向周成王进贡是事实。”(何光岳《百越源流史》语)

 

2、周朝的“重译献雉”:重译献雉是指古越裳国进贡白雉事。喻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语出《后汉书·南蛮传》:“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