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一郎谈中医:中医不废,中华不兴
之七:一可以分为几? 在“一”可以分为“几”的问题上,对中医而言,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指导思想原则问题。我们来看中医是怎样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的。 首先,中医可以把一分为二。 中医理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即阴阳,无极为一,阳和阴为二,所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二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其次,中医可以把一分为三。 中医以天、人、地为三要素构建了一个三才系统,三才系统不同于阴阳学说的二元系统,它的主要意义在于解释经络理论的三阴三阳,所谓三阴,即厥阴、少阴、太阴,所谓三阳,即少阳、阳明、太阳,阴为一,则可分为三,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阳为一,则可为分三,即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第三,中医可以把一分为四。 中医有一个四象的概念。《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说明四象来自于两仪,即阴阳,所谓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应用于天文,则一年有四季,少阳为春、太阳为夏、少阴为秋、太阴为冬。四象应用于人体,则少阳配肝,太阳配心,少阴配秋,太阴配肾。 第四,中医可以把一分为五 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另一个重要基础,五行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由五种元素构成,即木、火、土、金、水。这就是一分为五。五行应用于天文,则一年有五季,木为春、火为夏、土为长夏、金为秋,水为冬。五行应用于人体,则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金为肺,水为肾。 第五,中医可以把一分为六。 中医有五运六气的学说,其中的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而六气是由两仪一阴一阳化生三阴三阳而来,《医门棒喝•六气阴阳论》说“天气本阴阳所变化,其名虽六,实则阴阳二气之进退而已。”这也就是一分为六。 第六,中医可以把一分为七 中医有七情内伤致病的学说。所谓七情,是指人的七种情感,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人的五脏有密切的联系,将人的情感分为七种,也就是一分为七。 第七,中医可以把一分为八。 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应用于方位,认为存在着四方四维共八个方位。八卦与人体的关系,据《易•说卦》说:“乾为首,刊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八卦是由两仪、四象衍生而来,这也就是一分为八。 第八,中医可以把一分为九。 河图洛书是八卦的渊源,在张景岳著《类经附翼•医易》中对洛书是这样描述的:“大禹治水,神龟负图之洛,文刊于背。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禹因以第之,以成九筹。”中医的九宫八风学说也来源于洛书,这种将宇宙分为九宫或九筹的思想,也就是一分为九。 第九,中医可以把一分为十。 中医的天干地支理论中的天干,又称之为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医认为,天干的数字不仅仅是一个数码符号,它还包含着万物的生长规律和征象在内。这也就是一分为十。 第十,中医可以把一分为十二。 中医的天干地支理论中的地支,又称之为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主要用于纪月、纪时,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这也就是一分为十二。 评论:中医把一从二分到十、十二,各个分法之间能否做到合理呼应,无缝对接,中华道一郎以后将作详细剖析。这里,仅就中医的指导思想作一评论,在中医那里,一分为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医想把一分为几就分为几,而分为几都可以引经据典,都有它的老道理,中医啊中医,你的指导思想多元化,你的规则随意变化,怎能让我爱你,又怎能让我服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