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一郎谈中医:中医不废,中华不兴
之八:一年几个季节? 一年有几个季节?对一般人而言,这似乎不是个问题,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对中医来说,却很郁闷,也很尴尬。因为中医即承认一年有四个季节,又承认一年有五个季节。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一著名篇章,“四气调神大论篇”,其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季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 中医的四象学说支持一年有四个季节,四象学说认为阳和阴可以再分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对应春季,太阳对应夏季,少阴对应秋季,太阴对应冬季。 中医的五行学说却支持一年有五个季节。这多出的一个季节被中医命名为长夏,这样,一年就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 即使在中医五行配五季这个问题上,就长夏处于何处,中医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长夏处于夏季和秋季之间。五行有个相生的顺序,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即木→火→土→金→水,对应的季节就是春→夏→长夏→秋→冬。 另一种观点认为长夏处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末尾各十八天,中医的五行既要配五季,又能要配五方,又要配五脏,五行配五方,认为木为东方,应春、应肝;火为南方,应夏、应心;金为西方,应秋、应肺;水为北方,应冬、应肾;土为中央,应长夏、应脾。这个土既然位于中央,它所对应的长夏再放在夏之后,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被中医放在四个季节的末尾,各十八天。之所以为十八天,是中医为了使五个季节天数尽可能平均而人为算出来的。 对于中医这种费尽心机的安排,我不禁想问:比如春季,它的末尾十八天到底是否还是春季? 中医对长夏的命运安排就此结束了吗?还没有,因为干支配属五行理论又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干支配属五行理论认为:东方甲乙寅卯木,南方丙丁巳午火,西方庚辛申酉金,北方壬癸亥子水,辰未戌丑旺四季,戊己中央皆属土。 在这套理论体系中,十二地支中的辰未戌丑所对应的三、六、九、十二月都属于土,这样,土对应的长夏又变成了四季之末的各一个月。 对于中医这种安排,我不禁又想问:比如农历的三月,到底是春季还是长夏季? 评论:中医界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自相矛盾应该是心知肚明,那么中医界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一位中医博导级的人物在讲解《黄帝内经》时说:“经典中有矛盾才称之为经典”。这话让我汗颜,中医界竟是如此捍卫中医的科学地位! 如果把四象学说视为四元素的数学模型,把五行学说视为五元素的数学模型,那么两种数学模型是不可能做到无缝联接的,中医同时坚持四象学说和五行学说,它的自相矛盾就是一种必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