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副作用

 ZGGZLG 2011-06-21

甘草 副作用

(2010-07-15 13:58:47)
标签:

甘草

副作用

杂谈

分类: 中医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慎用甘草

来源:网摘  

甘草,又名蜜草、甜草、甜根子、美草、粉草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主产内蒙、新疆、甘肃等地,以内蒙所产质量为优。古人将甘草称为众药之主,而被誉为“国老”,是常用的中药之一。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脾气虚,咳喘、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及配方中调和药性等。甘草现代多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腓肠肌痉挛,疟疾、痤疮、皮肤溃疡、冻伤等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抗心律失常、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保护发炎的咽喉气管黏膜,抗利尿、降脂肪、保肝及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虽好,也不是人人皆宜、多多益善的。

如果长期大量服用甘草甘草的保钠排钾作用,会导致水钠潴留,从而产生血压升高、水肿或低血钾症,出现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症状。

因此,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应慎用甘草及以甘草为主的中成药,如复方甘草片、甘草流浸膏等。必须服用时,也应该注意监测血压的变化,以及尿量的变化。如发生头晕、心慌等表现,应及时停药。另外,甘草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

 

甘草用途虽广有禁忌

中国中医药报

□ 王金亮 侯红霞 许翠梅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甘草别名良多,而以国老独著。李东垣称其:“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但临床应用甘草也随证有别。

配用虽广 功有专长

有歇后语云“药里甘草——百搭”,此言虽平,然指出其无所不伍之性,也隐含其无足轻重之意。若论甘草之配用,纵览方书可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用甘草者达120余方,占方数之过半。正如医家云:“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百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理中汤用甘草恐其上,承气汤用甘草恐其下,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

若论药性,则《汤液本草》称其:“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也。”应用甘草突出者,莫过于复脉汤。用其通经脉,利血气,复脉可谓首功。甘草又善补中益气,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虚衰等,此时常合参芪等药,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甘草味甘,甘能缓急,可治里急、急痛、挛急、烦躁等诸般急迫之症,如经方芍药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等。甘草又具清热解毒之功,有消痈愈疮之效,临床逢热毒疮疡之症多用之。

药性虽平 不可滥用

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医云:“甘者令人中满,”又曰:“甘能助湿”、“中满忌甘,呕家忌甘,酒家忌甘,诸湿肿满及胀病,咸不当服。”在临床中气滞中满者用之每见胀闷愈增。有科研报道,甘草可使尿量减少,血钠滞留,有碍水肿之治疗,故临床应用当慎重。

 

-----------------------------------------------------------

 

复方甘草片配伍有宜忌

来源:网摘  

虽然近年新的祛痰镇咳药不断新问世,但不少老止咳药,也在翻版标新立异。复方甘草片为“老牌”的祛痰止咳药,由于有良好的祛痰镇咳作用及价廉的特点,仍然在止咳药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尤其在广大农村仍在广泛使用。但在使用中应该注意正确的组合,否则会使药物降低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复方甘草片不宜于与下列药物配伍使用。

强心甙类  复方甘草片中甘草浸膏能促进机体钾排泄,使机体血钾浓度降低,因而可增强机体对强心甙的敏感性,易诱发强心甙的敏感性,易诱发强心甙中毒,故心血管疾病及水肿病者当忌。

利尿剂  复方甘草片与速尿及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时,可发生药理拮抗或增加不良反应。甘草的水钠潴溜作用可减弱利尿剂的利尿效果,并且二者都能使钾排泄量增加,引起低血钾症。

降压药  长期应用复方甘草片,可由于水钠潴溜作用而引起血压升高,因而与降压药合用,可发生拮抗作用,使降压药失去降压作用,或降低降压药效力,因而有高血压者应回避使用,或改用其它止咳药。

降糖药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导致血糖升高,因而可拮抗胰岛素、甲磺丁脲、降糖灵等降糖药的疗效,影响糖尿病的治疗,甚至加重糖尿病病情。

水杨酸类  有学者认为复方甘草片与水杨酸及保泰松类药物合用时,可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并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

 

---------------------------------------------

 

长期使用甘草酸要谨慎

来源:网摘 

近日,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报告一例因长期使用甘草酸导致高血压的病例。该院医生提醒,在长期使用甘草酸(甘草甜素)时,一定要警惕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甘草酸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一种三萜皂苷,药理学研究证实,甘草酸可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抑制肝细胞的炎症反应,防止或减轻各种致病因子对肝细胞的损害。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甘草酸能使各种原因所至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的进程明显减慢,程度明显减轻;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元及核糖核酸含量很快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促进胆红素代谢以及有一定的抗病毒、抗肝纤维化作用。

该例患者为女性,51岁。因反复头痛、头晕和脸部潮红两个月而到该院就诊。患者8个月前被医生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病毒药和护肝药(肝太乐和甘草酸)治疗4个月后症状好转。出院后按原方案继续治疗6个月至今。大约在两个月前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和脸部潮红;无耳鸣,无发热咳嗽,无腹痛。患者以往无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65/105毫米汞柱。肝右肋下约2厘米,肝区叩痛阳性,移动性杂音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核心抗原阳性。医生诊断:高血压病(甘草酸引起);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停用甘草酸1个月后,患者上述症状减轻,血压开始下降,两个半月后恢复正常,随诊3个月未见复发。

甘草酸的副作用最明显的是醛固酮样作用。另外,还有显著增强和延长血中氢化可的松作用的功效。两者作用相加,使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血容量进一步增加,血压进一步上升。如果使用甘草酸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势必引起药源性高血压。因其作用机理为直接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促进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出,并非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酣固酮系统而起作用,故又称为“假性醛固酮样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使用甘草酸时,时间最好不超过3个月,如超过3个月应换用其它护肝药。使用期间也最好定期测量血压和检查血清电解质,必要时加服保钾类药(如安体舒通)以拮抗甘草酸的副作用。另外,40岁以上和患有轻度高血压者慎用;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禁用。

 

----------------------------------------------------

 

久服复方甘草片当心成瘾

中国医药报  

□宋丽华

复方甘草片属于黏膜保护性镇咳药,可以覆盖在有炎症的咽喉黏膜上发挥镇咳效应。适于无合并症的干咳,效果好,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深受广大患者青睐。

复方甘草片成分为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钠。其中的阿片粉具有镇痛、镇静、镇咳作用。但阿片是一种易引起人体依赖性(成瘾)的药物,尽管含量很低,但长期或大剂量服用也会成瘾。据临床报道,如持续服用复方甘草片时间过长,可出现快感,并逐渐对其产生渴望和依赖。一旦停药,患者可出现频繁打呵欠、出冷汗、流鼻涕,甚至焦躁不安等症状,往往需两三个月才能摆脱。故复方甘草片不宜长期服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5日,等到咳嗽的症状减轻,即可停药。更不能滥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复方甘草片宜含服,最好不要吞服给药。否则,会使原本含量很少的阿片粉经肝脏代谢掉,还易发生恶心、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含服给药时,可使复方甘草片在口腔中徐徐溶化,有效成分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这样作用的时间长。同时阿片的有效成分经口腔黏膜吸收后,不经过肝脏代谢而直接进入血液,减少了有效成分的损失,更有利于发挥镇咳作用。

婴幼儿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防止阿片中毒。怀孕和哺乳期妇女、前列腺肥大排尿有困难的老年人、长期嗜酒且有酒瘾者、平日情绪很不稳定者,最好不用复方甘草片。正在服用强心苷类药、降压药、降糖药等药物的患者也不宜同时用复方甘草片。

 

---------------------------------------

 

长期用甘草,当心血压高

来源:网摘  

长期用甘草要注意监测血压。  欧盟对含有甘草的食品标签标示作出新规定:饮料中甘草酸含量超过标准,食品标签的成分列表后应加上“含有甘草”字样;糖果中甘草酸或铵盐含量高于4克/千克的,在成分列表后还应加上提示信息“含有甘草———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避免过量摄入”。可见,警惕甘草引起的高血压,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甘草使用十分广泛

俗话说“朝中国老,药中甘草”,意思是甘草就像国老一样,“德高望重”、“功勋卓著”,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作用强大、使用广泛的药物。

中医认为,甘草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等功能,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各种疾病。

另外,甘草还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也就是说,甘草既能够缓和药力过于猛烈的药物之药性,使它们药力温和而持久,如附子配甘草;又能够协调某些药性相反的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如温燥之药干姜配苦寒之药黄连时,也会加入甘草。如果说中医配方讲究“君臣佐使”,那甘草绝对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佐使药”,有时候还当上了“君药”或者“臣药”(起主要的治疗作用的药物)。

可以说,甘草的使用范围之广,令人乍舌。有人统计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处方256个,含甘草的处方

就有154个。此外,由于甘草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因此常用来治疗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寒痰咳嗽,复方甘草合剂就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止咳良方。

由于甘草有防止肝硬化、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因此许多护肝的药物,比如甘利欣等,都含有甘草或者甘草甜素。

实际上,甘草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女生们平时爱吃的“小零嘴”,例如糖果、梅子、陈皮、橄榄等,几乎都添加了能够带来甜味的甘草。但欧盟的规定是怎么回事呢?

甘草有“小毒”

其实,古代就有本草学家指出甘草“有小毒”,一次使用量不宜过大。甘草“味甘”,凡是甘味的药品,起作用都比较迟缓,不能治疗急症,还能妨碍消化功能,加重各种“湿证”的症状。此外,甘味还可能导致“肾气”受损,因而“肾病禁甘”。可见,即使根据中医学说,甘草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禁区很多。

目前对甘草药理作用的研究更上了一个台阶。甘草主要含甘草甜素,可水解成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和作用都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家都知道,长期服用激素可以引起血压升高等等,因此,甘草虽然属于天然植物,相对比较安全,但长期滥服甘草的话,还是会产生全身浮肿、血钠浓度增高等现象。长期的水肿加重了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加上高浓度钠离子对血管壁的损害,最终导致高血压发生。

服药期间注意血压

甘草所引起的高血压等危害是可以尽量避免的。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药物和食品中含有甘草或者甘草甜素,权衡利弊后再使用。其次要遵从医嘱,不擅作主张,自行服药。

甘草连续使用期限不超过3个月;草药甘草一次服用不宜超过10克;高血压患者或者中老年人慎用甘草制剂;服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压,必要时可以配合服用安体舒通来对抗甘草副作用。

由于我国还没有像欧盟一样出台在食物标签上标识和限制甘草含量的规定,建议大家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平时尽量少吃这类食物,更不要长期使用,如果食用以后出现浮肿、乏力、头昏等症状,就有必要去看医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