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蜈蚣养殖方式汇总

 bdcxrh 2011-06-21

蜈蚣养殖方式汇总

时间:2011-04-03 22:56来源:蜈蚣养殖方式 作者:蜈蚣养殖方式 点击: 639 次
蜈蚣养殖 方式(一)盆养 :选内壁光滑的瓷盆或塑料盆,在盆底垫有4至5寸厚的土,然后在土上面用砖块或瓦片或土坯垒成留有许多缝隙的假山供蜈蚣栖息。 (二)箱养:没有放过化学药的废旧包箱均可使用,大小不限,养殖方法与盆养一样,不同的是箱内壁四周钉有
有养殖问题?....点击此处 ★ 到养殖论坛提问 ★ 养殖高手在线解答

蜈蚣养殖方式 蜈蚣养殖方式(一)盆养:选内壁光滑的瓷盆或塑料盆,在盆底垫有4至5寸厚的土,然后在土上面用砖块或瓦片或土坯垒成留有许多缝隙的假山供蜈蚣栖息。

  (二)箱养:没有放过化学药的废旧包箱均可使用,大小不限,养殖方法与盆养一样,不同的是箱内壁四周钉有3寸宽的塑料布,以防蜈蚣逃跑,凡是光滑面,蜈蚣爬不动,跑不了。

  蜈蚣养殖方式(三)池养:用砖池或水泥池都能养殖(室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规格视引种数量而定,一般池长1米,宽0.6米,高0.5米,在池底垫有4至5寸土,在土上面垒有蜈蚣窝,池口四周边缘钉上宽为3寸左右的塑料薄膜条。

  (四)坑养:坑养形式在北方较为普遍,建坑深度为1米,面积大小视投养蜈蚣多少而定,挖好坑后,也要用瓦片和碎石垒于坑内,供蜈蚣活动,防逃方法参照池养防逃措施。坑养的优点是利用坑内适度的潮湿空气,满足蜈蚣对空气湿度的要求。

  (五)架养:居住条件比较紧张的养殖户,可利用空间,饲养管理也比较方便。制造养殖架可采取任何木材作框架,用纤维板钉制,规格大小根据空间位置而定,一般长3米,宽0.5米,其它同池养殖法一样。

   蜈蚣作为一种场销中外的传统动物药材,近年来被人们的狂捕滥捉,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发展蜈蚣养殖势在必行,具有广阔的前景。人工养殖蜈蚣具有设备简单、费工少、繁殖快、回报率高等特点。笔者通过四年的养殖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公布于众,以飨读者。
      

蜈蚣养殖方式有多种,大致可分为室内室外两种方法。
      

(一)室外围墙式 用砖砌一圈院墙,高约50厘米,面积视引种多少自定。围墙里面用水泥或其他粘合剂出上约30厘米高的玻场,以防娘蚣颀场爬进。地面预制5厘米厚的泥巴土地面。图问内周因水沟排水,出水口用铁砂网拦好。中间可谁一些土块、瓦砾等供娘蚣栖息,也可随意种一些花草措本等。
      (二)室内箱型式 用砖砌一小地,高约30厘米,每个池子3-4平方米,上口用铁纱网封住,留一小门供投食,里面也可自由堆些土块、瓦砾等供蜈蚣藏身产卵。
    
 蜈蚣养殖方式一、常温养殖
常温养殖即完全依赖自然界的温度变化来进行蜈蚣养殖,随着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蜈蚣也相应地出现复苏期、生长繁殖期、催肥期和冬眠期几个过程。常温养殖具有如下特点:① 技术简单,管理方便;② 投资少,无需建造暖房及安装取暖设备。因此常温养殖是一种较好的养殖形式。
 

从立冬到小雪前后,气温逐渐下降至10℃以下,蜈蚣开始进入冬眠状态。这时要在养殖池内盖草帘防止寒风吹袭。在整个冬季养殖池半月通风一次,同时往池内垛体四周洒水保证垛体潮湿,给蜈蚣提供一个良好的越冬场所。这一切操作活动均应选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进行,时间以2小时左右为宜。
 

立春后气温回升,蜈蚣慢慢苏醒,气温上升至15℃时,http://www.少数蜈蚣开始出来活动。气温升至20℃时大部分蜈蚣开始出来活动觅食,这时蜈蚣处于恢复期,活动和消化能力都不旺盛,这期间应少量喂食,循序渐进,逐步增大喂食量,切忌大量喂食,以免造成腹涨死亡。同时还要注意对意外寒潮的保温工作。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可适量增大饲料投喂量,清明至小满,气温增至25℃左右,绝大部分蜈蚣出动觅食,消化能力强,食量大增,这时应供应充足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由于气温升高,池内水分蒸发加快,因此必须每日往池内喷洒足量的水分,随着气温的升高喷水量逐渐加大,蜈蚣进入最佳生长期,活动量大,食量骤增,生长发育旺盛,蜈蚣的产卵及孵化都在这段时间内进行。
 

秋季气温下降,当年孵出的小蜈蚣已长至5~7厘米,由于小蜈蚣的生长发育特别快,体内的脂肪积蓄较少,为保证其良好过冬,必须供应足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肉、蛋及豆腐类食物,使其储存足够的脂肪及能量,为期安全越冬打下基础。
 

蜈蚣养殖方式二、加温养殖
蜈蚣的加温养殖又称无冬眠养殖,即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使其一年四季都处于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加温养殖最关键的设备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条件的暖房。这些暖房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民房、塑料大棚改造,无论那种暖房都必须符合以下四项原则:第一,经济实用;第二,具备加温和保温条件;第三,能保持较好的通风;第四,结构科学合理,便于管理。
 

加温养殖在日常管理方面与常温养殖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下三点:第一,注意控制温度,使之保持在12℃~36℃之间;第二,水分蒸发加快,必须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第三,由于暖房温度高,通风相对较差,必须及时清理蜈蚣吃剩的饲料,以免腐烂变质,形成难闻的气味。
 

蜈蚣养殖方式三、交叉养殖法
所谓交叉养殖即将加温养殖与常温养殖相结合,达到在有限的场地内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春暖花开的季节,室外温度升到15℃以上时,可将暖房内的小蜈蚣(5厘米左右)移到常温池内饲养,最大限度地腾出暖房空间。移到常温池内的小蜈蚣经过三、四个月的生长期即可达到12厘米以上,这时你就可以出售了。这批蜈蚣售出后,如果您的暖房饲养池不足,可以继续取出一批蜈蚣至常温池饲养,如此反复,可达到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交叉养殖法特别适用于有独家小院的养殖户。蜈蚣养殖骗局

(责任编辑:admin)

 

蜈蚣养殖池的建造技术

时间:2011-04-02 19:58来源:蜈蚣养殖 作者:蜈蚣养殖 点击: 620 次
蜈蚣养殖 池(一)、饲养池的建造 采用加温养殖的养殖户一般都采用架养,以便充分合理的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扩大养殖规模,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 养殖架的制作可采用木材、角铁作框架,也可以采用砖、混凝土结构,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根据房间高度养殖架可
有养殖问题?....点击此处 ★ 到养殖论坛提问 ★ 养殖高手在线解答

蜈蚣养殖池蜈蚣养殖池(一)、饲养池的建造

采用加温养殖的养殖户一般都采用架养,以便充分合理的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扩大养殖规模,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
养殖架的制作可采用木材、角铁作框架,也可以采用砖、混凝土结构,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根据房间高度养殖架可以分为3层或4层,层间高度以60~80厘米为宜,每个饲养池的宽度不要超过85厘米,方便管理。饲养池的面积可根据房间大小合理安排。饲养池的四周设防逃围墙,围墙高度不得低于25厘米,内壁贴上宽度不低于20厘米的玻璃条或塑料薄膜等光滑材料。饲养池的底部不得有孔洞,若发现孔洞立即用混凝土补牢。这种饲养架适合于居住条件较紧张的养殖户。


对于室外常温养殖用的饲养池与室内饲养池的建造方法基本相同,但你的饲养池如果直接建在较虚的土地上,则就需要特别注意:沿防逃围墙内侧四周挖宽8厘米、深10厘米左右的小沟,然后置入混凝土材料,以便封牢防逃玻璃下沿或压牢防逃塑料布底边、防治蜈蚣打洞逃跑。
 

蜈蚣养殖池(二)、垛体
垛体是蜈蚣栖息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补充体内水分和矿物质的主要渠道。http://www.蜈蚣的生长发育、蜕皮、产卵、孵化都离不开垛体,因此垛体的结构必须合理。
建造垛体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垛体要设计许多缝隙,形成无数小空间,提供给蜈蚣相互隔离的栖息场所,第二,垛体必须便于加湿、有利于保湿,第三,垛体在条件允许、方便的前提下越高越好;第四,垛体与四周防逃围墙的距离不得小于12厘米,防治蜈蚣外逃。
基于上述原则就需要我们采用瓦片摞成两道具有相当多的小缝隙的墙体,中间填入专门配制好的养土,为蜈蚣的生长发育、蜕皮、产卵及孵化创造良好得生态环境。
对于室外常温养殖,还要为蜈蚣特别设置冬眠区,具体办法为:在垛体正下方挖深30~50厘米,面积略小于垛体的面积的坑,用碎砖头瓦快填平,然后在上面构筑垛体。垛体上面还应做好防雨措施,即使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也不会给垛体及里面栖息的蜈蚣带来危害。
 

蜈蚣养殖池(三)、养土
蜈蚣的产卵、孵化、生长发育等一切生理活动都离不开养土,养土必须具备松软、吸水、保湿和长期浇水不硬化,不板结的特点,且土壤肥沃,富含蜈蚣生长发育、产卵及蜕皮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为此我们专门配制了蜈蚣所需要的养土。蜈蚣养殖骗局

(责任编辑:admin)

 
 

人工养殖蜈蚣的方法

时间:2011-04-01 20:22来源:养殖蜈蚣 作者:养殖蜈蚣 点击: 1972 次
人工 养殖 蜈蚣的方法1.野地养殖法 : 此方法简便易行,冬天在有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内放垃圾、碎砖,动物残渣、骨头、肠、鱼刺、鸡鸭鹅毛等。蜈蚣嗅到鸡毛等的腥味,就会聚集而来栖息、繁殖,春天即可捕捉。一般每隔1~2天后就可翻开沟

人工养殖蜈蚣的方法人工养殖蜈蚣的方法1.野地养殖法

此方法简便易行,冬天在有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内放垃圾、碎砖,动物残渣、骨头、肠、鱼刺、鸡鸭鹅毛等。蜈蚣嗅到鸡毛等的腥味,就会聚集而来栖息、繁殖,春天即可捕捉。一般每隔1~2天后就可翻开沟捕捉到蜈蚣,捕捉后再补充新鲜的食物,覆以细土,以便继续捕捉。清明前后是捕捉蜈蚣的最适季节。此外,还可用铁耙于淫luan石堆、树根、荒草和岸滩处捕捉蜈蚣。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初次饲养蜈蚣,可以解决种源问题,且特别适合那些没有专业饲养条件的人。
 

人工养殖蜈蚣的方法2.室内全人工养殖法

室内养殖可采用水泥缸,缸底面积最好为50×40厘米。将水泥缸以“品”字形叠放2~3层,用玻璃板作缸盖,缸内均应铺上松软的细土,厚度视季节而变,一般春、秋季 10厘米,夏季5厘米,冬季20厘米左右。上层上放置碎瓦片或小石块、小木块等;缸的四角可用玻璃粘制成三角形小水槽,也可用盛水器皿代替,以供应蜈蚣所需要的饮水。放养的密度与个体大小,不同生长期以及饵料情况有关,一般每缸可饲养1~2龄幼体蜈蚣200条,或3龄蜈蚣75条,或4龄以上蜈蚣40~50 条左右,每缸约有4条雄性成体即可。其它方面,可参照室外半自然状态下
的人工池养法进行。
 

人工养殖蜈蚣的方法3.室外个自然状态池养法
(1)蜈蚣池要建在比较阴凉湿润,背阳避风,僻静的山坡地方。http://www.池用砖、石、水泥等材料砌成高80~100厘米的池壁,池壁要用水泥勾缝隙,池的长宽大小根据养殖数量而定。大池内应分隔成“田”字形小池,以便分别饲养。池的四周应设排水沟,池底面不浇水泥,先垫上6厘米左右的细泥土,上面铺上细石块或碎瓦片,并留有隙缝,池内也栽种杂草、树木,并在池内放置饮水盘供应清洁的饮水,尽量造成适应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一圈15厘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伸出,防止蜈蚣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侵。
 

(2)第一批放养的蜈蚣可来源于野生采集,也可购买种苗。一般种苗应选择3~5龄性成熟的蜈蚣,要求体壮活跃,背乌亮而有光泽,雌雄搭配以10:1为宜,但雌蜈蚣产卵孵化时应将雄性蜈蚣全部择出另养,池养蜈蚣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50~450条为度。池内湿度以60~70%较为合适,不宜超过75~90%。若湿度过大蜈蚣易受病菌的感染和侵害,导致脱壳和饮食困难,不仅妨碍正常发育,而且会发生生理性病变,甚至不繁殖或少繁殖。他内温度应保持在26~29℃间,夏季当气温上升到40~42℃时,蜈蚣体内的水份蒸发迅速,应随时注意降温,一般方法是经常朝池内洒水降温保湿。冬季应向池内抛掷稻草保温,创造一个适合蜈蚣生长的潮湿、温暖、饲料充足的环境。
 

(3)蜈蚣为肉食动物,喜食各种昆虫,如蝗虫、蟋蟀、蝉、蚱蜢、蜻蜒、蜘蛛,虫蛾等,饲料应以禽、兽肉食为主,如泥鳅、黄鳝、蚯蚓、蜗牛、蝙蝠、鼠类、壁虎、蜥蜴、蛇类、蝇蛆、白蚁、地鳖虫等,以及其它动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脚废料,如鸡血、杂骨、肠肚、禽毛、鱼虾小杂等。蜈蚣有时也屹瓜果、胡萝卜、西瓜皮及植物嫩草,因而可适当搭配25~35%的莲子草,叶叶绿等青饲料。夏秋季节傍晚,还可点灯诱虫、蛾供蜈蚣捕食,并可适当投放一些昆虫类在池中的杂草里繁衍,供蜈蚣批食。不过蜈蚣也耐饥饿,十几天不给食也饿不死,但要注意蜈蚣极度饥饿或严重干扰时会互相残杀而咬食饲类。并且蜈蚣可以几天不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要在养殖池内设置水盘,以供应充足的饮水。

特别是蜈蚣对食类要求较讲究,腐臭的食物即便是昆虫也不吃。投放食料应视季节增减,春夏季蜈蚣活动量大,应多放,晚秋初冬则可适当减少。一般一条成体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可2~3天喂食一次,成体蜈蚣则需每天喂食一次。放饵时间以傍晚为好,要先将前一天吃剩的残渣清除掉,并要把较大的食物切段分散放置。
蜈蚣养殖骗局

(责任编辑:admin)
 

蜈蚣养殖之蜈蚣繁殖技术

时间:2011-03-31 19:45来源:蜈蚣养殖 作者:蜈蚣养殖 点击: 751 次
蜈蚣为卵生动物,一般在3~6月雨后天晴时交配,每年春未夏初时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6~7月上、中旬为产卵的旺期,并延续到8月上旬。产卵前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贴近地面,行动迟缓。对有产卵迹象的母体应于3~4天前用直径约10厘米的无底罐

蜈蚣养殖之繁殖 蜈蚣为卵生动物,一般在3~6月雨后天晴时交配,每年春未夏初时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6~7月上、中旬为产卵的旺期,并延续到8月上旬。产卵前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贴近地面,行动迟缓。对有产卵迹象的母体应于3~4天前用直径约10厘米的无底罐头筒一一罩住,筒口用纤维板或玻璃盖好,既有效地利用了养殖面积,避免相互干扰和噬食,有利于蜈蚣在安静的环境中顺利产卵,也便于幼蜈蚣与母蜈蚣的分缸(或分池)饲养。
 

一般每条母体产卵20~60粒,顺利产卵过程约需2~3小时。卵粒相互粘连在一起,如花生米大小,呈椭圆形。蜈蚣母体抱卵监护期长达43天左右,在此期间若受到惊扰,或其它外来刺激,就容易激动暴躁,会将正在孵化的卵块全部吞吃掉,导致孵化失败。故应绝对保持孵化池环境的安静。特别要注意的是,

蜈蚣产卵前几天要停止给食,尤其在孵化过程中的40~50天内更应严格禁止喂饵,否则蜈蚣吃食时会因食物沾染在卵块或胚胎上而将卵块或胚胎一起吃掉。卵团的孵化过程较缓慢,15~16天后卵粒形成腰子形,中间始裂开,此阶段为第一次蜕皮;20天后第二次蜕皮成月牙状,初具幼虫形态;35~40天幼体进入第三次蜕皮,能在母体怀抱内上下爬动;再过5~7天,幼体表皮几丁质逐渐加厚,体色变黄褐,在母体的保护下生活,经过一个月后就能脱离母体独立生活,自行觅食。

蜈蚣的繁殖饲养管理技术  

控制饲养蜈蚣,可用饲养池、饲养缸、饲养罐等各种形式,但都应防逃。    饲养池壁可用玻璃或塑料布,也可在周围修建水沟等防止蜈蚣逃跑。    在蜈蚣人工养殖时,保证蜈蚣繁殖幼体成活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蜈蚣产卵、孵化、育幼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所以适时加强管理,予以保护,    对保证繁殖量和蜈蚣孵化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产前加强喂食,增加营养    蜈蚣孵化时间不进食,不喝水,*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    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蜈蚣养殖  

孵化时其的监护 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映。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    室内最好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光照射。    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一待产卵,轻易不要移动。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  

  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但因此时正值盛夏,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   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不要将水直接洒在巢内,也不应使巢内湿度过大。    孵化结束后,幼体蜈蚣虽然暂成团群集,但是亦可单独活动和寻食。此时雌体也逐渐离开孵化巢单独活动。   

因蜈蚣有争食物和大吃小的现象,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离饲养。    蜈蚣在人工喂养的条件下,其体长在两年内即可达到药用小条标准(8厘米),两年后即接近大条标准。    蜈蚣为卵生。每年春末夏初,卵巢里的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一般产卵量在20-60粒,大多40-50粒,    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在夏至到秋期间,而以7月上旬、中旬为产卵旺期。   产卵时触角向前伸张,接着成串的卵粒就从生殖孔一粒一粒地排出。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顺利产卵过程约需2-3小时。 

  产完卵后,蜈蚣随即巧妙地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粒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   产卵时若受惊扰,就会停止产卵或将正在孵化的卵粒全部吃掉,这就是所谓蜈蚣的保护性反应。蜈蚣孵化时间长达43-50天。  http://www.这期间,母蜈蚣一直不离卵或幼体,精心守护着,蜈蚣从卵孵化,幼体发育、生长,直到成体,均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一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  

成体蜈蚣一般一年脱一次皮,个别的两次。成体蜈蚣脱皮前背板翅起而无光泽,体色由黑绿转变为淡绿略焦黄色,   步足由红变黄,全身浑粗,行动迟缓,不进食物,视力及触觉能力减退,经拨动不能迅速逃避。栖息环境
   

 蜈蚣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   平原地区虽然分布,但是数量较少。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小昆虫类。它有能射出毒液的颚爪,甚至可杀死比自己大的动物。   也有同种互相残杀中毒而致死的现象。

蜈蚣所食的昆虫有蟋蟀、蝗虫、金龟子、蝉、蚱蜢以及各种蝇类、蜂类,   甚至可食蜘蛛、蚯蚓、蜗牛以及比其身体大得多的蛙、鼠、雀、蜥蜴及蛇类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人工饲养时,有的喂给泥鳅、鲜鱼、青蛙、虾、蟹等。

1、严防逃窜:蜈蚣饲养池等容器的内壁,应经常保持清洁、光滑,及时清除雨后池壁所溅附的泥土、污垢及积水,注意防护网罩的严密,以防蜈蚣逃逸。

2、调温防渍:夏季高温干旱时应注意遮荫防晒,傍晚时洒水保持环境湿度;暴雨后应及时检查,注意排水防渍,覆土保巢。冬季应注意防冻,饲养池等容器内的蜈蚣栖息处,应加厚覆土或加盖草袋、芦席、薄膜等,以维持温度,防止雨雪侵入,保护蜈蚣冬眠。室内养殖还应注意关闭门窗,保持一定室温,但不必人工加温;否则可致蜈蚣中止休眠而外出活动,此时若食物供应不足,会过多消耗自身营养,进而造成死亡。

3、繁殖监护:(1)隔离保护 在同一饲养池等容器内,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未产雌体间、雌雄体间常可发生干扰、破坏其产卵与孵卵环境的宁静,影响雌体产卵与孵卵的正常进行,甚至发生雄体掠食或雌体自食卵粒现象。因此对怀卵雌体应于产前隔离护养,将其单独分开饲养或用破璃片、无底玻璃杯、罐头盒、瓦片等进行有效分隔,形成人工巢穴,加以保护饲养。 (责任编辑:admin)

蜈蚣养殖之蜈蚣繁殖技术(2)

时间:2011-03-31 19:45来源:蜈蚣养殖 作者:蜈蚣养殖 点击: 752 次
(2)产前精养 由于蜈蚣抱卵孵化和育幼期间不进食、不饮水,纯靠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营养来维持活动,所以于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则宜精养,及时供给足量食料,注意调节食物品种,保证雌体需要

 

(2)产前精养 由于蜈蚣抱卵孵化和育幼期间不进食、不饮水,纯靠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营养来维持活动,所以于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则宜精养,及时供给足量食料,注意调节食物品种,保证雌体需要。

(3)监护孵化 雌体孵化期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特别灵敏的反应,要求孵化环境为安静、阴暗场所,防止意外惊扰。其孵化缸应于产前安置好,一旦开始产卵则绝对不能移动,观察时要特别小心谨慎,不能移动任何遮护的物体(如瓦片或玻璃片等),也不能用手电筒直接照射观察,更不要随意给正在孵化的母体掷食;但可顺着池壁缓缓地加些水,使孵化巢周围略显湿潮,但不可将水直接洒在孵化巢内。

(4)适时分离 孵幼结束,当母体离巢时,应及时将母体移出或将幼体单独分开饲养。若分窝过迟,则易出现母体吃掉幼体现象,造成损失。幼体摄食能力差,应饲喂体软多汁的小昆虫,并因小蜈蚣攀缘能力强,要特别注意防止其逃窜。另外,随着小蜈蚣不断蜕皮,个体不断增长,还应及时做好分窝饲养工作。

4、饲养防护:蜈蚣外形凶恶,毒液毒性强,饲养或捕收时若被螫伤,轻者可出现短时间的灼烧状痛疼、红肿,并有发热症象,有时也可引起淋巴管炎和局部坏死,重者可致发热、头痛、呕吐、眩晕等全身症状。一般虽不致生命危险,但应注意防护。被螫后应立即挤压伤口,挤出含有蜈蚣毒液的血滴,并可搽涂消毒酒精、氨水或风油精、清凉油或大蒜汁、鲜桑叶汁或香烟丝捣烂拌菜油外敷等,重度的螫伤应立即就医对症治疗。蜈蚣养殖骗局

(责任编辑:ad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