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昵称7186225 2011-06-21

治法:益肾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寿胎丸(方见胎元不固)合四物汤(方见产后大便难)加香附。

月经后期可加益母草、红花以活血行瘀;经行淋漓不尽可加茜草、乌贼骨、蒲黄炭化痰止血,眠少多梦可加远志、酸枣仁以养肝宁心安神;偏肾阳虚者,加仙茅、补骨脂、艾叶、肉桂温肾助阳;偏肾阴虚者,加地骨皮、鳖甲养阴清热。

上述各证型如伴有胞中结块者,加穿山甲、血竭、皂角刺、桑枝、莪术之类以软坚散结。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中药保留灌肠:常选用丹参、赤芍、牡丹皮、三棱、莪术、紫草根、延胡、川楝子、红藤、败酱草、白芷等。浓煎至100ml,保留灌肠,每天1次。

(2)贴敷法:常用红花、乳香、没药、泽兰、赤芍、丹参、当归、三棱、莪术、川乌、草乌等活血化瘀之品制成膏、糊、粉剂外敷下腹部。

(3)离子导入:可用丹参注射液,下腹部透腰部。

(4)针灸:取关元、中极、合谷、三阴交等穴位,温针或艾灸,每天1次,连续3次,每次留针20分钟。经前或经行期治疗。耳针取穴子宫、内分泌、肝,用王不留行子敷贴。每天多次按压刺激。
 
气滞血瘀。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五灵脂10g,蒲黄6g,大蓟15g,茜根10g,九香虫10g,乌药12g,广木香6g(后下),益母草25g,岗稔根30g。3剂,每天1剂。

9月13日二诊:近两个月经前服上方数剂,痛经稍减。末次月经8月30日~9月9日,经后仍有血性分泌物,纳差,治依前法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处方:田七末3g(冲服),五灵脂10g,蒲黄6g,九香虫10g,橘核15g,干地黄25g。白芍20g,甘草9g。每天1剂

9月24日三诊:服上药十余剂后,痛经明显减轻,舌淡略暗,脉弦细。照上方去干地黄、木香,加乌药12g、川断15g、首乌25g、党参15g,调理气血。

10月28日四诊:末次月经10月24日,现经行第5天,腹痛腰酸大减,经量亦减,无甚血块。舌淡暗少苔,脉弦细略数。拟2方予服。

方一:仍依前法,药物为:田七末3g(分两次冲服),五灵脂10g,蒲黄6g,益母草30g,九香虫10g,鸡血藤25g,山楂子20g,川断15g,桑寄生25g,白芍15g,甘草9g。方嘱在经前2~3天及经期服,每天1剂。

方二:大金不换20g,九香虫10g,当归12g,白芍16g,甘草9g,乌药12g,橘核,15g,广木香6g(后下)。嘱在平时服,此方以调理气血为主,佐以缓急止痛,使气血畅行不致瘀阻积痛。

1976年8月7日五诊:患者回当地依上方按月调治半年,诸症渐减,末次月经7月30日来潮,5天即净,经期无腹痛腰坠,经量中等,仅觉口干苦,睡眠欠佳,多梦,舌稍淡暗,少苔,脉弦细数。仍拟2方。

方一:五灵脂10g,蒲黄6g,九香虫12g,香附12g,丹参15g,赤芍12g,淮牛膝15g。拟订上方,目的是除去积瘀,以巩固疗效。

方二:女贞子20g,旱莲草15g,丹参16g,干地黄25g,夜交藤30g,白芍15g,九香虫6g,香附9g。此方平时服。因久用活血化瘀行气辛燥之品,必伤阴血,致口干苦、失眠多梦。故邪去八九后,用二至丸加味以滋养肝肾,补益阴血。

12月8日六诊:前症悉除,5个月来无痛经,月经期准,量中等,5天净。末次月经11月16日。现仅觉痰略多,色白清稀,舌淡稍暗,脉弦细略滑。

检查:子宫后倾,正常大小,宫后壁未触及明显结节,无触痛,双侧附件略增粗,无压痛。因患者体较肥胖,痰湿稍重,拟芍药甘草汤合二陈汤加味以调理。

处方:白芍20g,甘草6g,当归12g,九香虫10g,香附12g,陈皮6g,法夏12g,丹参15g,云苓25g。3剂。

随访2年,无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