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在省评优课之后

 jyhmf 2011-06-22
记在省评优课之后
[ 2008-11-8 10:48:00 | By: 逍遥籽 ]
 
1

本次观摩省评优课比赛,共计学习8课时,分别是3节韵律球操、2节小足球、1节支撑跳跃、1节跳绳、1次技能培训(团体操和啦啦操的创编和编排等),感触良多,以下是各课的点评,作为今后自己上公开课的设计参考。

 

点评一:小足球:脚内侧运球及射门(116日上午)

1.本课中自制的小足球是个亮点,跟其他的小足球比较,由于它类似于那种充气的玩具,所以有不易滚动的优点,教师在这节课上采用分层教学,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球和射门的技能,使教学流程清晰而流畅。从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教师的基本功并不是很理想,讲解含糊不清,示范不规范,选择的站位点不佳,整节课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明显,学生对脚内侧运球的动作掌握得也不是很好。让我印象大打折扣的是:作为参加省评优课的选手,居然在课的最后部分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满场找磁带),显然没有设想周全,估计这课也会因此而降低分数。

2.(吴江市黎里实验小学   张明)

张明老师的课一直都有我学习的东西,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韵律活动(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音乐与动作的配合堪称完美,连我这个女教师都自叹不如!整节课花了张老师不少的心思,从场地的布置和器材的选择,以及教学各环节的设计,都突出了尽善尽美。课始,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于场地的一角,进行自编的足球操,动作易学易练又不失童趣;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个标志,加起来就是“我爱小足球”,这就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在语言提示中,让学生比纪律、比动作、比合作,鼓励学生的情绪,开始部分让人眼前一亮。对脚内侧运球及射门的教材,张老师分3个环节来解决问题:运球射门运球及射门。运球,让学生成纵队绕圈行进,完成“小足球转起来”的游戏,无奈学生的反应和表现稍有欠缺,使整体效果未达到理想水平;射门,注重动作要领的讲解和演示,而后请学生2人合作,一人踩球固定,一人徒手射门,练习中合作的氛围立即提升,可惜学生的练习兴趣不是很浓,气氛不够好;运球及射门,从3点入手:体验技能强化,一步步的分层教学,使教学思路明晰而有序,但是由于场地的设置使练习偶有混乱发生,也让张老师用了较多的口舌去协调。此后的游戏“搬球接力”,效果明显,学生的一声令下后,集体出动,活像一群小蚂蚁在搬家。但是标志物的放置点不明确,使学生在练习时目标性不强,使游戏出现了一些小的失误。一节课下来,张老师满头大汗的下场,第一句话是:“终于结束了!”这句话让我看到了省比赛给人的压力,在强手如云的苏州能出线已属不易,要在整个江苏省崭露头角更是难上加难,希望张老师在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

 

点评二:支撑跳跃:跳上成跪撑,起立后挺身跳下(116日下午)

 

本课的教学组织可以说是这次听课中最成功、最精彩的一课,半圆形的队伍使学生观看示范一目了然,教学环节设置合理、流畅,教师的教态自然、示范动作规范、到位,讲解动作要领也较清晰,易于学生理解。在支撑跳跃的教材中,像这样的器材调配说得上创新了,由铺开的4张垫子一组分12个组开始,到4张垫子叠放分成10个组,再到8张垫子叠放分成6个组,从难度上设置了由低到高,从合作上体现了小集团到大集团,既充分即用了器材本身的功能,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每个环节都透露着新颖。本课的亮点是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分组派代表进行动作展示,并请各组的成员进行评判打分,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

 

点评三:民族传统体育:跳绳(116日下午)

 

水平一的这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使教材跟贴近学生。教师在器材上花了点功夫,绳头有两个小花球,出场时系在学生腰间,非常漂亮。准备活动从儿歌开始带领学生练习双脚跳,再加上辅助甩绳“甩花球”练习,很新颖、到位;但是,教师在最后放松活动时,也设计了类似“甩花球”的活动,使原来的亮点第二次出现,新意尽失,可惜了!教师在课中对跳绳的运动技能并未过多的强调,而是更多的鼓励学生体验,让学生动起来,提高运动密度;自主展示的环节让学生练习已学或已会的跳绳动作,只请了一个小朋友上前示范,并请集体模仿动作练习,我认为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队伍调整时男生一组出现混乱,教师不应视之任之,还是要及时的纠正,这样才有利于课堂常规的养成。

 

点评四:韵律活动与舞蹈:韵律球操(117日上午)

 

1.本课突出了分组合作的练习,学生在课上能积极的参与,从单人到双人再到四人,教师也由学生人数的增加而提高练习难度,这样由简入难的分层推进教学,使学生更易掌握动作、更易进行配合。课中选配音乐从头到位就一首,在我看来有些单调,可以再多样一些,从音乐中锻炼学生的节奏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情绪;分散或者分组练习中,教师巡视指导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也可以参与学生的练习,贴近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场地的布置非常合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练习,也提升了韵律球操的展示效果。

 

2.(苏州外国语学校   张国标)

课中,教师的教态自然清新,语言激励性强,教学中能强调学生的姿态。注重动作技能的讲解和示范,唯一的不足是口令与音乐的脱节,音乐节奏一直被他的口令拖着,很不协调。整节课的组织形式较多样,多数以学生自由分散站立为主,也许是借班上课的原因,学生对分散的概念不是很明确,以至于一段时间学生都挤在一起,对完成动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教师一再提示,却没有具体提出要求,效果并没有显现。韵律球操从单人练习开始,到双人动作过渡,最后由四人进行组合练习,效果较好,若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全体学生的动作整齐有序,实在是有难度。延伸游戏充分利用了器材,虽然形式比较传统,但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有一定实效的,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教学目标完成的不错。

 

3.这节课的队形也跟上面两节课不同,采用圆形队站立,纵观整课此队形不适合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一些球操的动作上,学生对左右的方向不明确,整体效果未达到要求。值得学习的是,教师在器材的分部上采用了四种颜色,并在双圈上错落的安排,使得最后的四人组合的练习中,四种颜色一齐聚散,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在双人练习中,未讲清抛接球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对技能动作的感觉模糊,合作完成动作很不理想。教师在课中语言提示、动作示范较多,但均未能带动学生,也许是自我感觉太良好了,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觉得这位钱老师可以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更多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要”练,而不是老师让学生练,这样,教师还可以在课上稍微轻松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