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我们组的文献阅读报告(转帖)...

 daanxiaoai 2011-06-23
周四上午终于做完了这学期本人的最后一次文献阅读报告,稍稍的松了一口气,也早就想谈谈自己对文献阅读报告的想法了。
最早是在大四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参加当时组里的例会,在老师的督促和鼓励下,大家会对做报告的人进行提问,这样组内互相做什么,怎么做就非常清楚了,虽然不是文献阅读报告,但是仍然能学到很多的东西,至今仍有印象。
本来组内也是有一个月一次的例会的,但是并没有形成规范,组大了难以调动,基本在我在的这一年,就只有过一次,而且我做的还是开题报告的预讲。自从师姐回来后,导师也有时间了,开始了一周一次的文献报告会,每次3个人左右,每人约1到2个月轮流一次,实行签到,导师经常也会来坐镇。

先说说我对文献阅读报告方式的看法吧。
首先,是在PPT制作能力上的提高,包括做报告的速度,质量,技巧,以及逻辑思路等。所谓的熟能生巧,做第一次报告的时候可能不知道怎样安排思路,怎样做出漂亮严谨的PPT,速度会比较慢,随着次数的增加,经验的积累,甚至可以根据曾经使用过的思路来稍适修改,不会在许多的小问题上纠结许久,浪费时间,并且制作会比以前成熟。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就是锻炼自己的舞台表现力,口头表达能力。PPT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一个好的PPT让听众的思路更加清晰,然而,报告者的演讲魅力才是最重要的。听过了身边许多人的报告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好的报告者让人耳目一新,其自信清晰,抑扬顿挫的谈吐让人印象深刻,但不少同学还远没有做到这一步。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说报告的时候虽然很流利,但是却像在背诵。做报告最基本的是流利,但没有速度变化,语调变化的报告好比是一盘白烧肉,缺了些味道。这点在学生的身上最为明显,紧张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做报告的时候也会紧张,担心不能很流利的说好一句话。奇怪的是,平常说同样的内容的时候,即使是在导师的面前,不用多想也能流利的说完整一句话,为什么到台上就会担心呢?只要像平常说话那样自然的做报告就很好。比如说一个师兄,在我们面前说话的时候绘声绘色,但是一到做报告的时候就没有了自信,声音也很小,我们都很不解。有的人的表现力是天生的,对于我们这些只能靠后天的人,就得通过不断的逼自己练习才能有所提高,就像上舞台唱歌,熟悉了舞台就会慢慢展现自己的风采,希望大家都能加油!
第三个好处就是督促懒人,同时给希望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人一个舞台。做报告确实会花费时间,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定,有多少人会自己练习呢?没有练习哪来的提高呢?业精于勤荒于嬉,一个有活力有动力有能力有潜力的组,学习研究的氛围非常重要,不然就算你有过多少的成就,曾经是别组羡慕的对象又有什么用呢?一个懒散,不图进取,不思优秀的组就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资格,老师没有了上进心,学生没有了进取心,大家都想过舒服的生活,以后该怎么办?眼睁睁的看着别组有多少的研究成果,而自己两手空空也无所谓,如何对的起自己浪费的时间?貌似有点说过了~做报告不是目的,是手段,把自己对一个文献或一个领域的理解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介绍给大家,反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报告者的思维方式,逻辑能力。有压力才有动力!
当然,只有想要提高的人才能真正得到这些好处。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文献报告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的愚见。
首先,文献报告得成为一个一直坚持的制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老板亲自坐镇,且有一个能压得住的人来管理。文献报告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有些反对的声音,觉得没事整这么些干嘛,而我却笑了。一个制度的开始执行总是会有反对的,因为现有的模式被打破了,不由自主的会对其反抗,尽管这些制度的建立是必要且有好处的。当执行一段时间,并且被大家作为既定的事情时,就会习惯了。但此时并没有安全,想要搞破坏的人总是存在的,会因为嫌麻烦传播一些消极的思想,如果此时没有人坚持,或改进方式,恐怕就会夭折。我们的冰箱就是这样“破产”的。做报告这样麻烦的事情,懒惰的人很可能就会促成其夭折。但是只要有老板这样有威信的人来坚持,那大家就都没有话说了。
其次,需要大家足够的重视程度。对于一个做报告不是那么出色的组,或者不善于华丽表现自己的委婉组,那么就需要有那么一些人,对报告非常重视,每次都做的非常精彩。他们的作用就是给大家打一剂强心针。许多像我们这样走到这一步的人其实都或多或少有些好胜心。看见别人的报告做的好,与自己的对比会心里有点不舒服,从而激起自己的斗志。如果师妹做的好,作为师兄师姐的怎么可以做的差?身为老师的还不如学生做的精彩的更加情何以堪?同是老师,互相之间的水平相差太大又情何以堪?当这种氛围越来越浓时,做的好的人越来越多时,目的也就达到了。我希望能做这些人中的一个,至少我已经刺激到了我身边的一个同学,偷笑一下O(∩_∩)O~
第三,我们需要有水平的点评,有价值的意见,和激烈的讨论。有水平的点评好说,每当导师在的时候,他会对做报告人的思路进行点评。比如我上次的报告,老师说我有以课题组来进行文献阅读,并且能将2篇文章进行比较,也有自己的思考,这是不错的,但是如果能通过文献,讨论出自己详细的实验方法才更有水平。仅这最后一句话就让我受益匪浅。我想说的是,希望有更多的小老板能够给出同样水平的话。当大老板经常不在时,他们就是我们之中最有水平的,如果能非常犀利的提出我们的优缺点会让我非常激动。另一个就是如何能提起学生的激烈讨论?这一点我做的也不够好,可能是因为周围有很多老师,而且很多人的报告不是很懂,所以提的问还没有研一上讨论课时候的多。说到这点,我想起了一个办法,就是按讨论课时的方法,根据提问的水平及数量进行记录,不过这恐怕会有人反对,那就按照第二条中的方法,有那么几个学生爱提问,敢提问,然后带动大家。

最后,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做文献报告。对于这一点已经有博文提过了,此处浅谈我的观点。
其实一个大组内大家的课题可能相差的很远,因此如果只是将一个文献按照文献的顺序从头到尾的顺序讲,而且讲的非常细(把具体的数据背诵照读),除了行内的其他人很可能就觉得枯燥听不懂了。这样报告的效果就会差。做报告就像讲故事,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才能算成功。因此个人感觉像在这种场合,不同于在同领域的行家面前做报告,你需要体现的是你为什么要讲这篇文献,他的思路是怎样的,他这么做有什么优点,可以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值得借鉴的,哪里做的不好,你的实验相比又比他有什么优势。举一个师兄的例子,他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一个仪器。首先是仪器的原理介绍(of course),可以应用的领域有哪些。随后介绍了使用这个仪器非常多且有名的课题组,他们是做什么领域的,使用该仪器做出了哪些成果。最后导师提出了一个补充,就是我们组如果使用这个仪器,可以做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在一起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了。从这样的报告,可以学到报告者的逻辑思路,并且拓宽了知识面。对于听众来说,我们也许不是那么需要某文献中那么具体的数据,我们要的是研究思路,idea,以及知识面。那我们做报告的就满足大家好了。
如何选择文献呢?有的人选择经典的文献,有的人选择最新的文献,有的人介绍仪器方法,有的人做科普宣传,这些都可以。同时,我觉得也可以做些某领域的文献综述。比如前一阵子的一个项目需要了解吐温和蛋白的作用,于是用几天稍微进行了一下文献调研,报告时介绍了一下,同时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结合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文献调研来报告这也是一个选择。接下来,我准备好好的把课题领域的文献调研统计一下,只谈研究内容和课题组,下学期敬请期待。

最后是前天报告后的感慨。报告结束后,大家说我的PPT做的很漂亮,其实虽然高兴但也难过,与另一个组的PPT比起来,我感觉还有差距,也感觉到了两个组的差距,原本这样的差距是颠倒过来的。也许是组内人的性格的不同吧,我们组太含蓄了,太淡泊了。可是我越来越感觉到,只有你强大了才能得到足够的尊重。其实也不仅仅是为了什么尊重什么乱七八糟的,只是为了自己。我们是优秀的,我们不比谁差,我会做的更好!

Ps:师姐师兄可能会看到我的博客可能不会,还是要跟师姐说声,真是辛苦你管我们304这群“野猴子”了。师姐,你知道我说的是你,嘘~~~

转帖自科学网,杨延丽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5633&do=blog&id=45668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