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同华严寺楹联 在国务院公布的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大同市是现存名胜古 迹最多的城市之一。而与名胜相匹配的楹联,却是现存数量少之又 少的,简直成为了珍品。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数十种联书中,能读到 大同市的名胜楹联,只有华严寺、恒山、水神堂、善化寺、云冈、鼓楼六处的几十副楹联。华严寺的四副古联,在全国是非常之有名气。 原因是在《中国对联大辞典》、《中华名胜对联大辞典》等数十部权 威联书中,都刊有此四联: 1.人世大难开口笑; 肚皮终不合时宜。(陈宝深) 2.花开见佛留心印; 米酋传衣续祖灯。 3.翠竹黄花圆色相; 清江皓月净禅心。 4.如来藏,空不空,流出无边香水海; 摩尼珠,色非色,包罗万象宝玉幢。 可是,我们在华严寺中可以看到的楹联,只有两副。左侧门门 楣砖刻有“拈花笑”三字,两边的对联是上面第二联;右侧门,门楣 砖刻有“擎竹间”三字,两边的对联是上面第三联。但是,下联的“米 酋”应为“米臼”。可能就是因为“臼”这个草体字难以辨认,使联语出现了分歧。上述各大辞书在注释“米酋”时说,是辽金贵族。难道是辽金贵族使佛法传承的吗?一时还找不到文字上的依据。 上联典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释迎牟尼上了年纪之后,在 一次集会上,手持金色莲花,心想法传于谁?他举目四望,众人无动 于衷,不解佛意,唯有大弟子迦叶,破颜为笑。后佛传法于迦叶。即 “迦叶已来,以心映心,心心不异,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异。”这便是“花开见佛留心印”的来历。这种以心印心的传法,一直延续到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祖师。 下联的典故是,达摩也是东土禅宗的初祖,从他开始,传佛法 不再以心印心,而是传衣钵。衣即袈裟,钵为食具。以此作为传法的 信证。从初祖一直传到六祖。六祖慧能是一位捣米和尚,“米臼”便 由此而来。慧能之后,认为信根纯熟了,便不再用此法了。笔者认为 此说似有道理。 上面第三联,是改用唐·李颀《题造公山池》的诗句而来的。 类似的联,还有几副; 北京显应寺、北京长庆寺的对联,则是原诗的摘句: 片石孤云窥色相; 清池皓月照禅心。 峨眉山报国寺的联 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流水是禅心。 李诗原文为:《题嘘公山池》 远公遁迹庐山岑, 开士幽居只树林。 片石孤云窥色相, 清池皓月照禅心。 指挥如意天花落, 坐卧闲房春草深。 此外俗尘都不染, 唯馀玄度得相寻。 至于上面第一联,经笔者考证,在福建的福州有一个华林寺, 寺中有此一联。作者陈宝深(184——1935),字伯潜,号没庵,福建闽县人。清同治七年(1868)进土,官至太保。有《沧趣楼诗集》。原来此联是“林”冠“严”戴了。 上面第四联,经过考证,也真相大白了。裴国昌主编的《中国艺 术楹联辞典》,刊有云南宾川县鸡足山华严寺的一副联,正是上面 的第四联。原来是移花接木了。至此,总算是了结了一桩公案。这件 事情,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