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我瞭望南方,山下是茫茫的草原,它是我亲爱的家乡……”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著名音乐家吕远作词作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吕文科演唱的歌曲《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因其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爱,一时间在全国各地传唱开来。如今,这首歌已诞生五十年了,依然传唱不衰。 有意思的是,吕远最初创作这首歌曲时,并非是到黑龙江采风,而是去了内蒙古体验生活。他说:“1956年,我到内蒙古的包头体验生活,看到那里的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道,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草原建设,感触很深。为反映新中国新面貌,我打算从蒙古人的角度,借鉴蒙古长调,创作一首反映蒙、汉人民共同建设家乡的歌曲。1959年,我再次到内蒙古采风,得到创作灵感,写出了这首《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当时,兴安岭的一部分还没有划归内蒙古,全部属于黑龙江。那我为什么要写兴安岭呢?原因是当时内蒙古境内的山峰都没有兴安岭那样的名气,我觉得兴安岭的位置代表性很强。歌曲的主人公似乎是站在北方,向祖国的南方眺望,视野更加广阔。1960年,这首歌由男高音歌唱家吕文科演唱后,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吕远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100多部歌剧、舞剧和影视音乐作品。他的《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牡丹之歌》、《八月十五月儿明》、《泉水叮咚响》、《一个美丽的传说》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至今传唱不衰。今年4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吕远‘八十回想’作品音乐会”上,这些优秀歌曲再次唱响,激起了不同年龄观众的难忘记忆。吕远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作为一个老艺术家,把自己的一些受到群众肯定和喜欢的作品搬上舞台,也是向祖国做的一次汇报。” 在这次音乐会上,四位蒙古族歌唱家乌日塔、萨日娜、琪琪格、金山共同演唱了《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地道的民族风格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吕远说:“《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传唱至今,很多歌唱家和普通群众都唱过这首歌,汉族人唱,蒙古族人也唱。很多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情需要,将歌词或曲调改动了,我觉得这也很好。我的创作体验和灵感都来自民间,老百姓才是作品最初的缔造者,艺术家只是二度创作。一首歌曲一旦在民间传唱开来,就是一种社会财富。” 吕远创作的很多歌曲至今传唱不衰,得益于他对民族文化的熟悉,从东北到西北,从民歌到曲艺,都进行了广泛的汲取和融汇。他说:“最初,我是学西洋音乐的。参加工作以后,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学习了民间音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观念,可以叫民族主义文化观。” 吕远始终认为,艺术家的创作不能忘了老百姓,要反映人民群众共同的情感、呼声和愿望,时刻紧随时代步伐。他说:“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应该和人民心贴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