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扎根于民族的沃土 一记男高音歌唱家吕文科

 NGC1952 2019-11-23

男高音歌唱家吕文科先生(1930-1997)

视频资料-演唱:走上高高的兴安岭

1991年

他扎根于民族的沃土

一记男高音歌唱家吕文科

  抒情男高音歌唱家吕文科同志,自五十年代以他那脍灸人口的《克拉玛依之歌》一曲闻名全国后,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歌坛上;直到最近他演唱的《木棉花开火一样红》,仍是那样富有魅力,陶醉了无数的听众,成为人们喜爱的歌唱家之一。

  他出生在河北省井径县太行山的一个山沟沟里,六岁时随家迁到山西阳泉市,从他记事时起,家乡的戏曲,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丝弦及民歌就熏染着他幼小的心灵。特别是在阳泉时,家就邻近戏院和集市,戏曲的丝弦和唱腔常常随风飘到他稚嫩的耳朵里,使他对音乐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也常跟着学唱戏曲段子,并且萌生了“长大我也去演唱”的念头。

  一九四四年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不能再继续求学了,才十四岁的他就去石家庄当了列车员,以后饱受了日本鬼子的欺凌和国民党的压迫,直到石家庄解放后,才获得新生。一九四九年,他加入了该市文工团,抚今思昔,他尝到了新社会的甜,从此树立了要用文艺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经常去厂矿演出,拉小提琴、演秧歌剧、话剧、歌剧、独唱样样都行。他虚心向民间艺术学习,以后又去保定艺术学校学习声乐和音乐理论。这样既学习了民族的唱法,又学习了外国音乐理论与技法。这种兼收并蓄的学习方法,使他后来终于逐渐形成了既有民族韵味和色彩、又用西洋科学发声的两结合的唱法,形成明亮高亢、舒展朴实的演唱风格。

  一九五O年,他随团来京,演出了反映铁路工人的话剧《不是蝉》获得成功,并由铁道部将该剧组成文化列车,沿京沪线巡回演出,受到了铁路工人的热烈欢迎。

吕文科(右)生前与吕远在录音室共同录制新歌情景

  一九五三年春,他被调到建工部文工团,来到北京。第二年,著名的作曲家吕远,当时大学刚毕业,也分到该团。从此,他俩成了一对好搭档。吕远以他丰富的音乐知识、对艺术深邃的见解以及他创作的鲜明音乐形象对吕文科影响甚大,并且指导他、启发他,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一九五四年,他又去大连跟苏联教授依格诺娃学习声乐,被确定为抒情男高音,演唱了许多俄罗斯民歌:《列宁山》、《俄罗斯》等,以后又在北京跟苏联声乐专家吉明采娃及中央乐团的魏鸣泉老师学习声乐。这一系列的学习使他进一步掌握了科学的歌唱方法,从而提高了他的演唱能力和演唱水平。

在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演出中,他演唱了吕远的《克拉玛依之歌》。他以亲切地、婉如实地的真挚情感,像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声音一样舒展流畅,他的优美歌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首歌很快的就在全国流传开来并久唱不衰(另外同时期演唱这首作品的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朱崇懋先生也一样功劳不小)。以后吕文科又陆续演唱了《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羊馆的歌》《将军回到白洋淀》等歌曲,均受到了听众的称赞和喜爱。

视频资料-演唱:毛主席来到军舰上

  一九六三年,他与吕远一起调到海政歌舞团,不久在一次演唱会上,为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演唱了《克拉玛依之歌》《走向这高高的兴安岭》受到了总理的表扬和称赞。到“海政”后作为一名海军文艺战士,要求他尽快地用音乐形象去表现海军官兵的生活先后演唱了《水兵最爱什么花》以及为《航标兵之歌》、《海岛南泥湾》、《南海风云》等电影配唱。这些歌曲受到了战士们和群众的喜爱,很快就在全国流传开来。

  一九六四年全军文艺会演时,他在歌舞剧《水兵的光荣》中担任主角,获得了“独唱奖”和“优秀表演奖”。随后他随我军艺术团访问了友好邻邦朝鲜。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为歌唱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近年来,他又以满腔地热情演唱了吕远创作的许多歌颂新时代的歌曲如:《我愿手捧一束红梅》、《社员今年赶巴扎》、《渔歌》、《飞翔吧,海燕》,以及为电影《北斗》、《玉色蝴蝶》、《地质之鹰》配唱插曲。

  现在,他正在音乐艺术风格上继续开拓着,为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学派而有发努力的重作着。我们祝愿他早日获得成功。

       中国歌坛1985

友情链接:Tonglinghua公众号

纪念吕文科

吕远:痛悼吕文科

视频资料-演唱:走上高高的兴安岭+克拉玛依之歌

199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