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集体抬高理财收益吸金 超短期产品未必划算

 李平东方明珠 2011-06-25

银行集体抬高理财收益吸金 超短期产品未必划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4日 15:38  汉网-武汉晨报

  本报讯(记者李彦 通讯员徐石)同一家银行发售同一类型理财产品,月初发和月末发,收益率相差超过1个百分点。一些精明的投资者已掌握这一规律,“踏点”购买理财产品,让收益最大化。

  本月初,徐先生眼看股市行情不妙,从股票账户里抽出50万元打算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过渡。一位和徐先生熟识的银行理财师奉劝他,等到了月底再买,“现在发的产品收益不是很高,等到这个月底,正好又是全年过半,那时发的产品收益肯定会高很多。”

  理财师的“预测”果然准确。昨日,徐先生再次来到银行时,发现刚刚发售的一款31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5.5%,而在本月上旬,该行发行的同一款产品收益率仅4.5%。同样投资50万元,同款产品晚买半个月,实际收益多出400多元。

  “现在,一些经常购买理财产品的市民已经掌握了这一规律。”银行理财人士称,这些投资者在资金支配比较自由时,都会选择月末、季末这样的特殊时点购买理财产品。由于银行此时资金面比较紧张,又有任务压头,所以发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比其他时段要高,以达到吸金的目的。

  银行集体抬高理财收益吸金

  昨日,记者在招商银行(13.37,0.24,1.83%)民生银行(6.03,0.16,2.73%)等多家银行发现,在售或即将发售的理财产品,无论投资期长短,年化收益率几乎都在5%以上。“理财产品集体高收益,今年以来是前所未有的。”银行工作人员称,理财产品收益给力,也让投资者趋之若鹜。

  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刚刚发售的一款3个月产品,收益率为5.2%;一款499天的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6.2%,发售不久就被抢购一空。而民生银行多款在售或即将发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同样在5%以上,部分半年以上的中长期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6%。

  一理财师坦言,月末、季末、半年是银行考核任务指标的重要时点,为吸引资金,宁可少赚钱甚至不赚钱,也要调高产品收益率。相比之下,平时发售的产品收益率要低得多。对投资者来说,这些时段绝对是购买产品的绝佳时机。

  超短期产品未必划算

  记者留意到,银行新发的理财产品中,一些超短期产品收益率甚至高过中长期产品。一款3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预计高达6.3%,超过了一些3个月以上的产品。

  “对资金闲置时间较长的投资者来说,收益率高的超短期产品并非最佳选择。”民生银行武汉分行零售市场营销部CFP艾莉说,这些产品虽然年化收益率高,但投资期太短,如果资金量不是很大,实际收益并不高,且到期后未必有同样收益的产品可以接得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