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液

 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 2011-06-25
孩提时代常听长辈说,气血,是啥呀,一直是模模糊糊的。
 
研习中医后懂得,人体经络通畅,人就远离疾病,拥有健康。针灸、按摩、拔罐是物理方法刺激经络穴位,引气血至病灶,驱除淤堵打通经络;先圣仲景的《伤寒论》是用草药打通人体经络的传世名著。
 
血液在疏通经络中扮演的是清道夫的角色,与细菌病毒“博斗”,血液也在不断的消耗。如果能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减少和清除人体经络淤堵,那么喜寿(88岁)甚至茶寿(108岁)的天伦就会属于你。

 

中医讲:气郁则生痰。“痰”不是平时说的痰,简单的说是淤积,就是体内垃圾。情绪波动会导致人体内部环境失去衡,产生经络淤堵阻塞,各种疾病随之产生。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的死亡都是情绪波动在催化而加速!可见,学会更多的宽容、忍让、放下,让心平静平和起来,是崇尚健康的明智之举。

 

人体白细胞与细菌病毒的对峙无时不在,气血充足,即有多余的血液白细胞参与并赢得这样的对抗,如果血液不够用,就会和细菌病毒和平相处或放弃对抗。细菌病毒本无意打破人体健康,只是它们的不断繁殖破坏吞噬着内脏组织,于是人体就会本能地消耗血液去“修补”。

 

这是浅显的理,血液量每天在上升,战胜细菌病毒的能力与日俱增,健康就得以保护和捍卫。

 

一个正确补充新鲜血液的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中医讲:睡眠是大补。补的就是血液。又有俗话道:早起早睡身体好。但,睡眠时间够、睡的早还是不补?!

 

千年中医的实践道破睡觉暗藏的玄妙。。。每天天黑开始到午夜一点四十分的时间段,在深度睡眠的时候,人体血液制造工厂才开始工作,而且,每周必须有12-14小时这样的睡眠,补益的血液量才够维持健康所需。

 

原来,睡觉也是要学的啊!哈。


了解中医的人知道,脾脏生血而主运化。食物是通过胆汁来吸收,再由脾胃工作,运化(“生产制造”)成人体血液。造血的前提是吸收,胆汁分泌好,吸收就好,才能有效的造血。胆囊的功德大焉!

 

油性发质、肥胖、便秘、厌食、肺血不足引起的疾患等都是胆的问题。

 

其实,所有的不健康,100%和胆有关(这不是西医所说的胆的指标不合格)。每天敲大腿外侧胆经和按压胆经上的穴位、敏感点,便能促进胆汁分泌,驱除胆经上的淤堵,让胆经畅通,因势利导把握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健康无小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