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梦追梦谷,雾绕老君山

 闲之寻味 2011-06-26

寻梦追梦谷,雾绕老君山

 

云雾缭绕老君山景区

上山的石阶漫长

云雾戏山峰

空中缆车

天瀑唱响好运谷
 
盛夏溽暑,郑州酷热难耐,每日高温橙色警告频繁,正是到山中避暑的时间。718日,我跟随着河南旅游网走进栾川老君山,品味山水的乐趣。
 
老君山原名“景室山”,取八百里伏牛山美景于一室的意思。因道教创始人老子归隐修炼于此,被唐太宗李世民钦封为“老君山”而沿袭到今天。李耳是河南鹿邑人,记得鹿邑纪念他的地方有老君台,为什么在这儿归隐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边走边思。
 
(一)如诗如画追梦谷
 
走向追梦谷的大路边毛桃红润成熟,无人采摘。翠竹青绿,细长,竹叶绵密,不仅赏心悦目,而且阻挡了燥人的暑气。景区门口设计独特,右侧有两个水车辘辘转动,带动从山中流下的泉水哗哗作响。左侧是石砌追梦谷门,背倚高山,颇为别致。前面是一个露天的演出场所,有一圆形舞台,对面有观看演出的露天座椅,估计可容纳三四百人。
 
沿右侧石阶前行,渐闻水声潺潺,在谷中缓缓流淌。树木茂盛,凉气袭人,收起了太阳伞,端起相机,我拍个不停。鲜艳的野花,盘曲错节的树木,飞舞的蜻蜓、蝴蝶,通幽的小路,尤其是大小不等的瀑布,都被我一一摄下。穿过一片油松林,一座汉白玉小桥横跨两岸,在青山绿水中显得格外漂亮。桥曰悟道桥,上刻有画像。
 
追梦谷是老君山北坡的余脉延伸,高峻的山势,谷中充沛的水源,使这里形成大小瀑布数十条,形态各异,潭瀑相连,潭潭相连。潭水清澈,水底细沙清晰可见。无论是什么样的潭或池,都可以看到野生小鱼往来穿梭,有一种鱼形似蝌蚪,颜色发黑,头大尾小,滑溜异常。
 
岩望之下有一洞,可容二十余人,据说明太子朱慈俍及随身侍从等人游山玩水,曾在洞中过夜,后人称曰:太子洞。清朝有人在洞口阔地盖庙纪念,香火甚盛。
 
山路宛转,来到了野趣苑,周围树木以前在58年被毁,在70年代重新种植了油松。景区刻意设置了一些娱乐项目,有秋千、钢丝绳、吊床、旋转的秋千等。走到这儿。已经有些疲劳了,几个美女坐在秋千上休息,又晃着摇着,一举两得。旋转的秋千上站了三个人,两个青年和一个大约三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站在旋转的秋千上,紧紧用手抓着,两只小脚蹬着,摇摇晃晃的,我不禁替她担心,可别掉下来了,那细皮嫩肉的,摔着了多让人心疼。一会儿就转了三圈,女孩仍然脸不变色。继续往前,两个小男孩一前一后在走钢丝,他们的母亲紧紧用手抓着钢丝绳,唯恐孩子保持不了平衡摔到沟里。
 
沿溪行,一块大石于峡谷间开阔地立于中间,周长38米,高12米,重3600吨,被称为老君山独尊石。传说老子遇到大雨,曾经在岩石下避雨,山水将周围树木冲洗殆尽,山神显灵,只有老子的藏身地安然无恙。石上青苔碧绿,书写“唯我独尊”四个大字。
 
山行不远,见一粗壮玉兰树,枝叶繁茂,树干分三叉,中间刚好可坐一人,有游人先后坐上,靠着玉兰树留念。木兰花白如玉,想这颗玉兰春天开放时定是满谷清香。当地人以前登金顶拜老君这里是必经之处,俗话说,用手摸一摸,活到一百多,伸伸贵人手,活到九十九。
 
最大的瀑是老君瀑布,相传老子在瀑下饮牛歇息,叹绝壁无路艰险难登,忽一阵狂风刮来,飞沙走石,青牛忽然而起,老子醒来一看,自己已经在景室山顶。后人依此传说在山顶建庙修殿。老君瀑落差达152米,五迭而下,水花飞溅,极为壮观。上半部隐于峡谷深处,从下望去,很难观看到源头,所以有人称其为道源瀑。有文人雅士诗云:幽谷飞泉湿客衣,遥看瀑布自天垂。翠崖谁剪三千尺?白练分成五叠飞。游人穿着旅游鞋的,也忍不住脱掉鞋子,光着脚丫,在水中走动。一小伙子站到瀑下水中,水漫到了大腿根。两三个七八岁的小孩,则弯着腰在水中抓那种如蝌蚪状的小鱼,一条抓住了,刚要装入瓶子,“掉了!”再去水里抓。
 
(二)山夜饮酒谈道
 
记得王维有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夜景的静谧也应了此时此刻。晚饭后,我与同行的朋友寻一农家坐下,竹帘围绕,蛙鸣声声,游客的喧声笑语阵阵,远处灯影婆娑,群山依稀可见。我们要了几瓶啤酒,四个小菜。坐下闲谈。游览了一天,回想以前了解的道教的知识,我问到“你们认为道是什么?”
 
“道是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道是道路。人们行走时需要道的。”
 
“道是自然规律。万事万物、人间一切总是要有规则的,道就是要让人们遵循的东西。”
 
 
“儒家讲的是入世,道家讲的是出世。离开尘世间的繁琐杂事,清净无为。”
 
……
 
“儒家的孟子谈的《大道之行也》的‘道是什么呢?”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遗留的精髓也是‘道’,如中庸之道,不偏左也不偏右,做什么都中规中矩。”
 
“道其实就是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融为一体。”
 
“道就是你的牌的点最小,你要喝了这杯酒。”一个朋友调笑说。
 
(三)云雾环绕老君山
 
八百里伏牛主峰,两千年道家名山——老君山海拔2200米,位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区域,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由于长期受风化侵蚀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山高谷深,犬牙交错纵横,峭壁如刀削的奇特景观。在走向景区的路上,艳阳高照,云随车走,一会儿就遮挡住了太阳和山峰。阳光映在云彩上,与群山辉映,异常美丽。我数次举起相机,可是由于车环山而行,左摇右晃,需要抓着扶手才能坐稳,只拍得一张。
 
老君山分伏牛三鼎,山势巍峨,磅礴大气。西鼎华室如惺忪睡狮,中鼎鼎室似耽耽卧虎,东鼎老君山如崛起牛势。山上景观主要有舍身崖、老君庙、南天门、马鬃岭、朝阳洞、亮宝台和玉皇顶等。
 
下车后首先看到中天门雕梁画栋,立于山前。门前老子塑像高大雄伟,驾匹青牛,牛头朝右,昂首长哞状。老子身披黄色披风,背负竹简,长须飘然,仰头作思考的样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记得书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长名。”常被人们引用。
 
中天门后石阶扶摇直上,隐在树林深处。我们分两部分,一部分人去乘坐缆车上山,一部分人沿台阶上山。这时的道路和树木还是清晰的。台阶的上端是救苦殿,始建于唐朝贞观末年,兴于明朝和清朝,民国时期被烧毁。救苦殿中所供奉的太乙救苦天尊被尊为青玄上帝。他每月三、九日骑九头神狮,携两个侍童,降临人间,普救众生。殿前有个大钟,撞钟几下也有说法,从一到十各不相同。比如二下是二相和好,四下是四季平安,六下是六六大顺,八下是八八大发,十下是十全十美。
 
绕过殿后往前走,看到路中央砌的有些字“福”、“禄”、“寿”等等。这时雾气渐多,远处景色已经模糊,我只有把镜头对准周边树木。这里的植物非常丰富,有些植物是平常爬山也很罕见的,树上标有名称、拉丁文名、科目和树的作用。主要有作庭院观赏的和作药材的。有一颗很高大,树枝伸着像猿猴,酷似欢迎客人到来,被名为“树猿迎客”。一棵白桦树,树皮剥落,树龄达到了280年。白桦树旁见只狗,毛色黄里透白,倏忽而过,想要寻找,不见踪影,人人都道奇特。
 
云雾缭绕间来到了老君庙,庙内青烟袅袅,香火鼎盛。还插一幅国旗,有人就举起国旗,众人围着国旗合影。老君庙旁沿石阶上了玉皇顶,这里的高度是2192米。除了顶周围的青松外,远处都是雾蒙蒙一片,什么都看不见。
 
在山顶缆车站的旁边,看到很多人从前面走来,头发上湿漉漉的,像水洗过一样,问他们去哪了?答曰马鬃岭。去那多远?需要二十多分钟。看时间,940分,还足够,我决定去那看看。一路见到都是返回的人,能见度只有十多米。山路边岩石上突兀开出一橘红色的花朵,与周围光秃秃的岩石表面相衬,格外醒目。这是什么花呢?以前听说越是开的漂亮的花毒性越大,它有毒吗?
 
我快步前行,这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在这云雾弥漫的山中,周围那么寂静,颇觉得有点仙气了。十分钟时间我就到达了马鬃岭,这里是伏牛山主峰,海拔高度是2200米。因山上遍布太白杜鹃,远远望去似马鬃而得名。看亭旁的介绍,这里观景位置极佳,被称为“伏牛山最佳观景地”。站立崖顶,可以南揽石林叠翠,北望山城全貌,日出、云海、神光等奇异天象尽收眼帘。作家李准赞曰“秀压五岳,奇冠三山。”站在这里,我明白了为什么老子选择这儿归隐的妙处了,晴日风光无限,雾则飘飘若仙。集世间万物之灵气,悟人生哲理于一心。
责任编辑:柴静
点击次数:6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