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得到基因上的反证

 潇湘居士 2011-06-26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得到基因上的反证

(2011-06-24 10:52:32)
标签:

杂谈

分类: 转载精华

【注:典型的“观复”式思维模式】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得到基因上的反证,约在五六千年前——对苦味敏感者生存机会大

   

  本报讯  (首席记者姜澎)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但是日前,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从基因中反证了确实存在过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时代,而且在这个时代,凡是苦味味蕾功能不强的人大多被大自然淘汰出局了,而具有超强苦味味蕾的人有更多的机会生存。论文发表在了美国著名学术期刊《人类生物学》上。
    人能够尝出五味,因为人的口腔中有酸甜苦辣鲜五种味蕾,而苦味味蕾是口腔中最发达的味蕾,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种类最多的,达数十种。课题组负责人,分子人类学实验室负责人副教授李辉介绍,苦味基因的发达意味着苦味基因曾经是最有用或者是现在最有用的基因之一。其中一种苦味基因TAS2R16编码的苦味受体专门针对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这个基因功能不强的人就很难尝出这些毒素。从人类基因进化的角度来说,功能重要且形式多变的基因很可能是受到过自然选择的。但是,这个基因的自然选择信号过去只在非洲人的基因发展中发现过,非洲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曾经在数万年前受到过自然选择
    基因受到自然选择以后,会在基因组的结构中留下痕迹。由于被选择的基因的弱势类型遭淘汰,强势类型被保留,造成群体中这个基因的类型大量减少。在被自然选择的基因强势类型附近的邻居基因,也都会连带着只有少数类型被保留下来,这就叫做“搭车效应”。搭车的范围越大,意味着自然选择的历史越短。而越早发生过的自然选择,从“车”上掉下来的基因片段就越多
    根据基因组中的“搭车”区段的研究,发现中国人中苦味基因TAS2R16的增强功能变体有比较长的搭车区段,应该是在1万年内受到过自然选择,但是在其他人种中并没有发现这一现象。在全世界中,课题组检测了大多数人群的样本,只有在中国地区发现了苦味基因的很强的搭车效应
    课题组发现,根据苦味基因的搭车区段的长度,能够大致推算出自然选择发生过的年代。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在我国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自然筛选,很多人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普遍存在的苦味,就被淘汰了。
    从基因片段中的苦味基因的位点来看,人类的苦味味蕾一直存在,但是大部分时间都不会使用。因为大多数时期,人类辨认各种食物,靠的是经验,而不是亲口尝试。课题组发现,苦味味蕾的迅速进化稳定是在五六千年前。结合考古的发现,可以知道,五六千年前中国地区正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在此之前,虽然已有农业,但是农业并不是提供粮食的主要来源;但是在此之后,农业便成了人们的主要粮食生产方式。所以这一段时间一定发生了一次很大的社会变革,以及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大跃进。在这一变革中,人口快速膨胀,森林中的狩猎和传统的采集对象已经不能养活增加的人口,人类必须走出森林,寻找新的粮食来源。此时,面对各种植物,人类无法再根据经验来进食,必须尝试各种食物才能寻找到生存的新途径。在人类被迫尝试各种植物以找出可以食用的各种类型的过程中,有毒植物是不可避免的——辨认能力较差的人会因误食有毒植物而丧命,辨认能力强的人则能感受到苦味,从而吐出有毒植物而幸存。这就是苦味基因受到自然选择的可能原因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中说到,当时的很多人因为吃了有毒的东西而生病甚至死去,这一历史背景与本研究发现的苦味基因受到的自然选择恰好吻合。神农辨认出了各种粮食作物和草药,农业和中医由此在中国大地上兴起。实际上,能够尝出苦味毒素的“神农”不止一人,而是有一大批。这一批带有TAS2R16基因增强类型的先民勇敢地尝试了各种植物,为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经验,而那些因尝试而中毒牺牲的先民,同样称得上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