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斌医案:胃脘痛(慢性浅表性

 淄水渔夫 2011-06-28

邢斌医案: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

关键词:附子理中汤·活血搜剔法·散剂

沈某某,男,61岁。

2009427初诊。

主诉:胃脘隐痛30年。

病史:胃脘隐痛已30年,多年前即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008527日胃镜: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病理:粘膜慢性炎症,活动性伴糜烂,HP+)。曾经用过3次三联疗法治疗,但314C呼气试验结果均>300dpm/mmolCO2(正常值应<100 dpm/mmolCO2,最近1次检查是318日)。刻下:吃饭快时胃脘隐痛,按压即舒,无嗳气、泛酸,纳佳,眠安,便调,无口干、腻、苦,进冷饮、辣食不感到不舒服。脾气好,有时腰酸(有腰肌劳损病史)。过去畏寒,并有高血压病,经过长期锻炼已除。舌淡紫,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1)党参15g,白术9g,茯苓9g,甘草3g,干姜3g,制附子6g,九香虫9g,刺猬皮9g,三棱9g,莪术9g,吴茱萸3g,高良姜6g7剂。

2)生甘草40g,乌贼骨40g,象贝40g,白及20g,蒲公英30g,川连20g,吴茱萸20g,高良姜10g1剂,打粉,平分60份,每日服2次,每次1份,可服一月。

200954二诊:家属代诊诉,药后胃脘不适已除,要求针对腰肌劳损,也用些药。

处方:上方加威灵仙15g14剂。

2009518三诊:胃脘不适未作,舌紫淡已较前好转,脉弦。

处方:上方,改干姜5g,加生蒲黄(包)9g14剂。

以后,用初诊方加味,曾先后加用过五灵脂、鸡血藤、三七粉、川连、杜仲、桑寄生、生晒参等。散剂仍继续服用。

200983十诊:服中药3月,诸症均安。727日进行14C呼气试验:24 dpm/mmolCO2,结果已正常。舌淡红,脉弦。

处方:初诊方,改制附子9g,加三七粉2、生晒参粉2g、杜仲30g14剂。

    按语:患者过去身体并不好,但经过长期持之以恒的锻炼,很多症状和疾病消失了,目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症状并不多。本案辨证治疗的关键是抓住舌象。舌淡边有齿印主气阳不足,舌紫主血瘀。患者过去畏寒,虽经锻炼此症已消失,但气阳虚弱的本质尚未真正扭转。又,胃病30年,久病多有血瘀内阻。这两点都可从舌象上得到证实。故方用四君子汤合附子理中汤,加活血搜剔、通络理气之品。同时学用章次公、万友生诸先生的经验,治胃病用散剂。患者曾三度用三联疗法,以期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均告无效,用中药3月,不仅症状消失,14C呼气试验结果也完全正常,其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