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生于熊市

 laurel.89 2011-06-28

巴菲特:生于熊市

2011-06-28 10:34 作者:刘建位来源:21世纪网 评论(0)T|T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回答是:阅读。如何成为像巴菲特一样的投资者?巴菲特研究者刘建位的回答是:读巴菲特读过的书。刘建位正在21世纪网专栏中推出系列文章,告诉你巴菲特推崇哪些投资书籍,并从哪些书中得到启示。此篇为该系列的第九篇,即巴菲特最推荐的十本书之八:加尔布雷思《1929年大崩盘》。

1929年9-10月,美国股市三年累计暴跌89%,被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

描述1929年大崩盘的最有名的著作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撰著的《The Great Crash, 1929》,英文版最新版是Penguin Group的2009年版本。中译本是《1929年大崩盘》,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是根据1997年版本翻译。建议有见识的出版社尽快引进出版2009年最新版,相信重温这段历史会给经过金融危机的投资者更深刻的启示。

这本书全面、系统、准确地评述了这一段令人窒息的日子,旨在“揭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该书于1954年初版以来,在1955、1961、1972、1979、1988、1997年、2009年不断再版,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并成为学术界和证券投资界大量引用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美国《财富》杂志将《1929年大崩盘》列为其推荐的75本必读商业类图书之一。

《圣路易斯邮报》认为《1929年大崩盘》是卓尔不群的传奇经济学家“对人类经济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岁月精湛分析”。《大西洋月刊评论》则评价道:“经济文章很少以其娱乐价值而著称,但这本书却做到了。加尔布雷思的文章雍容而机智,并且幽默地鞭挞了这个国家某些金融领域的智者和政策所犯的错误。”

在时隔40年后为本书最新版所做的序言中,加尔布雷思又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历史的教训及金融界盲目乐观和操纵权力的后果。

本书末尾加尔布雷思在分析投资狂热出现的原因时,他认为 “流动性”、“利率”、“信贷供给”这些传统的因素并不是最重要的,“人们的情绪远远要比利率和信贷供给重要。大规模的投机需要普遍的信任感和乐观情绪,并且必须坚信普通老百姓都渴望发财。人们还必须相信别人的善意和善行,因为他们要通过别人代理才能够发财致富”(第121页)

他在书里面如此描述投资狂热的情形:“由于股市越来越不被视为公司远景的指示器,而越来越被看作是操纵技巧的产物,投机者必须最密切,最好是专心致志地关注股市,必须尽早发现联合做庄的迹象。这就意味着必须双眼始终盯住自动报价机。不过,即使凭借预感、魔法或朴素的信念,与众不同地探究职业人士的意图,也仍然会觉得难以与股市保持实况联系。能够兼职投机而获得成功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金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在南海泡沫事件中,有人指责说:“政治家们忘记了自己的政见;律师们忘记了自己的本行;批发商们忘记了自己的生意;医生忘记了自己的病人;店主忘记了自己的商店;一贯讲信用的债务人忘记了自己的债权人;牧师忘记了布道;甚至女人们也忘记了自尊和虚荣!”这就是1929年!“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经纪人事务所里挤满了坐着或挡着的顾客。他们挤在这里两眼紧盯着显示牌,而不是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某些"客户室"里,难以找到一个能够看见行情显示牌的地方,无人有幸能够查阅自动收报机的纸带。”结果,与市场失去联系,哪怕是暂时失去,也会是极其难忍的体验。”(第56页)

这让我想起了2007年A股大牛市期间,我在营业部看到股民为争抢一台行情机看盘下单而打架的情形。中国股市在创下上证指数6124点的历史最高之后,一年就暴跌到1664点,一年跌幅高达73%,尽管没有加尔布雷思书中描述的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三年暴跌89%那么高,但跌幅之快之大有过之而无不及。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大衰退,甚至比当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果更加严重。

巴菲特一再强调,投资中更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关键是要有一种“金钱头脑”,这并非IQ,并且你还得有恰当的性格。如果你不能控制你自己,你迟早会大祸临头……1990年代末期对于投资人来说整个世界一片疯狂。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人们从中汲取教训了吗?我们能从历史中学到的是,人们总是不能从历史中学到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