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毛虫数学教学随笔

 新区读书室 2011-06-28
 
成功教育格言摘录稿
[ 2006-12-23 16:25:00 | By: myl-123 ]
 
<P><FONT color=#008000><FONT face=仿宋_GB2312>功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SPAN lang=EN-US><?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SPAN></FONT></FONT></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5pt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200%; mso-margin-bottom-alt: auto"><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green;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3.5pt;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1. 生活总是充满了奥秘,当你心中有诗,你的眼里便处处有诗意;当你心中有爱,你的脚步会伴随着春风。<BR>2. 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这两句话充满了爱心与这里可是,这些淘气孩子的命运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不同。<BR>3. 成功之花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BR>4. 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BR>5. 在每一个“差生“的背后,都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BR>6. 越是在漆黑的夜里,越显出火把的光亮。因此,困难学生是成功教育的试金石。<BR>7. 刘京海说的对,反复成功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就是要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BR>8. 教育的核心试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健康的人格的核心是自信。<BR>9. 成功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BR>10.多高的墙,多深的基。<BR>11.教育家是创造奇迹的人。<BR>12.我相信盲人女作家海伦卓盏幕埃杭偃缫桓鋈擞辛烁叻傻某宥衷趸岣视谠诘厣吓滥兀?BR>13.差生是我们的子弟兵。<BR>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BR>15.你的胸怀有多么博大,<A href="http://blog./"";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你的世界"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green">你的世界</SPAN></A>便有多么宽广。<BR>16.现代教育是适应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的教育。教育适应了学生,前景就会一片光明。因此,教育家的眼里没有“差生“,更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BR>17.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部发动机,父母与教师最需要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发动机是否在转动。<BR>18.分数第一的教育是烂漫童年和青春生命的祭坛。<BR>19.寒冷的地方最需要阳光。<BR>20.好的教育让人学会生存,坏的教育让人四处碰壁。<BR>21.“扬长者成功”,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录,蠢材就是选择了自己不合适的路。<BR>22.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蟹。<BR>23.高明得教育就是一种化平庸为神奇的教育。<BR>24.刘京海有句话耐人寻味: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BR>25.好的环境胜过许多教育。<BR>26.泪水是营养液,可以滋养精神、泪水也是洁净液,可以洗净心灵。<BR>27.让微笑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孩子的脸上,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BR>28.班级是一个集体,有时它可能是充满温情的,但有时它液可能充满歧视和冷漠,而歧视和冷漠正是悲剧发生的催化剂。<BR>29.孩子的问题不是脑子问题,是动力问题,是习惯问题。不研究孩子就难以教育孩子。<BR>30.好孩子可能是危险的,因为荣誉使人脆弱。<BR>31.地球是圆的,只要你走下去,怎么会有绝路呢?<BR>32.教育就是较量,在美丑之间,善恶之间,光明与黑暗之间的较量。<BR>3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对和谐心灵最好的写照,而好的教育就是要造就这样的心灵。<BR>34.贫穷最可怕的不是伤害身体,而是伤害尊严。<BR>35.“差生”特别需要成功的机会与宽容的态度。<BR>36.真正的教育不仅使人终身受益,而且能惠及众人。<o:p></o:p></SPAN></P>
 
 
 
[教学论文]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疏导
[ 2006-6-24 15:05:00 | By: myl-123 ]
 

     “后进生”常常畏惧学习,厌倦学习,行为规范懒散,常有违纪事情发生,给学校管理带来难度。如不注意对他们及时帮助,将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后进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信息超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2、消极的评价方式影响学生的心态。考试次数太多,内容过难、过深,后进生的“十次”努力换来的是“十次”失败。

 

    3、学校管理过于封闭。受教育竞争的影响,学校在管理中主要以升学率为考核指标,导致教师心理失衡,批评学生有时情绪失控,又加上学校适宜学生身心的活动开展很少,校园生活单一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下降。

 

    4、同学之间竞争激烈。这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及时帮助,心目中失败远远大于成功,因而失去信心。

 

    5、师生情感发生冲突,沟通不及时。部分教师对优秀生眉开眼笑,对中等生不声不响,对后进生大喊大叫。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同时又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被集体轻视、嫌弃、冷落,从而感到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在自卑中不能自拔。

 

    6、他们缺乏恒心和毅力,不求上进,总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我评价过低。

 

    正确疏导的方法:

 

    1、尊重差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厌倦心理。

 

     班主任要针对自己班级实际,对他们的学习要求不要过高、过快,否则“欲速则不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潜能,只要开发得当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可就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的惨痛经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拒之门外,爱因斯坦八九岁还没有学会识字,作曲家帕格尼尼考试总是不及格等等。

 

    2、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校、班级必须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能整天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上和教室里,应该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增长学生的社会经验,丰富不同层次学生的精神需要。

 

    3、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让他们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证明:和谐的校园和班级气氛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不会因学习失败而带来学习恐惧。因此,班主任一定要积极创建健康活泼、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消除畏惧失望心理。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以真诚、关爱、热情的态度走进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正确对待和分析他们身上存在的缺陷,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在挖掘他们潜力的同时,适时适度的给予赞赏。制订适合他们的近期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重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合作为源,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作用。

 

    班主任要争取各任课教师的配合,主动向各任课教师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情况,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落实帮教措施。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并不断提醒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多与子女进行平等交流,建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不给子女不必要的压力。

 
 
 
 
[教学叙事]复习不能是“炒冷饭”
[ 2006-4-10 11:57:00 | By: myl-123 ]
 

4月5日下午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三数学复习研讨,在城关中学听了蒋老师的一堂课———《相似三角形的复习》。感慨万千,真正地体会到了蒋老师的课是与众不同的细腻,学生们在蒋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充满情趣的研讨,让课堂教学是学生的活动空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在听课教师面前展现。也深切体会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复习也不仅仅是一种回顾,当然复习课教学并不排除回顾。高明复习课的应该是与学生的探究的结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延伸。

上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后,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一道题:已知如图梯形ABCED中,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问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哪几对?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

 (1) ABCD∴∠BAC=∠DCA,∠ABD=∠CDB∴⊿ABO∽⊿CDO

(2)∵⊿ABO∽⊿CDO

 

又∵∠AOD=BOC

∴⊿AOD∽⊿BOC你认为这位同学正确吗

本题的第一小题非常简单同学们是一眼就看出了是否正确,而本题的第二小题学生们讨论了很久才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掌握程度的考察,是从学生平时作业错误中改编而成的,这是强化学生解题后反思培养与训练,强化探索意识和探究的精神。

听了这堂课后,我觉得在下阶段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站在讲台上时,不能总想着这堂课我教什么,怎么教。而应想到学生应学什么,应学到什么水平,他们应怎么学习,他们学好了没有?给学生的时间、空间足够吗?有没有充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等。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是课本上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而得来的,即使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发展,而这种变形或加工重组是不能用“机械重复训练”来实现让学生掌握的。特别是在初三的复习课教学中应最大限度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学会反思,发散学生思维,并积极进行情感体验 。复习课不仅是学生知识的系统与积累,更重要是沉淀探索精神,打好人生底蕴。深知: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复习课不能炒冷饭。

 
 
 
[教学叙事]初三数学教学反思
[ 2006-4-10 11:55:00 | By: myl-123 ]
 

本学期已过了一段阶段了,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

目前,对于初三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目前在学生的学习中还出现以下学习的情况:

    一、多数情况下,也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自问自答,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就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

    二、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计划,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            

    三、对问题的坡度设置的不够,坡度过大,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下阶段准备采取的措施:

1.对过多的题,进行适当的筛选。

    2.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       题的认识。

    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与教师交谈,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加以推广;不对   的想法,给予单独的指正。这样,学生即可以大胆放心的说出自己的想 ,又可以把一些教学中漏洞补上。

4.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

      另外,折叠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学生有些陌生感,引导学生在折叠时,应该注意折叠前后的线段、角的相等关系。作为发散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应该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信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一定会不断取得进步

 
 
 
[教学叙事]初三数学教学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 2006-2-18 11:10:00 | By: myl-123 ]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年复一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教材的实施,第一轮课改已迎来了毕业年级。新课程背景下毕业班数学怎么教?升学怎么考?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我谈谈本校初三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1、学生上学期考试成绩情况。

优秀率56.73 合格率82.91 平均分79.85  A等率18.18 B等率22.91 后百分之七7.27

2、教学进度和安排。

1)在平时的教学中,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进行教学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毕业年级,随着时间、课时的增加,适当的加快进度也是可行的,并且为中考留出复习的时空是必要的。打算到4月初上好本学期的新课,后阶段基本上就是系统复习和专题综合复习。

2)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方向,培养能力。利用新教材的弹性,在教学中按中考要求适当拓宽和补充知识也是必要的,比如有的内容按新教材可以解决但很困难,只要适当的补充和点拨就很容易解决的内容就应拓宽。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尤为重要,以中考为方向,每天让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练一道有中考难度的难题是有必要的,也是可操作的,肯定也是有效果的。

3、中考复习思考

以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要求,随着中考命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2006年的中考试题走势将趋于稳定,在稳定中,虽然命题会随着时代变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不断加大而有所变化,但中考命题决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局面,将朝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方向持续发展。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本。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是课本上的例题、习题的直接引用或稍作改编而成的,即使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发展,充分体现出教材的基础功能。往往这类试题具有典型性,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因此,在中考复习中,要排除各种复习资料的干扰,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对典型的例习题重视、挖掘其蕴含的深层潜力,认真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2)、有计划分析段把握复习特点。

本学期的复习时间大约二个月。第一阶段,用一个月时间进行系统复习,这个阶段主要是复习初中阶段的知识点,以基础为主。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能好高骛远。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复习,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加强记忆,重要的是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构造,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常抓不懈。第二阶段,用一个月时间专题复习,以中考试题为导向,对分式方程型综合问题、函数型综合问题、几何型综合问题、分类讨论题、情景应用性问题、开放探索性问题、阅读理解性问题、图表信息问题、操作设计性问题进行专题复习。第三阶段,最后进行综合强化训练。

3)、反思总结,不断提高练习的质量。

数学要练,但未必做得越多越好,因此,复习资料不能滥用,尤其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要精讲精练,每次练习后都必须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反思总结此题和哪些题相似或有联系及解决这类问题有何规律可循;反思总结此题还有无其他解法,养成多角度多方位思维的习惯;反思总结做错题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准确,还是解题方法上的原因,是审题的不清还是计算错误等等。

4、具体措施。

1)发挥备课组的核心作用,3个数学教师打总体战,分工协作,资料、资源共享。

2)造峰填谷、六个抓。抓尖子保优生率,抓中间带两头确保全面丰收,抓学习困难学生保合格率,抓方法指导保学习效率,抓复习策略保复习效果,抓质量监测保中考质量。

3)实行每天布置一定作业,每周一练,每周一套基础练习夯实基础;每月一次综合考试达到综合训练。

以上思考极不成熟,只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00六年二月一十七日

 
 
 
[教学论文]在数学教学中感受学生问题化学习
[ 2006-2-13 11:49:00 | By: myl-123 ]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对学习材料的疑问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性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而解决必须要发现,教学中如何发现这一数学的心脏,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增强学生问题化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化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问题化学习,现就我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个性谈一些感受。

一.  巧妙营造一种和谐激进的问题化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得到这种需要的满足,在教与学中,我们应树立一种师生互动、平等合作的思想,也要有学生是主角演员的思想;我们还应当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与学的问题氛围,也就是我们要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使其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比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捧着一个较大的黑匣子走进了课堂,把它放在讲台上,并简介“潘多拉盒子”的神秘传说,然后说:“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潘多拉盒子’,要知道它的里面到底有哪些神秘的东西呢,那就的必须先过我这一关呢?”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看到这一双双闪着渴望灵光的眼睛,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又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时,我用多媒体动画显示: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有3只小狗和2只小猫再嬉戏。问:“屏幕上的小狗和小猫能放在一起相加吗?”学生回答:“不能”。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有这个情景感受到了学生的问题化学习,感受到了他们急着去解决问题的热情。

由此可见,创设数学问题活动情境,激发学生问题化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之后,我们还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索、交流的整个过程。并且我们也要经常地有意识的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群体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打折销售》的过程中,我说:“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家开有一个服装店,如今店里进了一批服装,他家把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如果每件仍可获利15元,那让我们一起帮他家算算所卖的这批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并且在我们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群体活动中,我们还要用些商议激励的语气设问,如: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别的解答方法吗?这位同学我想你能把对这题的看法说给大家听听吗?现在就让你来说说吧!这位同学遇到了困难,谁能帮忙呀!谁能举出像书中那样的一些例子吗?

二.  细心捕捉学生质疑求异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与学的方式,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我们教与学的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具有多重身份,且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进而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开始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为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指明方向并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抓住学生质疑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过程中,学生根据他们所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引导他们观察计算过程中底数与指数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问他们得到每一步的理由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幂的运算规律。又如:在教学《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过程中,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并动手测量同一根铅笔长度,说说谁的测量更精确些和理由。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实践,体会到了测量工具的不同会导致测量精确度的不同。再如在学习《代数式》的过程中,让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第一、二自然段,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交流感受,进一步加深体会。这样就打破了教材有什么做什么的做法,给了学生充分的素材,多问几句为什么,放手让他们探索创造,训练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突出了学生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调动学生展现自己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加强合作交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求的是尊重个体的差异,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且学习状态的开放性是现代课堂教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课堂成为“动态的集合”,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协作交流的素材和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展现自己的积极性,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问题化能力。如,在教学《代数式》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帮代数式10x+5y换一些新的情景并解释他表示什么吗?”这样让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同时发展学生的联想、类比、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课本33页图1--6实验田,在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比赛。问:“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能得出完全平方公式吗?”这样在群体的交往合作中就能听到了同学们不同的见解,体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这个“动态的集合”中相互学习。

再如教学《认识三角形》时,让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小木棍做一做,看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能拼成三角形的小组与不能拼成的小组进行交流。让他们充分展开讨论,再借助小木棍操作体会、认识到: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关键是判定他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只要能判断出两边之和不大于第三边,即可断定他们不能构成三角形。这个过程中小组为了探索三角形三边有什么样的关系,他们用了很多的方法,有用绳子测的,有用对折比的,有用直尺量的……

可见,加强合作交流既提高了问题内质,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学习心态的形成。

四.  注意学生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从而将学生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在数学世界里有了可供他们思索、开拓和发展、发表见解的地方。这样我们就必须得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去创设一些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情景,也可以让学生先学课本内容,再让他们设置一些生活情景,老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过对顶角这一知识后,我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对顶角实例,他们的思维很活跃,举的例子很多,而且都很形象。而在教学《台球桌面上的角》时,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打台球时球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所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议一议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又如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我以装修工人钉木条这一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化学习方式,以此达到学习教育目的。

 

 

 

 
 
 
[教学叙事]搭建被动到主动的桥梁
[ 2006-1-10 8:09:00 | By: myl-123 ]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被动地走进校园,被动地步入课堂,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甚至更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样的教学离素质教育的方向太远了。而我国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一代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的人才。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去解决问题,这是当前思考的方向,努力的方向。下面就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 多渠道渗透,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教师更关心的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态度,面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较为淡薄。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数学教学中,我除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外,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习态度的形成。
1、加强思想教育
    学生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的素材,加强对学生理想教育,培养为祖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在教学中,我经常讲一些数学家、科学家的故事,讲残疾人奋发学习的事迹,使学生从小树立学习榜样。同时,我又注重班集体建设,使班级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你争我赶”的积极学习态度,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自己,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2、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
    记得我在初中时,因为某种原因讨厌一个老师,因而讨厌他上的课,甚至无心背该内容,但最终吃亏的还是我。如今,自己做老师了,我深知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中,我注意保持师生人格的平等,我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我交往,喜欢我,更喜欢我上的课。课堂外,我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帮学生解决学习以外的问题……由此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距离产生了美。平时,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之中。
3、 给学生方法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首先教给学生学会听课。让学生听讲时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处或同学发言中有什么问题,如何做医生来“诊治”。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经常口述口算题,让学生快速回答;口述判断题,让学生迅速作出判断;口述文字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
    其次,教给学生会看、会想、会说。有些规律性的知识,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注意观察,通过看、想,说出其中的规律。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
    再次,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我喜欢把某些难理解、难掌握的知识,编成儿歌、口诀、顺口溜等,加深学生记忆。比如:“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我就这样说:加号右移两、去号左移两;又如:为记住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说道: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感兴趣,又便于记忆。
二、 多角度激发,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能动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呢?
1、 激趣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开始,通过教师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我就注意数学的趣味性,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圆的面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课时,我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学生们在愉悦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学习效率提高了。
2、 形式多样、增强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最佳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所以我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比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就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算一算”,明白环形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同时,我还注意课堂中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3、 体验成功、强化兴趣                            
    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和力量。
    首先,对学生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三、 多层次演绎、提升主动参与的热情
1、营宽松氛围、推动参与
    在严肃有余、亲切不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质疑问难,被动地接受知识,就算有创新的火花也在害怕中熄灭了。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睦、融洽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保证,并且有什么不同想法随时随地同大家交流。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因为动手操作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基本的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活动中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构,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比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我就让学生演示相遇的过程;在教学“比例尺”时,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校园的某个景点画下来等等。这种操作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用激励的话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朝气蓬勃,生机盎然。教师的欣赏和鼓励对于学生就是一种奖赏,是一个短暂的“目的”,会使学生感到无比自豪,即便是答错了,老师也应宽容、鼓励。我会说:“没想好,没关系”、“下次努力”、“你今天表现不错”、“你有进步”等等的话语,使学生增强信心,更主动、更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2、开展适当竞赛活动、促进参与
    适当开展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积极参与学习。比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的方法巧”、“看谁的解法多”、“看哪组正确率高”、“看哪组夺冠”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活动,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再适当加以物质鼓励,就会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参与。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夺金”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登上冠军的宝座。比方法、比质量、比速度、比发言等,这样一来,同学们个个精力集中,勤于思考,答题认真仔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个个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 计生活化题型、加强参与
    “数学学习的外延与 生活的外延相等“,从切身生活到周边社会,再拓展到人类优秀文化,这就构成了数学学习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起来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参与力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比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就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对长方体物品进行包装。学生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后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使他们懂得怎样包装最省材料,从而对长方体面的大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自然地建立起“所有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努力探索知识间的联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教师八大伤心事
[ 2006-1-5 16:04:00 | By: myl-123 ]
 

职称评定,教师的痛;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人事制度,凝固的心灵叹息;应试教育,夺命的机械游戏;地位不高,高帽子下的辛酸;工作繁重,不能说出的辛苦;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社会关系,善良者的烦恼。

  1、职称评定 教师的痛
  
  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也关系到教师的名声,所以大多看的相当重,因为看的重,许多教师总是感到痛。
  一是撕下脸皮之痛。本来教师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可是每到职称评定季节,就人人自卫,人以群分了,为了几分之差,争论的脸红的有很多,昔日温情脉脉变成了冷嘲热讽,老师斯文的脸皮撕破了,这种痛许久也不能治愈成功。二是折断脊梁之痛。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个“优”或“模范”,于是,许多教师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折断了本来挺直的脊梁,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关系用透,金钱到位,这种折断脊梁的疼痛,让老师本来纯洁健康的心态染上了污垢。三是划破血管之痛,我向来把教师的工资当作教师生命的血脉,但在职称评定面前,教师不得不划破血管了,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用的考试;参加花大钱形式主义的培训,虽然隐隐做痛,但还是把血献给了人家。
  
  职称评定应该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该让教师心中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队伍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2、业务培训 理想的肥皂泡
  
  其实,教师喜欢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才能让自己的方法更先进,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培训却让教师只有悲哀。
  
  比如这几年,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国家培训、省里培训、地县培训,多好啊。然而,我们某些人却把这么好的计划变成了小行动,因为推荐的所谓骨干教师不是领导眼中的红人,就是很少上课的校内管理人员,一些人把培训当成旅游观光的好机会,当成人情送人了,真正激昂上进,努力能干的骨干教师受不到培训。不该培训的培训了,只是对牛谈琴,当然,更谈不上让他们把培训的精神向基层一线教师传达了。该培训的没有培训,独自缓慢探索。
  
  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之类,名词不断翻新,内容只凭领导想当然,只要有轰动效应即可。至于是否符合实际,产生效果,鬼才知道。反正档案要有,材料要送,新闻要上,电视要播,费用要收。于是,老师在忙碌完了上课、备课、看作业外,还要写够多少篇毛笔字,填够多少张听课卡,发够多少篇教研文,记够多少页学习笔记等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检查前的“阻击战”“突击战”“间谍战”等各种战术五花八门,和平时代,在学校里演绎着动纸笔、动口舌的战争,这是费神的“劳”。当然,还必须拿出“财”,不扣下几张钞票可不行,否则,继续教育证上大章不扣,评模?进职?妄想!地方培训,教师怎能高兴?
  
  教师实在需要培训也热爱培训,但现在的培训却成了教师理想的肥皂泡。
  
  3、人事制度 凝固的心灵叹息
  
  现在的学校人事制度实在不能让人恭维,才华横溢者永远是被管理者,才能平庸者却常常平步青云,无能者管理有能者,只有一声叹息。
  
  你才华横溢,你就要永远在教学一线牛一样的工作,你不干谁干?而且,如果真的让你当领导,领导的无能阴暗不就暴露了吗?况且,你也不能做领导,现在的领导人来利往,你那种*业务立身的想法是让人耻笑的。因此,大部分教师在走过激情澎湃之后,平静了,衰老了,成了撞钟的和尚;有些则清醒的走出了教育,去实现新的人生辉煌;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忍耐,奋斗出了个人的阳光灿烂,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叹息中度过了。
  
  你如果平庸无能,那有时到成了好事,你上不了课,就可以当干事,当干事经常在领导身边跑来跑去,自然而然认识了许多领导,学会了许多技巧,更重要的是,也听到看到了领导的某些密闻,领导呢?则为了保持自己的秘密,对干事也另眼相看,这样,逐渐干事也成了领导的圈内人,不久也成了领导。因此,在学校里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的老师累死累活,一辈子做老师,不上课者轻松自如,反而成了领导,真是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人事怪现象。
  
  另外,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才济济,不相上下,占据领导位子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平淡与寂寞中度过自己的工作生涯,虽然也许有少数几个成功人给普通人带来点理想的瑰丽,但他的成功的条件也不是所有人具备的,大多数人只能在传统的人事制度下,奴隶般的工作生活着,这里的奴隶一方面是工作的奴隶,一方面是精神的奴隶。
  
  现在的老师已经对这种丑陋的人事制度淡漠了,即使叹息也已经麻木,成了一种凝固的悲哀。
  
  4、应试教育 夺命的机械游戏。
  
  在非常实在的应试教育制度下,不仅仅学生是受害者,老师也是深其害的,应试教育实际上对老师是一种夺命的机械游戏。各级领导要看学校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了,一好百好,即使你有丑,也可忽略不计,一好遮百丑,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师就有了许多不得不做的夺命游戏。
  
  题海战术,夺取教师的兴趣之命。在题海战术下,学生在题海里痛苦的游弋,老师必然在题海里筋疲力尽的笔耕,娱乐啊,兴趣啊,早已经气息奄奄了;考试战术,夺取教师的创新之命。现在学校的考试名目繁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自不必说,现在又多了个日益被人认可的月考,据说,有的地方还要有计划的推出周考,另外,还有单元考,小节考,尖子考,等等,考考是老师的法宝,现在的考试不仅是法宝,而且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了,在考试战术里,老师出题、看题,头昏脑涨,那里还研究什么创新教法,在考试面前老师没有精力创新;重点战术,夺取老师的全面发展的生命。现在有重点学校,重点班级,重点学生,这些是教师将来得高分的基础,然而,老师的成长主要是在教育后进生中成长的,没有在后进生的教育中有所创造的教师必然不能全面发展的教师。时间战术,掠夺教师的健康之命。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教师被逼迫着在时间上大打疲劳战,双修日没有了,假期变瘦了,教师用身体和时间打仗,教师的身心健康每况愈下。
  在应试教育面前,教师无可奈何,在夺命的机械游戏中,欲哭无泪。
  
  5、地位不高 高帽子下的辛酸。
  
  我们的社会给教师带上了太多的高帽子,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辛勤的园丁啊,吐丝的春蚕啦,泪干的蜡烛啊等等,但是这么多高高的帽子,帽子下生活的教师状况是不是其乐融融呢?
  
  先看看是如何对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的。任何一个职业群体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小丑出现,但是,我们只要严格处罚就是了,但对于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这类人,媒体却要大书特写,大棒猛砸,很有杀鸡给猴看的味道,这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已经完全被这几个跳梁小丑抹杀了,高帽子下的老师只剩下哭泣;“辛勤的园丁”多么好的称谓,但这好的背后却是汗水和泪水,老师做着社会上最基础培育人才的工作,但待遇却不好说,即使这样,还要拖欠,无怪乎,人们不愿意做老师,谁愿意做付出辛苦,而报酬很少的工作啊;“吐丝的春蚕”和“泪干的蜡烛”实在可怜,吐丝者为人类做出了精美的贡献,最后却死了,这就是老师的命运?蜡烛为人们贡献了光明,自己却流泪一生,这就是老师的前途?难道老师就不能要求得到回报吗?
  
  暂且摘下这些美丽的高帽子吧,教师是一个普通的人,请不要拿少数人的理想任务去衡量大多数人,因为任何一个事业不是少数几个人支撑起来的,他还需要普通的人共同支撑。否则,高帽子下面就是一把辛酸之泪。
  
  6、工作繁重,不能说出的辛苦。
  
  常听有人说,老师有什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还有一些教育人士说,人家外国教师的工作量要比中国教师大多了,但他们却忘了,人家外国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而我们中国却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无论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老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领导逼着留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两头受气的在批改作业里非常疲劳。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试,因为现在的考试是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办法,因此,加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加强考试,于是各种花样繁多的考试粉墨登场,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场,看卷,着实忙。三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一个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
  
  老师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侯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挖土挥汗辛苦?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说,只能埋在心中。
  
  7、事业前途 平淡中的无奈。
  
  可以说,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的工作着。
  因为他们发现,原来现实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遥远,在学校里并非你的业务水平高就能走上领导岗位,于是,这些人,有的向社会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更多的是变的冷漠甚至于消极反抗了。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大了,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领导的批评,家长的指责,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为了生存麻木而机械的重复前人的劳碌,于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的工作着。
  
  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但他们的机遇,他们的环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而且,我也一向认为不用那少数人成功的例子,去衡量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不需要那这些特殊的例子来要求我们,我们想说的是,我们的教育机制,教育氛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的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情烈火的点燃吗?
  我们不愿意在平淡中无奈的工作,我们同样需要阳光灿烂,生机勃勃,我们不愿意在灰色中流泪生活。
  
  8、社会关系 善良者的烦恼。
  
  在现代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师则只能在关系网中望洋兴叹了。
  其实,兴叹到也无所谓,主要是一遇到麻烦事,则真的让人烦恼的怒火中烧,比如说,你要去办点事情,如果让人家知道你是老师,马上就会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称自己是某某机关的,那么,马上人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这时,你会感悟到什么是权势,什么是没有地位。
  因此,作为老师最好是无事,无病无灾,这样万事大吉,自得其乐,然而,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多,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时,你就不得不硬这头皮,磨破脚皮,厚着脸皮,说破嘴皮的去跟人家打持久战,这时,你就会发现学校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会上是多么的格格不入,这种“不入”很是让老师心中感到任务的艰巨和内心的烦恼。
  或许有人说,还有学生吗?学生也可以给你帮忙吗。一方面教师羞于知识分子的面子不愿意让学生帮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关系的学生也不肯为老师帮忙,因为老师没有东西给他吗。
  所以,在关系大网面前,善良的老师只有一片烦恼了

 
 
 
[教学论文]应开展对数学实验的课题研究
[ 2006-1-5 14:41:00 | By: myl-123 ]
 

本文中的数学实验,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试验,来进行探索学习的数学教学形式.在发达国家中,数学实验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形式,美国的中学里有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英国的中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材料.而我们的教师对数学实验则显得认识不足、缺乏经验.

一、数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为了了解我们的教师对数学实验的看法及具体实践情况,笔者对上海市南市区5所中学的数学教师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在收到的80份问卷中,有73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做数学实验,有7人不置可否,不过此7人又回答了“若你认为有必要进行数学实验,其必要性是什么”的问题.

尽管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做数学实验是必要的,但在实践中,数学实验却做得很少.27人没有回答“大约做过几次数学实验”的问题,有1人回答“不计”,其余教师都作了具体回答.根据这些具体回答的统计,平均每个教师每年仅做过1.12次数学实验,最多的是平均每年5次,最少的是平均每年0.09次.并且许多教师的回答实际上包括了他们的演示实验.如果除去教师的演示实验,那么,平均每个教师每年让学生做数学实验的次数就更少了.

既然都认为数学实验是必要的,那又为什么很少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呢?根据调查,直接的回答主要有三种:“怕影响教学进度”的有40人,占50%;“自己没有时间考虑”的有16人,占20%;“没有经验”的有20人,占25%;其他回答有4人,占5%.

分析这些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压力过重是一个客观原因.这种压力来自学校、来自社会、来自应试教育的环境.如果教师身处的环境间存在很大的应试压力,要他们从素质教育出发,考虑数学实验的教学形式,是不切实际的.

然而,不能把原因完全归于客观,更何况素质教育倡导多年,教育环境毕竟有所变化.所以,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不容忽视.分析上述回答,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对数学实验的认识不足.50%的教师由于怕影响教学进度而放弃数学实验,其中的大多数恐怕不能把原因完全归于客观环境.的确,数学实验的缺点是花费时间较多,但是,适当地做一些实验,对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很大.而且,适当的实验能提高教学的深度,牺牲一点进度以换取深度,并非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更何况在实际上,没有一个学校是赶不上进度的;情况恰恰相反,任何班级每到期末总有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因此,教师在一学期内挤出两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做实验,是不会影响教学进度的.所以说,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主要原因还是对数学实验的作用认识不足.

2)      数学教师缺乏数学实验的教学经验.虽然只有25%的教师如此表示,却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信号.一方面说明现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想上数学实验课却不知道如何上;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随着教育环境的宽松,随着教师对数学实验的认识的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如何上数学实验的问题.

首先,长期以来,只有物理、化学、生物有实验课,数学是不必做什么实验的.因此,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数学实验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其次,可以参考的资料又很少.原有的教材中是不提什么数学实验的,新教材中开始有了实验内容,但可以作为实验课来上的内容仍然很少.教学杂志上关于数学实验的文章也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统计、频率、测量这几个课题上.因此,数学教师缺乏上数学实验课的经验,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也有教师提出缺乏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都有专门的实验室配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而要做数学实验则没有专门的实验工具.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至少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数学实验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或功能较强的计算器)作为工具.无论是作图,还是计算,计算机都可以迅速完成.正如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周宝金老师所说的:“事实上借用电脑以后,数学课就可以像物理、化学一样上实验课.”他就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和电脑,上了一堂生动的解析几何实验课.英国数学教育专家RosamandSutherland还专门研究了程序设计对数学实验的作用,她在《程序设计的作用,通向实验数学之路》一文中指出:“程序设计是开展实验数学的理想环境.”可见,实验工具和材料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由计算机解决.问题在于,数学教师缺少利用电脑和已有软件设计数学实验的经验.因此说,这实际上还是一个缺少经验的问题.

由此可见,从数学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要使数学实验真正进入课堂,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环节或一种教学形式,就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还须提高对数学实验的认识,二是应开展对数学实验的课题研究.

二、素质教育呼唤数学实验

 如果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要使学生确信有关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只要通过教师的计算与推理,便可向学生提供有力的证明,而不必像物理、化学、生物教学那样,非得花费较大的精力去做什么实验.然而,数学教学的目的绝非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数学实验的某些功能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无法替代的.

 1.独特的同化功能
  数学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或试验,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

1 “勾股定理”的教学.

如果直接向学生揭示定理并加以证明,当然既省时又省力,学生接受也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从三角形的旋转中,自己去发现勾股定理及证明方法,那么就很好地利用了学生普遍具有的“图形旋转面积不变”这一非形式几何知识作为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中自然“生长”出新的知识,这一知识的生长过程是一种主动的探索过程,不仅使新知识找到了牢固的附着点,而且使认识结构在探索中得到发展.

2.优越的发展功能

讲授式教学设计得再好,也很难适合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数学实验是一种活动化教学,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2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的教学.

浙江省龙泉一中吴慧兴、徐海之老师采用实验课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用最少的工具设计最多的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并实施方案.结果原先属于成绩差等的学生,改变了平时消化不了的现象,根据他们自己的能力基础及日常观察经验,设计出两种方案.而优等学生也没有吃不饱的感觉,他们除了设计出一般的方案之外,还想出了与我国古代赵爽的日高公式相类似的测量方案.

3.显著的激励功能
数学实验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建构、发展个性,而且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3    频率的教学.

现在的上海教材设计了一个抛图钉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一下.经过实验,学生发觉“钉尖朝上”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的确是在0.65左右摆动.学生在信服之余,至少在以下三方面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1)“钉尖朝上”的概率为什么是0.65呢?尽管得不到回答,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2)“频率为什么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这个问题使学生对概率论充满了求知的欲望.

3)      部分学生会产生追求更大的试验次数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实际上已是对实验数学的好奇心了.

 一般地说,在数学实验中,学生由于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因此更容易对实验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新的知识、新的学科以及新的方法等等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在1935年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说:做同样的工作,其出发点,可以是恐怖和强制,可以是追求威信和荣誉的好胜心,也可以是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于理解的愿望,因此也可以是健康儿童都具有的天赋的好奇心.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对考试以外的题目丧失兴趣,缺乏好奇,这和我们的以“苦读+考试”为核心的教育传统是分不开的.而数学实验则超越了“苦读+考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具有更高的追求.

实验过程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探索真理的过程.因此,数学实验必然能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性学科不同,我们不能也不必依赖于实验方法来学习数学,但完全可以用实验方法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然要呼唤数学实验.

三、开展数学实验课题研究的设想

正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到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让数学实验进入课堂而又缺乏数学实验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的课题研究,就是既有必要也有可能的事情.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设想:

第一,      研究主体应是广大数学教师.也就是说,广大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投入数学实验的课题研究之中,而不是等待理论工作者研究好指导自己.而且,这既然是一个实践经验问题,那么,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就必须由实践者来担任主角,也惟有参加实践的人才能研究出可以付之操作的结果.要使数学实验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依靠数学教师大胆尝试,先让数学实验进入课堂,在实践的同时研究课题,积累经验,然后通过交流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可逐步使数学实验成为一种经常采用而不是偶然采用的教学形式.

第二,      研究内容应以实践性课题为主.开展数学实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数学教师实验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所以研究课题当然应以实践性课题为主.这一方面是教师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相互之间交流学习研究的成果.实践性研究课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另一类是一般操作问题的课题研究.数学实验的教学设计是打开实验教学局面的迫切需要,一个好的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案胜过一打名言.而一般操作问题的课题研究也是教师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什么情况下用数学实验的教学形式效果要比授课教学好?数学实验并非没有缺点,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扬长避短?这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某些先行者可以探索研究的问题.再如,如何对待实验误差?实验总是有误差的,没有误差就不真实,实验数据不真实还不如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但误差太大也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误差问题也是教师关注的实践性课题.随着实验内容的不同,实验方案也必然不尽相同,有些实验没有教师的设计方案学生很难着手操作,有些实验学生能够自己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情况下适宜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呢?这个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一般问题.总之,研究课题围绕着数学实验的教学实践,教师才会有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第三,      课题研究与职务培训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已是负担重重,繁重的教学与学生管理、法定的职务培训,教师已经很少有喘息的时间,如果要另外抽出精力、挤出时间搞课题研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不大切合实际的;另一方面,职务培训也需要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以往的职务培训,大多数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效果并不理想.不是教员不想采用探讨的形式,而是没有研究的课题,讨论就难以展开.而且教员要不断地开设新课程,愈来愈感到力不从心,学员则总觉得进修内容与实际教学距离太远.大家都希望职务培训改变内容与形式,而数学实验的课题研究,正好可以向职务培训提供新的学习内容.由于研究与实践同步,就容易引起学员注意;由于研究与学习同步,就容易展开讨论.所以研究课题与职务培训相结合,既向教师提供了时间保障,又给职务培训带来了新的活力.

第四,      要课题化而不要课程化.一讲到职务培训,自然要涉及培训课程,而数学实验的研究与职务培训相结合则不宜搞课程化,而只宜搞课题化.也就是说,不宜开设《数学实验》这一门课程,而只宜搞关于数学实验的课题研究,而且课题的研究目标是积累、交流数学实验教学的案例.这一方面是由于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的时机远远没有成熟,勉强开设课程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是由于职务培训有理论实践化的需要.职务培训与学历培训应该有根本的区别,如果说学历培训应以学习理论和学习课程为主,那么职务培训的主要方面就不应该仍是没完没了地学习课程,而应以如何将学过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研讨为主.这同样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此,适宜的办法是在职务培训中进行课题研究,用边实验、边研究的办法进行学习.

在调查中,有20%的教师希望由少数人对数学实验进行专门研究,然后开设培训课,推向全体教师;有10%的教师认为应该各自独立研究,然后交流各自的成果,即不必与职务培训相结合;而70%的教师则认为较为适宜的形式是教师在职务培训中边学习、边讨论、边研究,最后交流成果.这表明,多数教师希望数学实验的课题研究与培训相结合,但不欢迎被动接受培训的形式.

摘自数学教育论坛

 

 
 
 
[教学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实验开题报告
[ 2006-1-3 9:02:00 | By: myl-123 ]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认为,学习者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达到新经验的建构,而不是从教师从课本出发。一句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决不是把学生看成一个可以用信息轰炸、充填的中心容器,这往往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机灌。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要心理活动应是相对于他自己的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不是信息记忆或游览。教学信息平台首先应努力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不只是信息的传递和接受。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认知、学习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其经验世界不尽相同,
美国的加德纳(HGandncr)l983年提出了多重智力因素理论(又译作多元智能论,Hultiple intelligences),指出每一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力中心
l
.语言的智力;
2
.逻辑数学的智力;
3
.视觉空间的智力;
4
.身体动觉的智力;
5
.音乐的智力;
6
.人际交往的智力;
7
.对心理的洞察的智力(后他又增加了自然观察的智力”)
而且这七种智力并非单独存在,很多时候以群体方式运作,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传统的智力,不过是这七种智力中的前两种,即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不久,斯腾伯格(R.JSternberg)又提出了智力结构的三重模式理论,认为智力是由相互统一的成分、情境、经验三重模式构成。目前尽管智力理论众多,但人们对传统智力、智商理论的片面性是有共识的。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r)做过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

人类获取的信息 记忆的持久性
现代教育强调受教育机会均等,而目前教学往往忽略学生的差异,即使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是如此。这正是一种不均等! 如何消除这种不平等。如何尽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参与同一内容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必须分析不同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不同情况,提供相应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构自己的新经验。因此,我们构建了实施小班化网络教学模式——WBI模式(Web-Based Instruction),WBI模式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计算机网络系统由服务器、教师、主机和学生工作站联接而成,教师通过主机控制整个网络的每一个终端,与学生进行交互会话,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前接受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
WBI
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与电教、CAI存在本质的区别,WBI先进的教学理念预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①WBI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②WBI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③WBI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④WBI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学生在接受与非接受WBI模式学习后,学生信息能力、探索式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学习成绩、网络道德等方面差异情形。
2.
了解学生在接受与非接受WBI模式学习后,创新态度方面的差异情形。
3.
寻求利用WBI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和途径。
4.
寻求最优化利用WBI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般规律,力争在这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三、实验假设
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与非接受WBI模式学习的学生在信息能力、探索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学习成绩、网络道德方面的能力以及创新态度方面有显著差异。
四、实验变量与对象
自变量:合理利用WBI模式进行辅助教学。
因变量:学生的信息能力、研究性学习等诸方面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态度。
相关变量:学校的网络环境,学生上网学习时间。
实验对象:各实验班学生。
五、实验时间及方法
实验周期:二年
第一阶段:组织、启动阶段。(2001.92001.10
确定研究课题、制订计划。确立实验班,开始对实验班教师组织
培训,并完成课题设计阶段,组织对实验对象的前期测试。
第二阶段:运行调正阶段。(2001.10 2002.3
创设实验环境,安排实验细节,分析实验办法,及时做好阶段小结、 调整工作。
第三阶段:巩固发展阶段。(2002.32003.7
初步达到实验的目标要求,并由实验班向对比班辐射,同时在实验 班组织再实施,既提高、又具验证性。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3.72003.9
解释结果,检验假设,组织验收,完成实验报告。
本研究是实验研究,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研究法,辅之行动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六、课题特色
1
WBI的人际交往空间形态特点:
1 学生的私有化小空间封闭性更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师生交往都是头戴耳机与自己的计算机进行交互获得各种信息;
2 教学空间不存在位差,教师对全班学生监控力度和交
往频度更公平和合理;
3)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更趋隐形化,使得学生 乐于与教师交往。
2
.交互性 WBI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交互性本身是网络的关键特性之一,网络向学习者提供支持,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WBI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交互作用不仅可出现在师生之间,同样也可在学生之间,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习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
.丰富的教学资源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五光十色,学习者在链接的引导下,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渴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特别是教师的作用、学生地位的转变) 对促进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 WBI中更重视的是学生怎样学习,而不是教师怎样教授,WBI中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实际上,WBI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自由的。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是指导者、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的身份。
七、创新之处
1
教师角色的转换。
首先是教学理念上的彻底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恰是对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挑战——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干预学生学习过程。老师不再是灌输式、单科式的纯教学,要懂得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还要学会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协作。要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学习伙伴,甚至拜学生为师。其次,体现在教学实践上,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教师地位等都有了根本的转变。
2
教师备课的转变。
各学科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每个学习单元至少安排两种信息源。教案由信息源和知识结构图组成,按搜索流程图编写。教师在办公室的计算机上,通过Internet网。校园网以及K12学科资源库等资源。根据教材内容,写出知识结构图,标明知识要点及难点,制定授课内容。同时还为学生设立了以研究问题为主线的综合性课题,要求其他学科协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3
学习空间的变革。
配备24座具有现代意义的开放式多功能网络教室。 所有的学生每人自备一台电脑,教室的功能将由纯网络教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   多功能网络教室转化。在教室中设置图书角(文本、电子图书),教室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布局。
我们设计的多功能网络教室是网络教室与传统教室的最佳组合, 能看、能听、能动手操作,还具有跨时间、空间的意义,它体现了现代网络教学的优点与传统教学中不可替代的特点。教师在做完演示实验或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设备使用的灵活度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间大大增加,教师实施教学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应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最佳时间配比。教师在安排网络教室的学习任务时,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定制教学计划,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学生也将真正体验到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学习”(网络画板、联机讨论、电子邮件)为辅的学习乐趣。
4.教材的变革。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传统课本教材失去统治地位。利用网络更快更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和加工信息的工具,以网页的形式将信息组织和管理制作成超文本,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材。
(1)
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库:包含教学多媒体素材如文本、影像、图片、课件、录音等、网络资源表、自制视频库、优秀的学生作品、学生自建资源库等内容。
(2)
以资源库为依托,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材:学生以教师的知识结构图为主线,用网页形式记录建构的知识,最后整合出一套适合于网络环境的校本教材——主线式综合性网络教材。
5.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自主、自愿报名,学校不挑、不弃。考虑长期被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被压抑,且小学未学习电脑课,面对全新的、自主的学习环境,学什么、怎么学?因此,信息学科提前介入,举办了网络培训班,分层次地进行了两期培训,基本扫除了学生的人机对话障碍,为学生选择加入信息技术实验班和正常学习提供了保障。开学后,首先引导学生改变观念,认识自己学习方式偏向的不足部分,纠正偏差,挖掘潜能,开阔思维,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用十自引导学生在展现自我中逐步完善自我:要求学生自觉、自主地开展学习;自立、自信地完成学业;自律、自制地规范学习;自发、自愿地协作学习;自省、自制地管理自己和班级。最终让学生在这种自主、协作、交互式和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中,塑造多方位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它在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将发生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是一种变革的教育。
八、实验保障
1
、领导催动。成立课程整合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深入备课组、学科组参与研讨;深入课堂看课评课,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其顺利实施。
2
、科研引动。学校科研室本着科研领先的原则。花大力气,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术引导教师在课程整合上下功夫。一月举办一次教学研讨交流会,深入课堂听课,规范多媒体辅助教学,使一切教学教研活动及时,务实,低耗,高效,沿着科学的道路发展。
3
、典型带动。科研室、教导处密切合作,及时挑选优质课进行研讨,将信息及时反馈本人,然后组织各学科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培养典型,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带头作用,辐射作用。
4
、制度推动。学校制订专门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对事不对人,确保课题的全面实施。
5
、专款支持。学校设立专款基金,订阅有关杂志,给予外出参观,学习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