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撒网而渔——提高语文文本背诵效率的思考 江宁高级中学博客网 中国 南京

 MouseHappy 2011-07-04
撒网而渔 d7a1 l9%  
——提高语文文本背诵效率的思考 &.6x ']  
江宁高级中学  李牡丹 #\&1eSJg  
语文学科,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能力从何而来?中国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天资再好的学生,若是胸无点墨,恐怕也会艰于视听,拙于表达。所以语文各级考试能力要求中考查学生的第一项能力就是识记能力,这是发展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表达应用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基础,是“源头”之“活水”。 ~]6 5#1U  
在语文日常的教学行为中,诵读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是许多教师往往陷入一个误区:重“读”而轻“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点: L"y=nn(,i  
一、“读”在课上,“诵”在课下。教师在文本教学中经常会要求学生当堂朗读,但是让学生当堂学会背诵的却不多。原因之一就是当堂背诵耗时多而见效慢,难以控制背诵进度和预期背诵效果。所以背诵往往成为了课外作业——让学生哀叹头痛的作业。事实上,在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熟悉和理解,注意和情感尚在文本情境的情况下“趁热打铁”,背诵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重视并有效利用这种教学“良机”。如何“有效”呢?这便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 GKN&'XtV|  
二、“读”有法而“诵”无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关于朗读形式的设计和朗读方法的指导是数见不鲜的,但是对背诵形式的设计和背诵方法的指导却不常见。虽然说“熟读成诵”,但如果没有“成诵”的目标指向和过程指导,学生常常会因为缺少适度的紧张感和层进的成就感而影响背诵的效率,继而呈现或是“小和尚念经”的状态,或是焦躁沮丧的情绪状态。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学生闻“背诵”而色变,视“背诵”为畏途的消极的语文学习心理状态,这会大大影响学生对背诵文本,甚至对语文的热情。 RNDj`0  
三、替“诵”为“读”。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背诵文本的频率是较高的,但是教师在遇到这种机会的时候,是不是能抓住时机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呢?有的教师在学生遇到背诵障碍后,就迫不及待地通过多媒体呈现文本让学生朗读,事后又不及时组织学生再次背诵。那么,这种教学行为,我便称其为“替‘诵’为‘读’”。这种做法会在无意中给学生一种暗示:背不会、背不好没关系。这会消减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不利于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h@Lbd>  
所以,关注“背诵”,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是不容忽视的。 ::iLT}}\^  
我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如何指导、组织学生“背诵”等问题作了一点浅薄的思考。主要是从背诵文本、背诵主体(学生)、背诵形式和方法、背诵时机等方面作了一些研究和尝试,颇有心得,戏称为“撒网而渔”之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象渔翁,学生就象水里的鱼,文本就象撒网的水域,方法就象选网撒网技巧。一个成功的渔翁,应该对鱼的种类与习性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根据鱼的特点选网,撒网前把鱼引诱聚集到固定水域,再在鱼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把鱼包罗进网里。而教师熟悉学生,研究文本,选择适当方法让学生在文本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背诵的过程不也正是如此吗?不同的是,学生得到的不是束缚,而是情知的收获。 ;56_cK`  
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我把引导学生背诵的方法归为以下几类: VaQ' 4A  
一、 教师期待法 yT6#hd9 k=  
教师期望效应非常著名的一个实验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主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学生以明示或暗示的期待,学生会朝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这种期望是教师发自真心的对学生能力和态度的信任,从而激发起学生潜在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刺激学生以背诵来完成能力上的自我说服。这种做法绝不是简单地发出命令,能较为有效地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qO\0z-(a  
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真诚是基础,“因材”是条件。教师应该对本班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给予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期望,让学生切实地感觉到这是一种情感上的信赖和能力上的挑战。心理学家按心理机能将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这种方法对情绪型的学生特别适用他们相对更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左右和影响。对能力教强但意志薄弱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当众对其提出期望,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帮助其克服自身的惰性。对内向敏感的学生可给予课堂上的眼神暗示,表示对其情感上的关注和能力上的信任。对能力上比较自卑但人格上强烈自尊的学生,当众给予不同与他人的期望常会收到反面效果,倒不如私下给予较高期望,收到效果后,再给以当众表扬,这样既能满足其自尊,又能弥补其自卑。在所以教师在用期待法的时候,对学生的大致性格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注意课堂与课下,大众与个别,明示与暗示,鼓励与施压相结合。 aGe=Al^cb  
二、内容梳理法 48t;D;+f  
对于情节性较强的叙事类文本,结构脉络性较强的议论性文本,教师充分利用文本内容条理清晰的特点,引导学生解析文本内容,形成背诵线索,对指导学生的背诵是非常有帮助的。它能帮助学生将背诵目标过程化、阶段化、清晰化,克服学生背诵时的盲目性,并且较有效地减轻学生在背诵过程中产生的受挫感,从而提高背诵效率。这里不妨举两个例子。 +d}Fzss  
杜甫的《石壕吏》是情节性较强的叙事类文本。 BQq/\ l3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9rc/|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IL*1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X~q7Hv%P6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V&Mb=2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0|]|?BQa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pX; 6  
按照情节发展,故事可以梳理出这样的脉络:投村所见(吏捉,翁走,妇出)——室中所闻(吏呼,妇啼、致词)——三子遭遇(一男存、二男死)——室中无人(乳孙、孙母)——老妪归役——夜闻登途(语泣、别翁) !NR7*-  
    学生如果事先预习,和教师一起整理归纳出这样的内容脉络,再由教师带领按照这样的板书试背三遍,便能比较流畅地背出全诗。那么课下学生只要稍微加以巩固,第二天就可以轻松地默写了。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放手让学生自己背诵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学生在背诵经历的过程是否也完全一样呢?让所有学生一起完成背诵过程,会对个别意志力薄弱、行为懒散的学生产生一种无意识的约束力和限制越轨的压力,这是课下个人背诵难以达到的效果。 p6 j9S  
    再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 k,UQbp3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z ]:6;cIp2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B?9dtv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m<{IRh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wb_ h"`M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M E58y1\R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_euv^O9%b  
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议论文,只篇幅学生便“望而生畏”了。其实根据老苏的思路梳理出脉络,背诵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e6y"R;y@5D  
提出论点(自然段1):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原因—①为什么弊在赂秦 ②为什么六国破灭都在赂秦 4lWOFOr84N  
论证第一层(自然段2):破灭不在战—原因—①秦攻取之外所得,百倍于战胜所得 ②诸侯(赂秦)所亡,百倍于战败所亡 0WwCD  
论证第二层(自然段3):赂秦者日以亡—原因—①先祖所得,子孙不惜 ②日以割城,秦兵又至 ③地欲矛盾 ④不战颠覆 ⑤如抱薪救火 ~{A, 3{jSQ  
论证第三层(自然段4):不赂者何以丧—原因—①齐:未赂秦,与嬴不助五国 ②燕赵不赂秦,燕小后亡 ③燕:荆卿为计速祸 ④赵:战于秦,李牧连却,用武不终 ⑤燕赵孤危,亡不得已 ⑥假设六国易行,胜负存亡未量 }@> >sBF!0  
收束论点(自然段5):①再次假设六国不赂秦 ②借鉴:为国者无为积威所劫 :T^Sr@tO|  
时代意义(自然段6):六国之事—对比—今天下之事 NX@IG^  
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对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了然了。在背诵的时候,就不容易犯在背诵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背了上句,忘了下句”,背诵会更加流利。另外,这样梳理内容进行背诵,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GaM#Z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梳理脉络的时候整理的板书应该尽量选用文本关键词,这样可以更好地提示学生准确背诵。 KOtBt%B  
三、情境感染法 (7o0UL @R  
如果说前一种背诵方法是理性指导,那么情境感染法就是情感上诱导。情境感染法比较适合抒情性较强的文本,比如诗歌、抒情类散文。情境感染的常见方法一是读二是写。 Rlh' }."  
读,就是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认可,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达到“熟读成诵” 的效果。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给任安的信中司马迁写到了自己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的经历,吐出内心的 屈辱和愤懑,其忧愁忧思,激愤慷慨让人不禁动容。这样感情奔放,内蕴深沉,气势磅礴的文章是再适合朗读不过的,教师范读,拿捏好情感,必定能让文章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教授这一课,拿出了两课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慢慢提出脱稿代司马迁伸一言的背诵要求(者一言便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学生激于情而发于声,背诵水道而渠成。 y fXbTtRTy  
写,其实是以写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尽自己所能还原或丰富文本情境,以最自然的方式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情感的体验。这两种方法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背诵引导法。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之夜,赏花赏月,多么诗情画意,而月色迷蒙,江水长逝又让人忧愁忧思,这样的体验过程,可以让学生在配乐的情境下,通过散文改写完成。这样,学生就容易自然地走入春江之畔,观江品月了 。诗歌地背诵通过散文创作来完成,既降低地背诵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地鉴赏力和写作能力。 wD<'(1  
这两种引导学生背诵地方法都是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来识记文本,从而消除学生背诵的焦虑情绪,大大提高了背诵效率。并且这样的背诵真正体现了文学的魅力和感染力,为学生欣然而接受。但是对文本自身的抒情性,以及教师创设情境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nTm5x>  
四、梯次背诵法 2_NpU  
学生本身具有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往往不是智力上的,更多是兴趣、意志、内驱力等方面的。所以面对同样的背诵文本,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情绪状态不同背诵的进度和质量也就相应受到很大的影响。有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施压等手段来帮助某些学生背诵。但是这些方法往往不能一用再用,用多了也就不太见效了。所以,教师在心理上得允许背诵梯次的出现,更可以在课堂划定背诵梯次。比如说根据上一次背诵或默写的成绩,将学生划进三个背诵梯次,第一梯次的同学第一天背完,第二梯次第二天,第三梯次第三天,第二次背诵再根据上一次背诵或默写的成绩划定梯次。如此一来,学生便有了跃跃欲试的斗志,不甘落后的压力,或者稳居前列的成就感。就像渔夫分几次撒网捕不同类的鱼一样,这种背诵方法也便于教师预测背诵效果、掌控和跟踪背诵过程。 @U1O)He}g  
五、高频背诵法 FlXE4W|p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理论,人对记忆材料有个必然的遗忘过程,而反复巩固有助于长期记忆。所以对一个文本的背诵检查应该间三天隔五天地进行,因为是促使学生再次熟悉背诵材料,所以可以采用抽学生背,抽段落默地方式,不必再次面面俱到。形象一点地说,就是在学生快要遗忘得差不多的时候,杀个回马枪,从命的渔夫经常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  nO  
万类相通,百理同道,生活中的许多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都会启迪我们的思想,为教学注入灵感和活力。所以爱生活,爱工作;爱工作,爱生活。  pWwXIF  
以上几种背诵方法,是我在提高学生文本背诵效率方面的一点浅薄的思考和小结,并无多少创见。希望能抛砖引玉,在经验交流中进一步钻研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