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 晨读的意义在于读晨

 MouseHappy 2011-07-05
自然界有许多奇妙的事,看上去毫无道理,却千百年如此,比如雄鸡唱晓。雄鸡唱晓有意义吗?有人研究,是黑色紧张素使雄鸡唱晓。但是,现如今霓虹彩裳,白天黑夜已经难于分别了,雄鸡一如既往唱晓,只能说原因在于习性积淀,意义在于为晓而唱。再比如狼群嚎昏。狼群在黄昏时段集体嚎叫,据说是为了狼群结集。那么狼群结集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在我看来,狼群结集的意义就在于黄昏时候需要狼群的集体嚎叫。

  可是,你再来看看我们的教室。学生早早地起床,来到教室,静悄悄、昏沉沉,全都在做一些与考试有关的事。早晨,没有诵读的早晨,这还是学生的早晨吗?

  我曾经在北京陶然亭出过早锻炼,公园里京剧演员此起彼伏的在吊嗓子。假音喊“一一一”,真音喊“啊啊啊”,煞是难听。问他们为什么早晨起得那么早,只是为了到公园喊嗓子(没好意思说“难听”二字)。回答说:“要唱高音之前必须要吊嗓子。”看来吊嗓子的意义在于唱高音。

  那么,学生晨读有意义吗,晨读的意义在哪里呢?

  晨读,是中华文化给炎黄子孙烙印记。晨读是让莘莘学子在吟诵中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晨读是使中学生渐悟“风烟俱净”“任意东西”的洒脱;晨读是让学生从小陶熏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情怀;晨读是让学生添增“断肠人在天涯”的人生体验。。。。。。

  曾经在一档电视节目里看过范曾大师背诵《离骚》,在七分半钟之内从前到后背诵如流。其语速之快,犹如舞台上相声演员表演绕口令;其音腔铿锵,好似汉字扭腰跳舞蹦进人的耳鼓。事后打听,范曾每天五点钟起床,诵读古诗文两小时,年届七十依然如此。坊间传闻,范曾能背诵古诗文五千篇。有一次学生就此提问,他对门生说:“五千篇的说法太夸张了,一千篇的确不在话下”。正因为范大师有了几十年晨读的积淀,才有了他雄鸡般靓丽一声啼鸣:“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晨读,极其准确地诠释了学生与书本,人与文化的关系。我小时候居住的老家,有一种喊魂的传统,想想太能解释学生为什么要晨读。小孩子如果生病了,妈妈就会在村头点三柱香,再走到很远的地方才往回返。一边走,一边撒米,一边大声喊:“某某某,你回来啊!”这样,小孩丢失的魂魄才能够被喊回来。我想,晨读就是喊魂吧。把书的魂魄喊回来了,书就读到了。

  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喜欢说“I love you”。饭前I love you,饭后I love you;晨起在电话里I love you,晚睡前在QQ里I love you。说那么多不嫌烦吗?不烦。爱就要大胆说出来,爱就要经常说出来。晨读,多么像年轻人谈恋爱啊。

  晨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因为泱泱中华文化需要中国学子大声喊:“我爱你!”日日喊,晨晨读,读出感情,喊出真心,早晨必须读。晨读,也许未必记住,也许未必能够应考。但只是因为早晨需要书声琅琅,所以早晨必须书声琅琅。

       晨读的意义就在于读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