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名著阅读现场会主题报告连载︱之三:多元阅读,多彩积淀

 启程的男孩 2016-09-28


·

既要读古代经典,也要读现代经典;

既要读西方经典,也要读东方经典;

既要读文学经典,也要读文化经典,

以及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技等领域……

基础教育的全部任务
“就在于为
学生
的成长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钱理群)。学校引领学生读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培养作家和诗人,而是为了增加人文积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均衡的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大附中读书活动

带有“多元阅读”的特点。在突出文学作品阅读的同时,倡导学生“读一切值得读的书”(曹文轩)。

传统文化

精华方面

我们先后给学生推荐了《论语》选读、《诗经》、《楚辞》精选、《菜根谭》以及古诗百首、对联百副、寓言百则等。

历史方面,我们先后推荐了《史记》《大秦帝国》《蒙古帝国》《1901》《1911》《左宗棠》《南京大屠杀》《苦难辉煌》等。


军事方面,推荐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决战朝鲜》《西路军》等。

哲学方面,推荐了“老庄”、《王阳明》、周国平等。


经济学方面,推荐了《现代化的陷阱》《猎杀中国龙》等。

社会学方面,推荐了《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

心理学方面,推荐了毕淑敏、卡耐基等……

“经典”自然是推荐作品的首选,“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而学校教育就应该“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钱理群)。
但读书局限在经典之内是远远不够的

这会把一些具有强烈时代色彩,又能够激发调动学生浓厚阅读兴趣的优秀作品排除在外。而学校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第一位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的作者、“全美最佳教师”称号的雷夫就说过:培养读书兴趣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给学生选择读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接受程度、兴趣特点等因素。如果读书陷入“唯经典论”,开展将会举步维艰。
经典作品有的
偏深偏难

比如老子的《道德经》、王阳明的《传习录》,歌德的《浮士德》等,初中的孩子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得进、看得懂的。

如果对经典不分深浅,不论难易,在读书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把它们一股脑地塞给孩子,孩子很可能一下就会呛水,产生畏难排斥心理。

学生走近经典要有一个由浅而深、由低而高的渐进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去给学生搭一个台阶。比如:为了让孩子走近《老子》,先让孩子读蔡志忠的漫画《老子说》;为了让孩子走近《庄子》,先让他们读《庄子》白话寓言故事;


为了让孩子走近《传习录》,先把《明朝一哥王阳明》推荐给他们……待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孩子们就会一步步走近名著。

推荐一本书之后,我们的做法是让孩子径直走进去,在一个完整而丰富的语境中完全自主地去读,无拘无束地去读,轻轻松松地去读,充分沉浸在书中和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同喜悲、共忧乐,尽享读书的快乐。

这样坚持下来,兴趣就会自然产生,孩子的读书爆发力就会产生,他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读写能力都会获得令人难以置信地提高。
走进人大附中

你会发现一道美丽的风景:无论课间、午休,还是楼道、操场,总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抱着一部大部头在专注地捧读,或在热烈地议论;一本刚读完,就追着老师去推荐“下一本”……

孩子们是希望,延续民族的发展方向

续写着祖国的未来。因此推荐的读物,既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要有利于精神成长。

切不可一味的厚古薄今、舍中趋外、偏深偏难、盲目随意、好高骛远;更不能“花里胡哨,小里小气,旁门左道,歪门邪道”(钱理群语)。

 

我们会把一些反映现实生活、时代色彩很强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这些作品可能一时还不能成为经典,但一定是同类中的精品,或有望成为未来的经典。比如,我们给孩子推荐了两部“狼书”,都取得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可爱的孩子们


《狼图腾》中,他们懂得了狼性的价值和环保的重要;从《重返狼群》中,他们懂得了什么是超越族群的大爱。

学生为两本书配插画

《重返狼群》是80后作家李微漪创作的纪实作品,记述作者自己舍生忘死,历经艰险,把小狼放归狼群的真实经历,创造了迄今为止的历史上首例成功放归的神话。

这本书文笔优美,故事传奇,孩子们沉醉其中,既陶冶精神,又开启心智,李薇漪也因此成了孩子心目中“最佩服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