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元说明3

 人教版高中语文 2011-07-05
单元说明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

 

二、了解“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历史著作及史学思想,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和史书的体裁体例及相关史学思想。经典原文选自《左传》,相关读物选自《史通》。

 

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久,据记载,早在周代,就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史官制度了,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各种职衔的史官,“君举必书”。当时的各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史官。著名的如晋太史董狐、齐太史兄弟和南史,他们不避强御,秉笔直书,大胆记录了国内发生的弑君事件,“董狐笔”和“太史简”成为后世的美谈。

 

到了西汉,汉武帝设置了太史公,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相继担任了这个官职。这个职位使司马迁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史籍,为他后来创作《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宣帝以后,太史公这个职位渐渐不为人所重。东汉时期,不设专门的史官,著史的职能由兰台、东观等机构承担。兰台、东观都是掌管图书的地方,像班固就做过兰台令史,刘珍等人撰写的史书称为《东观汉记》。至三国魏,又开始设置史官,称为著作郎。其后,史官名目渐多,有著作佐郎、修史学士、起居令史、起居舍人等职务。唐朝立国之初,设立了史馆,负责修撰前代史和国史。此后,历朝都沿袭唐朝的制度,史馆修史,宰相或重臣监修,下一个朝代编写前朝历史。

 

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尚书》和《春秋》。其中,《尚书》是历史文献集,《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这两部书后来都成为儒家经典,列入经部(而不是史部)。

 

中国的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历史著作,但这些史书大多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散佚了。在成书于东汉的《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中,史学著作附在“六艺略”“春秋”类里,只剩下了23948篇。流传至今的有《国语》《左传》《战国策》等。

 

两汉时期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史记》和《汉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这两部书成为后代正史的典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第二个高峰。由于朝代更迭频繁,社会思想活跃,除了史官编写史书外,私人撰史也相当普遍,史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出现了起居注、人物传记、史注等新的史书体裁,史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为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仅次于经的一大部类。完成于唐初的《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共记载史书1387416 558卷,其数量之多与《汉志》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

 

隋唐五代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刘知几),对唐以前的史学和史书发展做了系统总结。后来,还出现了《通典》(唐代杜佑著)和《唐会要》(宋代王溥著)这两部重要的典志体史书。

 

两宋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第三个高峰,无论史籍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前代,且为元明所不及。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同时,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纪事本末体、纲目体等史书新体裁,并正式建立了金石学。

 

元明时期史学没有大的发展,值得一提的史书只有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史学在清初获得了较大发展。清代史学的主要成就是史考和史论,重要的著作有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赵翼的《廿二史劄记》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

 

随着史学的发展,史书的体裁也逐渐丰富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数量巨大,根据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清史稿·艺文志》著录的史部图书的粗略统计,至清末,史部图书多达3 900部左右,八万多卷。如此数量庞大的图书,专业研究人员也都不可能通读。对中学生来说,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是让他们了解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体会中国传统史书中的实录精神,知道一些重要的史书以及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种史书体裁的特点。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梳理一下以前学过的史书选篇,如《鸿门宴》《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启发学生总结这诸种史书的体例及写作特色;从《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入手,结合课文,认识在史书写作中“秉笔直书”的重要性。

 

“经典原文”所选的这段文章比较富于故事性,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可把重点放在对董狐“书法不隐”和赵盾“为法受恶”的理解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指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并可与《史记》中的人物描写对照来看。

 

“相关读物”中所选的这段文章用典很多,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利用注释读懂文章。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放开让学生自己谈谈对史书中直书与曲笔这两种不同写法的认识。谈的时候最好能结合学过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