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不和怎么调

 幼教图书 2011-07-05

脾胃不和怎么调

 

导读:6个月的他不爱吃辅食;1岁的他整天追着喂饭,身体特别瘦;3岁的他能吃能喝,长得胖却爱感冒。这些都和脾胃不和有关吗?你如何做,才能调养宝宝娇嫩的脾胃?中医专家教你一些关于脾胃调养的基本知识和可以在家操作的贴心提示。

  辑/冷暖 专家支持/郑军(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专家)

\

  脾胃不和有哪些表现

  脾胃不和是一种俗称,是对消化吸收系统紊乱的笼统概括。宝宝的脾胃情况会受遗传、先天体质、后天喂养等因素影响,所以,引起脾胃不和原因要综合考虑。

  总体来说判断宝宝是否是脾胃不和有两个指标:

  ●进食:容易看出来,宝宝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或者吃完了不消化,比如腹胀、腹痛、大便不成形,有不消化的食物等,都可是脾胃不和的表现。

  ●舌苔:脾胃不和最重要的标志。宝宝的舌头表面有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舌苔的变化与消化系统功能有密切关系。正常宝宝的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舌苔白腻、白厚、微黄、黄腻、薄少,或者地图舌或是口气重都说明宝宝可能脾胃不好。

  除了上面的两个指标,下面的这些表现也可能与脾胃不和有关:

  ●喜欢趴着睡觉。喜欢趴过来,压着肚子睡觉。睡觉不踏实,总是醒,翻来覆去,转着圈睡,夜里容易哭闹不止。

  ●大便干燥或者不成形。大便干燥,排便排不出来的较多。不同年龄宝宝每天大便次数不太一样,所以,你需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次数、性状等。

  ●不太爱动。整天懒洋洋的,不像一般宝宝那样爱运动。

  ●爱出汗。白天稍微活动却出汗较多,晚上睡觉出汗,早晨醒来就不出汗,宝宝容易伴有反复感冒。

  不同表现的调理方法

  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脾胃不合,调理方案也会不同,我们选取了不同表现的五个宝宝,看专家都给出了怎样的调理方法。

  1、调理脾胃从辅食添加开始

  肉丁妈:我家肉丁现在6个月大,5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喂过米粉、稀饭、鸡蛋羹等流食,但是都不爱吃,现在每天吃母乳和3次配方奶。舌苔比较厚,三四天1次大便。这是不是脾胃不和呢?

  中医观点:宝宝的脾胃功能是逐步发育健全的,如果急于求成,一开始就给宝宝吃辅食的种类过于杂,数量过于大,不但不消化反而会造成宝宝的肠胃负担过重,引起脾胃不和,就可能出现不爱吃辅食的状况。而一旦出现了胃口不佳、便秘、舌苔较厚等综合症状,可能是脾胃不和。

  专家帮你忙:虽然宝宝一般从5个月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但对于肠胃功能还不成熟的宝宝,刚开始吃辅食的时候,不要花样翻新,而应遵循小量、少量、由少到多的递增原则。

  ●要以母乳和配方奶为主,控制辅食的量。母乳一般可以每天5次左右,每次15分钟(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对母乳喂养更多的时候要根据宝宝需求按需哺乳);配方奶一般每次4~5次,每次120~200毫升。辅食比如米粉,每天2~3次,每次2~3大匙(约15~20克)即可。

  ●开始添加的辅食的时候,种类不要太杂。最好先从易消化的米粉、水果泥、蔬菜泥开始,每次限量引入一种辅食。

  ●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对脾胃有益的食物作为辅食。比如可以缓解秋燥的西红柿(去皮和籽后榨汁)每次可以吃1/4~1/3小匙,或者清热润肠的香蕉1~2勺(如果担心引起过敏,就加热后食用)。

  2、原因不同,对症食物也不同

  不点妈、豆豆妈:两个宝宝同龄,都是3岁,平时要追着喂饭。一个是大便时急得脸通红,一个是经常拉肚子,一个是舌苔发厚,一个是舌苔薄白,到医院去,医生都说宝宝脾胃不好。两个宝宝表现这么不同,平时喂养上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护理呢?

  中医观点:调理宝宝的脾胃主要以饮食调理为主,可以从季节、食物的特性、宝宝的体质等多方面因素考虑。

  专家帮你忙:引起脾胃不和的原因很多,不同体质、不同原因的宝宝对应的调理方法也会不一样。

  ●容易渴、大便干、手脚心热、有地图舌的脾胃阴虚宝宝。多吃多汁多水的食物,比如多汁润燥的梨,用水焯过的、清热润燥的菠菜,清热利湿、养胃和中、通便润肠的白菜,利水止渴的葫芦,清热利尿、生津止渴的西红柿,性平而微凉、利小便的丝瓜,清热止渴的冬瓜,通便的芹菜,甚至滋阴润肺的银耳(咳嗽的时候不吃)等。

  ●不喜欢进食、形体偏瘦、大便不成形的脾胃气虚宝宝。多吃健脾益气、佐以助运的食物,比如健脾和中的蘑菇,益气健脾的香菇,健脾益气的山药,健脾祛湿的薏米,尤其是喝点山药、薏米和大枣熬成的粥,是调理脾胃的佳品。

  ●食量减少、大便不调的宝宝。多吃调和脾胃,运脾开胃的食物。比如山楂,消食通便的竹笋,通利两便的莴笋,健脾胃、润便的红薯等。

  3、能吃的宝宝也有可能是脾胃不和

  肥鸭妈:小肥肥从小食欲特别好,长得很胖,就是睡觉时爱出汗。去医院治感冒,医生却说需要调理脾胃,脾胃不和不是吃得少吗?跟感冒有什么关系?

  中医观点:现在有很多的胖宝宝,吃得很多,不像脾胃不和,但是很爱感冒,追究起来,很有可能也是脾胃不和。吃得过多,体内积有内热,再受点风寒,就生病了。脾胃是负责消化、吸收、接纳、运化,与负责呼吸的肺是的关系,形象地讲,是树根与树叶的关系,脾胃这个根本调理好了,那么肺自然受到滋养,宝宝就会少生病。所以,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宝宝来说,脾胃是最需要保护的。而吃得很多,对宝宝的脾胃不好,尤其是对食重(吃东西喜欢盐味很浓,调料多)的宝宝尤其需要控制一点。

  专家帮你忙:有句老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并没有过时。

  ●饮食有规律,食量有控制。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宝宝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怎么能欠缺了营养?于是想方设法的把各种食物威逼利诱宝宝吃下去。还有的宝宝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没有节制,这样做,反而会让宝宝的脾胃受到损害。所以,还是那句翻来覆去说的话,吃饭定时、定量对宝宝的脾胃最有好处。

  ●有些食物最好不吃,比如过凉、辛辣油炸的饮料、食品。这些食物,中医认为,脾胃虚弱的人最好不要多吃,尤其对于宝宝来说,脾胃本来就比较脆弱,常喝加冰的饮料、常吃油炸的食品,容易伤脾胃,那些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不易消化,高热量的食物使宝宝没有饥饿感,宝宝的食欲就会很差。

  ●吃点补脾胃的小零食。用于调理脾胃的,可以吃一些开胃的山楂卷,2岁以后可以吃健脾和胃、生津润肠的酸牛奶(不要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少吃几颗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津止渴的熟大枣。在两餐之间感觉饿的时候吃一点(但不要多),可以补益宝宝的脾胃。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宝贝世界》2011年4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