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大师名录(一)苏静——诗意让她如此美丽 教育人物 教育人物 静夜思

 MouseHappy 2011-07-05
 前言:教育大师,是对教育有杰出贡献的人们,是普通平凡教师学习的楷模。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大师,需要的是机遇、才能,天赋、勤奋。凡是被人们称之大师级的,总有常人所不能及之处,言谈举止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几天,我在网上断断续续读到一些教育大师的成长故事,心中漾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冲动,总觉得有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我想做一件事,把大师们的成长经历,精彩言论做一个归纳、整理,试图从大师们的人生轨迹中找到成长的力量。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动力何在?我想应该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榜样的激励作用。那些教育领军性的人物的出现,总会唤醒一批有志者的追随,仿效。二是自我的觉醒。人的醒悟是需要“动静”的,这种“动静”仍然离不开感人的事件、哲理文字所带来的震撼。我想用一段时间来搜集、品读教育名家、大师们的精彩人生,以此来敲击近乎麻木心灵世界,唤醒我和像我一样的人们。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静老师与青云斋、兰若轩的诗词情结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陶继新
   

            

 

    孩子们背诗、赏诗、作诗,正像花丛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转,树林间的小鸟婉转地歌唱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快乐。
——题记
    人的潜能是一个有待开发的丰富矿藏,只是人们平时将其投入沉睡状态而已。唤醒和激发这种潜能,便会还人类一个巨大的惊喜。这绝非天方夜谭。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就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教学不足一年,学生就能背诵诗文百余篇,论诗赏诗,侃侃而谈,甚至两分钟内便可轻松赋诗一首。学习不仅没了心理的负担,反而成了审美愉悦的体验与生命价值的体认。创造这一奇迹的老师名叫苏静,年仅23岁,现于青岛嘉裕关学校任教。她在激发学生潜能时,也成功地塑造了自己。在刚刚结束的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中,她轻取一等奖第一名,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素养与潜在能力。
    背诗: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年轻的苏静老师是一个对古典文化尤其是诗词曲赋情有独钟的人,在她看来,中国人本身就具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情怀与经典风尚,正所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而优秀的古诗文恰恰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性情趣和审美追求,彼此形成一种天然维系与内在联系。所以用古诗文激发学生内蕴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受凯蒂猫、流川枫之外的另一方神奇时空,即与孩子们心魄相系的古诗文的独特美质,那才是真正属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
    但同学们对古诗词所知甚少,更遑论具有学诗的兴趣和热情了。正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然而,苏静老师深信自己的“期待”一定可以化作美丽的现实,并信心百倍地实施她的“百年大计”。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天,一位家长送给她一本《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是一本包括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80篇诗文篇目在内的一百多首的诗文集。于是从第二天旱晨,教室黑板一角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园地——“每日古诗”,并提出了让学生背诵的要求。这时候的学生还没有将诵诗作为一种内在需求和精神享受,只是应付检查与例行公事地背诵。有时甚至还会出现“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窘态情状。为了激发起学生学诗的兴趣,苏静老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引用诗词,给学生水到渠成的美感,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一个因有诗词素养而方显才华的人。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便大加褒扬,从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向学生注入这样一种信息:老师喜欢和欣赏学诗诵诗的孩子,胸有诗书可以受到同学们的青睐与赞扬。同时,苏静老师又通过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她还把男女生组成两个棋逢对手的诗社,男的名曰“青云斋”,女的名曰“兰若轩”。每个诗社都想胜过对方,对阵赛诗可谓各显神通,激烈、精彩、兴奋、高雅。苏静老师既是观赏者,又是评判员。一次“兰若轩”诗社的背诗情报被“青云斋”诗社窃取,初战败北。全体女诗友相拥而哭,成了“青云斋”揶揄对手的一大炫耀资本。在双方加强保密措施的同时,背诗的范围也在扩展,从仅背“每日古诗”到自己寻找多种体裁的诗文:古风、乐府民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所背诗文的篇幅也越来越长,从简单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到律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又到数十言的长诗“春江潮水连海平”,诸如《琵琶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长诗,有的同学们也已经背过。往日痴迷于动画片的孩子们,现在做完作业之后便迅速钻进古诗文里,大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况味。晚上所读所诵,第二天便有了用武之地,不仅可以在诗社比赛中一展身手,甚至课间也自由搭配成赛诗擂台,对诗声此起彼伏,颇有《刘三姐》中对山歌的架势。所以谈起青云斋和兰若轩,苏静老师总是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与喜悦,在长期的教诗诵诗活动中,她和孩子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若指掌。问起青云斋斋主纪建辉,她作了诗一样的评价:堪称青云斋的灵魂人物。一年前对诗文尚且一窍不通,后经口诵心惟,刻苦攻练,终得“真经”。擅长作诗,尤以绝句与古体长诗为最,同时涉猎宋词和元曲。一年来创作诗文百篇之多。背诗稳居青云之首,不但可以将常规的百余篇诗文倒背如流,还能背诵《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仙剑奇侠》等数百言长诗。执剑江湖,笑傲群雄,一呼百应,深得青云斋盟友的拥戴。近期背诗目标为:《前赤壁赋》《孔雀东南飞》与《葬花诗》。对于兰若轩的轩主王晨燕,苏静老师称其为女中诗杰,是兰若轩的核心人物。7岁尝试作诗,无何特色。五年级横空出世,技压群芳。精研诗法,百体皆通,百体皆精。上半学期即制作完成第一本网络诗集。通读中外古今名著,天赋卓然,气质涵养比类老咪。除熟背常规的诗文外,对《红楼梦》中的诗词颇有研究,能够背诵解析《葬花诗》等几十首红楼名诗。近期欲背诗篇有:《长恨歌》《琵琶行》和《离骚》。苏静老师说,青云斋尚有十大才子,兰若轩还有十大才女,合则无往不胜,分则独挡一面,个个是诗词国域里的精英,个个对古诗文一往情深。所以,一学期下来,无论是晓风残月的清丽,还是大江东去的豪放,统统掉进了童真的记忆,孩子们虔诚地拜倒在伟大诗人的脚下,并与之进行着入乎其内的心灵交流。
    诗文甚至成了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有效载体,苏静老师期末为每一位孩子所写的评语,都巧用了诗词名句,以诗样的语言,抒写诗样的年华,与学生诵诗热情形成一种内在和谐。她为王晨燕同学写的评语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用这句诗词形容你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你纯洁典雅,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是班中公认的小才女。作为班干部,你从来没有号令群雄的架势,却博得了大家的全力支持,真是‘其身正,不令而行’。你是苏老师的得意门生,更是苏老师的诗词好友。让我们共同珍惜一起走过的朝朝暮暮,留一份期待,滋润我们重逢的欣喜。”给杨凡同学的评语也是有的放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杨凡,还记得苏老师送给你的这句话吗?虽然你不是苏老师最优秀的学生,但你一定是苏老师最难忘的学生。你无孔不入的叛逆因子常让老师头痛不已,你肝胆相照的侠义之举又总令老师感动至深,你那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更让大家望尘莫及。你是如此平凡,又是如此富有锋芒。假如你用一颗平凡谦虚的心生活学习,用一颗锋芒骄傲的心思考创意,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两个字:智者。”为纪建辉同学写的评语也是文采斐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是老师对你的评价。你既活泼调皮又才华纵横,是大家心目中无所不知的‘纪晓岚’。我想,不久的将来你会比纪晓岚更出色,因为你不但有博览群书的毅力,更有天马行空的无穷创意。苏老师何其幸福,能拥有你这样的‘才子门生’。苏老师欣赏你‘淡泊以明志’的心境,更为你勇挑重担的精神喝采。工作和作诗一样,都需要深思熟虑,一丝不苟。苏老师相信以你的聪明才智一定能迅速调整心态,做好生活的每一首诗。‘路漫漫其修远兮’,下一句是什么?查查看,与你共勉。”苏静老师给所教的韩国孩子朴圣经写的评语也是特色独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为你的到来感到愉快的同时,也为你的柔弱温存、宽容无私所感动。全班同学都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你也用善良征服了每一个人。你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都显示了超人的才华,令人难以忘怀。你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连班内的语文高手都禁不住对你刮目相看。苏老师和同学们都发自内心地喜欢你。”
    之所以选取了这么些评语,因为它带给我的都是“经典快乐”,是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体验。几十篇评语篇篇都是短小精悍的散文诗,让你对它有一种割舍不下的留恋。苏静老师称这些评语叫“我心中的你”,在拉近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的同时,让他们感受老师向自己娓娓叙说内心的真诚。其间浓浓的诗意和行云流水般的形象表述,令胸有诗书情调的学生自然和老师达成一种内在的默契。苏静老师的许多对学生的溢美词,蕴藉着她对孩子们的由衷欣赏,也昭示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我的学生最好,我的学生美丽无比、潜力无限,我为我的学生深感骄傲!”将学生视作发展的主体、成功的群体以及和自己心息相通的美丽天使,诗意盎然的教学过程就都成了一种心灵的放飞与乐
在其中的精神享受。而学生则在轻松愉快的人文环境中,释放潜在的智慧,感受学习的幸福,获取意想不到的成功。
    赏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在孩子们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的基础上,苏静老师决定让孩子们跃向一个新的层面,即培养他们欣赏诗词的水平,使他们真正走进诗的意境之中。起初,孩子们的“欣赏”杂乱无章,是一种无序的杂谈,既不能把握诗词的深邃内涵,也不知道欣赏的具体方法。苏静老师查阅了赏诗的大量资料,总结了诸如寻诗源、明诗意、悟诗情等所谓的规律并讲给学生,结果使欣赏变成了索然无味的对号入座。正当她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困惑状态时,青岛市市南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焉永红、市南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瑞老师和嘉裕关学校副校长徐学红成了她的解铃人。她们让苏静老师从孩子的角度设计欣赏环节,甚至可以不作要求先倾听孩子们的“欣赏”,寻得契合点,见机引导,从而总结出适于学生个性的欣赏方法。她们还不辞劳苦地亲临指导,使苏静老师从尊重学生主体生命和诱发学习内因以及感悟诗词情境等方面,缕清了和学生共同欣赏诗词的思路。原本的条条框框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灵感火花的突发性碰撞,不成系统但却时有亮点闪现。渐渐地,有了自我赏诗的内在归依,有了赏诗的浓烈兴趣。赏诗,成了孩子们精神生活的必需,并使他们有了超乎先前的文化品位。于是,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赏诗渐入佳境。我们不妨撷取一个赏诗的片断,看看他们是如何走入诗的意境之中的——苏静老师开言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所以,每首好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此时,她出示了一幅画面,并说道:“请大家看看这幅画面,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位同学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苏静老师说:“对,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就让我们从欣赏的角度读一读,然后和本组的同学议一议,说说你是如何欣赏这首诗的?”学生讨论一会儿后,一位同学说:“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是他在黄鹤楼送别老朋友孟浩然时写下的。”苏静老师说:“你为大家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那么,你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这位同学说:“在桃红柳绿、阳光明媚的阳春三月,老朋友于黄鹤楼辞去,顺流而下,前往美丽的扬州。小船扬帆而去,越走越远,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眼前只有一江春水,滚滚东去,流向天的尽头。诗人目送老友,不忍离去;那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多么像诗人绵绵不尽的思念啊!”苏静老师又请大家谈谈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同学说:“作者虽然与老朋友离别,但起初的心情却是愉快的,因为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季节和景色都非常美。但当老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最终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时,诗人心中便悄然弥漫出依依不舍的情感,这也是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潜台词不绝如缕地传递出来: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却可以月共一轮。”苏静老师说:“看来,欣赏古诗不但要理解诗的意思,还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此丰富的内涵,作者仅仅用了28个字就表达出来了,可见诗歌的语言是多么凝练。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欣赏这首诗,老师带来了一段录相资料,让我们一起欣赏。录相用色彩和音乐将彼时彼地的意境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这时候,苏静老师启发道:“如果你现在就是李白,你能诵读出诗人那种特殊的感情吗?”此时此地,孩子们已经渐入诗的意境之中了,诵读得声情并茂,有的甚至带着古人的架势,步入彼时彼地李白的情感世界里。
    有时候,苏静老师还让学生赏析他们自己的作品,从而将既有的诗词推到一个“更上一层楼”的境界。一次,他们以“风”为题作诗,两分钟均已成稿。先是欣赏陈鹏杰的古风《风》。刚读了两句:“白雨化作一清风,尘土飞岩碧丝丛。”便有人击节叫好。大家沉浸在诗的意境中,继续饶有情味地读下去:“春花春月映晴空。”“不对!”一个同学突然说道。“那么,应该如何改呢?”苏静老师问道。片刻的沉静,认真的思考。一个同学首先打破了平静:“可以改成‘丽花春月映苍穹。’”大家认为韵好意佳,此改甚妙。这时,王晨燕略有所思,尔后说道:“我认为应该改成‘娇花春月映苍穹’,使诗呈现刚中见柔之美。”大家稍一议论,确认此改之巧。又读几句之后,方到最后一句“风中风雨风别情”,同学们斟酌再三,方改为“风霜烟雨满别情”,这样没有了三个“风”字重复之嫌,又有了耐人寻味的诗的意境。其后是评王晨燕同学的《十六字令·风》:“风,助花绽放帮草萌。轻飘动,来去无行踪。”有的同学认为,“帮”字直白而少韵味,宜改作“唤”,以增加美感。大家感到此改增色不少,遂成定论。又有的同学认为应将“行踪”改为“影踪”,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然后,同学们又依次欣赏了每一个人的诗作,其中有四言古体的古风古韵,也有散文诗的活泼多变、形散神凝,还有绝句、律诗的精致完美与玲珑剔透。每首诗都在欣赏中增添了不少色彩。
    课堂赏诗已经难以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了,课下不少学生也相聚一起,唇枪舌战地论诗赏诗。于是,苏静老师干脆将每个周二中午饭后一小时作为与孩子们论诗赏诗的时间。孩子们既崇拜自己满腹经纶的老师,又与苏静老师有着一种亲密无间的姐妹情谊,所以“当仁不让于师”的情景也时有发生。这时候,苏静老师总会笑个开怀:“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生之谓也。”学生则在老师的赏识中,有了更高的论诗赏诗热情。论不完的诗,苏静老师就随身携带,于休息时间推敲琢磨,第二天再与孩子们海阔天空论诗作。于是,论诗赏诗又成了学生一个精神生活的栖息地,大家突然发现:诗词王国里竟然如许精彩纷呈。
    作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孩子们痴迷于诵诗与赏诗的时候,那与诗情词意渐而融通的心灵好似受过春风暖意的拂慰般草长莺飞。一天,苏静老师不经意间发现一位同学的作业本反面有一首小诗,是根据学过的课文《小站》而作的:“今天来小站,山色映春光。人少温馨在,留恋不想回。”尽管比较稚嫩,但却令苏静老师欣慰莫名,她感到孩子们的诗情已经行至“愤”“悱”形态。于是,她把这位学生请到办公室,与他一起字斟句酌论诗作,终于形成了一首意美句工而又不失童趣的小诗:“今朝来小站,山色沐春晖。人罕温馨溢,留恋不思归。”语文课上,苏静老师隆重推出此诗,盛赞这位同学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并让他谈作诗的感受,诵读自己的“大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青云斋”的男同学更是高呼着那个同学的名字,整个教室都沸腾了。苏静老师趁热打铁,当即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任选一篇课文作诗。这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作诗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二天一上课,一个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学生,早已手持诗稿,急待“发表”。尽管一些诗还不合平仄,也不押韵,但不少仍有可圈可点之处,有的还颇有诗的韵味。苏静老师惊喜异常、欣慰不已,对孩子们充分肯定与大加赞赏,并满足了一些同学的“发表”欲望。今仅就《小站》一课所作的诗选录两首:1、“地偏人稀小站处,红瓦灰墙白栅栏。静静石山无风景,浓浓春意暖客心。”(作者:韩国学生赵惠敏)2、“小站无声胜有声,偶闻火车汔笛鸣。杏花喷泉争斗妍,春意无限情深浓。”(作者:郭梦嫣)于是,孩子们作诗的热情日趋高涨,水平也与日俱增。如石林同学针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所写的诗:“炮火声接连不断,喊杀声动地惊天。董存瑞傲首挺胸,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王晨燕同学则为《火烧云》赋诗一首:“如仙似幻笑苍穹,起舞弄袖脸俏红。暮日欲妒冷眼观,艳云却遮广青空。”王宁同学结合王维的《鹿柴》写了七绝一首:“朗朗天宇空空涧,沉沉夜色花入眠。人烟稀少人语多,好似清光入林山。”写作的体裁也更加丰富多样,自由诗、绝句、律诗、词、曲、赋等无所不有。让我们看一看王晨燕同学的《苏幕遮·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词:“攻隆化,历程艰。主动请缨,接近敌窟难。英勇前进终到达,克服困难,英雄志更坚。又遇险,未慌乱。生死抉择,去留意已坚。克暗堡为国殉身,名垂青史,烈死重如山。”她还作了《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一首:“独立悬崖边,凄清更楚楚。飘零崖下幽怨生,怎奈风吹雨!素裳净如雪,清高又孤洁。白玉颜如零落絮,又似素银蝶。”由于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现在的生活比较遥远,所以在教学中往往难以让孩子们进入课文的深层内涵。为了使学生尽快破译这些难点,苏静老师没有步入因循守旧的传统教学怪圈里,而是用诗的丰富意蕴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开启孩子的智慧。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重点部分——送灵车时,学生争相回答“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时,一个十分调皮的学生轻声插言道:“不就是玩完了吗?”同学们纷纷向他投去反感的目光,但也有的禁不住笑出声来。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悲哀氛围即将功亏一篑,苏静老师并没有去批评这位学生,而是不动声色地说:“的确,人固有一死;但死的意义却一样吗?大家一定知道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吧,他的死能和秦桧一样吗?”“不一样!”孩子们齐声答道。“为什么?”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此时,苏静老师挥笔在黑板上写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联句,然后作以解释。尔后,苏静老师又写下了文天祥的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时候,已经有几位平时博览群书的学生要求自己解释诗义了。随后,苏静老师又引用和解释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和“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等相关诗句。此时此刻,孩子们已经激动万分,立即把这些诗句抄写在常备的《课堂偶拾》上,并不由自主地默诵起来。此后苏静老师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与黑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孩子们顿时说出了许多诗句:“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时候,苏静老师又将孩子们的思路拉回到课文中来,请刚才那个调皮的同学再谈谈对课文“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的理解。他的脸红了,忽然,他提高声音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总理虽已殁,千载有余情。”顿时,全班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于是,苏静老师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收集赞美古今英雄的诗作并做课文感怀诗一首。第二天,孩子们确实给了她一个相当精彩的回应,一首首小诗争相送到了讲台桌上。今选两首,以飨读者:1、共处千万日,分别在旦夕。泪眼两相望,遥问聚何时?(作者:苏帅)2、如果出生是最明确的一次旅行,难道死亡不是一场旅行的开始吗?人生像落叶,片片飘零,却在大地上重新安家。(作者:石林)对于学生来说,自创课文诗的过程,便是一个深入研读课文,把握课文内涵,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周总理的伟大形象悄然矗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作诗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成了他们挥洒才思的生命体验。有课堂上作诗赏诗的争相诵唱,也有休息时间作诗对诗的各抒其怀,有“青云斋”与“兰若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擂台比试,甚至也有三四人自称一派推杯换盏的独特景观。作诗,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和生命追索,成了乐在其中的一种精神享受与审美体验。
    这时候,苏静老师发现一个令她惊喜不已的现象:当步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境界时,学习主体内蕴的潜能将会呈示出美丽无比的色彩,将会施放出取之不尽的巨大能量。古有“李白斗洒诗百篇”的描述,以及曹植“七步成诗”的记载,有了半年多诗文熏陶与有着作诗激情的学生们,岂是平庸之辈?苏静老师认为自己的学生照样可以立马赋诗。她决定对学生进行限时作诗的训练,从起初的一节课到最后的两分钟。奇迹产生了:两分钟作诗不仅成了现实,而且诗作还有流光异彩的美。这种“神话”终于有了“传说”的载体,5月11日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上,苏静老师一节融诵诗、赏诗与作诗于一体的古诗展示课——《古诗长廊》,在与会者一片喝采声中,也让这些孩子们大出风头、尽展才华。听课的老师当场出了两个题目:未来、小草。听课者有教委领导,也有外校教师与有关专家,每一个人都在静静地拭目以待。时间一到,苏静老师即令小诗人停笔,诵读自己的大作,并出示实物投影。神奇出现了,一首首诗作纷涌而出。今略录几首,与读者同来欣赏:1、纪建辉同学的《未来》:展翅高飞十万里,望至天涯身影无。未来高楼拔地起,来时仙境去时苦。(绝句;注:每首诗的开头一字联成四字即是“展望未来”四字)2、郑伟伟同学的《小草》:草,春气芬芳满天飘。绿如碧,衬饰春光好。(十六字令)3、王晨燕同学的《小草》草,绿如碧丝异妖娆。草衬花,颜容别样俏。(十六字令)4、陆地同学的《小草》:不比花香,不比树高。苍天之下,青青小草。(四言古风)5、周煦同学的《未来》:她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她是一个久远的传说,她是一个可爱的童话,她是一个不变的承诺。她是什么?她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她是一首饱含笑泪的歌。她在何处?她就在我们凝视的远方。(散文诗)
这些诗童趣横溢、诗意沛然,令现场的老师们惊叹不已。诗界神童,并没有因为时光流向当代而潜踪隐形,只是不少的人在善意与无意中泯灭了孩子的诗的灵性而已。给学生提供一个诗兴大发的最佳氛围,让优秀的诗文素养驶进孩子的心境世界,就会有一批情调高雅、即兴赋诗的新新诗人脱颖而出,再现诗词大国的辉煌。
    由于同学们在校在家都用上了电脑,不少还上了网,苏静老师便为他们制作了课文诗网页,并撰写了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的文章《不是高手不敢来》:“幸会幸会,欢迎参加高手云集的妙笔俱乐部!这里是嘉裕关学校五年级五班制作的特色课文诗网页。这里生长着思维最活跃、个性最独立、行为最新潮、最具发展潜质的新新一族。当你还在做死啃课本的呆呆书虫时,我们已‘进化’成一个敢说敢做、敢想敢写的精灵群体。学习课文对于我们来说已不是负担,而是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因为我们将每篇课文都变成了诗,而且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新诗集’。我们与课文的作者喜忧共享,这种感觉你一定不曾有过。展示华夏风骨,体现民族气派。我们是中国新生代的代言人,古典文化的发扬者。我们追逐的是笑傲世界、扬眉吐气的经典快乐。来吧,走进我们的自创王国,领略一下未来诗人的卓然风采!别说我们口出狂言,我们的诗作就是最好的明证。也许它还很稚嫩,但毕竟是我们的本色之作。还等什么?是高手的就请闪亮登陆。WE ARE WAITING FOR YOU!”
    现代教育技术为孩子们诗作的“发表”提供了一个无限深远的空间,网上写诗论诗竟成了这一班级的一大景观。告别了娱乐性质的游戏,走进了展现风采的诗文王国。学习,原来是如此地精彩绝妙。
    孩子们一学期思想学习等情况如何,苏静老师也别出心裁地让学生写诗作词自作评价,并将这些评价由学生自己读给家长听,题目便是《这学期的我》。可以全面评价,也可以突出重点。同学们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新颖自评法表现了空前的热情,写得也格外认真。今选两首,请读者欣赏:1、《七言诗·观照自我》:品德不错把心裁,尊师爱幼信心怀。团结友爱必相喜,帮助同学永不殆。学习进步不能夸,骄傲自满成绩下。谦虚请教为捷径,勤练刻苦才气华。矫健身驱突空腾,犹如晨阳天边升。寒剑千年风雪磨,终有一日拔剑成。从小树立高尚心,画笔飞来数殷勤。谈笑之间风流意,留取丹心万里晴。劳动造就真善美,日常习惯天天随。擦桌扫地样样行,一尘不染无半灰。学习如同万马驰,今不学习待何时?稍不留心便落伍,须以精诚拭明日。”(作者:智英轩)2、《水调歌头·学习多味道》“学习几时有,把笔挥青天。不知天上人忙,今夕是何年?我欲弃笔而去,又恐他年高考,糊了半边天。挥笔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楼,低起读,照灯前,不应有怨,何时长问些时短。此是有人全,但愿学长久,千里会人仙。”(作者:陈鹏杰)家长听着自己的孩子以诗自评,个个喜不自禁。没想到半年时间,自己家里竟然诞生了一个小诗人。家长因对孩子的欣赏,也使家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氛围,“今夜有暴风雨”的现象也烟消云散了。尽管诗友云集,毕竟还是高下有别。张伟同学背诵了不少诗词,但有时却食而不化,作诗水平更是一般。一日,苏静老师要求学生作诗,题目是“笑”,限时两分钟。诗作收齐,挑选几篇精彩之作,张伟竟然榜上有名,令全班同学惊讶不已。苏静老师请张伟上台诵诗,他却有违师命,拒不上台。苏静老师只好代他朗读:“好笑,笑好。笑好,好笑。”“哈!这也叫诗?”大家顿时笑成一片。苏静老师却不动声色,继续读道:“笑,好美!”笑声戛然而止,同学们显然是被最后一句诗吸引住了。尔后,不约而同地为张伟同学送上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一致要求张伟谈谈何以出此神来一笔?岂料他脸色飞红,千呼万唤之后方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小声道:“其实我最后还是想写的是‘笑,好笑’,但老师一说时间到了,我一慌,就写成‘美’了。”“啊!”班里一片哗然。看着孩子们大张着嘴,苏静老师急中生智,微笑着说:“张伟同学能把‘笑’写成‘美’,说明他心中有‘美’。那就让我们为美丽的张伟,美丽的诗,再来一次鼓掌吧!”班里顿时掌声四起。从那以后,张伟的诗也渐入佳境了。
     何止张伟,青云斋斋主也有夜走麦城的时候。一天,纪建辉因午休时间扰乱纪律被几个“大义凛然”的女生送进了办公室。“铁面无私”的苏静老师指着墙上的挂钟说道:“看着,在秒针转过两周之后,写出一首悔过诗来。”“我,我不会写。”他显得十分为难。“你是青云斋的斋主,哪有不会作之理?”“可我不会作这种诗;再说,多没面子啊!”苏静老师故作生气地说:“既然感到没面子,那还做没面子的事干吗?”“我的声音不过大了点,这几个女生也太不仗义了。苏老师,别逼我了好吗?”苏静老师强忍着笑道:“看来你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吧?快动笔吧,两分钟后我来检查。”刚走出办公室,苏静老师就不由得窃笑起来。她想,这只不过是小事一桩,如此处理的目的无非是让他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发现诗词的异类用途。两分钟刚过,苏静老师回来办公室,我们的青云斋斋主已经不知去向。不过,桌子上留了一张折叠的纸。打开一看,苏静不由得乐了,原来是一首题为《苏老师逼建辉两分钟做悔过诗有感》:“苏老师心黑,建辉好可怜。若是陈老钱,不写也会编。建辉真心伤,提笔难成章。但求老钱在,出手侠义帮。”(注:陈老钱者,青云斋另一作诗高手陈鹏杰也)这种有趣的场景,烛照出师生间的真挚情谊,也可以看出诗词是如何出神入化地展示出它那独特的魅力。
    其实,在苏静老师班里,诗词的作用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肖晓同学要去遥远的新西兰,据说还要定居在那里,也许和同学们很久再难相会了。这让大家依依难舍。于是,苏静老师与同学们专门为她开了一个话别会。苏静老师先让肖晓为大家说几句话。她的眼圈红红的,好久才说出话来:“我想在临走前为大家读一首自创的小诗《风景》:‘白云飘,山峦现,清水悠悠,细沙伴蓝天……’这是咱们嘉裕关的风景,我会把这片风景永远收留在我的心里。”话至此处,“竟无语凝噎”。这时,其他的同学也已泣不成声。苏静老师说:“同学们,大家不要这样,我们应该为肖晓高兴才对呀!她出国是为了开阔眼界,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诵诗作诗是我们班的拿手好戏,就让我们用诗词 为肖晓送别吧!”苏静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长便擦干眼泪说道:“‘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肖晓,你要保重自己,我们会为你祝福的。”紧接着,平时非常调皮的男生石林抽泣着说:“‘露从今日重,月是故乡明。’肖晓,要永远记住,你是中国人,中国是你的故乡,嘉裕关是你的家,我们是你的兄弟姐妹!”孩子们一个一个地站起来,用诗词和真情表达着各自的不舍与祝福。最后,纪建辉站起来充满激情地说道:“肖晓,我为你现场作诗一首,愿你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五年生涯一阵风,黑发黑眼中韩同。一曲朋友是离歌,天涯海角再相逢。’”肖晓含泪而笑,回家后,便用诗记载了这个终生难忘的聚会,并将这诗、这谊情带到新西兰,带进她永远的记忆里。
苏静的学生诵诗作诗的热情与日俱增,这种有趣的情境在家庭也演绎得波澜丛生。陈鹏杰同学在一个周末便与父母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诗比赛。第一局是一分钟对诗。爸爸先吟道:“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妈妈也不示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陈鹏杰早已成竹在胸,随后诵道:“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好!儿子连《长恨歌》也背过了!”爸爸的惊叹声过后,第一局以平局告终。第二局是生死时速,规定每人在5分钟内说出两句名扬天下的诗句。爸爸妈妈比较轻松地各吟两句,陈鹏杰略一思考,佳句也便脱口而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时候爸爸妈妈已经对儿子刮目相看了。第三局是作诗,题目为《逍遥》,是见真功夫的关键一局。爸爸虽然作出来了,但却缺少生气与韵味;妈妈作的有些活力,然而没有气节。陈鹏杰却一鸣惊人:“人生能得几逍遥,天长地久为君遨。今日逍遥无别言,但心欲飞九云霄。长风唤言无别辞,夕时人没赛今朝。风云吞日化春风,人生之路长亦遥。风花雪月心在飞,不及望情还却瞧。不见天仙逍遥夜,无时不在化春摇。头顶天地脚踩云,天人仙云随风飘。今日无言花却碎,天若有情天亦老。”爸爸当年是吟诗作词的高手,不料败在了儿子的手下,自愧弗如时又多了几分欣慰,直说“世上今人胜古人”。
    春夏之交,正是绿草遍地、群芳争妍的时节,处在风景如画的八大关之中的嘉裕关学校,也有了一种别样的美丽。苏静老师便带着自己的学生,走出学校,置身自然丽色之中。一路上,无论是鲜花、碧草、绿树,还是蓝天、清风、小溪,都成了苏静老师信手拈来的命题。孩子们即兴赋诗,诵唱声此起彼伏。于是,大自然成了大课堂,现场作诗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美。今选两首诗作,供大家共同欣赏——1、《咏木香》:碧叶盘枝幽花香,雪貌芳香飘玉堂。翠锻叠叠映丽日,玉骨冰肌娇容芳。”(作者:刘小丹)2、《樱花颂》:“素衣清逸是娇樱,花丝嫩碧秀蕊晶。嫩叶如玉托洁壁,露珠点缀增清莹。”(作者:王晨燕)孩子们睹物生情,随性赋诗,出口成章,诵诗的声音惊得小鸟飞转相告,那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逍遥自得更是羡煞路人。
因为有了诗,孩子们的眼睛便多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经意不经意间,他们便用这种特殊的语言载体书写自己的情感。比如中美撞机事件后,孩子们对王伟叔叔的下落十分关注,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深表愤慨,不少学生写下诗篇以寄情思,现选取两首,让我们共同感觉一下当时孩子们的义愤之情。1、《思英雄》:黄沙战场显身影,困难来时当争先。要问英雄何处见?远在天边近眼前。(作者:陆地)2、《万古歌英雄》:人生悲愤慨,几度愁在怀。妻泪满别情,烈火记在怀。(作者:陈鹏杰)
    孩了们自创的诗词愈来愈多,凝聚着青云斋和兰若轩诗友们心血与美感的诗集《青若集》便问世了。读着它,有一种返归童年的感受,有一种与诗人心灵和谐共振的愉悦。美哉斯集,它使我窥到了未来诗人共筑诗国辉煌的一抹曙光。
    探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苏静老师教学上所呈现的美丽景观,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现象,令还在传统教育轨道上徘徊的老师们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在认真地思考这一“苏静现象”产生的主体原因。用苏静老师的话说,如果没有学校为她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没有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全力支持,她的教学尝试在萌芽状态便已毁于一旦。校长郭青伟说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使每一个人都找到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最佳方位。记得1997年暑期在嘉裕关学校举办一个跨省性的大型活动时,郭校长让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曹潇泉主持会议,自己却像普通听众一样坐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听讲。他将曹校长推向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部位,自己却甘作人梯,悄悄地融入平凡普通之中。他说:“人人发展了,这便是我最大的成绩。”前些天我去青岛,一听说我来采访,一大早他便带着苏静老师赶到我住的宾馆,给我介绍苏静教学的情况,谈她如何投入教育之中,如何具有水平,认为是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我们学校将因她的出色表现而骄傲。言谈话语之间,流露出对自己学校老师的特殊欣赏与悉心关照。一所学校因了一个富有战略眼光和宽容胸怀的校长,便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驰骋空间,使有识者、有才者脱颖而出。所以苏静老师说,学校是我的精神家园,是我感到最最愉快的乐土。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江秀琳对苏静老师的改革尝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用苏静老师的话说,江校长对她进行了全方位地指导,并给了她很大的鼓励:“作为年轻人,你应当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和教学风格。嘉裕关学校近几年名声鹊起,人才辈出,我相信你会为我们学校再次增光添彩。”就连市南区教体委主任宇春芳也亲自听课,为苏静老师谈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同时,还专门组织新老师听苏静老师的课,请他们提建议、谈感受。宇春芳主任说,我们要为年轻老师搭建一个挥洒才思的舞台,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和环境。因此,苏静老师常说自己身在福中,心情异常。
    愉快,工作已经成了一种美不胜言的快乐。她说,有这么多人的关心支持,如果再干不出成绩,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宇春芳主任和嘉裕关学校的校长认为,苏静老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这是她不孚众望的内在原因。此言很有道理。工作前在校读书时,苏静老师连任了五年文学社社长,同时担任青岛市中学生记者团团长。其间,在市级以上发表作品百余篇,并在中国中学生报和齐鲁晚报等报刊上策划教育类专版二十余期。因其品学兼优,每年都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同时,她还在中师二年级时,参加了山东大学古代艺术专业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并且对古典诗词创作、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学等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年参加12科考试,都是一次性通过,而且门门成绩优秀。在大学专科学校一年级就读时,苏静老师成为惟一的双专学历生。2000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她以青岛市应届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本科的夜大函授,并且加紧学习英语,决定拿取学位证书。2000年7月,她又以遥遥领先的综合成绩高居全校榜首,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和省级优秀毕业生。在教学中,凡是学生会背的诗词,即使如《长恨歌》《春江花有夜》等长诗,她也一律背诵,从中感受教学相长的巨大快乐,以及不断潜移默化积淀文化素养的精神快慰。
    当人们谅诧于苏静老师特殊的诗教时,她却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在将学生还归生命本位的自然之举。她说,孩子们背诗、赏诗、作诗,正像花丛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转,树林间的小鸟婉转地歌唱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快乐;但如果将蝴蝶与小鸟放置于无色透明的玻璃罩里,它们就会四面碰壁,品尝失去自由的悲哀。热爱学习应该是人的生命本性,个体通过学习掌握人类的本质力量,由此体验人生的自由境界,正像蝴蝶的自由飞转和小鸟的快乐鸣唱一样。但如果背离和扭曲孩子的自然天性,通过片面和强制性的要求和行为,迫其学习许多味同嚼蜡的东西,势必给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畸形发展的胚芽。因为这样他们是在像玻璃罩中的蝴喋小鸟一样演绎着心理受创的悲剧。所以苏静老师说,她只是将自然天性还给了孩子,将其处于沉眠状态的巨大潜能唤醒了而已。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诗词歌赋在其间闪烁着耀眼的辉光。引导他们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并走进仿写和创作诗歌的王国里,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顺其天性的一条自由之路。“江山代有人才出,世上今人胜古人”,真正让孩子乐在其中地学习,真正将他们的内在潜能挖掘出来,这些学生就会还人间一个惊喜。苏静此言初闻有些玄妙,细细品味,确乎言中了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旨,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无忧无虑的时候,最能够开发内蕴潜质的时候,我们何不给其一个最美好的归依呢?
         现代教育导报,2001年8月1日。
        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1日。
    这是山东教育报刊社陶继新先生为苏静所写的、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力作。许过读过这样的文字的教师,都被苏静老师的才情、创意所打动,苏静一度成为教育界知名新秀。有人把苏静称为“教育上9.11”,因为此文发表于9月11日,且此文一出产生了教育轰动效应。据说,朱永新先生拿着这篇报道找到教育部,苏静被免试成为朱先生门下得意研究生。现如今,苏静已经从一个小学教师成为一个站在大学讲台的教师,可以说化茧成蝶的。她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课堂:“在新诗教的课堂里,我喜欢孩子们心存各种疑问,来挑战我的魅力指数。这里没有繁琐的指令,师道的尊严,我和孩子们是把盏言欢的朋友,是煮酒论英雄的知己,是华山论剑的对手,是笑傲江湖的快乐游侠……”苏静的“新诗教”已经成为挑战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我想读过苏静的故事,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应该汗颜。据说,苏静在威海组织新诗教培训期间,有的家长不敢送孩子去,其原因是苏静的诗教太完美了,学生接触了苏静,可能就会其他的语文教师产生排斥。毕竟能像苏静这样把语文教学诗意化的教师太少,有人说,苏静只有一个!
    的确,让每一个教师像苏静一样是不现实的,她的美丽教学是一般教师所不可企及的。不少读过苏静事迹的教师说,苏静的教学在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想,苏静的典型意义在于,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阅读是教师实现卓越的最佳路径。一个人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你读书的厚度。腹有诗书气自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