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野仙踪>你寻找的,就在你的内心

 rebeccacao 2011-07-06
   童话电影《绿野仙踪》讲述的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多萝西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奥芝国,并迷失了回家的路。在那里,她陆续结识了没脑子的稻草人、没爱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互相帮助,携手协作,历尽艰险,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终,他们凭借自己非凡的智能和顽强的毅力,都如愿以偿地完成自己的心愿的故事。
   剧情虽然讲述的小女孩多萝西和好朋友携手合作,正义战胜邪恶,最终回归故里的一段经历。但用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还揭示了儿童在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分裂”体验。剧中的人物都被化分成“好”的和“坏”的——善良仙女、邪恶女巫;故事中也存在强有力的分裂动力,凸显了好坏之间的原始斗争。
                                                             

   分裂,是婴儿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既包括正常的发展,也包括防御的过程。婴儿应用分裂帮助自己整理混乱的早期生活经验。从宁静的子宫出来以后,婴儿体验的生活是混乱而不连续的,分离使婴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能够进行安排管理的过程。婴儿的这种防御机制可能被延续到成年,如果这种延续出现,暗示存在着儿童期早年的创伤,存在着未能组织好的内部结构。
   《绿野仙踪》包含了很多在分裂幻想中可以找到的成分——缺失的母亲、邪恶女巫、善良的仙女,以及一场生死决斗。从客体关系来看,坏女巫要伤害多萝西,好仙女要保护她送给她红舞鞋,明显这里的红舞鞋是一个过渡客体,带给她安全感,可以带她回家。过渡客体都是在母性保护者不在儿童身边时来保护儿童的。当多萝西顺着生命之路(黄砖路)去寻找能带她回家的大法师的路上,遇到了三个最终陪伴她去翡翠城的人物:
   第一个是没有脑子,因为自己无法思考,感到自己很没用的稻草人;第二个是没有心的铁皮人,但这指的不是身体上的器官,而是体验感受能力;第三个是缺乏勇气的狮子。其实多萝西遇到的这三个人是她内心世界的一部分。若仔细审视他们,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物都代表了一种“坏”的形式,这种坏是多萝西——或许是大多数儿童都想要克服的。儿童都想变得更聪明,都想能够去感受,都想变得更勇敢。觉得自己很愚蠢的、没有能力去感受的、没有胆量的儿童,都不可避免的会感到自己是坏的并且是令人不满意的。与其说多萝西是在帮助这三个人与他们的缺点和平共处,倒不如说多萝西实际上是试图与她自己的缺点和平共处。他们寻找的魔法师,就是一个智者,他说:这些东西只不过是你们寻找的东西的表面代表而已,其实你们寻找的那些东西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并且都一直存在。
   多罗西的旅行让她明白,如果要克服自己的缺点,必须在自己内心中寻找。坏的根源并非在外面,而是在内心。如果生活要继续,人们局必须处理这些问题。最后,多萝西获得胜利是战胜自己的胜利。最后,剧中的点睛台词“没有任何地方能跟家一样!”让身体回了家,心灵有了归属!
   如果我们希望成功的通过我们自己人生的“黄砖路”,那么我们所有人,包括成人和儿童,都要明白这一点:悦纳自己,战胜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