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蔬菜设施栽培类型概述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07-07

蔬菜设施栽培类型概述

1、什么是设施栽培?

答:在不适宜蔬菜生长的季节,利用各种设施为蔬菜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周年供应的栽培形式。常见的设施栽培类型主要有风障、阳畦、地膜覆盖、塑料小棚、塑料中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本书主要对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棚黄瓜、番茄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2、本地温室建造类型有几种?

答:本地建造的温室主要有智能温室、钢骨架节能日光温室及竹木结构温室三种。

(1)智能温室:占地面积在1亩以上,亩投资在5万元以上,温室高度在4米以上,方位根据地形条件而定,温室内部的温度、光照、气体条件等环境因子达到自动控制。智能温室投资较高,相对农民来说不太实用。

(2)钢骨架节能日光温室:占地面积0.7~1.3亩,温室结构为砖墙钢骨架结构,亩投资3万元以上,温室长度50 ~100米,东西延长,方位为正南或南偏西5-10度以内,跨度7~8米左右。(作物畦长6~7米,工作路1米)脊高3.5~3.6米,后墙高度1.8~2.0米。

(3)竹木结构温室:占地面积0.7~1亩,温室结构为土墙竹木结构,亩投资2万元以上,温室长度50 ~100米,东西延长,方位为正南或南偏西5-10度以内,跨度5~8米左右。(作物畦长4~7米,工作路1米)脊高2.5~3.6米,后墙高度1.5~2.0米。

3、日光温室的性能是怎样的?

答:日光温室的性能主要通过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等几个参数来体现。

(1)光照:温室内的光照条件决定于室外自然光强和温室的透光能力。由于拱架的遮阴、薄膜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以及薄膜凝结水滴或尘埃污染等,温室内光照强度明显低于室外。以中柱为界,可把温室分为前部强光区和后部弱光区。山墙遮阴作用,午前和午后分别在东西两端形成两个三角形弱光区,它们随太阳位置变化而扩大和缩小,正午消失。温室中部是全天光照强度最好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光照强度从上往下逐减,在顶部靠近薄膜处相对光强为80%;距地面0.5-1米处相对光强为60%;距地面20 厘米处为55%。

(2)温度:日光温室内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一般晴天室内温度高,夜间和阴天温度低,在正常情况下,冬季、早春室内外温差多在15℃以上,有时甚至达到30℃,地温可保持在12℃以上。冬季晴天室内气温日变化显著。12月和1月,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刚揭草苫之时,而后室内气温上升,9-11时上升速度最快。不通风时,平均每小时升高6-10℃。12时以后,上升速度变慢,13时达到最高值。13时后气温缓慢下降,15时后下降速度加快。盖草帘和纸被后,室内短时间内气温回升1-2℃,而后就缓慢下降。夜间气温下降的数值不仅取决于天气条件,还取决于管理措施和地温状况。用草帘和纸被覆盖时,一夜间气温下降4-7℃。多云、阴天时下降2-3℃。日光温室内各个部位温度也不相同。从水平分布看,白天南高北低,夜间北高南低。东西方向,上午靠近东山墙部位低,下午靠近西北墙部位低,特别是靠近门的一侧温度低。日光温室内气温垂直分布,在密闭不通风的情况下,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通常上部温度较高。

(3)湿度:日光温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一般均大于露地。在冬季很少通风的情况下,即使晴天也经常出现90%左右的相对湿度,夜间、阴天,特别是在温度低的时候,空气的相对湿度经常处于饱和或近饱和状态。温室空气湿度的变化,往往是低温季节大于高温季节,夜间大于白天。中午前后,温室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小,夜间湿度增大。阴天空气湿度大于晴天,浇水之后湿度最大,放风后湿度下降。在春季,白天相对湿度一般在60-80%,夜间在90%以上。其变化规律是:揭苫时最大,以后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盖苫后相对湿度很快上升,直到次日揭苫,另外,温室空间大,空气相对湿度较小且变化较小;反之,空气湿度大且日变化剧烈。温室内的土壤湿度较稳定,主要靠人工来调控。

(4)气体:由于温室处于半封闭状态,导致室内空气与室外有很大差别。温室中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氨、二氧化氮。温室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作物有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产量增加。氨气是由施入土壤中的肥料或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当室内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5毫克/千克时,可使植株不同程度受害。土壤中施入氮肥太多,连作土壤中存在大量反硝化细菌都是容易产生二氧化氮气体的原因。二氧化氮浓度达到2毫克/千克时,可使叶片受害。

4、本地冷棚建造类型有几种?

答:冷棚按骨架结构分可分为钢骨架塑料大棚和竹木架结构大中棚。

(1)钢骨架塑料大棚:根据土地条件占地面积在0.5~1.5亩,结构为钢骨架结构,亩投资1万元以上,大棚高度2米以上,长度30米以上,方位根据地形条件而定,跨度8~10米。

(2)竹木架结构大中棚:根据土地条件占地面积在1亩以上,结构为竹木架结构,亩投资0.6万元以上,高度1.5~2米,长度30米以上,方位根据地形条件而定,跨度4~10米。

5、塑料大中型冷棚的性能是怎样的?

答:塑料大中型冷棚与温室在性能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1)光照:塑料大中棚上不盖草帘,棚内光照时间和外界一样长。光照强度取决于棚外的光照强度、棚型及棚膜的性质和质量。晴天棚内的光照强度明显高于阴天和多云天;钢骨架塑料大棚的光强大于竹木结构支架类型的;聚氯乙稀膜透光性优于聚乙稀膜,新膜优于旧膜,无滴膜优于普通膜,厚薄均匀一致的膜优于厚度不均的膜。棚内的自然光强始终低于棚外,一般棚内1米高处光照强度为棚外自然光强的60%。

(2)温度:冷棚的主要热源是太阳的辐射热,棚外无覆盖物,因此棚内温度随外界昼夜交替、天气的阴、晴、雨、雪,以及季节变化而变化。在一天之内,清晨后棚温逐渐升高,下午逐渐下降,傍晚棚温下降最快,夜间23点后温度下降减缓,揭苫前棚温下降到最低点。在晴天时昼夜温差可达30℃左右,棚温过高容易灼伤植株,凌晨温度过低又易发生冷害。

棚内不同部位的温度状况有差异,每天上午日出后,大棚东侧首先接收太阳光的辐射,棚东侧的温度较西侧高。中午太阳由棚顶部入射,高温区在棚的上部和南端,下午主要是棚的西部受光,高温区出现在棚的西部。大棚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也不相同,白天棚顶部的温度高于底部3-4℃,夜间棚下部的温度高于上部1-2℃。大棚四周接近棚边缘位置的温度,在一天之内均比中央部分要低。

(3)湿度:塑料大中棚的气密性强,所以棚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都比较高,空气相对湿度经常可达80%以上,密闭时为100%。棚内薄膜上经常凝结大量水珠,集聚一定大小时水滴下落。棚内空气湿度变化规律是随棚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随着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晴天、刮风天相对湿度低,阴雨天相对湿度显著上升。春季,每天日出后棚温逐渐升高,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加剧,棚内水气大量增加。随着通风,棚内相对湿度则会下降,到下午关闭门窗前,相对湿度最低。关闭门窗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棚面凝结大量水珠,相对湿度往往达饱和状态。

(4)气体条件:棚内大量施用有机肥,在分解时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蔬菜自身也放出二氧化碳。一天之中,大棚中清晨放风前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日出后随着光合作用的加强,棚内二氧化碳含量迅速下降,若不进行通风换气,比露地的含量还低。

6、小拱棚的结构与特点是什么?

答:(1)结构:小拱棚一般高1米左右、宽2-3米,长度不限。骨架多用毛竹片、荆条、硬质塑圆棍,或者直径6-8毫米的钢筋等材料弯成拱圆形,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夜间可在棚面上加盖草苫,北侧可设风障。目前广泛应用的塑料小拱棚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拱圆形棚和半拱圆形棚。半拱圆形棚是在拱圆形棚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成的形式。在覆盖畦的北侧加筑一道1 米左右高的土墙,墙上宽30厘米,下宽45-50 厘米。拱形架杆的一端固定在土墙上部,另一头插入覆盖畦南侧畦梗外的土中,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半拱圆形棚的覆盖面积和保温效果优于小拱圆形棚。

(2)特点:小拱棚空间小,棚内气温受外界气温的影响较大。一般昼夜温差可达20℃以上。晴天增温效果显著,阴、雪天效果差。在一天内,早上日出后棚内开始升温,10点后棚温急剧上升,13时前后达到最高值,以后随太阳西斜、日落,棚温迅速下降,夜间降温比露地缓慢,凌晨时棚温最低。春季小拱棚内的土壤温度可比露地高5-6℃,秋季比露地高1-3℃。小拱棚的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较为剧烈,密闭时可达饱和状态,通风后迅速下降。


二、番茄设施类型及种子处理

7、番茄适宜栽培的设施类型有几种?

答:通过人为选择播种期和定植期满足番茄生长发育条件的途径在小棚、中棚、大棚和温室中都可以进行番茄栽培。本地在栽培时,大中棚进行春提前和秋延后两种茬口栽培,温室以冬春茬栽培为主, 小拱棚进行栽培的较少,本地中棚较少。

8、番茄播种前如何进行种子处理?

答:首先选洁净水浸泡种子、揉搓,除去种毛及杂物,漂去秕粒,然后在温水中浸泡,使种子充分膨胀。浸5 -7小时后,再进行表面消毒杀菌处理,即用药剂浸种和温水烫种。

(1)福尔马林浸种:将浸泡4 -5小时的种子放入1%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15 -20分钟,捞出后放在保温密闭容器内闷2 -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净催芽,可以有效地控制早疫病的发生。

(2)磷酸三钠浸种:将浸泡过的种子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30分钟,捞出洗净后催芽,可以杀死种子所带的烟草花叶等病毒。

(3)热水烫种:将浸过的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并不断搅拌,保持恒温10分钟后,置冷水中降温再催芽。


三、冷棚番茄栽培技术

9、塑料大棚早春茬番茄栽培怎样选择品种?

答:塑料大棚春早春茬番茄栽培主要以早熟栽培为主。在选择品种时要把早熟性放在第一位,若选择中晚熟品种时,要求前期产量高。其次要考虑当地对番茄色泽的要求,本地市场比较喜欢粉红果色。目前本地可以选用的品种有硬粉8号、金棚1号等。

10、如何确定大棚早春茬番茄的播种期?

答:根据本地气候条件,1月上中旬播种即可保证定植时苗龄处在适期。

11、大棚早春茬番茄苗期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大棚早春茬番茄苗期管理应注意:

(1)采用营养钵或营养块的方式。

(2)播前要浇足水,以免播种时浇水降低地温。每亩番茄育苗面积应不小于4平方米,。

(3)播后抓住盖土时机,盖土过早,明水浇到地表,易造成苗床板结。

(4)播种后采取“促”的措施,高温高湿不通风,白天28-30℃,夜间20-25℃,地温不低于18℃,顶土时进行盖土。

(5)出苗后采取“控”的措施,逐渐通风降温、降湿,温度保持白天20-25℃,夜间最低8-10℃。以覆土形式保墒。吐心后进行正常管理。

(6)分苗后采取 “促”的措施,两叶一心时分苗于营养钵中,并浇透苗床底水,浇透钵土水。分苗后至缓苗前,白天温度26-28℃,夜温14-16℃。

(7)缓苗后采取“控”的措施,进行小通风,并延长通风时间,加大通风量。温度保持白天18-22℃,夜间最低10-12℃,并注意覆土保墒。

(8)定植前进行炼苗,定植一周加大通风量,白天15-20℃,夜间最低8-10℃,短时间内5℃也可以。

(9)育苗期间若遇久阴初晴,应注意“回苫”防烧苗或隔一草苫盖一草苫形成花荫。“回苫”就是在连阴天转为晴天时,揭苫以后发现秧苗出现萎蔫现象重新盖回草苫。

12、大棚早春茬番茄怎样定植?

答:(1)为了适时早定植,在定植前10-15天提前扣棚。

(2)棚内5-10厘米深地温稳定在10℃以上一周时间,气温最好达到6-7℃时才可以定植。本地一般3月中旬定植。栽培上可采取挂天幕的措施,每张挂一层可提早定植10-15天。

(3)适当密植,可以提高前期产量和产值,亩栽4500株左右,1米垄上栽双行,株距25厘米,单株留三穗果。

(4)采用先浇水后栽苗方法进行定植,以免地温降低。

13、大棚早春茬番茄温湿度怎样调节?

答:(1)刚定植时扣严棚膜3-5天,促使快速缓苗。幼苗开始生长后逐渐由小到大通风。白天大棚内可以出现短时间33℃的高温。

(2)现蕾开花期外界气温较冷,要尽量提温保温,少量通风。果实座住后也要保持棚温不降到10℃以下。

(3)盛花盛果期,白天以通风降温为主,尽量避免出现33℃的高温。如连日晴天,夜温达15℃左右时要昼夜通风,避免夜温过高,营养消耗过多,影响果实膨大。

(4)果实转色期更要以通风为主,果实成熟速度与温度关系密切,温度20-25℃时茄红素形成最多,果实着色最好,低于15℃和高于30℃,强光直射时着色不良。

(5)番茄在结果期白天空气相对湿度以40-50%为宜,夜间以75-85%为宜。湿度过大,既妨碍正常授粉受精,又易引发多种病虫害。大棚湿度调节主要通过开闭放风口进行。晴天外界气温低,应晚开通风口、早关通风口;外界气温高,应早开通风口、晚关通风口。每天开通风口顺序为:先顶部后两边,先开东边通风口,后开西边通风口。关闭通风口时,先关东面风口,再关西边风口。有风天放风,应先开顶部,再开背风处风口。大风天时,只在背风边开一道放风口。有风天关闭风口时应先关迎风口,再关背风面。阴天开顶部放风口进行放风。

14、大棚早春茬番茄怎样进行肥水管理?

答:足墒定植是大棚早春茬番茄定植的基本要求,土壤墒情好时可以只浇定植水和缓苗水,若水分不足,可在第一穗果豆粒大小时,再浇一小水,并配合降夜温防徒长。在结果期,当第一穗果的第一个果实核桃大小时及时浇第一水,并结合追肥,以保证果实迅速膨大。第一水后,若墒情好,可以直到第一穗果实泛白时再浇第二水。以后一般每隔6-7天浇一水,并适当追肥,每次每亩追三元复合肥15公斤。

15、大棚秋延后番茄选用什么品种?

答:(1)选择抗病毒品种,防止夏季高温育苗诱发病毒病。

(2)选择大果型品种,大棚番茄秋延后栽培不同于春季栽培,春季栽培以抢早为主,早上市价格高、效益好,而秋延后大果型受欢迎,并且转色慢利于贮藏,延长供应期,增加效益。

(3)选择厚皮型耐贮藏品种,果皮厚,贮藏期间机械损伤小,呼吸消耗慢,延长贮藏期,更有利于获得高效益。

本地目前常用的品种有:佳粉15、硬粉8号等

16、大棚秋延后番茄什么时间播种好?

答:大棚秋延后番茄播种过早,苗期持续高温,病毒病发病率高,并且果实采收期易和露地番茄采收期重合影响效益;播种过晚,病毒病危害轻,但最上部果实生育期不够,果实不能充分膨大,产量和品质都受影响。本地一般在7月中下旬-8月上旬播种,苗龄30天左右。

17、怎样做到大棚秋延后番茄的合理密植?

答:大棚秋延后番茄定植期一般选择在8月下旬,生育期仅110天左右,因此确定种植密度时要综合考虑品种特性、选留果穗数及土壤肥力。大棚秋延后番茄生育前期长势快,叶片比春茬番茄大,因此种植密度上要比春季大棚低。留两穗果摘心的,亩栽4500株左右,留三穗果摘心的,亩栽3600株左右。

18、秋延后番茄扣棚前后应如何管理?

答:(1)在扣棚前一周进行一次浇水追肥,防止扣棚后浇水引起湿度过大而发病。

(2)扣棚前,摘除基部2-3片病叶、黄叶,拿出棚外,既可减少病原,又有利于通风透光。

(3)扣棚前,用64%杀毒矾400倍液,再加上50%速克灵1000倍液进行一次仔细喷药预防晚疫病和灰霉病。

(4)扣棚要随天气变化,逐渐扣严,不能一下子扣严,否则湿度大造成突发病害。

(5)扣棚后按照温度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并在扣严棚的初期注意加强通风。

(6)扣棚后定期进行药剂防病。

19、大棚秋延后番茄怎样进行温度管理?

答:扣棚前进行自然管理。扣棚后对温度进行适当调节以适应番茄的生长。外界气温低于8℃时扣棚,最早几天进行昼夜通风,逐渐过渡至只放顶风,再过渡至夜间不通风,扣棚后一般保持白天25-28℃,气温超过25℃开始放风,低于20℃关闭风口,夜间保持8℃以上。霜降以后,大棚管理一方面注意排湿防病;一方面注意保温。当棚内连续出现5℃低温时,开始采收果穗,出现2℃低温时全部采收转入贮藏阶段。


四、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

20、日光温室番茄栽培茬次如何安排?各茬产量多少?

答:(1)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一般于7月中下旬播种,8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中旬开始采收,元旦前后拉秧,果实可贮藏到春节期间上市。一般亩产4000公斤左右。

(2)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多于10月中下旬播种,元月上中旬定植,3月底上市,6月拉秧。一般亩产5000-6000公斤。

(3)日光温室一大茬番茄,一般于8月上中旬播种,9月中下旬定植,12月上中旬果实上市,第二年6月拉秧。这是本地温室栽培番茄较高产茬口。一般亩产在7000-8000公斤。         

21、温室番茄生长期怎样进行变温管理?

答:(1)温度管理依生长期变化而变化:定植后尽量提高温度,以利缓苗,不超过30℃不需放风,放风只宜在屋脊部开较小的放风口。缓苗后白天保持20-25℃,夜间15℃左右,揭苫前10℃左右,以利花芽分化和发育。进入结果期以后,白天保持25-28℃,前半夜保持15-18℃,后半夜保持7-10℃,地温18-20℃为宜,最低13℃以上。

(2)全天大温差变温管理:温室番茄生产一般采取三段变温管理,把一天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为早8时到下午5时为光合成时间,室温保持在25℃左右,以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下午5时至晚上10时为光合物质运转时间,室温保持在13℃左右,促进光合产物向植物各个部位的运输;晚10时到第二天8时为抑制呼吸消耗时间,室温控制在7℃左右。

温度控制一般通过放风时间早晚、放风量大小和揭盖草苫早晚来调节控制。

22、冬季温室大棚遇到大雪天怎么办?

答:(1)严防积雪造成温室大棚坍塌:若降雪厚度达10厘米,每平方米棚面上要承受1.25公斤的压力,一个跨度8米、长度50米的温室承受积雪面积为350平方米,整个棚面接受雪压的重量为4375公斤。再加上每个草苫压在棚面上的重量25公斤,50条草苫计1250公斤。10厘米厚的雪压加上50条草苫的重量,压在0.5亩温室棚面上的重量约为5625公斤。这么大的压力对一般骨架来说都难以承受,更何况那些简易棚室,因此,雪天要格外警惕,要随时清除棚面上的积雪。另外,对一些跨度大、立柱少、骨架牢固性差的棚室要及时增加立柱,防患于未然。

(2)草苫上面加上棚膜:降雪时便于及时清除积雪,如果积雪浸湿草苫会加大对棚面的压力,同时湿草苫影响温室的保温。

(3)若连续阴雪天气时间过长,应注意温室内部的补光,可用温室专用补光灯进行补光。

(4)雪后猛晴要注意回苫:雪天由于无直射光照射,棚室内温度都偏低,尤其是阴雪过程持续愈长气温愈低。对一般果菜类,当地温处于10℃以下时,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基本停止。而且老根的吸收功能急速衰退,新根又难以发生。阴雪天持续时间愈长其危害愈大。雪后天气骤然放晴时,如果马上揭苫室温会迅速提升,叶片光照增强,植株向外大量蒸腾水分,而根系在吸水力极弱的状况下又难以满足叶片的蒸腾,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使叶片形成难以恢复的永久凋萎并最终导致植株死亡。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揭苫时不可一下全掀,应该采取试探性的方式即先少掀一些,如先掀起1/4,待一定时间后如果叶片无异常反应可再掀一些,直至全部掀开。如果发现叶片出现萎蔫应及时回苫。这种放苫、回苫多次恢复性适应过程可能要持续数天。而有时因棚室内低温时间过长、根系死亡过多,即使回苫也无济于事,此时就要考虑重新栽种的问题了。

(5)雪后放晴还要注意棚室的夜间保温:雪后放晴夜间天空没有云层覆盖,地面热量大量向外辐射散失急速降温。如果棚室自身的保温性差,温度也会随外界气温的下降而快速降低,甚至会出现接近0℃的低温使作物出现冷害甚至冻害。防止办法:一是提前于日落前放下草苫尽量多贮存些热量,二是增加覆盖层数减少热量散失,三是临时加温驱散寒气。

(6)连续阴天,棚室内温度降低,湿度加大,易发生灰霉和霜霉病害,可在夜间用烟剂及时防治。

23、怎样育好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苗?

答:该茬番茄前期处在高温、强光、多雨季节,后期转入温室生长,特殊的环境条件要求必须做好防病毒病育苗。

(1)进行种子病毒钝化处理:在清水中将种子浸泡2-3个小时后用1%高锰酸钾或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

(2)搭遮阳棚育苗:遮阳棚上覆盖遮阳网防强光、暴雨,避免病毒病的发生。

(3)必须配合防虫网:遮阳棚四周加护窗纱防虫网预防蚜虫、白粉虱的危害。

(4)小苗分苗防病毒:小苗在吐心后,第一片真叶长有0.5厘米时就可分苗。分苗床采用遮阳棚,分苗时注意不能缺水,以免对根系引起伤害诱发病毒病。

(5)幼苗期注意分期补水接墒,覆土保墒并促发不定根。进行化控防徒长,并且不控水防高温干旱诱发病毒病。育苗中后期防止遮阳过重形成徒长。

24、日光温室怎样定植秋冬茬番茄?

答:秋冬茬番茄定植视幼苗情况可分为两种定植方法:

(1)生长健壮的幼苗可按60厘米宽行、50厘米窄行做两个10厘米高的小高垄,然后在垄上早熟品种按28厘米株距、晚熟品种按33厘米株距挖穴定植,并随定植随浇透底水。高温干旱季节,定植后第二天再浇一水,土壤墒情适宜时,中耕培埂至15厘米左右,扣地膜,在两个小高垄间进行膜下暗灌浇水。

(2)徒长幼苗,可按60厘米宽行、50厘米窄行平地开沟,按株距摆苗,封沟后浇透底水后中耕培土成小高垄。

25、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整枝有什么特点?

答:秋冬茬番茄的生育期相对大棚秋延后番茄长,并且后期在覆盖条件下生长时间较长,定植时浇足了底水,气温较高易长得枝叶茂密粗壮。因此,早熟品种宜采用单干连续延伸整枝法最为适宜,可以根据拉秧期留足果穗数。晚熟品种采用单干整枝,留4穗果摘心。

26、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怎样留花留果?

答:(1)不同花序选留果实的数量与方法:一般情况下第一花序留4个果,以后以每穗留3个果实为宜,根据植株长势选留果实数量,可稍有增减。选留果实时应在果实座住达黄豆粒大小时筛选,去掉畸形果,留足正常果实。

(2)摘除无效花时间:番茄为连续开花座果作物,当土壤肥力充足、植株生长健壮时可连续开花座果。及时摘除无效花,有利于果实的正常发育。一般在拉秧期前2个月左右摘除所有无效花朵及花蕾。

27、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怎样进行肥水管理?

答:秋冬茬番茄由于前期地温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快,除了施足基肥外,分期追肥也很重要。第一次追肥在第一穗果长有兵乓球大小时进行,结合浇水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5公斤,并分别在第二穗果、第三穗果膨大至兵乓球大小时各进行一次追肥,每次每亩追三元复合肥15公斤。在第一穗果膨大时浇第一水。若土质偏沙土壤,在第一穗果膨大前为防止过于干旱也应浇水,既满足植株生长需求,又可以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一般从定植到拉秧浇水5-6次。

28、秋冬茬番茄扣棚后怎样进行温度管理?

答:在10月上旬,当外界气温降到15℃以下或夜间温度低于10℃时,应及时覆盖薄膜,最初扣膜要注意放顶风,腰风和前底脚也都要放风,以免温度太高,特别是防止夜温过高。扣膜后一般白天保持22-28℃,不能超过30℃,夜温以12-16℃为宜。在11月上中旬及时在晚上加盖草苫,最好加盖防雨膜,应保持温室内最低夜温不低于10℃,特殊天气也不应低于5℃。

29、如何选择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品种?

 答: 在选择时,以生长势较强的早熟和中早熟品种较为适宜,根据本地消费习惯果色首选粉红果,所选品种要对晚疫病、叶霉病抗性强。本地目前主栽品种是硬粉8号、佳粉15等。

30、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整枝有什么新法?

答:(1)两穗摘心换头整枝:当主干第二花序开花后,其上留2-3个叶片摘心。主干就叫第一结果枝。保留第一结果枝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侧枝做第二结果枝。第二结果枝第二花序开花后,在其上留2-3个叶片进行摘心,再留第二结果枝上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侧枝做第三结果枝,依此类推。每株番茄可留4-5个甚至更多的结果枝,每株番茄可留8-10穗果。应用这种整枝法要求肥水充足,以防早衰。

    (2)换头再生整枝法:一是从基部换头再生:在头茬最后一穗果采收后,把植株从靠近地面10厘米左右处剪掉,然后加强肥水管理,大约10天左右即发新枝,选留一个健壮的枝条,采用单干整枝法继续生产。此方法头茬果和二茬果采收间隔时间较长,有70天左右;二是从中部换头再生:当主干上第三花序现蕾以后,上面留2-3片叶摘心。同时选留第二和第三花序下的第一侧枝进行培养,并对这两条长势强壮的侧枝施行摘心等果的抑制措施,即侧枝长出后留一片叶摘心,侧枝再发生侧枝后,再留一片叶摘心,一般情况下如此进行2-3次即可。待主枝果实采收约50-60%时,引放侧枝,不再摘心,让其尽快生长,开花结果,此时所留两条侧枝共留4-5穗果后摘心,其余侧枝均打掉;三是从上部进行换头再生:当第一穗果开始采收时或植株生长势衰弱时,同时引放所有侧枝,并暂时停止摘心或打杈。一般引放3-4个侧枝,并主要分布在第二穗果以上,以避免植株郁闭和通风透光不良。当几乎所有植株都已引放出侧枝时,每个植株选1-2个长势强壮、整齐、花序发育良好的侧枝作为新的结果枝继续生产,其余侧枝留一片叶摘心。新结果枝一般留2-3穗果后留2-3片叶摘心。新结果枝再发生侧枝应及时打杈。


五、棚室番茄主要生理病害防治

31、棚室番茄常见生理病害有哪些?

答:棚室番茄常见的生理病害主要有:番茄脐腐病、番茄筋条果、果实着色不良、网纹果、氮肥过多、锰的生理危害、锌的生理危害等。

(1)番茄脐腐病:主要表现在果实顶端下陷,变黑,逐渐扩大,病菌侵入后果实即腐烂。产生这种生理病害的主要原因为土壤干旱,植株果实部位缺钙。因为钙在植物体内是不容易移动的,土壤干旱时根不能从土壤中吸收钙,或因土壤中氮含量多,营养生长旺盛,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高温干旱时此病发生多。栽培上应注意土壤不宜干旱,氮肥不宜过多,应多施有机肥,同时注意补充土壤中钙的不足。

    (2)番茄筋条果:果肉组织维管束部位坏死变成黑暗或果肉维管束变白成为白筋条果。黑筋条果产生原因为光照弱,营养生长过盛,密植过度,氮肥施用过多,果实发育中代谢不正常。白筋条果则由于缺钾,吸收氨态氮过多所造成的。生产中应注意大棚和温室的土壤排水,光照不足时温度不宜太高,白天应通风良好,不过多施氮肥,要合理密植,适量施用钾和硼,最好用硝态氮肥,用量不宜过多。

    (3)果实着色不良:番茄果实成熟时不呈红色呈黄褐色,为果实着色不良。原因是光照弱,温度低,氮肥施用过多,果实的叶绿素分解酶活性低。克服办法是不宜过度密植,少施氮肥,以防营养生长过旺,同时温度不宜太低。

    (4)网纹果:从番茄果实表面可以看到果肉呈现网纹状,这种网纹果,果实成熟迟缓,主要原因是土壤干旱,根系不能很好地吸收磷、钾肥或磷、钾肥在体内移动困难,代谢紊乱。因此应注意适当灌水,防止土壤干旱。

    (5)氮肥过多:番茄植株氮肥过多时生长受抑制,叶片比正常的短,看起来僵硬并呈深绿色。严重过量时,叶片失去膨压,叶缘干燥,出现下陷水泡状斑点。生产中遇此情况时应停止施氮肥,注意适当灌溉即可减轻危害。

    (6)锰的生理危害:番茄植株锰过量时生长受到抑制,顶部中部叶片细小,小叶叶脉间组织失绿。老叶发生许多坏死叶脉,后期中肋及叶脉死亡,老叶首先脱落。实际中可用硫酸锰稀释液每50公斤水加入1.6克叶面喷雾,每7--10天喷1次。

    (7)锌的生理危害:番茄植株当锌过少时,生长矮小,幼叶极小,叶脉失绿,叶背变紫。老叶则极度向下弯曲,以后叶片变黄脱落。应及时喷施硫酸锌稀释液,每50公斤水加入4.4克硫酸锌溶解后进行叶面喷施。

32、保护地番茄缺钙症状是什么?

答:棚室蔬菜的周年生产和特殊的高温高湿环境加速了蔬菜对钙的吸收,因此土壤容易造成钙素缺乏,钙是番茄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保护地番茄如果缺钙,番茄植株萎缩,上部叶片变黄,下部叶片保持绿色,生长受阻。幼芽变小黄化而死亡;幼叶面积减小,周围变褐,部分枯死;近顶部茎常出现枯斑,根粗短分枝多,花少脱落多,顶花易脱落;番茄果实果脐处变黑,形成脐腐。

    33、保护地番茄缺钙时应怎样补钙?

    答:(1)基施钙肥:进行土壤营养诊断后,若缺钙,应结合深耕,深施石灰肥料,避免一次施用大量的钾肥和氮肥,并多施有机肥,适时灌水,使钙处于容易被吸收的状态。

    (2)叶面喷施钙肥:叶面喷洒0.3%-0.5%的氯化钙水溶液进行速效补钙,每周2-3次。

34、棚室番茄生产中畸形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棚室番茄生产中出现畸形果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苗期氮肥施用过多、过量,地上部分营养过旺,根冠比例失调,容易形成茶色果。

(2)番茄花芽分化前后,遇到连续的6—8℃低温,呼吸作用消耗的养分减少,花中积累养分增多,心皮数形成较多而形成多心室畸形果。

    (3)番茄植株老化,温度低,光照差,花器与果实不能正常发育而形成尖顶果。

    (4)高温低湿,光照不足、花粉败育、受精不良、果胶含量少而形成空洞果。

    (5)植株吸收钙量不足,容易形成纵向及横向开裂与脐腐果。

    (6)摘除老叶过多、过量易引起果实着色不全。

   此外,使用激素浓度不当或重复使用以及植株营养不良,也会产生空洞果等。

35、怎样防治棚室番茄生产中畸形果的出现?

答:(1)合理施肥:番茄生育前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座果期必须平衡施足氮、磷、钾肥,座果高峰期喷洒5%过磷酸钙浸出液2--3次,能有效地防治脐腐病和裂果。

(2)番茄各生育期进行科学控制:幼苗旺长,可用多效唑控制旺长;及时整枝抹芽、疏花,摘除畸形幼果,打顶时保留2片幼叶,以免幼果灼伤,晴天上午10时左右对开放2--3天的雌花,用0.002%2,4-D水溶液一次性地蘸花保果。

(3)保温防冻:当寒潮来临前,大棚内番茄每行加盖草帘或架小棚保温;天气转晴时揭开覆盖物,增加光照面,提高光合强度和效率。以勤盖勤揭为宜。

    (4)大棚湿度不能过干或过湿。


六、棚室番茄主要病理性病害

36、番茄设施栽培中植株出现萎蔫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种情况是由于茎秆基部靠近土壤表面的地方出现了黑色病斑,导致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顺利输送到植株上部而形成萎蔫。这是由一种疫霉菌引起的根腐病。这种病菌喜欢高温高湿,容易通过伤口侵染。因此,在9月~10月份当大棚内的温度白天超过30℃,大水漫灌造成土壤较长时间潮湿,就很容易发生这种病害。特别是对于苗期徒长的植株,很多菜农都喜欢把茎秆基部多余的部分埋进土壤里,使其再生新根,这对植株的生长虽然有利,但病菌特别容易通过摘叶和掰侧杈造成的伤口侵染。另外一种萎蔫情况是茎基部没有病斑,根部表面也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剥开根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已经变成褐色。这种萎蔫大多数容易在连阴天后突然转晴时发生,开始是中午萎蔫,早晚恢复,逐渐全株死亡。特别是那些在连阴天前浇水的大棚,病情更重。这主要是由于连阴天造成土壤温度逐渐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下降,根部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功能减弱,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当晴天气温突然升高,地温提升相对较慢时,根系的水分吸收量不能满足植株的蒸腾时,就会发生萎蔫现象。发生萎蔫的植株如果得不到及时恢复,根部就会被病菌感染,形成根腐病。

37、防治番茄萎蔫的方法是什么?

答:对于疫霉菌引起根腐病出现的萎蔫用药剂防治效果比较明显,一般只需用雷多米尔600倍液灌根1次~2次即可。每株西红柿需灌药液2两左右。

对于阴天浇水不当引起根腐病的防治,最主要的措施是在连阴天后的晴天时,不能使棚内的温度升得太快,要把草苫放下一部分适当遮阴,降低棚内的温度,减少蒸腾量,使植株有一个恢复过程。一般中午棚内的最高温度不要超过25℃。另外,为了防治病菌的侵染还要用药剂灌根。一般所用药剂为50%多菌灵,使用浓度是500倍液。

38、番茄叶霉病的症状是什么?

答: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番茄叶霉病有逐年加重趋势,对番茄产量影响很大。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果实等。叶片染病时,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叶背面病斑上长出灰紫色至黑褐色的绒状霉层。条件适宜时,病叶正面也长出霉层。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全叶卷曲,植株呈现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嫩茎及果柄上的症状与叶上相似。老百姓俗称“黑毛病”。

39、番茄叶霉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答:叶霉病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5℃。一般气温22℃上下,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病源侵染和病害发生。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影响孢子的形成和萌发,不利于病害发生。温室、棚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常诱发叶霉病发生。

    40、怎样防治番茄叶霉病的发生?

    答:(1)选播抗病品种:选择抗叶霉病番茄品种,病害可以减轻30%以上。

    (2)尽最大可能消除菌源

精耕细作,及时清除前茬枯枝败叶,减少叶霉病菌源基数。

合理轮作,重病田不宜再种番茄,应与瓜类或豆类蔬菜轮换种植,间隔3年以上。

连年发病严重的温室和旧塑料大棚,在番茄定植前进行消毒处理,每亩地用1.5公斤硫磺粉,3.0公斤锯末粉,混合后分几处点燃闭棚熏蒸一夜。

    (3)加强管理:应加强温湿度管理,及时放风排湿,连阴雨天和发病后控制浇水,以破坏发病的生态环境。

    (4)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及老叶,以利于棚内番茄植株透风透光;发病严重的拔除病秧后,及时喷600倍4%农抗120进行全面保护。喷药时特别注意喷叶片背面,保证喷洒均匀、周到。

41、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症状是怎样的?

答: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保护地栽培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和青果。幼苗染病,病斑自叶片向主茎扩展,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导致幼苗萎蔫或折倒,高湿时病部产生白霉。成株期叶片受害,多从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高湿时叶背病健交界处长出稀疏白霉。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有不规则云纹,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42、番茄晚疫病是怎样传播危害的?

答:番茄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潜伏期为3-4天后会形成大量的孢子囊,孢子囊主要是通过雨水和气流进行传播。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如果防治不及时,会在短时间内大发生以致流行,几天内就会导致整棚番茄发病、枯死。新建保护地栽培的番茄晚疫病的侵染来源主要是露地番茄的病株残体。秋季由棚外传入大棚中,当落到植株后在水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再萌发,由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组织中去。晚疫病的发生一般先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然后由中心病株向四周扩散蔓延。因此,尽早发现中心病株并及时防治尤其重要。决定晚疫病能否发生流行的关键是湿度,在大棚中如遇阴雨天、无法通风,植株结露时间长,温度在20℃以下,会导致晚疫病的大发生。温度在18-22℃时,病菌可大量产生并成孢子,在20-23℃时菌丝在寄主组织中生长最快。反之,气温高、湿度小,病害不发生或发生轻。

43、如何防治番茄晚疫病的危害?

答:对晚疫病的防治要以防为主,减少病原物的侵染来源,尽量降低棚室的湿度,严格控制生态条件,防止棚内湿度过高,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立即施药防治。使用的药剂有:①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②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③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④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44、番茄病毒病的发病症状是怎样的?

答: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严重时棚室发病率达70%~80%,减产50%以上。病毒病常见的有花叶、蕨叶、条斑、混合侵染四种类型。以花叶型发病率最高, 蕨叶型次之,条斑型较少,而危害程度以条斑型、混合型最严重,甚至造成绝收,蕨叶型居中,花叶型较轻。

    (1)花叶型主要有两种症状:一种是叶片上有轻微的花叶或略显斑驳,植株不矮化、叶片不变形,对产量的影响不大明显;另一种有明显的花叶,叶片变得细长、狭窄、扭曲、畸形,植株矮小,落蕾落花严重,果实变小,果实表面呈花脸状,品质差,对产量影响较大。

    (2)蕨叶型:叶片呈黄绿色,并直立上卷,叶背面的叶脉出现淡紫色。由于叶肉组织退化,从而使叶片扭曲成线状,表现为蕨叶型,同时植株丛生,矮化、细小。

    (3)条斑型:叶脉出现坏死条斑或散生黑色油渍状坏死斑,然后顺叶柄蔓延至茎秆,初期表现为暗绿色凹陷的短条纹,后期变为深褐色凹陷的坏死条斑。果实上产生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并且这种褐色斑块只发生于表皮组织上。

    (4)混合型:症状与上述条斑型相似,但危害果实的症状与条斑型不同。混合型危害果实的斑块小,且不凹陷,条斑型则斑块大,且呈油渍状,褐色凹陷坏死,后期变为枯死斑。

    45、番茄病毒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

    答:番茄病毒病由多种病毒侵染所致,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病毒病的发生和气候条件关系密切,高温干旱易于发生和流行。春大棚和秋延后栽培的番茄病毒病的发生特点不同:春大棚番茄前期病毒病较轻,主要由病残体和种子内携带的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经移植定植等农事操作传播。进入5月份后,气温达20℃时,蕨叶和花叶病开始加重,这与此时黄瓜花叶病毒增加有关。棚室周围多年生杂草是黄瓜花叶病毒的越冬宿主,蚜虫是黄瓜花叶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凡棚室周围杂草多,棚室内蚜虫较重,春棚病毒病也可加重。一般雨季到来前,气温持续高于25℃,症状逐渐减轻。秋延后番茄病毒病比春大棚严重得多,主要症状为蕨叶和条纹病。由于此期天气高温干旱,日照强,秋番茄在育苗期间,经常由于土温过高而造成幼苗根系出现伤口,根、幼茎、叶片等也易被灼伤。加上暴风雨天气造成的植株伤口,这些均有利于存活于土壤病体中的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农事操作在幼苗间相互传播感染,种子上的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率也高于春棚。定植后8、9月份病害加重。蚜虫发育、露地作物病毒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不畅和施用未腐熟的有机化肥均可加重病毒病发生。

    46、如何防治番茄病毒病的发生?

答:(1)选用杭病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10~2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

   (3)实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4)栽培防治:加强定植后栽培防治措施,如适时播种,适时早定植等。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

    (6)早期防蚜:尤以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及时喷药,治蚜预防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可选用20%菊马乳油2000倍液及1%过磷酸钙或1%硝酸钾作根外追肥,均可提高耐病性。

47、番茄早疫病的发病症状是怎样的?

答:番茄早疫病主要为害苗期和成株期的叶、茎、花、果。叶片染病呈灰褐色近圆形病斑,具同心轮纹,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叶自下而上发展。茎多从分枝处侵染发病,形成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果实染病形成褐色凹陷病斑、有轮纹。病斑均产生墨绿色至黑色绒毛状霉层。

48、番茄早疫病是怎样传播危害的?

答:番茄早疫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体遗留于栽培地中,也可附在种子上越冬。病菌借助气流或水流传播,由皮孔、气孔或表皮直接侵染。高温高湿利于发病。田间气温15℃,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病,气温20-25℃,多雾或连阴天病情发展迅速。

49、如何防治早疫病的危害?

答:(1)选用抗病品种。

(2)清洁田园,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3)种子进行杀菌消毒。

(4)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性。温室栽培注意上午浇水,并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出现。

(5)发病前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9天喷一次,连喷2-3次。

(6)茎部病斑可用高浓度药液涂抹,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以及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倍液,用毛笔沾药液涂在茎部病斑处,每7-8天一次,连涂2-3次。

50、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症状是怎样的?

答:苗期发病初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至幼茎,溢缩变细。成株期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出现淡黄褐色病斑,逐渐向内扩展成呈V字形病斑。茎部发病先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成椭圆形淡褐色大斑,严重时绕茎一周,病斑以上枯死。果实受害,多从幼果与花瓣粘连处开始,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展后可及全果褐腐。病健交界处明显,发病后期病部均产生灰褐色的霉层。

51、番茄灰霉病是怎样传播危害的?

答:番茄灰霉病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灌水或雨水传播,从伤口或衰败的器官等处侵入。低温高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其中湿度为发病的主要因素,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1-23℃,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发病严重。另外,种植过密、生长过旺、通风不良、低温高湿都易发病。

52、如何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危害?

答:(1)科学放风:上午保持棚温较高,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降低棚内湿度,减少昼夜温差,减少结露。

(2)加强田间管理:避免阴天浇水,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灌水。发现病果、病叶及时摘除,集中进行深埋。

(3)蘸花时可加入0.1%的速可灵防病。

53、番茄青枯病的发病症状是怎样的?

答:一般在花期表现症状。先是顶端叶片开始萎蔫下垂,按着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发病初期白天凋萎,早晚复原,病叶变浅绿,后期不再恢复而枯死,叶片不易脱落。茎基部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潮湿时,病茎上常出现水渍状褐色条斑,纵切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折断病茎,挤压或保湿后有乳白色粘液溢出。

54、番茄青枯病是怎样传播危害的?

答: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侵染维管束所致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或直接在土壤里进行腐生生活,随雨水、灌水、农具及农事操作传播。病菌由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植物体内,在维管束内繁殖,并顺导管液流上升扩散,破坏或阻塞导管引起番茄缺水发生萎蔫。高温高湿易诱发青枯病发生。

55、如何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危害?

答:(1)选用抗青枯病品种。

(2)培育壮苗。

(3)夏秋育苗进行遮阳网覆盖。

(4)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0.3-0.5升,8-10天一次,连灌2-3次。

七、黄瓜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

56、什么是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

答: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是按照作物需水、需肥要求,根据土壤墒情和养分状况,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施肥方法。本地温室大棚黄瓜生产中已在应用这项新技术,既节约成本又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57、使用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有什么好处?

答:(1)提高水的利用率:系统全部由管道准确地、适时、适量向作物根层供水,并可根据需要对作物进行局部灌溉施肥。一般较地面灌溉省水1/3-1/2、比喷灌省水1/4-1/7,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比畦灌每亩每季节水80-128立方米,水的利用率提高。

(2)减少肥料淋失,提高肥效:滴灌施肥大多集中在根层附近,易被作物吸收。保护地滴灌施肥氮肥利用率57-65%、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0—40%和70-80%,比畦灌冲肥节肥35-50%。

(3)节肥、省工:滴灌施肥减少了灌溉、施肥的劳力投入,由于棚内空气湿度显著降低,减少了农药和防治病害的劳力投入。保护地蔬菜栽培采用该项技术比畦灌冲肥平均每年每亩节约投资450元。

(4)有效改善棚内环境:保护地采取膜下滴灌,棚内空气湿度显著降低,比畦灌棚内空气湿度降低8.5-15个百分点.同时棚内气温提高2-4ºC,地温提高1.05ºC。

(5)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滴灌浇水均匀度90%以上,注入水分少,土壤疏松、容重小,空隙适中,比采用沟灌土壤总空隙度提高4.75%。土温较高,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和作物养分的吸收。

(6)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土壤:微灌施肥系统利用低压管道输水,将管道埋设于地下,能适应各种地形条件,或减少土地占压。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入渗率,通过调节灌水器出量和灌水时间,既不产生地表径流,又不产生根层下的深层渗漏,使作物根层经常保持适宜作物生长的水分。

58、应用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应注意啥?

答:(1)肥料应选择滴灌专用肥或速溶性肥料品种,不能完全溶解的要先滤除未溶解颗粒后再倒入施肥罐。

(2)当系统正常运行后,再向施肥罐内注肥。防止施肥速度过快或过慢造成施肥不均或施肥不足。

(3)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应打开过滤器下部的排污阀排污,施肥罐底部的残渣要经常清理。

(4)每次运行,须在施肥完成后再停止灌溉。施肥是否完成可通过滴灌专用肥的颜色变化来确定,也可通过滴头流出水样的电导来确定,当电导恢复灌溉水原值,说明施肥已经完成。

(5)灌溉施肥过程中,若发现供水中断,应尽快关闭施肥罐上的阀门,以防止肥液倒流。

(6)铁质施肥罐不用时最好注满清水,以防生锈。

(7)施肥后,应继续一段时间灌清水,以防化学物质积累堵塞孔口。

(8)每一灌溉季节过后,应将整个系统妥善保管,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八、黄瓜生长特性、设施类型及茬口

59、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怎样的?

    答:(1)温度:黄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32℃,不耐低温,在10~13℃时,植株生长缓慢,在5℃时,植株生理机能失调,如遇到0℃以下的低温,植株会冻死。 种子在低于12℃情况下不能发芽,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但种子经过-2~-6℃的低温处理后,则在10℃时也能发芽。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如温度高于20℃,经过26天便进入开花期,温度在20C以下时,约需37天才能进人开花期。

   (2)日照:  属短日照植物。但品种不同对日照要求也不同,一般在较长或较短的日照条件下均能开花结果。但幼苗期间,在短日照和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可使雌花的着生节位降低和增加雌花的数目,并可促使提前开花结果。黄瓜的果实膨大需要较强的光照。

    (3)水分:  黄瓜叶片大而多,蒸腾作用强,黄瓜又是浅根性作物,大量侧根分布在表土层,因此,对水分要求较高。黄瓜不耐干旱,所以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70%~90%。但土壤水分不能过多,过多会影响根系生长。空气湿度过大,也易发生病害。

    (4)养分:黄瓜在整个生育阶段,生长迅速,光合作用强,特别是生长盛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然而,各个发育阶段对肥料要求有所不同。幼苗期耐肥力弱,而且对肥料的浓度十分敏感,必须采取轻施勤施的方法,并以氮肥为主。到了结果期,需要氮、磷、钾三种肥料混合使用。

     (5)土壤: 黄瓜种植在肥沃的壤土上最为适宜。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砂壤土或砂土也能使黄瓜早熟高产。在粘性重的泥土上栽植黄瓜,因通透性差,产量会有所影响。

60、黄瓜设施栽培形式主要有几种?

答:黄瓜进行设施栽培主要有塑料大中棚栽培及温室栽培两种。其它设施如阳畦等形式主要用于育苗,小拱棚主要用于早春栽培,仅在苗期与露地栽培有所不同。

61、黄瓜进行设施栽培分为几种茬口?

答:塑料大中棚主要分为早春和秋延后两茬栽培形式,早春茬一般1月下旬一2月上中旬育苗,2月下旬一3月上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采收,一般亩产量6000公斤以上。秋延后茬一般7月下旬一8月上旬育苗,8月中旬一9月上旬定植。10月上旬开始采收,一般亩产量5000公斤以上。温室栽培主要分为秋冬茬、越冬一大茬、早春茬三茬栽培形式。秋冬茬黄瓜一般8月份播种,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上旬采收,亩产量6000公斤以上;越冬一大茬一般10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中旬左右定植,12月下旬采收,一直到第二年6月拉秧,本地栽培主要茬口,一般亩产1000公斤以上;早春茬一般11月中旬-翌年1月份播种,1月上旬-2月中下旬定植,3月上旬-3月下旬开始采收,亩产量8000公斤左右。


九、冷棚黄瓜栽培技术

62、黄瓜大中棚春早熟栽培选用什么品种?

答:应选用耐寒性强、早熟性好、抗病、丰产的品种,如津优一号、津春3号、津绿3号等。

63、黄瓜春大棚早熟栽培什么时间定植好?

答:大棚内10cm土层的温度稳定在10℃以上,棚内白天气温高于20℃以上的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夜间的最低气温不低于3℃时才可以定植。天津地区定植期因覆盖保温措施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不同时间:

(1)大棚内加双膜(一般为地膜或旧大棚膜)并且有火炉或电热线加温的一般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定植。这种栽培方式成本高、风险性较大,但产值较高。

(2)仅有双层覆盖没有火炉加温设备的大棚一般于3月15-20日定植,遇到特殊低温的天气可以采用加炉火及其它加温的应急方法。

(3)单层覆盖且无加温设施的大棚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定植。

64、黄瓜秋大棚栽培选用什么品种?

答:应选用抗病性强、丰产、长势好的品种,本地一般选用津优一号、津春4号、津春五号和津优四号等

65、黄瓜秋大棚栽培什么时间播种、定植好?

答:本地区黄瓜秋大棚栽培的适播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一般采取直播的方式。

66、黄瓜秋延后大棚栽培如何进行温湿度调节及肥水管理?

    答:(1)高温期:从播种到9月上、中旬,黄瓜正处在幼苗期至根瓜共长阶段。此时,高温且仍有降雨,除棚顶扣膜外,四周敞开大通风,起到凉棚降温防雨作用,下雨时可将薄膜放下来,雨停后立即打开,如遇特殊年份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防止畦内积水,造成根系窒息而死。雨后天晴及时浇水,起到凉爽灌溉的作用。

    (2)温和期: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秋延后大棚黄瓜生长旺盛时期。白天要加强通风换气,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5~18℃。外界气温15℃以上时,不能关通风口。进入结瓜期,肥水供应要充足,一般是以水带肥,化肥和粪稀交替使用,化肥以尿素、复合肥为主。但要小水勤浇,肥料要勤施少施,严禁大水漫灌。在这个阶段,还可以进行叶面喷肥,特别是连续阴雨天,根外追肥可保证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其配方为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及各种营养素如喷施宝等。

   (3)低温期:进入10月中旬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此时随着气候的变化,逐渐减少放风量。白天保持25℃左右;夜间维持在15℃左右,低于13℃时,夜间不留风口,封闭大棚,保证足够的温度,满足黄瓜生长的需要,尽量延长生长期是管理的关键,特别要注意初霜的侵袭。本地一般在10月中旬来第一次霜冻。这个阶段黄瓜生长缓慢,对肥水的要求相对减少,为降低棚内湿度,严格控制浇水,一般10~15天浇一次。

   (4)协调瓜秧生长:秋棚黄瓜生长期短,结瓜期只有40多天。因此早期以促秧为主,培育壮苗,多分化花芽。结瓜初期,以主蔓结瓜为主,12节以上侧枝摘除,腰瓜后适当留3~4条侧枝,每侧枝留一瓜一叶摘心,达到主侧枝同时结瓜的效果。结瓜后期适当摘除底部老叶、病叶,减少养分消耗,保证瓜条生长的需要。

     为增加雌花的数量,可采用生长激素乙烯利处理。一般在幼苗长至一大叶一心时,用浓度为100ppm的乙稀利喷黄瓜植株,隔2天喷一次,共喷3次。要注意浓度大小,浓度过高出现花打顶,生长缓慢;浓度过低效果不明显。必须在早晨使用,避免中午高温喷洒产生药害。


十、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67、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选用什么品种?

答:越冬茬栽培黄瓜品种,要求根瓜节位低,瓜码密,对低温适应性强,耐弱光,在温度偏低的条件下瓜条生长速度较快,抗病性强等。本地一般可选用品种有:津优2号、津优3号、津优31号、津绿3号、津春3号、长春密刺、新泰密刺、中农5号、中农13号等。

68、温室秋冬茬栽培选用什么品种?

答:秋冬茬黄瓜苗期高温多雨,后期低温寡照。黄瓜生长期间,日照由长变短,由强变弱,温度由高变低,所经历的条件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黄瓜相反。选用的品种必须耐热又抗寒,长势好,抗病性强。而且应表现为中后期产量较高。本地常用的品种有:津春2号、津春5号、津优1号等。

69、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选用什么品种?

答:选用品种应具有耐低温又耐高温、耐弱光又耐高湿、第一雌花节位低、主蔓可连续结瓜且结回头瓜能力强、前期产量高而且集中等优点。一般以津优2号为专用品种。本地温室黄瓜以此茬栽培为主。

70、温室秋冬茬黄瓜什么时间播种、定植好?

答:秋冬茬黄瓜育苗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播种早了容易造成秧苗徒长和发生多种病害;播种太晚,在冬前较好光热条件下培养不起壮株,严冬到来后就可能失掉拿产量的机会,本地一般是8月份播种,9月上中旬定植。

71、日光温室黄瓜越冬茬栽培什么时间播种、定植好?

答:越冬茬黄瓜一般苗龄为35天左右,定植后约35天开始采收。本地正常播期为9月下旬-10月上旬,此期播种有利于培育壮苗及嫁接伤口愈合,在严冬到来以前可以搭好丰产架子。定植期为11月上中旬。

72、温室黄瓜育苗土如何配制?

答:育苗土用4-5年没种过瓜类蔬菜的肥沃园土6份,经过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份反复混匀配成,并在过筛后,每方育苗土中加入三元复合肥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草木灰5公斤、2.5%敌百虫60克、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80克。

73、温室黄瓜怎样整地施肥?

答:温室黄瓜生产中一定要施足底肥。底肥应以腐熟的鸡粪、猪粪为主,施入圈肥和粪稀时可适量掺入铡碎的鲜稻草、充分腐熟的麦糠、稻壳等。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5000公斤, 30~50公斤磷酸二铵或复合肥40~50公斤或饼肥200公斤。底肥多时宜撒施,底肥较少时可2/3撒施、1/3沟施。地面撒施后深翻2遍,再按行距开沟,将剩余肥料施入沟里,与土充分混匀,然后在沟里浇大水、造足底墒。越冬茬黄瓜栽培一般采取大小垄,小行距60厘米,大行距80厘米,株距30厘米,亩栽3300~3500株。

    74、温室黄瓜怎样嫁接好?

答:黄瓜嫁接栽培,既可以抗重茬避免枯萎病危害,还有利于防治疫病。同时用黑籽南瓜做砧木,根系发达,抗逆性极强,有利于吸收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生长旺盛,有利于保证黄瓜的稳产,高产。

(1)嫁接方法的确定:黄瓜嫁接首先要有一个理想的砧木,当前用黑籽南瓜占我们目前黄瓜嫁接砧木的80%,嫁接方法也有多种,如斜插接、劈接、靠接等。本地多采用成活率较高,操作比较简单的靠接方法。     

(2)浸种催芽:黑籽南瓜种子休眠约120天左右,故当年生产的种子发芽率低、出芽也不整齐,最好用隔一年的种子,黑籽南瓜种子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通常将种子浸泡8个小时,然后放在30-33°C的条件下催芽。24小时即可发芽,36小时全部出齐时播种。黄瓜种子浸种催芽则按常规方法进行。    

(3)播种:播种期视苗龄长短和定植期而确定。温室黄瓜要掌握10月上旬至1月上旬育苗,大棚黄瓜要在2月上中旬育苗,黄瓜种子要比黑籽南瓜早播5-7天,南瓜出苗后要适当控制水分以防徒长。     

(4)嫁接方法:黄瓜苗15天左右,长到一个半真叶时用靠接法开始嫁接,首先用竹签挖掉南瓜苗的生长点,再用刀片在南瓜幼苗上部距子叶约1.5厘米处向下斜切一个35度左右的口,口深为茎粗的三分之二左右,再用刀片将黄瓜上部距子叶约15厘米处向上斜切一个35度左右的口,深度也是茎粗的三分之二左右。两瓜苗切好后随即把黄瓜苗和黑籽南瓜苗的切面对齐,对正嵌合插好,切口内不留空隙,然后用塑料夹子固定好。     

75、温室黄瓜嫁接后怎样管理?

答:(1)保温保湿:嫁接后将苗子移在营养钵里,摆放在苗床中。嫁接后的温湿度管理对伤口迅速愈合十分重要,嫁接苗要扣上小拱棚,以便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白天要保持在23-30℃之间,夜间保持在15 -20℃之间,地温要达到23-28℃。嫁接后三天内要在棚膜上覆盖草苫或遮阳网遮光,避免强光直射造成幼苗失水萎蔫。三天后逐步揭开草苫或遮阳网,延长光照时间,同时要适当通风,每天中午用喷雾器喷一次水,使空气湿度要达到90%以上,有利于伤口愈合和缓苗,直到秧苗见光后不萎蔫时停止喷水和遮光。     

(2)断根:秧苗长到两叶一心时,即在嫁接后的10-13天用刀片将黄瓜幼苗茎在接合处的下方切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秧苗移动。

(3)防病:当嫁接苗15天左右时喷一次百菌清500-800倍液早期防治霜霉病,同时摘掉固定夹子。

76、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定植后如何管理?

     答:(1)缓苗期:定植后应密闭保温,尽量提高室内温、湿度,促进新根生长,以利于缓苗。一般白天以25℃—28℃,夜间以13℃—15℃为宜。

    (2)初花期:在管理上应适当加大昼夜温差,以增加养分积累。白天超过30℃从顶部通风,午后降到20℃闭风,一般室温降到15℃时放草苫。

    (3)结果期:结果期温度仍实行变温管理,由于这一时期日照时数逐渐增加,光照由弱转强,室温可适当提高,白天保持25 —28℃,夜间15℃—17℃,在生育后期应加强通风,避免室温过高。此期大量结瓜。植株养分消耗多,必须加强水肥管理。每次结合浇水随水冲施复合肥15—20公斤。

77、温室黄瓜栽培应该如何落秧?

 答:由于受设施高度的限制,黄瓜无限生长势必受到影响,落秧能使叶片均匀分布,保持合理采光位置,维持最佳叶片系数,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可以使生长势加强,结瓜期延长。落秧时掌握以下要领:

(1)落秧时间: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无叶茎蔓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时候要及时落秧,落秧宜选择晴暖午后进行,这样不易损伤茎蔓。切记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浇水后落秧,以免损伤茎蔓,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落秧的要领:当黄瓜秧长到一米七、八的时候就可以落秧了,将缠绕在茎蔓上的吊绳松下,顺势把茎蔓落于地面,切忌硬拉硬拽,茎蔓要有秩序地向同一方向逐步盘绕于栽培垄的两侧。盘绕茎蔓时,要顺茎蔓的弯向把茎蔓打弯,不要硬打弯或反方向打弯,避免扭裂或反方向折断茎蔓。开始落蔓的时候,茎蔓较细,间隔时间应短,绕小圈,茎蔓长粗后,落蔓时间间隔应稍长,绕大圈,可一次性落茎蔓的1/3~1/4。

(3)落秧与防治病虫害结合:注意防止黄瓜被病菌感染,若遇病蔓,用剪刀贴着主干把它剪下去。因为主茎水份特别少,三天以后伤口就自行愈合了。如要留下叶柄,则黄瓜秧就容易染病。

(4)落秧高度决定留多少叶片,冬季光照不太强的时候,需留十四片叶以上;要是光照强了,可留十二片叶。

78、温室黄瓜进行膜下暗灌的方法和作用是什么?

答:在温室黄瓜栽培中,常因浇水方法不当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影响,导致黄瓜霜霉病暴发、化瓜增多、坐果率下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通过膜下暗灌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膜下沟灌的方法:温棚黄瓜栽培行为南北向。前茬蔬菜收获后进行土地翻耕,然后规划成宽行90一110厘米,窄行30—40厘米的小区,并在窄行内开深50厘米左右的施肥沟,集中每亩施入有机肥5000公斤,同时混入磷酸二铵20公斤,生物钾肥15公斤,施肥后灌水一次,第二天埋沟压实,整成高20—25厘米的栽培畦,畦面宽40一45厘米,耧平整细。在两畦间搭小拱架杆,架杆要坚固,然后覆膜,只在水渠一侧留一进水口,每隔二行留一操作行。

    (2)膜下沟灌的作用:一是节水节电。二是有利于调节棚内的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特别是霜霉病的发生危害。三是有利光线传导,光照明显优于普通灌溉;四是膜下沟灌的畦侧面能被阳光照射,或反射光的照射,土温高,微生物活性大,植株生长良好。

   (3)膜下沟灌的效果:据调查膜下沟灌较对照浇水次数少5次,节电26元(实用面积286平方米),黄瓜长势强,株高、茎粗、须根数、单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O.8厘米、O.2厘米、1.8条、30克。且霜霉病推迟发生15—20天,发病率较对照降低30%一50%

79、温 室黄瓜增施二氧化碳有什么作用?怎么做?

答:日光温室经常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一般低于300ppm,远远满足不了黄瓜光合作用的需求,因此,在温棚黄瓜生产中,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十分重要。

(1)二氧化碳的增产依据:温棚黄瓜增施二氧化碳后,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促进了叶绿体的光化学活性和光合效率,从而增强了黄瓜的生长势,使黄瓜产量大幅度提高。温棚黄瓜增施二氧化碳后可以增产30%以上。

(2)二氧化碳的定量制取:一般每平方米温棚每天投放4.5克的碳酸铵与7.6克的浓硫酸,可使棚中二氧化碳浓度满足黄瓜生长发育的需要。

     (3)二氧化碳的增施方法:采用碳酸铵和浓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时,首先应将浓硫酸稀释,稀释方法为:将1份浓硫酸慢慢倒人3份水中,边倒边搅拌,切勿反倒,否则会引起爆炸。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时间为晴日上午9:00--10:00,10:00后开始放风;棚中二氧化碳发生器每隔10--15米均匀吊挂在黄瓜生长点以下20厘米处,以确保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尽可能一致。

    (4)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据试验,每日向温棚补充1500ppm的二氧化碳,使棚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600—1700ppm时,黄瓜主枝长、一级侧根数、主蔓长、单株总蔓长。

(5)注意阴雨雪雾天气不能施用二氧化碳。

80、冬季温室黄瓜生产中怎样补光?

答:(1)经常打扫、清洗棚膜,白天应尽量避免覆盖以增加透光率。

(2)将镀铝聚酯反光幕张挂在日光温室操作道南侧,以增强光照强度。

(3)在连续阴雨或降雪天气时,用专用灯、白炽灯、荧光灯进行人工补光,最好使用温室专用阳光灯进行补光。温室专用阳光灯是根据作物的光合作用、光形态建成反应、光周期调节对光波的选择性吸收而开发研制的温室大棚专用光源。每支阳光灯有效作用面积约17平方米。正常天气每天补光4小时,早晚各2个小时。连阴天每天白天补光10-12个小时,即收到良好效果。


十一、黄瓜栽培常见生理病害

81、黄瓜育苗期常见生理障碍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黄瓜生理障碍,是不科学的管理措施或管理技术失误造成黄瓜植株生长异常的现象。生理障碍与生理病害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基本上不需要化学药剂治疗。黄瓜生产中易出现僵苗、烧根、徒长、沤根、降落伞状叶等几种生理障碍。

(1)僵苗:幼苗生长发育过度受到抑制,表现为幼苗矮小,叶片小、薄,颜色淡,茎细,根小,新根发生少,花芽分化不正常,开花少,定植后易出现花打顶现象。

产生原因:温度太低;长期阴天;苗期水分供应不足;养分缺乏,生长控制过分。

预防措施:密切注意温室大棚的温度管理,晴天棚室通风的温度范围24℃~28℃,阴雨天可少开或不开放风口;育苗畦或营养钵在种子播前3天~5天一定要浇足、浇透;一定要施足腐熟有机肥,使幼苗快速生长,形成壮苗;喷0.4%尿素加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2)烧根:根少且发育不良,根的颜色变为淡褐色或褐色。

产生原因:因育苗床上肥料过多或使用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土壤盐离子浓度过高所致。

预防措施:育苗床施肥要适量,不可过多;苗床土和肥料要掺和均匀;使用有机肥时一定要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追肥时一定不要超过每亩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15公斤,且撒施均匀;如发生烧根,可适当浇水,缓解土壤浓度。

(3)徒长:黄瓜徒长是育苗期常发生的现象。表现为:幼苗纤细,节间长,叶片大,叶薄、色稍淡、叶柄和茎柔嫩、易折,根系发育不良,根条数少,根小。这类苗容易受病害浸染,抗冻、抗热性弱,花分化少,易化瓜。定植后成活率低。

发生原因:温度过高,放风不及时;光照不足,特别是阴雨天或草苫晚揭早盖;夜温高;基肥或营养土氮肥过多;水分多;密度过大。

预防措施:每天棚室温度达到32℃时一定要放风,注意放底脚风;增加光照,对草苫要早揭晚盖或在棚中增加反光幕;当下午棚温达到24℃时再关闭棚室门窗;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要稳氮、增磷、补钾,施微肥;浇水不可太多、太勤;扩大株距、行距。要间苗和分苗,适当稀植。育苗时最好采取营养钵单株育苗;喷洒50ppm的多效唑控制徒长。

(4)沤根:根的颜色变为褐色或黑色,严重腐烂,地上部分表现萎蔫,直至死亡。

产生原因:浇水不当,浇水时浇水量太大; 地温或气温过低,蒸发慢;通风不好;土壤粘重,质地差。

预防措施:适当浇水,苗床不干不浇;做好棚室的通风工作,特别是低温时期,应抓住晴暖天气通风;苗床土质差时可以按照适当比例掺匀沙壤土,或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5)降落伞状叶:新叶叶尖黄化,逐渐过渡到叶片失绿黄化,慢慢发展为枯死,叶片中央部分凸起,周围下卷,严重时封顶。

产生原因:棚温散热不及时,闷热;新叶缺钙;植株发育不良。

预防措施:注意保持棚室的气体交换,以促进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喷施一定量的钙肥;注意配方施肥,加强管理,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82、什么是黄瓜花打顶?棚室黄瓜栽培如何防止出现花打顶现象?

答: 在冷凉季节种植的黄瓜,经常会出现花打顶现象,即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出现花抱头现象。花打顶不仅会延迟黄瓜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产生原因:

(1)烧根花打顶:由于定植时穴施或沟施的有机肥过量,且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高,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导致根尖成铁锈色或枯死,使根系吸收困难而产生花打顶。

(2)沤根花打顶:当棚室内的地温低于10℃,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75%时,黄瓜根系生长受限,导致沤根,从而出现花打顶现象。

(3)因夜温低于10℃,会导致叶面凹凸不平或皱缩,植株矮小而出现营养障碍型花打顶。

(4)伤根花打顶:有少量瓜苗或植株根系受到伤害,长期未能恢复,造成植株吸收养分受抑,出现花打顶。

    防治方法:

(1)对于烧根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使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65%以上,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2)对于沤根型花打顶,应将棚室地温提高10℃以上,当发现根系出现灰白色水浸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必要时可扒沟晒土。同时,摘除结成的小瓜,保秧促根。当新根长出后,即可转为正常管理。

(3)对于夜温低而导致的花打顶、要设法提高夜温,前半夜气温要求达到15℃,后半夜保持在10℃上下即可。

(4)对伤根造成的花打顶:中耕时要尽量少伤根,以提高根系活力。

83、设施栽培黄瓜易发生那些生理性病害?

 答:设施栽培黄瓜易发生肥害、缺素症、畸形瓜、苦味、涩麻、激素中毒、药害等几种生理性病害。

(1)肥害、缺素症:肥害及缺素症是施肥不当引起的黄瓜生理性病害。由于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大造成叶片盐分积聚时取出根系可见根已变锈,根尖钝;叶部叶片边缘或叶脉间仍为绿色,进而干枯,病部和健部界限清晰是氨气积累危害的表现。在瓜苗定植前施入未腐熟的鸡粪,鸡粪排出大量氨气到已扣棚密闭的温室中,最易产生瓜苗氨害,主根受肥烧则瓜苗表现新叶烂边,缺铁形成黄边叶,叶片黄化。缺锌上叶发黄。缺镁下叶发黄。缺锰下部叶片似降落伞。缺硼上部叶片深绿,增厚卷缩。

     (2)畸形瓜:黄瓜畸形瓜主要有细腰瓜,大肚尖嘴瓜、弯曲瓜。光照、湿度不适宜,土壤养分水分供应时足时缺,导致植株同化产物的积累供应不均匀形成细腰瓜,开花坐果前植株缺硼,雌花子房发育不充分,从幼瓜开始就细腰;雌花授粉不好或时间过迟,则授粉的先端先膨大,加上果实膨大前期营养供应不足或遇干旱,形成大肚尖嘴瓜,单性结实黄瓜,也易出现大肚尖嘴瓜;而昼夜温差过大,夜间结露多,幼瓜不同部位挂露的轻重和时间长短不一致,使不同部位膨大速度差别较大形成弯曲瓜;在磷肥施的较多及坐果期逢干旱时,易出现粗短无光泽的瓜条。

     (3)黄瓜苦味、涩麻:苦味、涩麻黄瓜外观表现与正常商品黄瓜一样,但生食时口咸涩麻味苦,且花头和蒂头苦味强于中间部分,熟食时又无差异。原因是氮素过多,水分不足,低温条件下形成苦瓜素,导致瓜条苦味。

    (4)激素中毒、药害:温室黄瓜使用增瓜灵、坐瓜灵、防落素等激素制剂,易导致植株生长停滞,叶片增厚、变脆,叶色黑绿,瓜条粗短,畸形瓜多的症状。而粉锈宁、代森锰锌、乙磷铝、菌粉净等药剂则易在黄瓜上产生药害。

 84、如何预防设施栽培黄瓜的生理性病害?

答:(1)针对肥害、缺素症类型生理性病害,要及时诊断,不过量施用肥料,缺什么补什么,叶面喷施浓度以0.1-0.3 %为宜;做到科学施肥,以秸秆肥、腐熟的家禽畜粪等有机肥为主,施足底肥,配方使用化肥,及时叶面喷施复合营养液。

    (2)针对畸形瓜类型生理性病害,做好温室温度、湿度、光照、水气的调节,达到适宜黄瓜生长发育的需求。在雌花坐瓜后及时检查,尽早摘除畸形瓜,减少养分消耗。

    (3)针对黄瓜苦味、涩麻类型生理性病害,要避免不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长期高于30℃或低于13℃的温度,避免室内湿度过大过小,使温湿度适宜黄瓜生长范围,加大昼夜温差。

(4)针对激素中毒、药害类型生理性病害应注意在使用激素时,应先少量试用后再应用,并弄清使用的激素类农药有效成份,避免相同成份混配而致浓度过大产生中毒。为避免药害发生,应以物理、生态防治为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次数,降低施用浓度,谨慎使用黄瓜敏感农药。

85、设施栽培黄瓜化瓜的原因是什么?

答:( 1)品种因素:不同品种对肥水要求不同,化瓜率也不一样:

     (2)高(低)温引起化瓜:白天气温高于32℃,夜间高于18 ℃,黄瓜正常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骤增,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同时在高温条件下,雌花发育不正常,容易出现多种形状畸形瓜。相反,连续阴天、持续低温使黄瓜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根系的吸收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营养不良也易引起化瓜。

     (3)二氧化碳浓度低引起化瓜:棚内夜间二氧化碳浓度可高达500ppm,而日出2小时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后,使温室内二氧化碳下降到150ppm以下,远不能满足黄瓜正常生理需求,影响到黄瓜植株制造养分,造成营养不良而引起化瓜。

    (4)密植引起化瓜:种植密度大化瓜率高,主要是根系集中于地表,众多根系吸收营养.造成耕作层养分缺乏。另外地上部蔓叶透光、通风性降低,植株生长势衰弱而引起化瓜。

     (5)水肥对化瓜的影响:光合作用离不开水,同化物质的运转也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如水、肥供应不足,光合产物减少可引起化瓜。若施肥不当,氮肥用量过多,营养生长过旺,消耗大量养分也可引起化瓜;棚内湿度过大.黄瓜霜霉病发生严重,导致植株长势衰弱,化瓜较多。

    (6)采收过晚引起化瓜:一般来说,黄瓜从开花到采收约需7-10天,到期要及时采收,否则老瓜夺去大量养分,引起植株上部化瓜。

    (7)育苗技术不当引起化瓜:苗期温度、湿度、肥、水控制不科学,如过分干旱、低温,育出的苗“花打顶”,入棚后管理不善,雌花分化过多,形成花、幼瓜争夺养分易引起化瓜。

   86、防治黄瓜化瓜的方法有几种?

    答:(1)品种选择:选择化瓜率低的品种。

    (2)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勤中耕促进根系生长,确保植株健壮生长。

    (3)及时采收:下部瓜条达到上市要求应及时采收,以免与上部瓜争夺养分,促进上部幼瓜迅速膨大。

    (4)湿、温控制:按照黄瓜生理要求控制棚内湿受和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

(5)补充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同化产物的转移。

    (6)叶面施肥:叶面喷洒尿素加二铵加水,按1:15:150的比例混合后,在太阳下晒3—4天,浸出液成酱红色后,滤出渣后加水200份稀释后,喷于叶片正、反面及地上茎蔓,间隔5-7天连续喷洒2~3次;叶面喷洒0.3%硫酸亚铁液,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喷洒O.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增产明显。

    (7)喷施座瓜灵:在黄瓜蕾期用座瓜灵100倍液对蕾喷雾,既可有效控制化瓜.又能明显增产

87、温室大棚黄瓜常见药害症状有几种?

答:(1)叶片出现斑点、失绿或者变形,如多菌灵喷施雾点过大,叶片易呈现乳白色不规则斑点;百菌清过量施用上部叶片叶脉失绿;苗期喷用马拉硫磷浓度过大叶片产生畸形。

(2)造成叶片干枯或者死亡,如苗期喷施辛硫磷乳剂或误用除草剂。 

    (3)致使叶片皱缩,叶面积减少,如施用激素浓度过大。 

    (4)瓜条变短粗,外观形态差,商品价值降低,如施用多效唑浓度偏高。 

   88、如何避免温室大棚黄瓜发生药害? 

答:(1)实行轮作换茬:凡有条件的地方,每年的黄瓜种植要更换大棚地点,使其常种常新,减少病害感染途径。

(2)科学配用农药:对症用药如霜霉病宜用乙磷铝、瑞毒霉等药;白粉病以用粉锈宁为好;如蚜虫和霜霉病同时发生,可将吡虫啉或奇克和瑞毒霉混合配用,可达兼治的目的。 

    (3)注意施药质量:一是乳剂、粉剂、油剂,要严格按照不同类别所要求的方法和浓度施用;二是喷施的雾点要均匀,切忌重复喷施;三是交替施用不同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切忌盲目加大药量和浓度。 

   (4)缓释解除药害:对已经发生药害的黄瓜一可喷施赤霉素(九二0),浓度为30—50毫克/千克;二可喷用白糖水,浓度为100倍液;三可喷抗病威或病毒K 500倍液。


十二、棚室黄瓜栽培主要病害防治

89、日光温室黄瓜发病有什么规律?

答:日光温室的高湿条件是黄瓜多种病害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因素,但不同的温度条件与高湿结合时,会使黄瓜发生的主导病害不一样:(1)低温阶段(12月中旬到翌年2月上旬)发生的主导病害是细菌性病害,包括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缘枯病等。(2)中温阶段(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翌年的2月到4月上旬)普遍发生的主导病害是黄瓜的霜霉病,在个别温室还会发生黄瓜蔓枯病,在覆盖地膜的温室还会发生黄瓜白粉病。(3)高温阶段的主导病害是炭疽病。

90、冬季棚室黄瓜细菌性病害有几种?

 答:现在棚室栽培黄瓜,由于人为地创造了增温、保温条件,避过了灾害性气候,加速了生长进程,实现了早熟、高产的目的。这种温室特定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为病菌的发育与流行提供了适宜条件,尤其是初冬季节棚室黄瓜极易感染细菌性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背面呈水浸状褪绿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多角形的褐色斑,病叶背面无菌脓。

  细菌性缘枯病危害叶、果实、茎、卷须,叶部染病在气孔附近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时产生大型水浸状斑。叶柄、茎、卷须上病斑也呈水浸状,褐色。果实染病,果实尖端黄化凋萎,脱水后成干枯状。

  细菌性圆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幼茎、幼苗及果实,发病初期,叶面出现黄化区,叶背面初呈水渍状斑点,病斑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中间半透明,病斑四周有黄色晕圈,菌脓不明显。幼茎染病,茎部开裂,幼苗染病,多造成死亡。果实染病,在果实上形成圆形灰色斑点,有黄色干菌脓似疮痂斑。

  细菌性枯萎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茎部受害处变细,两端呈水渍状,病部以上的叶片萎蔫。该病扩展迅速,不久全株死亡,割开蔓用手挤压,有白色菌脓溢出。

  91、冬季棚室黄瓜细菌性病害如何防治?

  答:(1)选用抗病品种:有刺大黄瓜对细菌性病害抗性较强,无刺小黄瓜、油瓜等则易感细菌性病害。

(2)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或播种,或用8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20分钟;或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或播种。

  (3)加强管理:(1)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无土育苗法育苗,基质配比为草炭∶蛭石3∶1,每平方米加入10千克消毒的鸡粪,1千克磷酸二铵,2千克硫酸钾撹拌均匀,装入营养钵或50孔黑色穴盘中育苗。(2)黄瓜的生长前期控长,尤其在肥水方面避免一次性浇水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连阴天气也应注意放风排湿。苗床内温度要求白天达到24℃~30℃,夜间18℃~22℃,不要低于15℃。在嫁接成活后,要相对降低温度,白天23℃~24℃,夜间16℃~18℃。定植前一周进行低温炼苗,尤其夜间温度不要过高,以培育壮苗。(3)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园,深埋或烧毁。收获后清理病残体,清洁田园。

  (4)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农用链霉素、抗生素类药剂等交替叶背面喷雾;发病初期5天1遍,盛期3天1遍,防效可达93%以上。

92、如何防治温室黄瓜易发生的病虫危害?

答:温室黄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黑星病、疫病、病毒病、枯萎病、线虫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茶黄螨、白粉虱等。其防治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土传病害的防治;叶、果、茎病害的防治;虫害的防治。

     (1) 土传病害的防治如枯萎病、线虫病等,可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5年以上 日光温室要尽量建在无病地块上。对于老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更换土壤。

      采用嫁接法 :用黑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防效在95%以上,且结瓜早,产量高。

    高温防治:在三夏高温季节,进行闷棚灭菌,即在7月份晴天时,用薄膜盖棚3--5天,使棚温升高到55--60℃,杀灭病菌。

    药剂处理土壤:在耕翻地时,每亩撒施涕灭威4--5千克,或生石灰50--100千克,耕翻后立即浇水,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也能较好地杀死线虫。

    (2) 叶、果、茎病害的防治如霜霉病、灰霉病、角斑病、病毒病等,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若是真菌性病害,晴天可用百菌清、速克灵、杀霉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雾防治;遇阴雨雪天气,可用百菌清,速克灵等烟剂熏蒸防治。应尽量减少喷雾次数,降低棚内湿度。

     若是细菌性病害,可适时放风排湿、降温,同时要喷施农用链霉素等一些细菌性药剂,喷药时间以中午为好。

    若是病毒性病害,如黄瓜病毒病,首先要在前期防治好病毒传播媒介蚜虫、灰飞虱等,同时,发现病毒病后,要及时喷施病毒A、菌毒清、杀毒矾等,以控制病害蔓延,并适当喷一些赤霉素,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93、黄瓜霜霉病有哪些症状?

答: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俗称“跑马干”、“黑毛病”。其在条件适宜时2~3天即可使叶片染病而干枯,给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黄瓜霜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子叶染病,初期叶面症状不明显,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水浸状斑。病斑沿叶脉扩展,然后叶面均匀黄化,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黑色霉层,为病菌孢子囊梗及孢子囊。真叶染病,初时病部叶面无明显变化,叶背有水浸状病斑,病斑沿叶脉扩展呈多角形病斑,后病部黄化,叶背面湿度大时有黑色霉层。病斑在抗病、感病材料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感病材料病斑大,呈规则的多角形,叶背面霉层发达,发病后期病部变成黄褐色,空气干燥时叶片迅速干枯,并向上卷。抗病材料病斑小,呈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角形,叶背面霉层稀疏,同一植株从下至上发病,新叶很少感病。

94、黄瓜霜霉病该怎样防治?

答:(1)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大棚栽培新品种有津春1号、津春2号、津优1号、津优3号等。温室栽培可选用津春3号、津优2号、津优3号等新品种。这些品种对黄瓜霜霉病的抗性均可达到抗病或高抗病。

(2)改进栽培技术:黄瓜霜霉病属低温高湿病害,在栽培管理上主要是控制湿度。浇水后及时放风,也可采用地膜覆盖、滴灌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使病菌无法侵入,从而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及时摘除老病叶,改变通风透光条件,还可以降低田间病菌量。

(3)根外施肥防治黄瓜霜霉病:磷酸二氢钾可以诱导黄瓜产生对霜霉病的抗性,黄瓜栽培中定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一些叶面肥可以有效地增强植株长势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可采用喷洒保护性药剂或采用烟熏剂、粉尘等进行预防,烟雾剂以45%的百菌清烟雾剂效果较好。一般亩用量250-450克,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后闷棚,熏一夜,第二天早晨通风,5-7天熏1次。发病后以可湿性粉剂防治霜霉病时,喷药要均匀周到,叶子正背面均匀喷洒,重点是病叶的叶背霉层,此外对上部健康叶片进行喷药保护。选用的主要药剂为: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 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等。

95、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如何区分?

答: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都以危害叶片为主,最后造成全叶枯黄。感染霜霉病的叶片初期出现浅绿色水浸状小斑点,逐渐变成多角形褐色斑块,病斑较大;而细菌性角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针尖大小的透明的点,逐渐变为多角形褐色斑块。病斑较小,中间灰白色。湿度大时,霜霉病斑后面生有灰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病斑背面则溢出白色菌脓。另外,霜霉病病斑后期不破裂,而细菌性角斑病病斑后期穿孔破裂。

96、黄瓜白粉病有哪些症状?

答: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的一种多发病害,一般在生长后期发生严重,但如果有菌原存在或在条件较为特殊的情况下,则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白粉病主要为害黄瓜的叶片、叶柄及茎。成株及幼苗均可染病。叶片染病,首先在叶面长出稀疏的菌丝,然后菌丝不断生长,病部变黄,病部形成近圆形白色菌落,为病菌的无性世代——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连片,整个叶片黄化、干枯。叶背面也可被感染而形成病斑。后期病叶上有时可见褐色小点,为未发育成熟的病菌的有性世代一闭囊壳。闭囊壳在桔死的叶片上成熟,呈暗褐色。叶柄受害,在叶柄上形成近圆形病斑,病部长有菌丝,后期形成菌落,严重时叶柄布满白粉。茎部受害症状与叶柄相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