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厌逐瘀汤治疗梅核气 木蝴蝶配柿蒂治梅核气

 淄水渔夫 2011-07-08
 
     会厌逐瘀汤是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仁创立的治疗痘疹饮水即呛的名方。我父亲在王氏会厌逐瘀汤的原方基础上加减运用治疗梅核气,效果满意。

     梅核气是外感风邪引动肺胃积热上升,侵袭咽喉所致,由于热毒雍积,加之心情不畅,长期积郁气滞血凝而成。患者感觉咽喉有物梗阻,初如枣皮,继而自觉有如肿块,且不适感逐渐加重,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但吞咽正常。

    二十年前家人因服用人参蜂王浆不当,引动肺火上炎,加之心情不好,导致肝胃不和,久之气滞血凝,患了梅核气。先后服过六神丸等药,只有短效,后请过十多个大夫看过,服了四五十剂中药,疗效仍不十分明显。后来,翻阅父亲留下的医书,发现在《傅青主女科》的空页上写着:“梅核气是由气滞血凝而成,用王清仁会厌逐瘀汤加行气活血化瘀药方可治愈——非其方无效,因其他药物达不到会厌处。”

    我茅塞顿开。于是用王清仁《医林改错》中会厌逐瘀汤加减,令其连服两剂后病愈。此后,我用此方治好30多位梅核气患者,均有显效。

    会厌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而血行;元参治喉部结毒壅阻,清利咽喉;桔梗根载药上行,使药力达到胸喉之会厌处;再加川朴、香附、乌药、栝楼、薤白,进一步增强行气、止痛、破瘀、消肿、化结作用,使邪气自去,结毒消除。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程进荣 

木蝴蝶配柿蒂治梅核气

 

王世彪 何继红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木蝴蝶苦寒,性升,轻散理气,为治咽喉疾患的常用药,常用于治疗咳嗽、喉痹等证,亦有疏肝止痛之效,如《本草纲目拾遗》曰:治心气痛,肝气痛。柿蒂苦平,性降,临床常用以降逆顺气,《本草拾遗》曰:蒂煮服之治哕气。柿蒂味苦降泄,专入胃经,善降胃气而止呃逆,为止呃要药。因其性平和,故凡胃气上逆所致各种呃逆均可应用。《本草纲目》: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二药配伍,一升一降,升散理气,降逆顺气,可使咽部气机升降平衡。可用于生气动怒,肝郁气滞,气郁不舒,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阻于咽喉而发生的咽部疼痛,甚或有异物感,胸闷如塞之梅核气证。一般用量,木蝴蝶5~10克,柿蒂10~20克。    (中国中医药报)

 

治梅核气的药茶

 

 

梅核气,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证。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而得名。其病因与七情不畅、气血痰郁有关,多发于女性。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载述:“咽中如有炙脔”,当属此病。《赤水玄珠·咽喉门》:“梅咳气者,喉中介如梗状。”《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蓄,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因情志郁结,痰气凝滞所致。治宜理气解郁化痰,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四气汤、噙化丸等方。本病往往经年不愈,多成慢性,下列药茶可供选用。

罗汉果茶 取罗汉果1个,将其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饮服,每日12次,每次1个。功能:清肺化痰,止渴润喉。主治慢性咽喉炎,肺阴不足、痰热互结而出现的咽喉干燥不适,喉痛失音,或咳嗽口干等。《食物中药与便方》谓:“演员、教师、广播员等需保护发音器官者常以罗汉果切碎,泡水代茶饮有效。”

大海生地茶 胖大海5枚,生地12克,冰糖30克,茶适量。上药共置热水瓶中,沸水冲泡半瓶,盖闷15分钟左右,不拘次数,频频代茶饮。有清肺利咽,滋阴生津的功能。用于慢性咽喉炎属肺阴亏虚者,如声音嘶哑,多语则喉中燥痒或干咳,喉部暗红,声带肥厚,甚则声门闭合不全,声带有小结,舌红苔少等。对于肺阴不足、虚火夹实之慢性喉炎而兼大便燥结者,用之最宜。

橄揽海蜜茶橄榄3克,胖大海3枚,绿茶3克,蜂蜜1匙。先将橄榄放入清水中煮片刻,然后冲泡胖大海及绿茶,闷盖片刻,入蜂蜜调匀,徐徐饮之。每日12剂。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润喉。主治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不舒,或声音嘶哑等属阴虚燥热证者。

二绿女贞茶 绿萼梅、绿茶、橘络各3克,女贞子6克。先将女贞子捣碎后,与前三味共入杯内,以沸水冲泡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功能:养阴利咽,行气化痰。对肝肾阴虚,虚火上浮,气郁痰结之咽痛不适,咽喉异物感,饮之有良益。

  作者:王业龙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华荣 广东省中医院

  梅核气一词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其云: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描述了该病的典型症状。而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对该病证进行了记载,其曰:心脉大甚为喉吤。即言喉中有异物梗阻。该篇又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描述胆腑病变会咽部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来,却怎么也吐不出来的症状。《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言:妇人咽中如有炙卵,半夏厚朴汤主之。自此以来半夏厚朴汤成为了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

  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该病虽发于咽喉,却与脏腑失调有关,咽部异物感为标,肝脾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咽喉为其病机关键。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痰凝气滞于咽喉而发病。亦有饮食劳倦或忧愁思虑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土壅木郁,痰气循经上逆,交阻于咽喉而发病者。

  病案举例

  肖某,女,45岁,20101019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咽干不适,咽部异物感,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示:咽部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度肿大,慢性充血,表面有脓栓,瘢痕粘连。诊断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给予中西药和中药汤剂治疗半年未见好转,后考虑由扁桃体肿大引起,于20088月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手术顺利,双侧扁桃体窝无腺体残留。但术后症状仍未见好转,曾辗转几个耳鼻喉科医师治疗不效。刻下症见:自觉咽干灼热,咽部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梅核气(脾虚肝郁,气滞痰凝咽喉);西医诊断: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切除术后。治以健脾疏肝,降气化痰,清利咽喉。予李振华自拟理气消梅汤。处方:紫苏子10克,射干10克,木香10克,桔梗10克,胆南星10克,甘草5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橘红10克,云苓5克,陈皮10克,蝉蜕5克,法半夏10克。5剂,水煎服。嘱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20101026日二诊:咽干灼热消失,有少许咽部异物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说明药中病机,痰气渐消,热邪已清,继守上方5剂巩固疗效。

  2010112日三诊:咽部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唯心烦,夜眠梦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改云苓20克,加首乌藤30克,黄连5克。6剂,水煎服。

  201112日随访,咽部不适未复发,一切正常。

  按:咽喉是肺胃之门户,如肺胃蕴热,火热炎上,气血结于咽喉,可见局部充血色红,热灼津液而咽干。气属无形,痰虽有形而聚于经络,故咽部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舌淡红,苔薄白,说明病虽日久,仍属易治。脉沉细,提示病邪在里,已伤阴血。内伤阴血,虚热上扰,心神不宁,故心烦,夜眠梦多。故证属脾虚肝郁,气滞痰凝咽喉,治以健脾疏肝,降气化痰,清利咽喉为主,兼以清心养血安神。初诊方中法半夏、橘红、云苓、甘草、陈皮、白术,健脾祛湿化痰;紫苏子、厚朴,降气化痰;桔梗、射干,清利咽喉;蝉蜕散热利咽开音,用此药治疗咽喉不利,咽痒喑哑兼有热邪者,不论风热,痰热,辨证用之,效尤佳。二诊咽干灼热消失,仍有少许咽部异物感,说明药中病机,痰气渐消,热邪已清,守上方继续治疗。三诊加重云苓用量,加首乌藤养心安神,黄连清心安神。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心情舒畅。诸法合用,标本兼治。

  梅核气一病,女性多于男性,症状常见咽干灼热,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癔球症状十分相似。有咽部异物感又须与中医的噎膈相鉴别,患者也常会因此而认为自己罹患恶性肿瘤。临床医生如果经验不足,对梅核气的病因病机认识不足,也常会误诊。即使诊断正确,临床单用半夏厚朴汤也难取速效。笔者跟随李振华学习数年,用其自拟理气消梅汤化裁治疗梅核气,屡获良效。此方特点是在半夏厚朴汤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之品,气行则痰消。同时,对症应用清利咽喉之品,以治其标,标本兼治,获效甚捷。由于清利之品性味苦寒,用之不当易损伤脾胃,加重病情,故需结合临床权衡此类药物的用量轻重。(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