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话传说与仙道

 长庚轩 2011-07-08

圣贤遗音——中国传统神话

再转一贴:http://blog.163.com/lei_xiangyan ... 349200611219315831/

     神话者,神仙之话,话神仙事也。神话者,妙合道理,妙趣横生,圣贤之遗音,度世之宝筏也。千百年来,神话故事于华夏大地代代相传,口口相续,生根发芽,家喻户晓,以至今日仍广为流传,为文人百姓津津乐道,何也?皆因其中所涵深邃之道理,合于大道故也。故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耐人寻味而回味无穷,此亦正是吾国传统文化雅俗共赏魅力之所在也。
   自古以来,传统神话即是民间启蒙必授之课,神化人心,文化天下,神话伴随历代华夏子孙,自幼及长至老而终其一生,深深置根于人们心中,使其留下永久烙印,其义久远而深刻也。盖传统神话,皆有其渊源,皆有其所本,言不虚成,话不云说,皆有实指,故花开叶落,而根本不陨也。而西方之神话,与中华传统截然不同,人心为用,痴人说梦者居多。如今西学东渐,风行一时,国人率多崇洋媚外,盲目迷信西方,而置祖宗文化于不顾。于是,传统神话于今日亦渐失其用,孩童启蒙代之以西方现代神话故事,打打闹闹,背道而驰,诚传统文化之不幸与悲哀也。只慕他人手中玻璃球美丽,不知自家和氏璧珍奇,可谓鼠目寸光,无知之至,愧对先祖,亦无颜子孙。
   中国传统神话,看似虚无缥缈,听来美丽动人,其实此等形式皆为内涵服务也。幼童著意于故事本身,而学者须究其本质也,如此方能品得其中真味,自得无穷玄妙韵味也。中国传统神话,乃古之圣贤为授人以道理,怕人不明,不得不假以神话故事之面貌言之,可谓煞费苦心也。妇孺尽知之《西游》,广为人知之《封神》,实乃圣真阐道之法音也;还有盘古开天、玉皇成圣、伏羲画卦、苍颉造字、共工触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看似玄虚难信之神话,其实皆有所本也。在此谨以牛郎织女之传说,略指其中之妙韵。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故事,实乃古之得道真仙,假传说以言性命之事、修行之理也。盖以人体为天地,以性命为牛女,以真意为老牛,以妄意为王母,其中所言之人事数法,皆与丹道暗合,必经指点,乃知其味也。
   传说开宗明义,首言天地日时,称“古时混沌初开,天地相距不遥,银河与地相通,故七仙女常来河里洗澡”。此则明言先天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也。银河者,如同脐带,地之子与天之母相连故也。故乃未生之前,先天之事也。牛郎织女者何意?坎离、性命、魂魄也。先天性命本合一,后天始分开也。东家郎、西家女,本是一家人,故有缘相见也。何以牛郎之老牛能知织女洗澡之事?盖老牛者,坤土也,先天真意也,黄婆也,自能为媒妁故也。七仙女者,七乃兑之数,金之属,少女之谓也,魄数也。牛郎为魂,织女为魄,三七合十,乃有十全之吉也。既本为一家人,自能有缘以合之也,此人生在母腹中时,魂魄合一也。
   牛郎、织女结合而生子,美满幸福,何以不能长久?王母为何非得拆散牛郎织女?盖一入后天则情欲动,性命分离乃定数也。性浮天边,命沉海底也。王母者,织女之母也,兑之母坤土也,后天妄意也。先天老牛(真意)既能使牛郎、织女相合,而后天王母(妄意)亦能使牛郎、织女相离也。一入后天,则坎离分离,织女之性自升天也,坎离颠倒也。
   牛郎担二子追赶织女者,成三数正应东方之木数也;披牛皮者,借黄婆而作为也。何以又为王母自地上所搬之银河所阻?盖人性命相隔,任督不接,故言银河相阻也。人体上口之窍,与下窍相连,以通水谷,此则银河之谓也。与地不接者,脐断故也。先天时银河与地相通,距人不远;后天则天地不通,银河路远也。是故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性命不能相顾也。
   又曰七月初七鹊桥会者,何也?七七者,应四九之数,璇玑数也。《易》揲卦用四十九根蓍草,女子七七而经绝,皆此数之用也。七月初七,月相半圆,本非似八月十五而应团圆,而曰搭鹊桥相会,何意?七者,少阳之数也,“七日来复”也,少阳相因,自能接得任督性命,而能复返先天也。每年相会一次者,一周天则天地合机一次,言天道之度数,亦丹道之法度也。故阴阳消息、天地盈虚之理,自具于其中矣。
   传说之玄机,上已言明。而世人不知其中真味,但以男女爱情之事而视之,或仅以幼儿神话以言之,皆大失先贤之本意也。岂知神话故事皆非虚构,人物命名皆有暗指,数非妄取,皆合道理也。若非修行得道者,何能得此道妙?故知牛郎织女之说,本乃圣贤所授,言修道之事,则非世俗所能理解也。
   吾国传统文化,以道为本,天人合一,本一脉相承,故此中可见彼,彼处又有此也。邵子曰:“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此言道学也,传统文化之本也。先贤所传之遗产,诚可谓随手拈来都是宝,随口言之皆合道也。吾每言之,总深为先贤所创文化之伟大而自豪、感慨。而今之人,妄参己意,于己不懂之学,即标之以封建迷信而肆意封杀之,诚无知、狂妄、自大、自私也。此则当今学术界之流弊,亦世俗学者之通病也。崇洋媚外,须防邯郸学步之悲,岂敢有愧先人;薄古厚今,岂知源清流浊之理,安能贻误后学!今世多言弘扬传统文化,而欲弘扬传统文化者,须先继承,而后方可言发展也。倘连先祖之遗产尚不明白,继承亦属难言,又何能奢谈发展与弘扬?学者欲要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品得其中真味,识得文化本质,必须要知道本,明道理、物理,必须要有广博之文化修养,如此方能不失于以经解经、训诂考古等腐儒之流弊中,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自能跳出山外,不致迷失方向也。
   神话之内涵,学者且莫忽视,须知其中自涵道妙玄机。岂能一概而过,自须明者识之。
   文化源于道,不知道理,妄谈文化,舍本而执末,岂能得圣贤之真传?故只能歪嘴和尚念正经,真经亦愈念愈假也。心既不正,学识不博,又心浮气躁,狂妄自大,此岂是学者所持之态度?

上谷甘泉本天成,澄心清虑泉水盈。
巧搭鹊桥接牛女,道是无情却有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