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集-李梅村

 易经养生堂章意 2011-07-08
李梅村
 
 
 
慈颜对患者妙手运金针———针灸学家李梅村
 
黄选玮整理
 
编者按李梅村,贵州遵义县人。贵阳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国家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著名针灸临床学家。从医60余年,对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收效甚好。治疗喉部未分化癌疗效显著。
 
李氏擅长于运用针灸治疗急症、中风、神经性疼痛、枕神经痛、麻痹性斜视、痿证、水肿等证,效验显著。强调针灸治疗的四大原则即医病与医人、整体与局部、标和本、补虚与泻实。提出施针配穴的思路和方法,即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和随证取穴,前后、表里、上下、左右、远近配穴法。指出运用时应注意穴位更换、针法和灸法的交替、治疗时间的把握。还要注意针灸、药物、气功、推拿多法联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并举,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重视针灸手法的运用和气至要点,归纳总结了临床26种刺法的具体运用,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性。李氏的三针消痛方、三穴妙治肩周炎独具特色。
 
慈颜对患者,妙手运金针。这是对李氏一生的真实写照。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堪称后学楷模。深信广大中医读者细读本文之后,必将受到教益和启迪。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李梅村,男,汉族,1916年生,贵州遵义县人。1932年师承遵义名医王仲恒,得其真传。卒业后,悬壶于故里。1950年入遵义针灸学习班,1953年获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颁发的“中医师合格证书”。后任遵义三合医院院长。1958年在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师资班深造,嗣后在贵阳医学院从事针灸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贵阳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国家指定的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对象之一。
 
李氏从医60余载,潜心研究《灵枢经》、《难经》、《针灸大成》等医籍及诸家著述。擅长于针灸,对内、外、妇、儿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收效良好,对疑难杂病也多殊效。特别是运用针灸治疗神经性疼痛、枕神经痛、麻痹性斜视、中风、急症,以及中医中药治疗喉部未分化癌第四卷575有显著疗效。他的临床验方收载于《名医名方录》、《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李氏不但医技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教书育人,以医为乐,对学生和下级医师总是热情指导,循循善诱,有问必答,毫不保留,言传身教。在课堂上认真讲解,一丝不苟。临床上耐心指导,严格要求,辅导答疑,培养了一批中医针灸学专家和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李氏精研医道,造诣精深,虽年近八旬,老当益壮。他常言:“中医科学理自深,勤钻苦研术方精,霜鬓未敢手释卷,誓做人民好医生。”他的言行为后学者树立了榜样,正如患者送匾所言:“人民医生李梅村,巧使银针祛病灵,救死扶伤数十载,医德堪比白求恩。”李氏撰有“针灸治疗急症”、“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中药治疗喉部未分化癌”、“透穴针刺法”等付梓于刊物。数十年忙于诊务之中,常给国际友人施针用药,奏效颇捷。李氏将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后学者,为振兴中医针灸事业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学术精华
 
一、针灸临床以四大原则为法(一)医病和医人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痊愈,与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治疗的目的就是加强人体的抗病能力。针灸临床是这样,其它疗法亦是如此。祖国医学认为,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扶正祛邪。正乃代表机体的调节,防御和适应自然发展、变化规律的适应能力,邪乃代表一切阻碍机体正常发展和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不利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喜、怒、思、忧、悲、恐、哀。因而从医治的方法来讲,不是扶正,就是祛邪,不是祛邪就是扶正,或合而用之,临床中视自然节气和患者所生疾病,体质之强弱而定。
 
李氏非常重视医病和医人的关系,在临床上积极地帮助病人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再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诊治,强调熟悉患者,了解患者,理解患者,同患者交心,从而赢得患者对医家的信任,只有这样患者才能真实地向我们提供内心的各种心理的、病理的情况。医者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亲切和蔼的态度、精湛的医术,这样才会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反之,态度不好,视而不见,见而不闻,就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也就无法取得心理治疗疾病的效果,甚者会使患者病情加重。
 
李氏认为,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的论述。《素问·疏五过论》也阐明了“尝贵后贱,尝富后贫,虽不中邪,病从内生”,“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的形神统一的学术观点,同时强调诊治疾病,必须予以重视。否则,就会造成治疗上的过失。李氏说:既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则可以运用心理疗法诊治情志所病亦即心病还用心药医。如戴良在《丹溪翁第四卷576传》中叙述了朱丹溪曾用心理疗法治愈一个卧床半载,医告术穷的女子。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志活动不仅受大脑皮质的调节,而且与丘脑、垂体及脑干网状结构等均有密切关系。人们的情绪变化,在机体内部都能产生相应的变化,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导致疾病。
 
李氏重视内因的观点,其在针灸法中就是着眼于调气,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讲的“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又如《灵枢·根结篇》讲的“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阴阳在这里所指的是机体各组织、脏器的实质和功能活动的协调关系。如果在病理情况下,就会出现偏盛、偏衰、偏寒、偏热等征象,临床说明,针灸的有效作用,在于能积极地调节机体的机能,同时增强其防御力量,从而达到如《素问·疟论》指出的“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之目的。
 
(二)整体和局部人身某一部位的症状,往往是整个疾病的一部分。如头痛除了是颅内或颅外疾病的局部反应外,往往是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生理机能紊乱、高血压、发热、外感、供血不足、枕神经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麻痹性斜视等的兼症。腹痛除了是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外,还见于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某些疾病。故在诊治疾病时,必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从针灸治疗来讲,针灸是通过穴位和经络,在临床中除了作用于局部的肢体和内脏器官外,还给机体以整体性的调节和影响。例如足阳明胃经行走于身前,联系头面,胸腹和下肢部。如面部的地仓穴、颊车穴、下关穴能治疗口眼斜、齿痛等;胸部穴位能治胸痛、乳肿等;腹部的天枢等穴能治疗腹痛、吐泻等疾病;下肢穴能治痹证、痿证、局部的痛证等。但是它的某些穴位除了能治疗局部疾患外,还可能治疗远端部位的疾病。如膝以下的穴位,足三里能治疗胸腹肠胃的病证,内庭穴可以治疗头面、咽喉、口鼻等各种部位的疾病。又由于经络脏腑之间互相联系,所以针灸胃经的穴位,对调节脾脏的功能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人体也有广泛的治疗作用,针灸临床治疗一定要善于掌握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根据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选配穴位,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才不致于“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
 
(三)标和本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诊治疾病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说要抓住轻、重、缓、急,何是标,孰是本。如治疗高血压病应以降压为主,治疗消化道出血应以止血为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标和本是一个相对性的名词。祖国医学中关于标本的论述很多,具有不同的含义。有的用以说明病机的进退轻重;有的是指治疗的轻重缓急;或代表致病因素(邪气)和抗病能力(正气)等等。在十二经脉中所称的标本概念,主要是指经脉(包括腧穴)分布上下、左右、前后等部位的区别,同时阐明这些上下、左右、前后不同部位具有对应性,而标和本均有着不可分割的生理的、病理的关系。
 
标一般是指末梢。本是指根本。末梢和根本,其位置有高下之分,所以标有上的含义,本有下的含义。人体的头、胸、背等同四肢下端的部位相对来说,头面胸背等的位置较高,四肢下端的位置较低。因此,十二经中的标都在头面胸膺、背腹等部位,十二经中的本都在四肢下端部位。内容详见后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