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针灸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及其相关疾病的标准化指导方案(草案) ——李氏针灸术即易针应用总结

 丝瓜络大黄 2020-12-13

中医针灸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及其相关疾病的标准化指导方案(草案)

——李氏针灸术即易针应用总结

前言

本方案是针灸师李杰(下称“李氏”),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和“李氏'易针’”理论,根据其自2009年起至今,在实践中反复应用的一个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及其相关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案而拟定,以李氏在该治疗方案中所创设的一个“针灸处方定式”作为基础处方,并以其治法作为治疗大法。

方案提出者与草案编制者:李杰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针刺睛明穴是重要 的技术手段


引言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也是我国人民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几乎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

青光眼的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是青光眼一类疾病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并发症,简单讲就是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直至失明——这几乎是每一个青光眼患者不可避免的结局。

对于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治疗,至今仍属一个世界性难题。临床对于该病,提倡个性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靶眼压,然后通过降低患者眼压,将其眼压控制在靶眼压范围之内,以延缓视神经进一步萎缩。

关于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有研究认为属缺血所致;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

无论是中医界和西医界,或中西医结合者等,都无时不在寻求针对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措施与方案,其方法可谓洋洋大观;然而,其有效率大多停留在60-80%之间,甚至更低——同时,疗效也不尽如人意。

李氏于2009年9月21日在河南滑县,初次接触并治疗过一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重症男性患者,该患者时年68岁,病程30年,右眼失明无光感,左眼几近失明,兼有出虚汗、二目干涩、失眠、腰痛、前列腺疾病等症状,余无不适。找李氏治疗前,该患者30年间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服过多种相关药物,均未能阻止病情发展、恶化。

李氏拟好处方予以针刺,首次即有疗效:患者双眼干涩之感大减,有明显润感。针刺二三次后,患者视力与光感上有显效。针刺九次后,患者主诉:左眼——眼前的蒙布模糊圈已很缩小了,看人可以大致看清鼻眼了;右眼(失明无光感那只)——由原来的看天看日黑糊糊,现在黑色转黄,迹象明显。(特别说明:治疗该患者,除了针刺,没有采取其它任何医疗手段。)

此后数年间,李氏陆续治疗了诸多“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均依首次所用之法为参照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其法已被收录进李氏正在撰写的《针灸处方定式》一书中)——其间有较重者两例:

一例是郑州的一位81岁女性患者,多年间尝试过无数治疗方法,大致都是靠控制眼压维持病症,治疗前因视力问题出行与上楼梯要人搀扶,看电视模糊一片什么也看不清,还兼有腰椎滑脱症,余无不适。治疗后,患者自己可以自由出行与上楼梯,看电视不仅可以看画面,还可以看大些的字幕——且顺便治愈了其腰椎滑脱症。

另一例是慕名来自浙江宁波的24岁女性患者,其病因复杂,因做脑垂体瘤手术,导致眼底出血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并发库欣氏综合征,还兼有一年多的闭经史等,找李氏治疗前曾到浙江省与上海的大小医院包括民间针灸诊所,尝试过多次治疗,均无进展且病情逐渐加重。该女子身高不足160厘米,治疗前体重140多斤,患眼全黑看不见眼白,不耐久坐,出行不便,神情呆滞,神智正常。治疗后,患者体重降至不足120斤,月经正常,眼白出现,双眼形状与视力正常,库欣氏综合征消失。数年后患者与李氏联系,心存感激。

唯有一例慕名而来的西藏拉萨年轻男性患者(40岁),治疗中其因不遵医嘱,昼夜不停在手机上炒股无节制用眼、伤眼,虽有疗效,但不尽人意。

近几年来,医学界关于针灸项目标准化的提法日渐明朗,足见医学界对于医疗普及的殷切之情。今年4月份,李氏又翻阅、查询了大量关于针灸标准化的信息,觉得有必要将其对“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治疗实践与理论,整合成一个可以向全社会推广应用的标准化方案,以使更多的此类患者受益,且为关注此类疾病的业界同仁多提供一分借鉴与参考。

时间虽仓促,但一个医者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促使李氏夙夜为之,终草成一案。

1治疗范围

    适用各种原因引起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及其相关疾病”,以及一切目疾、腰痛等相关疾病。

2术语和定义

2.1易针理论

“易针理论”为李氏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揉进易经理论,结合自身针灸实践,自创的一个针灸实践与理论体系,其核心部分是:易简与易变——易则易知,简则简从;易则交互,变则道用;系统而独特的针刺技术。

2.2针灸处方定式

针灸处方定式,来源于李氏的《易针处方定式》(后更名为《针灸穴位配伍规律与处方定式——李氏针灸方剂理论与应用》),受启发于博弈的定式理念。李氏为其定义:在针灸治疗中,针对某一种疾病或某一大类疾病,用最精当、稳妥的穴位组方,而且能经得住以后针灸治疗行为的反复检验,从而被固定下来的就是针灸处方定式。

3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以其治疗前在具备资质的各大医院的检查、诊断结果,以及其自觉症状为参考;以治疗前在临床对患者进行的实际诊断——四诊合参为准。

4收治标准

不设任何收治门槛与人为标准,凡前来求医者,无论何人,均随来随治。

5排除标准

不遵医嘱合理用眼与不配合治疗者,以及不适合针刺治疗者。

6治法获取

根据李氏自2009年起至今,以其所创设的一个针灸处方定式作为基础处方,在实践中反复应用的一个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及其相关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案系统整理获取。

7治则

培元充脉,冲气化精。

8治法

8.1主治法

8.1.1针刺

8.1.1.1基础处方:

针刺太冲、睛明、三阴交、关元。

8.1.1.2变证或兼症加减配穴:

有内热或虚实火加刺侠溪穴;气郁化火即二目郁热盛改太冲穴疾泻,酌加刺侠溪穴;肝肾不足加刺涌泉穴;痰火内扰加刺中脘穴;胃脘不适加刺中脘穴、足临泣;胸闷气短或气滞气郁等加刺膻中穴;阴虚阳亢加刺复溜穴;有目痛颊肿、腰部与下肢疼痛痿痹等症状加刺光明穴;有虚邪加刺合谷穴、曲池穴;有正邪加刺大椎穴;有偏头痛加刺上关穴、丝竹空;有眼底出血加刺承泣穴、阴陵泉等;眼疼剧烈加刺风池穴、风府穴;头昏不清加刺百会穴、四神聪;若有全身气滞,或身子空虚之感,或气息升降失调,加刺气海穴;若另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脏病、颈腰椎病、库欣氏综合征、男科女科等疾病,则需要围绕基础处方结合以上诸病症临床实际情况,审慎加减穴位,以配合主治病证的治疗——如有必要,还要辅以汤药等方法配合针灸治疗。

8.1.2刺法

8.1.2.1基础处方穴位刺法

除睛明穴无提插捻转与补泻外,余穴均行补法;睛明穴用0.18mm左右细毫针直刺1.3-1.6寸,刺前先用押手推开眼球远离睛明穴固定;太冲穴刺向足跟或透刺涌泉穴,针感传至足跟或前脚掌,用0.20mm左右毫针刺入1.5- 2.5寸;三阴交斜刺向上,得气即可不问针感传至何处,用0.20mm毫针刺入1.5-2寸;关元穴直刺或45-70度角斜刺向下,用0.20mm毫针刺入1.5-2.5寸,针感传至二阴。

8.1.2.2变证或兼症配穴刺法:

侠溪穴用2寸毫针斜刺向上,泻法;太冲穴刺入深度不变,侠溪穴用2寸毫针斜刺向上,疾泻;涌泉穴针刺为从太冲穴用透刺针法透刺,补法;中脘穴用2寸毫针直刺泻法,足临泣用2寸毫针直刺平补平泻;中脘穴用2寸毫针直刺或斜刺向下,平补平泻或泻法;膻中穴用1-2寸毫针平刺向下,无补写;复溜穴用1.5寸毫针直刺,补法;光明穴用2寸毫针直刺或斜刺向上,平补平泻或补法;合谷穴、曲池穴用1.5-2寸毫针浅刺,或合谷穴用3寸针向上斜刺向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即谷底,疾泻;大椎穴3寸毫针刺入1.5-2.5寸无补泻,或三棱针放血;上关穴平刺向太阳穴区域做扇面刺,丝竹空刺向太阳穴,泻法;承泣穴无提插捻转与补泻,用0.18mm左右细毫针直刺1-1.5寸,阴陵泉针尖略向上直刺入1.5-2寸补法,或平补平泻;风池穴与风府穴均浅刺疾出,泻法;百会穴斜刺30度角向前1-1.5寸,四神聪均背向百会穴平刺向外1-1.5寸;气海穴直刺或斜刺向下1-1.5寸;等等。

8.1.3方义

8.1.3.1基础处方方义

8.1.3.1.1基础处方用穴单穴释义

8.1.3.1.1.1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粘膜组织上,近于睛,膀胱经之血气经由该穴输布于人之二目,目受血而能视;同时,睛明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五脉之会,挟督脉,故能治一切目疾、怕光羞明,以明其目、复其明,尤对郁热之症最效。

8.1.3.1.1.2太冲穴

太冲穴属肝经,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即跗上足大指次指歧骨间,近大指且与冲阳亦傍近;太冲穴同时还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经元气之所出,调节肝经的整体气血;另外,太冲穴底,与涌泉穴相对,治症多同于涌泉穴,涌泉穴属肾经,肝肾同源,太冲穴与涌泉穴一样,对肝肾同时有调节作用。

8.1.3.1.1.3三阴交

三阴交属脾经,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的会穴,主阴血,凡属肝脾肾三经血分症,统能治之——效如草药中的当归。凡如经脉塞闭不通,泻之立通;经脉虚耗不行,补之使经脉益盛则通。

8.1.3.1.1.4关元穴

关元穴属任脉,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关元穴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被称为“先天之气海”,为养生家聚气凝神之所,亦即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其所治症多为人体虚证。

8.1.3.1.2基础处方组方释义

针刺睛明穴可引动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督脉六脉经气,协同令血气入目;肝开窍于目,针刺太冲穴可调补肝肾气血,与睛明穴一上一下遥相呼应;脾统血,针刺三阴交令其居脾经通调肝脾肾三经阴血即血气,充盈虚耗之经脉,与太冲穴一起在下遥相呼应睛明穴。

目,即眼睛,《内经》称其为“精明”、“命门”。《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是故,目不受血而失其养,必五脏六腑之元气皆有亏损。针刺关元穴,充实下焦,大补元气,培元固本,令诸虚得充,百脉正行,其脉气与太冲穴脉气兼三阴交脉气协同上行与睛明穴脉气会合。

诸穴合用,直接引动十条经脉之气,使亏损之元气得复,虚耗之经脉得行,肝脾肾三经阴血赖肝经上系目窍,与睛明穴引动之六条阳经之气相合,令目受血而复明,穴虽少而效专力宏,故能治疗该病症。

8.1.3.2变证或兼症加减配穴方义

略。

8.1.4针刺间隔与疗程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间隔最好不要超过3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确定疗程,或7日,或8日,或12日,或一月不等。

8.1.5注意事项

除注意针刺意外的一般情况外,还应特别注意对睛明穴的针刺:不可过度深刺,以免引起视神经、脑组织损伤,重者会危及生命;亦不可随意提插捻转,出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1-2分钟,并嘱患者不可猛力坐起、起立,以防出血。

8.2辅助治法

既是辅助治法,便非主要治法,非必选、必用;然而,若有条件施行,于治疗不无裨益。

8.2.1汤药

血不足用四物汤或补气生血汤等;气不足用四君子汤等;气血不足用八珍汤等;血瘀用血府逐瘀汤等;等等。以上诸汤剂,皆非单指固定汤剂,临床可以之加减变化。

8.2.2运动与气功

8.2.2.1运动

神医华佗有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得朽也”;清代学者颜元云:“养身莫善于习动,并不困倦,日益精壮”。可见古今医家学者对运动的重视。

“青光眼视神经萎缩”一类患者,如能多运动,必会有助于全身气血流通,令萎缩之视神经进行自我恢复与修复。

8.2.2.2气功

气功,顾名思义,就是练气的功夫。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互生,气充则血生,气盈则血足。气功的具体养生保健作用已广为人知,在此不再赘述,推荐几个功法,供患者双方参考使用。

8.2.2.2.1八段锦与易筋经

此二功法流传广泛,养生健身效果卓著,大家可随处找到此二功法的图文说明与视频演练,在此仅推荐二功法名称,功法的文字等部分略去不录。

8.2.2.2.2太极拳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效果也早已为世人所认可,在全球广泛传播,且分陈氏、杨氏、孙氏、武氏等各门派,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条件,来选择练习哪一派的太极拳。

8.2.2.2.3大易桩功

《大易桩功》为李氏根据自己多年研练气功的心得和经验,于二十多年前——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所创气功功法的第三步功法,功法简明、老少能练,上功快、气感强,强身健体,并对多种人体病变尤其是慢性病多有奇特功效。

该功法主要以上肢运动为主,动静结合,功法简单,功理深奥但不难懂,得气快,气感强,1—2周内即会产生强气场反应,对强身健体效果非常明显。主要对神经衰弱、肩周炎、各种头痛、失眠、虚劳、健忘、痿症、痹症、心悸、遗精、郁症、脱发、近视眼,及各种目疾、肺部疾患、心腹部疾患等多种疾病都有明显功效,尤其对近视眼患者、目疾患者、健忘症患者等都有独特功效。而同时,本功法对针灸师和针灸爱好者体会气血流注、经脉运行、自然融入,以及加强针刺功力等都有很好的帮助。

本功法因李氏鲜少对外界公布,外界对该功法知之甚少,更无从得到练习方法。故,李氏特将本功法文字部分辑录在此,供参考。

功法如下:

一、预备式:①双腿并立,脚尖向前,全身挺直,两手垂于体侧,全身放松,二目平视,目光内敛,约30—60秒;②左腿向左跨出,同右脚距两脚,其他姿势不变,约30—60秒。

二、佛光普照:两手向前方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掌心斜相对并斜向头顶,指尖距离约3拳,掌、腕、臂轻撑起,有圆的感觉。约1—3分钟。

三、金鸡点头:两手同时向前切出,上臂不动,约切出一掌宽的距离,稍顿再向后切出,如此反复,30—60秒。

四、大梦初醒:两掌外旋,掌心向后,边外旋边向前下落,同面部似触非触,至掌心劳宫穴正对两眼时,停约30秒;继续下降,手腕同肩高停,两手掌内旋成掌心相对,两手缓缓对推,似接非接,停约30秒。

五、水火既济:①左掌外旋,右掌内旋,右腕平下颌,指尖向前,右掌再外旋成掌心向后,左掌顺面部(不接触)缓缓的擦,掌心的路线是:面部——头顶——脑后——后颈,后颈——脑后——头顶——面部。如此7—14次;②左掌向左挪开,右掌心对面部,重复左掌的动作。

六、千丝万缕:①左掌挪开,然后,双掌旋转掌心相对缓缓对推但不接触,然后双掌掌心对面部,缓缓上升,两手劳宫穴对双眼,停约30—60秒;②两掌心向两边切拉至肩宽再恢复原状,如此反复7—14次。

七、挪移乾坤:两掌向外切拉,至极限时,两掌心成遥对状,再恢复,如此7—14次。

八、贵妃洗脸:两掌指松开微曲成微抓状,先向上擦出,手腕同顶齐,再向下擦,指尖同下颌齐,如此7—14次,掌心对眼停约30秒。

九、取珠求椟:上臂不动,双掌向前拉出到极限再收回,如此7—14次。

十、嫦娥奔月:双掌内旋成掌心向外,两手拇指相接,向前推出至极限再收回,如此7—14次。

十一、雏鹰展翅:两掌向左右划出到极限再缓缓收回,反复7—14次。

十二、火眼金睛:①两手食指不相接,同二拇指形成三角形,将此三角收回至两眼,恰好括住两眼,不接触,停30秒;②两手上抬,拇指同顶高,再下落,指尖同下颌高,如此7—14次;③两手上抬,拇指横在两眼前,下落二食指指向眉心即印堂穴,如此7—14次;④两手前推不远即收回,如此7—14次。停在原位30秒。

十三、日月神功:两手上抬,拇指同眼高,两边拉开,成中指对准太阳穴。停约30—60秒。

十四、排山倒海:双掌向前推出,再收回,速度稍快。如此7—14次。

十五、重任在肩:以中指为轴,太阳穴为点,翻掌向后对面部,边下落边掌指下弯,指尖轻触肩上,停约30秒。

十六、金鸡抖翎:①以肩为轴上抬下落,如此7—14次;②两掌向外甩出,收回,7—14次。

十七、万流归海:两掌顺前面缓缓下落,掌心向里,落至小腹。停约30—60秒或更长。

十八、普度众生:双掌外旋掌心微向斜上并缓缓上升,升至膻中穴停,双掌内旋下按至小腹,停约30—60秒或更长。恢复预备式。

练过此功后会产生精力充沛、目力强健、睡眠良好、食欲增加但不增肥等反应,均属正常——对指力、腕力、臂力、健脑等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可以说,本功法对患者、针灸师、保健者等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8.2.3以明养明

天人相应。

目为人身之大明,日月为天地之大明——在自然界,“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之光为天地之精华。 “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实际为 “失明”患者,是故,采日月光来养其明、复其明。

8.2.3.1采日光

患者可于每天早上日出前后到户外高处面向日出方向静立,二目正对初升红日,呼吸上若能结合口吐鼻吸之吐纳动作,更佳。

8.2.3.2采月光

月明月圆之夜,患者到户外面对明月静立,二目正对明月,呼吸上若能结合鼻吸口呼动作,更佳。

8.2.4作息

严格按照《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篇所说的四季作息时间安排睡眠与起床时间。

9临床观察

自2009年9月21日至今,李氏收治的患者均属慕名随机而来,无分症型、随来随治,均达到了首次见效,最终疗效满意的效果——即全部有效、显效。——不遵医嘱在治疗期间严重消耗视力、精力,最终疗效不满意者,与治疗无关。

因视力问题出行不便需人搀扶、看电视模糊一片者,治疗后自行出入、可看电视画面与大字幕;无光感者渐有光感,失明者渐复其明;眼底出血者不再出血,无眼白者渐见眼白,萎缩之视神经停止萎缩,渐复生机;眼睑即眼皮不起即眼睁不大——促成“眯缝眼”,视野狭窄者,眼睑渐起,视野渐大;等等。

具体临床数据,因是随机治疗,随来随治,故并未做相应统计工作。

10技术要求

10.1主要技术要求

10.1.1精通针灸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10.1.2精准辩证且能精准加减化裁;

10.1.3精通睛明穴等针刺难度和危险性高的穴位的针刺技术;

10.1.4熟练掌握其它穴位的针刺技术。

10.2其它技术要求

10.2.1熟悉中医汤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10.2.2精准运用相关汤剂及其加减化裁;

10.2.3熟悉多种运动方式;

10.2.4熟悉且能正确演练不少于三种健身功法。

11参考文献

11.1《黄帝内经·素问》;

11.2《黄帝内经·灵枢》;

11.3《针灸甲乙经》;

11.4《高式国穴名解》;

11.5《临床使用针灸腧穴图册》(编著者:孙永显;郑青立;王启芳);

11.6《针灸腧穴疗法》(李平华主编);

11.7《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五官科卷》(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11.8《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针灸治疗卷》(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11.9《易针》(李氏著:完善中,未出版);

11.10《针灸穴位配伍规律与处方定式——李氏针灸方剂

理论与应用》(李氏著:完善中,未出版)。

附录

附录1传统中医的理论依据

一、君臣佐使

(一)君穴——睛明穴与太冲穴

阿是取穴——视神经萎缩其病位病区即阿是在目,睛明穴通治一切目疾且穴位在目内眦,而睛明穴本意即取其可使眼睛明亮之意,故取睛明穴为君;

目何以能视?《黄帝内经》之《五藏生成篇第十》说:“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开窍于目,太冲穴为肝经原穴,取太冲穴可调整、加强肝经及肝脏血气的生发、运行,目窍为之开。故取太冲亦为君。

(二)臣穴——三阴交

调动肝脾肾三经阴血,非此穴莫属;充盈虚耗之经脉,非此穴莫属。故取三阴交为臣。

(三)佐使穴——关元

关元穴大补元气、调节元阴元阳,且引太冲、三阴交之血气与在上的睛明穴之血气相呼应。故取关元穴为佐使穴。

二、阴中求阳

太冲、三阴交和关元皆阴经穴位,睛明穴虽属膀胱经阳经穴位,然其穴却位于面目之间,为阳中之阴。

三、传统针灸理论:

(一)阿是取穴:睛明穴;

(二)远道取穴:太冲、三阴交、关元;

(三)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补太冲、三阴交、关元穴。

附录2“李氏'易针’理论”的依据

一、   督脉↔任脉

“督脉↔任脉”催动五脏六腑之经气沿十二正经输布全

身——故取任脉之关元穴来催动阴经经脉的循行。

二、引通

睛明穴在上引动其阳,关元穴在下引动其阴,全身经脉之气被引动,三阴交充盈虚损之经脉,故百脉为之引通。

三、下通上达

针灸的最大功效就是可以更好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全身运动等,均赖人体的气机顺畅而活跃起来。

然而,仅仅经络疏通和气机通畅而活跃还不够,还需要上通下达或下通上达方可。

在针灸治疗中,李氏认为:人体之气,若能上通下达或下通上达,则四肢百骸莫不为之濡养,为之通利,而生机盎然。因此,在针灸治疗实践中,无论何种病症,均可考虑气机的通畅至达问题,以对治疗疾病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李氏治疗气病口诀:一针膻中开气口,二针中脘通气路,三针下腕引气走。针不多但效果非常,可达针到气舒之效。此针法理念可应用于所有病症治疗实践中。

在“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中,“阴血上输于目令目受血而能视”是根本目的。血属阴,在内在下,欲上达于目,必须先从下打开通路。

补三阴交充盈虚损之经脉令其畅行,太冲和关元二穴且补且引阴血上输于目与睛明穴会合。

四、顺遂坤柔血脉通

地势坤,厚德以载物!纯阴必赖任脉,故遂坤柔须通任脉梳理阴气,不厌过激,勿使清泉潺潺,绵绵不绝,不涩不滞,随性随形。如:任脉自膻中至关元选取3—6穴用1.5—2寸毫针向下平刺、斜刺,水里、子宫等穴选一用3寸毫针斜向会阴方向刺入,对一切胸腹疾患、妇科病等均有立杆见影之效;对一切血瘀、血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等症均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在“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中,关元为人脉之要穴,元阴元阳交会之所,纳太冲、三阴交脉气,恰合“顺遂坤柔百脉通”之意。

五、透穴刺

透穴刺虽非李氏所独创,却是李氏针灸即易针的重要针刺技术手段,不仅仅单指减少进针次数,加强穴位刺激,有本经单病它经求援或顺势兼顾之意,有综合病症协同加强或顺势兼顾治疗之意。

(一)透穴刺:意在加强本经调理机能,更快舒畅气机;

(二)透穴刺:各经之间独立而关联,又都统一在脏腑功能发挥。

(三)透穴刺:不拘病情和穴名,阿是取穴,以求速决。

等等。

六、周流六虚,阴阳易变

诊病辨阴阳,用药辨阴阳,施针亦须消长阴阳。简单的补母养子,泄子利母,仅可用于简单的病症,复杂的病症尚须慎选穴位以组方,察四季之变,五行生克,九州方位,阴阳向背,方可精准处方,无延医之患。

在“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治疗中的针灸处方,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情,甚至不同的方位等来具体行针刺之术。

附录3针灸穴位配伍规律与处方定式——李氏针灸方

    剂理论与应用·节选》(李氏著:完善中,未出版)

针灸的穴位认知,跟中草药一样,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凡是青色的、肝形的、酸味的草药都入肝经,凡是黑色的、肾形的、咸味的草药都入肾经,凡是黄色的、脾形的、甘味的都入脾经,等等——如果这样,那我们的草药就只有五种了:青黄赤白黑——这样理解怎么可以用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种草药来治病呢?同理,针灸的穴位,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肝经的穴位都主酸、主青,肾经的穴位都主咸、主黑,脾经的穴位都主甘、主黄,等等。

这就好比,我们考察一个团队的成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个团队里的人就是两种人——男人、女人,再细分无非就是老年男人、老年女人,中年男人、中年女人,青年男人、青年女人,等等。如果这样来考察这个团队,我们即使考察一万年,也还是对这个团队一无所知——所知的无非是男女人数而已,老中青而已,并不了解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个男人、女人各自都有什么优缺点,各自都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等等——而我们只有了解了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的具体情况,才能对这个团队做一个全面的评价,才可以知道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任职,才可以知道这个团队里的成员的组合效果,才可以知道这个团队整体合作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针灸里对穴位的认知,也一样不能停留在仅仅是什么心肝脾肺肾五脏等的层面上,应该继续深入了解每条经脉上的每一个穴位的具体性能、功用、伍用等。

比如,手太阴肺经,经脉上每个穴位都有各自特定的区域位置,都具有肺的性能、功用,都在自己特定的位置附近起作用;同时,每个穴位也对其脉气所发所循行的线路、止点以及线路临近、止点临近等处起作用。

也就是说,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特定区域位置,也有自己脉气所发的特定区域位置,每个穴位都对自己的特定区域位置负责;同时,每个穴位还有与其它穴位配伍后产生特殊的特定区域位置,从而更大范围地为人体起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从每个穴位所处的特定区域位置,每个穴位脉气所发的特定区域位置,每个穴位与其它穴位配伍后产生的特定区域位置,等大致三个方向,来研究每一个穴位的功效,从而制定出恰当的针灸穴位配伍方剂,解决患者的病理问题。

附录4易针针法

《易针针法》是李氏用诗歌的形式为针刺技法做的形象表达,曾发布在互联网,多年来被广泛转发、阅读。特录于此,供与治疗参照。

易针针法

指端发寸劲,脆入真皮下;

到位气须得,捻转徐疾察;

虚实与补泻,顺逆不复杂。

中病即可去,行针有时差;

快慢与轻重,新急重当家。

出针摇提拉,开合分寸拿。

易变发乎心,针针无尴尬;

大医必精诚,艺业永无涯;

此生当努力,济世菩提下!

附录5项目周期说明

本项目方案是李氏根据其自2009年起至今,在实践中反复应用的一个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及其相关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案而拟定,收治的患者均属慕名随机而来,无分症型、随来随治。故对具体临床数据,并未做相应的统计工作。

实际项目周期即是2009年9月21日至今的时间长度,历时八九年,是一个随机发生的实际临床周期,并非事先有意为之的实验项目周期。

2018年7月23日星期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