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llb212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发布时间:2010-10-31 10:18:56![]() 1.人口迁移的判断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或长期性地改变。在这个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即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1)空间移动——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只有发生在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可能构成人口迁移,但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不是所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有些现象只是属于人口流动。
(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界线
人口的迁移必须以居住地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口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通常,人们以超越某种特定的界线,作为区分某一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对于“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时间限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习惯上,把人口迁移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这一特定时间可以是有确定时间长度的,如1年、5年或10年,也可以更长甚至是无限的,也就是“终生”的。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分类
人口迁移有多种分类标准。最常用的是根据地理范围和迁移方向进行的划分。
![]() 人口迁移还可以按移民的就业性质分为产业性和非产业性移民;按迁移方式分为自发性与计划性、有组织与无组织、自愿与强制等;按迁移时间分为永久性迁移和非永久性迁移。
【特别提醒】 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在按迁移方向划分的四种人口迁移类型中,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历史上发达国家和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 A.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美国运动员到北京参加奥运会并参观故宫
B.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志愿者到灾区去救灾
C.2009年山东学生王燕考入北京大学到北京报到学习
D.2009年4月23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青岛出席庆祝中国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
【解析】 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形式。A、B、D选项中的事例居住地均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C选项到北京读大学,居住地长期发生了变更,应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 C
![]() 自然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基础,社会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往往成为关键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3.政治因素
【特别提醒】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许多,但对一个地区的人口迁移来说起主要作用的往往只有其中一种或几种,这些因素对于迁出地来说属于“推力”因素,而对于迁入地来说则属于“拉力”因素。
![]() ![]() (1)若图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这种迁移是以人口迁移的________为标准来划分的。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4)若A、B代表城市,C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这种迁移是以人口迁移的________为标准来划分的。
(5)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图分析世界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划分标准,并分析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
【答案】 (1)②③④ ①⑤ 地理范围
(2)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3)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陆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4)③④ 方向
(5)发达 发展中
![]()
![]()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和“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
![]() ![]() 材料二 2008年广东的“返乡潮”
资源网2008年11月10日:珠三角80多万来自中国内陆农民工失业返乡。
现在虽然年关未至,但广州火车站近来却有些反常地迎来大批人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广东打工的农民工,因为不少工厂停工,他们不得不提前返乡过春节或另谋出路。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受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上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由于失业,很多农民工只好返乡了,甚至还形成了“返乡潮”。
(1)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三个地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国家政策、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现阶段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4)据材料二分析,2008年底农民工提前返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以热点话题中国的“民工流”现象为切入,主要考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原因及影响。第(1)题,结合材料一,从图中可读出。第(2)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推进,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及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大量农村人口拥入城市。第(3)题,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减轻本地环境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第(4)题,结合材料二可知,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一批中小企业倒闭,导致很多农民工失业。
【答案】 (1)从内陆到沿海(或从西向东);从农村到城市。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2)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异。
(3)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与外界联系,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4)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一批中小企业倒闭或企业减员,导致农民工失业返乡。
【借题发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中国的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就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其出现的原因、流动方向、特点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总体规律是一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