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学习课。2006年,我校承担了荆门市教科所批准立项的课题——“小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为了让学生掌握写好作文的方法,我当时申报的研究内容就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文的方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把研究重点放在作文课堂教学指导上,经过两年的研究,我认为作文指导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可归纳为“启思——导读——构思——拟稿——评议——修改”等六大环节。
一、 启思
启思目的就是激趣入题,启迪思维。启思是作文指导课的第一环节,也是作文课堂教学其它几个环节的前提。老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上一次作文课前先打了个谜语让学生猜:“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同学们能很快回答:我看到的小白兔就是这个样子,使学生明白只有抓住动物的特点,才能形象的描绘动物。从而激发学生乐意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特点,教师可激起学生对美好季节性生活、校园家园生活的回忆,诱发学生天真的童趣,这样有目的的导入课题,就能在很短时间内开启学生思维大门,为下步教学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 导读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学习课。2006年,我校承担了荆门市教科所批准立项的课题——“小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为了让学生掌握写好作文的方法,我当时申报的研究内容就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文的方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把研究重点放在作文课堂教学指导上,经过两年的研究,我认为作文指导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可归纳为“启思——导读——构思——拟稿——评议——修改”等六大环节。
一、 启思
启思目的就是激趣入题,启迪思维。启思是作文指导课的第一环节,也是作文课堂教学其它几个环节的前提。老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上一次作文课前先打了个谜语让学生猜:“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同学们能很快回答:我看到的小白兔就是这个样子,使学生明白只有抓住动物的特点,才能形象的描绘动物。从而激发学生乐意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特点,教师可激起学生对美好季节性生活、校园家园生活的回忆,诱发学生天真的童趣,这样有目的的导入课题,就能在很短时间内开启学生思维大门,为下步教学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 导读
导读就是引导学生视题导读,佳段品读。这一环节首先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这次习作题目的要求,也就是做好审题工作,明白这次作文写什么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是什么?就要引导学生赏析单元教材中的有关篇目,赏析其优秀片段,让学生在品读中再次领悟作者如何立意选材,如何精当准确地表达。当然,所品读的文章、片段不能只局限于本册本单元和所学过的课文,也包括课外读物中的好章节也可作为借鉴的例文。如在作文教学课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先给学生读了几篇学生习作,这些习作激起了学生无限美好的回忆。个个跃跃欲试,表达自己的童真。这一环节是读写的中间桥梁,是纽带,因此她最具有“读中学写”这一特点,所以教学中教师要下功夫把好这一环节。
三、 构思
构思就是引导学生据题选材,构思拟纲。审清了题目,弄清了要求,学生构思就不难了,课堂上学生反映出思维十分活跃,在教师的点拨,同学互相启发下,每个学生都能根据题目内容和要求,在美好回忆的长河中采撷几朵小花,想起来有滋有味,讲起来津津乐道,学生均能在几分钟之内完成构思打腹稿的任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抓住重点就清楚,说具体外,还应注意不让学生讲走了题,要引导学生紧扣题目要求拟纲打腹稿。
四、 拟稿
拟稿就是引导学生拟纲构篇,详写主段。由思到书,由说到写,说简单似乎也很简单,它只是由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文字。有的学生可能在下笔前经过斟字酌句,书面表达得更生动、更完善。但这种表达形式在转变,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就有一定的难度,它内含着学生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指导学生将构思题纲变成文字,确定文章的详略,然后详细写好重点段落。在巡视中,教师要对学生详写部分是否扣着题目要点,借鉴阅读课文中的好的段落形式构段形式,表述方法作及时指导。
五、 评议
评议就是老师根据巡视发现,选取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作文点评或互评。老师巡视学生习作时,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一定要在巡视中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学生扣题作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选出达到要求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或有问题的习作,将其习作放大或让本人念。老师要引导学生重温习作要求,强调习作的重点要求,根据习作要求,进行评议。这样就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评讲的形式可通过师生边评边议对话,学生分四人小组互评或同桌互评。通过评议使学习习作不偏离作文要求。
六、 修改
修改就是引导学生集思广益,修改达标,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点评,同学互评意见,修改成篇。对这一环节,关键在调动学生本人的能动性,依据老师的点评意见,学生要借鉴课文中的佳段或同学习作中的好的段落、文章进行比照,修改自己的文稿。当然文章除了内容或中心上要达标外,每个学生学还要注意自己的习作在文法、标点上有没有问题,发现问题要整理修改。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立足课堂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以教给学生掌握有效的作文方法。
说课的艺术——教师“说课”竞赛辅导讲座
说课是近年来在教研教改实践中产生并且日臻成熟起来的教研新形式。它新颖而独特,实用又深刻,在学校教学研究系列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所谓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或领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所做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的过程。
说课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必须参与的教研活动,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要求。因为教师是说课活动的主体,并且在活动中要变换着充当三种角色:讲者、听者和评者,无论哪种角色,都会从中受到磨练、考验和教益。
一、说课的意义
说课,就是让对教材的某章节有准备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简练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然后由评委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学设计的教研形式。即说课就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因此,说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说课”活动能直接促进备课水平和上课效率的提高
说课是以备课为基础,以上课为归宿。说课的理论性和科研性必然一方面武装着备课,一方面提高着上课,进而使二者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提升。
2、“说课”活动能增加教师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说课要求教师在同行面前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设计,对教师本身来说就是一个锻炼;如果把说课的范围由一个备课组、教研组扩大到整个年级、全校甚至全区、全市范围,把说课由一般教研活动变成竞赛活动,就为教师表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机会。
3、“说课”活动能提高教师的素质层次
长期坚持说课,必然促使教师的理论学习变得越来越广博而深刻,理论应用变得熟练而有效。从而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层次的提高。
4、“说课”活动丰富教学研究的形式
“说课”作为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学校教学研究活动正常化,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这种把个人研究与集体研讨融为一体的教学研究活动,既能集众人的智慧,又能扬个人的风格,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阵地。
5、“说课”活动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新风尚
说课将更多的同行联结在一起,使之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切磋琢蘑,形成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的好风气,也培养了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说课的功能与优势
1、说课的功能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思考能力。(学习功能)
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并将如何处理教材、处理教与学关系的理性思考,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所运用的教学原理等,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阐述清楚。这要求教师用新的教育理念诠释课程和教学。
(2)营造教研氛围,提高研究能力。(教研功能)
说课活动把“说”与“评”紧紧结合起,让说课教师把静态的个人备课转化为一定范围内动态的集体讨论,形成一种教学研讨的气氛,促进教学与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起到以“虚”带“实”,共同提高的作用。说课所阐述的教学设计往往带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可供其他教师参与借鉴。同时,大家评议、交流、切磋,可以为学校提供实用有效的教研平台。说课所营造的教科研氛围,有助于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3)提供评课依据,提高评价能力。(评价功能)
说课活动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为20分钟)讲清“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之类的教学问题,从而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显示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程度,驾驭教材和课堂的水平,以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从而既能反映出说课者掌握的教育理论,又能看到其教学实践。
(4)锻炼敢说会说,提高表达能力。(表述功能)
(5)参与讨论互动,提高群体能力。(提升功能)
说课活动不但是说课教师个人的独立表演,还是听说者共同参与,内容具体的,贴近教学实际的教研活动。“说”发挥了说课者的作用,评议又使教师群体智慧得以发挥。说课者要努力寻求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把自己的才智展示在大家面前,评议者要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与经验的理论依据,自觉地进行换位思考。说评双方围绕着同一课题,各抒己见,交流互动,相互启发,各有所得,优势互补。这不仅锻炼了参与说课评课者的教学能力,更促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所提高。
(6)强化“备课”意识,提高检查功能。(竞赛功能)
说课可以改变教师抄教案、教书本的状况,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把个人的备课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强化教师的备课意识,促使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精心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只有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提高备课质量,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它是考评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素养的有效手段。由于说课不受教学进度、学生、场地、教学媒体等条件的限制,简便易行,节省时间,经济实用,能为教学业务竞赛和考评教师提供依据,因而各地选聘教师、评定教师职称时往往优选说课。
2、说课的优势
第一、机动灵活。说课不受时间、地点、教学设备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也不受教学对象和参加人数的制约,只要两个人以上即可进行。
第二、短时高效。单纯的说课一般时间较短,20——30 分钟即可完成,但内容却十分丰富,既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处理,又包括教法设计;既要说清怎么教,又要讲出为什么。
第三、运用广泛。说课的运用很广,领导检查教师备课、教师间研究教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均可采用说课的方法。
第四、理论性强。说课的理论因素很浓,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上课是时间性的表演,说课是理论性的分析,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说不好课的。
三、说课的特点
说课既然是一种教研活动,则它必然具有教研活动的一般性质:第一,群体性,即由很多教师参与;第二,交流性,即说课者与听课者要彼此进行意见交流;第三,研究性,即交流的内容是各自经过一定研究的结果。此外,说课还具备以下特点。
1、从说课内涵看,它有鲜明的理论性
理论在说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这是因为说课不仅要说出当然,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说出所以然,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其根据,一方面来自现实实际,另一方面靠的是教育教学原理。备课时也需要理论依据,但理论往往是作为一种素养发挥着潜在性的作用或影响;而说课则要使理论走上大雅之堂,走上居高临下的位置明明朗朗地发挥它的指导功能和支撑作用。没有理论,说课就没了份量,没了光彩。
2、从说课表达看,它有鲜明的阐发性
说课,不仅仅局限于对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的简要说明解释上,它不是教案的复述;说课也不仅仅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更突出地表达教学理论对教学方案、教学案例的指导关系上。即以备课为前提,以教案为素材,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阐发案中之理、理中之案。因此,说课的表达方式既有说明,也有证明和阐明。而备课只要心知肚明、纸上写明。
3、从说课技能看,它有鲜明的演讲性
说课是对备课的解说、上课的演示,主要靠语言来表达。这使它具有了演讲性特点,即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发表自己的施教演说。同时,与教师上课的讲又大不相同,上课是面对学生讲,要通过讲去激发和指导学生去学习和领会。而说课的讲,则可以且应该讲得尽可能精彩些,要通过讲让听者心中点头,心悦诚服。
4、从说课水准看,它具有鲜明的高层次性
说课的理论性促使教学研究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专家转化。说课的阐发性,要求教师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说明实践;用实践去印证理论,发展理论,使教师向着教育家靠近。说课的演讲性对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语言及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说课是一种高层次的教研活动。
5、从说课实践看,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尽管说说课的层次性较高,但并不因此而降低它的可操作性。这种可操作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说课的内容及其要求十分明确、具体和科学,具有规范性;第二,说课不受时间、地点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有其灵活性;第三,说课的演讲和表演特点对教师有激励性;第四,说课纳入到管理者的工作范围,便增强了组织力度而使之具有约束性。
四、说课的类型
1、研究性说课
这种类型的说课,一般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常常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先由一教师事先准备并写好讲稿,说后大家评议修改,变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这种说课可以一星期搞一次,教研组或年级组里的教师可以轮流说课,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2、示范性说课
示范性说课一般选择素质好的优秀教师上,先向听课教师示范性说课,然后让说课教师将课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最后组织教师或教研人员对该教师的说课及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析。听课教师从听说课、看上课、听评析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示范性说课是培养教学能手的重要途径。
3、评比性说课(检查性说课)
要求参赛教师按指定的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写出说课讲稿,然后登参演讲,最后同听课评委评出比赛名次。评比性说课有时除了说课外还要求说课内容付之课堂实践,或者把说课与交流有关“说课”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起来,以便把“说课”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这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行家的有效途径。
五、说课的内容
1、说大纲
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法定性、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对一门课程的性质、功能、任务、内容乃至一般方法的最权威最基本的依据。说大纲,就是要把大纲中的相应要求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说大纲,要重点说明有关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教学大纲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找到有力的依据。说大纲,可以结合到教材中去进行。
2、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信息资源。说教材,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
3、说教法
教法,即教师的传授之法。说教法,主要是说明“怎样教”的办法和“为什么这样教”的依据。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后,恰当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解释教者是用的什么方法落实“双基”、渗透德育、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还要说出教者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在精华要害的知识上进行点拨,在能力生长点上强化训练,以及如何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同时说该课时如何使用教具、学具或电教手段。
4、说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