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古八景的美丽传说
千年古镇郧西上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数不清的奇峰秀水,有着无数动人的传说。在这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卷中,又以长堤柳浪、伍峪青幔、铁箍云峰、三山叠翠、白岩云桥、天桥古洞、仙鹤凌霄、嵩山仰面等古八景为之最。
上津古八景之说,最早出现在清朝,当时人们汇总前人的成果,把上津地区的秀美风景作总结,赋诗咏志,赞美当地独有的秀丽风光。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所谓的上津古八景有的已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消亡,有的现在仍然为人们所熟悉,并且依然吸引大量游客。 上津古八景,每一景都留下诗或赋,或美丽的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古八景”之长堤柳浪 长堤柳浪 长堤柳浪位于距上津古城300米的金钱河畔。大堤长5000米,宽6米,高8米,为古镇防洪之屏障。堤外河床巨宽,沿堤植柳,形成一路柳丝漫舞的风景。每逢春雨纷纷,柳丝如烟,飘渺朦胧,听牧童横笛,看渔翁垂钓。清代诗人王霖观长堤柳浪有感,动情的吟唱出:“青青堤上柳,飘忽自成春,欲作三眠势,应来九烈神;波平分鸭黛,浪咸起鱼鳞,若向江中渡,风流自有人”。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饱含诗意的古城烟雨柳丝图。 铁箍云峰 铁箍云峰位于古城西南部铁箍岭村。其地山高坡陡,地势险峻,如华山奇峰直插云霄。长年云雾缭绕,云在山中,山在云间,山随云动,云随山移,山雾融合,神秘莫测。有人说真武帝慕景观止,座峰裂崖,故炼铁箍之而得名,也有人说此地与杨八姐有关。传说有一年春天,杨六郎之八妹想到此见哥哥。一路观景来到当地的一座叫三道包子的山,从头道包子行至山的主峰三道包子时,一脚踏去,山峰裂沉。杨八姐急叫:“本方土地哪里去了,太上老君快来搭救”。太上老君见状,变成一位铁匠,手持铁锤和一铁箍,出现在杨八姐的面前,杨八姐求于铁匠,将手中的铁箍套于包子山腰,此刻此山不再开裂下沉,从此以后,这座三道包子山就叫“铁箍岭”。
朝暮踏上古城朝西观望此峰,云雾中隐约相见,形似山腰间套一铁箍。铁箍云峰作为上津的古八景之一,有诗曰“谁得开山力,凿成一柱峰。云根连秀石,月影漏苍松。非不霞为锦,还将铁作墉。寺中金邑相,朝暮响清钟。” “古八景”之三山叠翠 三山叠翠 置身上津城头,极目远眺,看青山叠嶂,闻鸟语花香,近山低,远山高,层层连绵,山山鼎立,翠峰叠加,“狮子头”、“一支腊”(奇石)绝壁峭立,展现了无尽的动感与灵气,因此形象的称为三山叠翠。文人王鼎禄有诗赞曰:“叠叠层峦起,春光缀翠微;云鬟常照镜,霞锦可裁衣;正是芙蓉面,翻好锦绣帏;三山时敛迹,不解世间非。” 嵩山仰面 此景位于今天的孙家湾村,此地山势陡峭,山峰林立,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在浩月照射的银幕下,群山连绵,混然一体,酷似美女仰面诵诗,口鼻分明,秀发飘逸,双乳高耸,手足清晰,栩栩如生,妩媚动人。上津文人赵文锦有诗句描绘:“仰面对嵩山,山高对笑颜;仙芝经屡采,峭壁费登攀。古木凌霄卧,林深著雨间;烟云时四绕,举止认苍鬟。” 天桥古洞 天桥古洞位于城北五公里之黄龙湾。美丽的金钱河流经此处突然变窄,穿山裂石,自峡谷中奔腾而出。两岸山如刀劈,滩陡浪急,下游不远处即是“蛤蟆嘴”。自谷中喷涌而下的河水冲向伸入河内的幽深岩洞,急转折回,掀起数丈浪,如游龙出水。据传,古时此岩洞内有一蛤蟆精,每当船排经过,蛙精突鸣,受惊落水者便被其吞食。而蛤蟆嘴对面山嘴又有一洞,洞内有一千年蛇精,听到蛙叫便出洞争食,过往行人难以幸免。为助民众通过,有一过路游神在两岸绝壁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距河高出百丈,故曰天桥。为防两妖侵害,并在桥头绝壁上劈一岩洞,建一庙宇,人神共守,自此两岸百姓畅通无阻。文人晏文光有诗篇赞誉:“云汉垂虹彩,溪河跨石桥;底今来古洞,忆昔逐山魈。涧仄清流乱,林深宿雾消;残阳旧路回,风叶响萧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