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州古八景

 陆安桥1871 2015-01-05
    古代,每座县城都有一个宝塔,据说那是与风水有关,是镇县之宝。此外,每个地方都还有“八景”或“十景”之类的景观,并对每一个景观给一个雅化名称。这是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对当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概括。
    “万州八景”,最早当是宋代赵善赣任郡守所提出,他把“岑公洞”等作为万州八景。以后,明代沈巨儒有八景诗,清代乾隆年间知县刘高培、咸丰年间县令丁凤皋均有八景诗。清同治《万县志》又记录了“万县十景”,略见下表:        时代         提出者             景  观  名  称                         备  
       宋        郡守赵善赣      岑公洞   峨眉碛   翠  屏   鲁  池             《同治志》转引《方舆胜览》
                                 天生桥   西  山   古练石   江会楼

       明         沈巨儒诗       金岛印浮  峨眉返照  鲁池流觞  西山夕照          乾隆《万县志第四卷》
                                 白崖仙迹  都历摩天  仙桥虹济  岑公灌芝
      清初        孙本卓诗       岑洞水帘  峨眉碛月  秋屏列画  曲水流觞          乾隆《万县志第四卷》
                                 长虹横渡  玉印中浮  西山夕照  天城倚空         

      清乾隆      刘高培诗       岑洞水帘  峨眉碛月  长虹横渡  曲水流觞           同治《万县志》
                                 秋屏列画  玉印中浮  西山夕照  天城倚空
      ·咸丰     丁凤皋诗       岑洞水帘  峨眉碛月  秋屏列画  曲水流觞           同治《万县志》
                                 长虹横渡  玉印中浮  西山夕照  天城倚空
        清       《夔州府志》    岑洞水帘  峨眉碛月  玉印中浮  长虹横渡              万州下景
                                 曲水游觞  秋屏列画  西山夕照  天志倚空
                                 白岩仙迹  都历摩天                                   

      清·同治     《万县志》     岑洞水帘  峨眉碛月  金岛印浮  仙桥虹济              地理古碛
                                 鲁池流杯  秋屏列画  西山夕照  天城倚空
                                 白岩仙迹  都历摩天                                   
    以上各景都依本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命名,其分布上大致是,北山一景、南山三景、西山二景、天城山(带苎溪河)二景、大江中一景。
    北山。 “都历摩天”,指的是都历山高插入云。
    明·沈巨儒诗《都历摩天》是这样描写的:

天际孤峰一柱擎,诸峦罗列仙潮尊。
大江倒影虹跨涧,明月当空玉满昆。
何用仙人九节鞭,直探素女洗头盆。
巫峰十二参差立,共仰此山公领孙。

    苎溪河东岸的北山脚下,是唐宋故城,明清时县城也只限于环城路一带,都历山在县城后面,被认为是县城的主山,因位置在原县城之北,故之名北山。从县城仰望都历山,山势陡峻,高插入云,称作“都历摩天”,以形容其高。实际上都历山只是比太白岩、天城山略高一些,由于地处县城背面,一向为人所看重。都历山山顶地势平坦,居高临下,俯瞰县城,是县城之屏障,在古代战争中,双方都要先占此山,以控制县城。
    北山的半山,曾建道观,故名“北山观”。北山踞县城之顶,俯压县城,先踞为胜。明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就在北山山半建了石城,是军事性的防御建筑。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至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午)进行了扩建,石城高6公尺左右,城上有两公尺高的石碟146个,周围通长400公尺,石城前后均有炮台。清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政府为保护县城,曾屯兵石城。同治年间,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县里又屯兵结营于此。清末民初,石城建了庙宇“昭明宫”。现已改建为“弥陀院”。
    从长江下行在江上远望万州,都历山浮若圆珠,这种景观平时不见,而常出现于雨中。由于烟雨,都历山腰云雾缭绕,都历山顶圆珠似的浮于云雾之中,呈现出“浑若圆珠”的景象。
    清李鼎元有诗云:“路人巴东好处好,万州廓外最清奇。南山云接北山雨,正是寒江欲暮时。”这后两句的景色,就是都历山“浑若圆珠”的时候。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旧城环城路一带已经拆迁,都历山虽然仍在,失去了下面旧县城的衬托,随移民迁建原县城之上的枇杷坪又形成新区,但摩天的感觉就不如原来了。
    南山。秋屏列画、峨眉碛月和岑洞水帘。
    秋屏列画是指对江的翠屏山,古时绿化很好,郁郁葱葱,叠翠如屏,极目远眺,恰如屏障,直如一幅图画。孙本卓《南浦八景?秋屏列画》:

爽挹西山景,屏开玉器浮。茂林迷古诗,小港杂渔舟。
翠列千岩晓,红深万树秋。天然图画好,清宓与营坵。

   
    南山正对着旧县城的南门,县衙门座北朝南,翠屏山恰似一面绿色屏墙对着县署,长江河段到了这里转流向东北。根据这一地形,宋?范成大有诗:

    前山如屏墙,得得正当户。西江朝宗来,循屏复东去。

    此景随着旧县城城址的消失,而南山已农耕开发殆尽,秋屏列画就名不符实了。
    峨眉碛月在南山脚下,水落时出现一弯大碛坝,形如娥眉,细石斑斑,极为可爱,峨眉碛成为八景之一,与当地民俗有关。据记载,万州人每年在正月初七日(人日):“乡市土女渡江南峨眉碛上,作鸡子卜击小鼓唱竹枝歌。”所以人们对峨眉碛十分钟爱。
    清李鼎元诗《峨眉碛》:

仲春暖似夏初时,万县桐花开满枝。
夜半山岈残月吐,一痕沙碛画娥眉。

    三峡工程二期蓄水水位上升后,峨眉碛已在水下了,
    岑洞水帘在南山江边一个岩嵌,是一个溶洞,《方舆胜览》记载:“洞广六十余丈,深四十余丈,石岩盘结如华盖,左右方池泉涌出岩际,松竹藤萝,真神仙窟也。”隋末时有名岑道愿者因避乱由江陵溯江而上至南浦,爱石龛幽静,遂隐居此洞,遂名岑公洞。岑道愿“爱石龛幽静,遂居其下,片衣粒食,悉无所营,时已百余岁,肌肤若冰霜,宴坐二十年兀然化去。”活了120多岁。《四川省志》记:“唐(隋末)岑公曾居于此,有石状如芝,名石芝。又有泉曰:灌芝泉。”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南浦大早,地方官员到岑公洞里求雨后即得了雨。地方衙门禀报朝廷,朝廷封岑道愿为冲妙大师虚鉴真人,并迁妙庭观于洞旁,一时香火鼎盛,岑公洞遂成名区。宋黄庭坚、陆游,清王渔洋均有游岑公洞之诗。现洞内尚存宋以来石刻多幅。
    清代丁凤皋万县八景涛《岑洞水帘》:

石室藏真地,丹还不计年。层岩仙瀑泻,半壁水帘悬。
钩转蟾光老,珠跳鹤泪圆。胜游消永日,回首白云眠。

    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岑公洞口略高于水,洞门尚存,三期水位蓄水后亦将没于水下。
    西山。有“西山夕照”和“曲水流觞”两景,如西山列为西山夕照”和“白岩仙迹”两景,共为三景。
    “西山夕照”有的称为“白岩仙迹”前者按自然景观命名,后者指诗仙李白曾在此读书一事。
    清丁风皋万县八景诗《西山夕照》:

西山迎爽气,霁景夕阳殷。散绮收前壑,余霞浸一湾。
脚垂新雨歇,舍返片云闲。明月招邀上,诗仙映醉颜。

    清万县知县陆玑登太白岩有诗刻壁,文如下:

丙辰既望独游太白岩题壁

树梢高处露瑶宫,梯石层岩曲折通。一道红阑新补景,春游宛在画屏中。
岩谷云多石气凉,在山养性出山忙。问谁不爱烟霞痼,随处安心别有乡

咸丰六年仲春陆玑题子承绳侍

    曲水指高笋塘边的流杯池,“曲水流觞”指古代一种风俗,称“修禊事”,即每年三月上巳日,到流水边洗足饮酒,以求消灾祈福。此处流杯池也是建造于宋代,是当年太守束庄所凿,备邦人岁修禊事之用。有的人又将鲁池与曲池合称为“鲁池流觞”,清同治《万县志》题名为“鲁池流杯”。古代称高笋塘为西山北麓,西山公园为西山南麓,故归于西山。
    清刘高培万县八景诗《曲水流觞》:

学士重相知,怡情及浒濞。浮杯捉月来,飞羽乘槎至。
酣兴峡浪回,倾斗滟滪渍。愿与苏黄偕,临流载举觯。

    天城山。两景,即“天城倚空”和山下苎溪河上的“仙桥虹济”。
    天城倚空是指天生城。它是一座山,在苎溪河东,与都历山、太白岩遥遥相峙。天生城奇峰突起,十分险峻雄伟。四周都是绝壁,无路可登,只有前、中、后三座寨门可通,在古代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要塞。天生城前寨门上有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时的门额,题为“天生城”。据《华阳国志》载,刘备曾在此屯兵,因此又名为“天子城”,亦名“天城”。天生城在南宋末年,是南宋守将上宫夔抗元军的据点。天生城和合川钓鱼城、忠县黄(皇)华城等都是宋军最后陷落的抗元据点。明代,山上有纪念上官夔的“上官夔祠”。现在天生城石壁上有多幅摩崖石刻,其中杨文安纪功碑,记载了杨文安克万州的过程,很有历史价值。在明末清初,天生城上是抗清据点,由三谭驻兵于此。
    清丁风皋万县八景涛《天城倚空》云:

万仞奇峰没,凌虚气象雄。如墉凭地险,累卵自天工。
鸟道余丹壁,松关款碧空。星辰梯接步,引览极巴东。

    天城下面的苎溪河上的一景称“仙桥虹济”,亦名“石琴响雪”,即苎溪上的自然天桥————天生桥,那是一块横亘在苎溪上的自然巨石。传说李白在西山读书时曾到天生桥漫步,故天生桥又名天仙桥。桥内侧有清雍正年间夔州府杨本源题刻“响雪”二字,和摩岩刻“石琴”及“天倦桥”等。苎溪河是一条季节性山溪水,春夏之间,涨水时桥上瀑布飞悬,渍流如雾似雪,枯水时刻,流水叮咚有声,酷似琴音,故名其为“石琴响雪”。三峡水利工程二期蓄水后,已淹于水下。
    明杜应芳《天生桥》诗这样写道:

灵根穿地起,神斧画天通。龙卧雷奔壑,鲸天雪渍空。
平能舒险仄,坚不受磨礲。应与银河接,还期黄石逢。

    大江中一景。即江中一巨石,长数百公尺,宽数十公尺,夏没冬出,巨石上的积沙可淘金,过去曾有人在此采石,因名千金石,景观名为“金岛印浮”,三峡水利工程二期蓄水后,已淹于水下。
    刘高培诗《玉印中浮》

天雯飞宝篆,地脉矗灵蚪。嵌水俨新佩,掖云如系肘。
唇楼星欲就,虬璧鬣还纽。千载淘金鑑,真文终不朽

    以上共九项,如西山将“西山夕照”及“白岩仙迹”均列入,则为十景了。如写成八景,西山选列一项,而天城、都历和翠屏的三项中只选列两项。
    八景是历史产物,随着时代发展,景物变迁。三峡工程修建,城市面貌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当是有新的八景取代由来已久的古八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