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潮州府城人过年

 凤州鸣 2011-07-17

 

潮州人的时节习俗网摘

                 (一)潮州府城人过年


     潮州民间认为:狭义上的过年,是指从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天过渡到新年的第一天,即除夕日和春节两天,与词典的释义大同小异;广义上的过年,是指从腊月二十四日神上天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日和春节两天为高潮,潮州俗语所谓未闹元宵未过年,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与词典的释义有较大差别。
     
过年习俗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礼佛、祭神、祀祖、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腊月二十四日,传说是灶神上天之期,简称神上天。灶神,俗称新面公。是日,家家户户都要用糖桃祭拜灶神。糖桃,就是用软糖在一张方红纸上摆成一粒大桃子的形状。拜糖桃,意在沾住新面公的嘴,让其上天说好话,落地保平安
     
二十四神上天后,潮人就开始忙碌准备过新年了。家家户户都要选择吉日,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大洗涤、重新布置、装饰;备办干果、脯料等各式年货、购买新衣;男人要理发刮须,女人要挽面美容;蒸制红粿(红桃粿)、乌粿(鼠粬粿,又称糍壳粿)等粿品。外地人说潮州姿娘好做粿。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风俗如此,即使有的姿娘不吃粿也得学会做粿。新媳妇若不会做粿,逢年过节时,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因此,潮人的的妇女,从小就学会做粿,而且长大了,个个都是心灵手巧。初春时节,密密麻麻的鼠粬草装点着田野的葱郁,这些长着茸茸白毛的小草就是鼠粬粿的好原料。鼠粬粿来自民间,是集中群众智慧研制而成和不断提高的粿品。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潮州,到处烧杀掠抢,为避战乱,居民逃到山林里,后来没粮可吃,只得寻找野菜充饥,便发现了一种无毒而口感微有甘香的鼠粬草,于是经常采吃。战乱过后,有人便将鼠粬草采回家里,捣碎后与大米一起舂成粉末,用来制作粿皮。最初用红糖番薯泥做馅,制成的粿品呈暗褐色,取名乌粿。后来,人们又将粳米粉改为糯米粉,将红糖番薯泥馅改为芋泥或绿豆,加配芝麻或花生作馅。新鲜的鼠粬草要捣碎煮烂后趁热和上糯米粉,和好的粉团要用石臼舂揄,反复锤炼,让鼠粬泥和糯米粉充分混和,使粿皮柔软润韧。虽然粿品一进嘴便混沌一片,但心灵手巧的潮州人硬是要把它做得精致亮丽,把粿坯用刻有图案的粿印压制,使粿品统一规格,美观大方。粿印有大有小,大的巴掌大,小的两个拇指大,无论大、小都别致可爱。鼠粬粿印制后,放在垫有香蕉叶的蒸笼上炊熟就可以吃了。潮州先人用鼠粬草掺入食物中,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为鼠粬草是一种青草药,中医药名叫白头翁,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祛风湿之功效。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载:鼠粬草主治脾寒、寒热、止咳。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也道:取鼠粬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粿,以压时气。《本草纲目··鼠粬》引邵桂子《瓮天语》曰:北方寒食采茸母萆(鼠粬草)和粉食。
      
除夕日(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日)上午要先购买祭祀物品和年夜饭鱼肉菜佳肴,宰杀并卤制好鸡、鹅、鸭三鸟。卤鹅是潮州名菜,卤全鹅与白嚼全鸡都是拜祖重要祭品,卤鹅又是过年的大菜,必不可少。
     
除夕日午饭后,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贴春联、门符、照壁符,挂灯笼,除旧布新,图个吉利。市上春联,都是吉祥如意的对联。有些春联,属古代保留对联,较为常见,例如: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桃符其义,知者不多。周代,以两片长方形桃木板悬挂于大门两旁,上书神荼郁垒两降鬼大神名字以压邪,谓之桃符。这是春联的起源。据《后汉书·礼仪志》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曰: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春联。后来干脆省去桃木板,将神荼郁垒作为门符分左右书于大门上。因桃木板是红色的,故春联是用红纸书写的,门符的底地也是红色的。目前,潮州府城北门有些百年以上的老屋大门上,尚有神荼郁垒四字。又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这付对联是明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在未及第之前,写给(海阳金石)西林村(孙畔村)的孙员外六十华诞之期的贺寿联,后来逐渐演变为春联,在民间流传了四百多年,这是联坛佳话,不可不记。自周至今,春联盛行不衰,内容丰富,五花八门,但有的春联平仄和对仗不大讲究,上、下联错贴者也随处可见。
    
  除夕。除夕是指除夕日的傍晚至次日的清晨,即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夕阳西斜至正月初一鸡啼破晓。有专家学者认为,从狭义上看,除夕才是真正的过年,因为在这一夜跨过了新年。
     
除夕日下午,夕阳西斜,摆开八仙桌,把龛上全部家神请上桌,置祭品,举行隆重的祭祀祖先仪式。接着要设案祭财神爷。晚上于大厅摆圆桌设火炭炉,现时改为电磁炉,全家大小围坐在圆桌上一起打边炉吃年夜饭,也叫吃团圆饭,俗称围炉。一家人不论平时分散在多远的地方,都必须赶回家来团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团圆饭菜色丰富,但其中几种菜肴必不可少:猪肉丸、牛肉圆、鱼丸,取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和三圆(天、地、人合圆)之意,预祝子孙金榜题名、象征和谐圆满。萝卜,俗称菜头,取好彩头之意,象征好运来、兴旺发达通四海之吉兆。蚶,取闽南潮州俗语蚶壳钱,赚大钱!之意,象征生意兴隆,新年发财。旧时将吃剩的蚶壳钱洗净,洒于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初五才收拾干净,这个习俗与中原远古曾以贝壳为货币有关。韭菜,取割了又发,发了又割之意,象征财源滚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蒜,取潮州俗语食蒜有钱劝之意,是潮州话的土话,预祝新年能有大量资金积蓄,家里、银行、裤袋日日有钱。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预示家人年年丰衣足食,而且食用不完。猪前脚,取耙入之意,启示家人顾家、顾乡、顾国。芹菜,潮州话同音,取勤劳生活美,健康春常在之意。围炉进食的芹菜不能用刀切碎,要连根带叶洗干净后下锅煮熟,吃时也不能咬断,要从头到尾,慢慢吞进嘴里,然后才可咀嚼,劝导家人办事认真,有头有尾。吃团圆饭时,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两口,讨个吉利。围炉时,如果家里有人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空出一个席位,置其衣寇于空位上,或摆一套碗筷,表示家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古时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年夜饭吃过后,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们发压岁钱,能赚钱的晚辈也要给长辈送压岁钱,体现了潮州人一向尊老惜幼的美德。压岁钱俗称压腰兜,简称压腰。吃完年夜饭后,全家人大小都要休浴,穿新衣。若有赊帐欠数,最迟要在除夕当日还清。这一天家中的水缸要装满水、米缸要装满米,满仓过年,同样象征年年有余
      
除夕之夜要留灶火,灯火通宵,家家户户合家守岁,等待新年的来临。守岁,也叫除夕守岁,是指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俗称熬年。自汉武帝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间为夜半时分。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守岁含义后来有所变化,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诗《守岁》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苏轼《守岁》又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为什么守岁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叫它做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的肆虐日期,人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吉凶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灵魂保佑家人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关。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或喝酒壮胆。天色渐渐变黑,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转了大半夜的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辰,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兽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见面时都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得精光,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夫妇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各自点燃了一把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又听到震耳欲聋的暴裂声,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暴裂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烧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之光就是用竹之类捆作成一把火炬。竹把燃烧后,火光闪烁,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就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怕光、怕爆竹,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北极星)那儿,紫微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紫微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北极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了唐朝进入高峰期。唐太宗李世民《守岁》诗曰: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潮州功夫茶独占鳌头;还有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意作平平安安。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共话家常,或唱歌、或跳舞、或吟诗、或作对;也有俗户人家,或打扑克、或打麻将、或掷骰子、或赌六合(六合彩),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高潮,其乐融融者矣。若聚族而居,大堂之上,叔伯兄弟,妯娌姑嫂,共叙亲情,亦乐在其中。
     
在潮州城,时至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播之后,最普遍最受欢迎的守岁活动,就是吃完团圆饭,合家准时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前,晚会从除夕夜8点一直播放到凌晨12点半;2010起,晚会延长时间,从2009年除夕夜8点一直播放到2010年凌晨1点。晚会结束了,年也过了,但天还未亮,人们还得继续搞点娱乐活动,等待黎明的到来。
      
春节。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古称元旦,这是从汉武帝明令以夏历正月初一为新年沿用至今的。这与易学界的生肖年不尽相同,易学界普遍认为,生肖年从立春算起,立春才为一岁之始。
     
潮州人在旧时正月初一清晨,男女老少都穿新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一大早,家里的下辈要给上辈拜年祝福,上辈要给下辈寄以期望,互道吉祥。接着先祭拜天公(玉皇大帝),再祭拜地主爷(神),然后祭祀祖先。祭拜天公时,或用五牲,或用三牲;祭拜地主爷(神)时,或用三牲,或用单牲,或用饼食糖果,荤素不论,比较随便。但祭祀祖先时一定要用素食斋菜,不得有荤,此俗流传已久。清顺治《潮州府志》载:元日,祭用斋。清乾隆潮州《普宁县志》载:元日,祀祖先用素;初二,祀祖先用荤。礼毕,全家人亲亲热热、和和气气吃早饭。早饭食斋,吃干饭。因正月初一为弥勒菩萨坐位,故新年之始,先人后人都要食斋。旧时早餐吃的干饭,都是除夕日特意煮多的年夜饭留下的剩饭,俗称隔年饭,寓意年年吃不完,年年饭有剩!饭后,厅堂要插鲜花布置,还要摆设潮州柑、糖果和橄榄。柑比桔大,桔与吉同音,故称大吉,象征着吉祥如意;糖果,俗称糖圆,象征着甜蜜团圆;橄榄,顶替北方的槟榔,因与宾郎同音,象征着喜迎贵宾。清乾隆《潮州府志》云:不设槟榔,便称简慢。接着,父母就要携带家人,用红袋装一两对大吉,以亲疏、上下、长幼为序,向亲朋好友登门拜年。拜年的先后顺序是非常讲究的。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拜年风俗,内容相当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再拜祖宗,三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近代,拜年顺序又有了新的变化,初一要向最为敬重的老辈、恩师、恩人、领导等拜年;近十几年,府城几乎约定俗成,初二为仔胥日,仔胥特别是新仔胥要携妻带儿向岳父岳母拜年,一般还要在岳父岳母家中吃午餐或晚餐。拜年的客人进门时,要与主人互赠祝福语、多说吉祥话。祝福语和吉祥话主要有新年如意、万事胜意、新正快乐、新年合想、心想事成、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生意兴隆、大展宏图、财源茂盛、学业进步、前途无量等等,注意因人而用。主人要请客人就座喝潮州工夫茶,请食橄榄、糖果,然后互换大吉;旧时大人还要用红髦索系一串铜钱或银子互挂在小孩脖子上,俗称栽须,预祝小孩茁壮成长,步入青年;现代改为互送小孩利市,俗称红包,同样用红髦索系一个红包互挂在小孩脖子上,用意与栽须相同。接着,主人备酒设宴款待客人,俗谓贺正。清嘉庆潮州《澄海县志》载:各设酒看相邀饮。谚云正月酒,家家有’”20世纪50年代以前,民间团体要在初一、初二两天上午,以潮州大锣鼓或舞狮、舞龙等形式给行铺、社会名流拜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广,亲朋好友越来越多,时间也显得越来越宝贝,于是,到了府城电话基本普及的20世纪90年代,除了少数重要人物非登门拜年不可外,其余普通亲朋好友都改用电话拜年,省时高效,皆大欢喜;到了府城手机基本普及的21世纪初,普通亲朋好友都改用手机信息拜年。由于信息拜年非常方便,又可群发,因此,拜年信息发送量急剧上涨,有的信息发送量和接收量都多达近百条,常常造成信道堵塞,发送失败。2011年春节,手机信息的信道堵塞就从2010年除夕夜的11点一直堵到正有初一的下午,这也造成了不必要的通信混乱。
     
过年期间,除夕和春节都是圣日,在潮州有许多禁忌:正月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洗衣服,否则要丢失钱财;不能拿长短筷用膳,否则过渡会搭不到船;不能食粥食汤,否则出门常会遇到下雨天。过年不能弄坏盘、碗等器物,否则会一贫如洗,若不小心弄破了,要说瓷开嘴,大宝贵等吉利话语加以补缺;不能说衰话、脏话、坏话,若小孩犯禁,家长要拿一对大吉上门陪礼道歉,祝愿人家逢凶化吉,这是潮州人的美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