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的几个重要中医名词:营卫失调、肾阳不足等

 长火一丁旺 2011-07-18

营卫失调是什么意思

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而言。表证自汗有两种情况:一是“卫弱营强”。因卫外的阳气虚弱,失去外固的能力,汗液自行溢出,临床表现为身不发热而时自汗出。一是“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临床表现为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强与弱只是相对的。
治疗上用桂枝汤。桂枝汤是《伤寒论》的代表方之一,仲景方约二百余首,其中用桂枝汤加减变化而出者,计有二十八方,约占七分之一。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前人柯韵伯、王子接、郑钦安都谈到本方既是解表剂,又是和里剂,尤其王子接论述伤寒方,列桂枝汤为和剂祖方。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实践证明,桂枝汤功用既能调和营卫,又能燮理阴阳,与麻黄汤之专于发表,及三承气汤之专于攻里者不同。正因为它具有解表和里的功效,因此,可用于营卫失调,营卫不足及阴阳失调所导致的许多病症。

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而言。表证自汗有两种情况:一是“卫弱营强”。因卫外的阳气虚弱,失去外固的能力,汗液自行溢出,临床表现为身不发热而时自汗出。一是“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临床表现为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强与弱只是相对的。
治疗上用桂枝汤。桂枝汤是《伤寒论》的代表方之一,仲景方约二百余首,其中用桂枝汤加减变化而出者,计有二十八方,约占七分之一。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前人柯韵伯、王子接、郑钦安都谈到本方既是解表剂,又是和里剂,尤其王子接论述伤寒方,列桂枝汤为和剂祖方。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实践证明,桂枝汤功用既能调和营卫,又能燮理阴阳,与麻黄汤之专于发表,及三承气汤之专于攻里者不同。正因为它具有解表和里的功效,因此,可用于营卫失调,营卫不足及阴阳失调所导致的许多病症。

什么是心肾不交

病情分析:
“心肾不交”是中医名词.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
你这个是心脏功能减退的问题!有可能你检查不出来毛病!但事实上就是有症状!功能性的!你这个是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心肾不交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虚烦.遗精等症.成因:1.久病伤阴.2.房事不节.3.思虑太过,情致郁而化火.4.外感热病,心火独亢.


意见建议:
建议你用滋肝补肾的食物疗法.肾宜补不宜泄,肝宜泄不宜补.肝是要去火的,经常按摩太冲穴位,由太冲穴往行间穴方向推下去,这样可以泄肝火,太冲穴是人体最大的消火穴.另外,平时还需要健脾养胃:用淮山,茨实,薏米煲扇骨症状多为失眠.多梦.虚烦.遗精等症,治疗用药为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口服.建议你服用中药!西药没有多好的办法
。建议平时要调节好作息时间,白天不要睡觉,注意清淡饮食,适当锻炼,可到药店买交泰丸,脑力宝,都是中药,效果不错,
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生活护理:
你这在中医治以交通心肾,处方:桑白皮,陈皮,赤芍,桃仁搁12克,柴胡,通木,半夏,苏子各10克,香附,大腹皮,甘草各15克,青皮14克水煎服
心肾不交中偏肾虚用六位地黄丸,偏火大用?魄逍耐?三黄片.
疗心肾不交最好的方子就是交泰丸了.如果成药买不到,可以用中药黄连30克,肉桂30克也是可以的,方法是煎水喝.睡子午觉.每天的中午.每晚子时必睡.药物用柏子养心丸加归附地黄丸.肾不交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心肾不交
英文名称:
disharmony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
定义:
心肾相交之平衡关系失调,肾阴不能上济心火,阴不制阳,虚火亢动,心神不宁的病理变化。
 

概述

  中医名词。心肾不交证是因心肾既济失调所致的病证。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

病因

  久病,思考太多,抑郁,房事不节。中医的五行理论,心属火,肾属水,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称为心肾相交,或者叫水火相济。如果思虑过度,或者心情抑郁,心火亢盛,就会心神不宁。向下损耗肾水,失阴液濡养,或者过于用肾,则腰酸,头晕,健忘(髓脑由肾来补养)。且肾阴不足,肾阳相对偏亢(在中医,每个脏腑都有阴和阳,理想状态是两者平衡),因此就会觉得手心热,咽干口燥,舌红等假(虚)热的表现。

成因:

  1.久病伤阴。2.房事不节。3.思虑太过,情致郁而化火。4.外感热病,心火独亢。

症状

  临床表现: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呜,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失眠.多梦.虚烦.遗精等症。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鉴别

  本证以肾阴虚、心火旺为特征。在生理状态下,心火下达肾水,肾水上济心火,使肾水不寒,心火不亢,则水火互济,心肾相交。若肾水不足,心火失济,则心火偏亢,或心火独炽,下吸肾水,则肾阴暗耗,以致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而心肾不交。
  心火偏亢,则心烦失寐,心悸不安,健忘;肾水不足,髓海空虚坝u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虚火内扰精室则遗精,带下。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心火亢盛证相辨别,心火亢盛证仅表现为心烦失寐等心火偏亢的症状,而无肾阴虚见症。本证既有心人偏亢的症状,又有肾阴虚的见症。
  辨证注意点:心火偏亢的临床表现,伴有肾阴虚的见症。

治疗法则: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生地15克、玄参10克、茯苓10克、五味子10克、当归10克、朱麦冬12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黄连6克。本方运用于心肾不交之心阴不足者。
  (2)知柏八味丸加味: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2克、山萸肉10克、丹皮6克、泽泻6克、茯苓10克、夜交藤18克、合欢皮12克、石菖蒲10克、莲心10克。本方适用于心肾不交偏于肾阴亏损者。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1日3次。
  2.加减变化:若兼见火旺伤阴,舌红绛无苔者,于基本方(2)中酌加石斛12克、沙参12克以甘寒滋阴;若兼见有湿热,舌苔黄腻者于基本方(1)小加栀子10克。马尾连6克、车前草15克、苡仁15克清热利湿;若阴虚盗汗剧者于基本方(2)中加煅龙牡各15克、浮小麦15克、瘪桃干15克敛阴止汗;若兼见肝火上炎,症见头晕目眩较重者,可加菊花12克、桑叶10克、黄芩10克、钩藤12克清散肝火;若热扰精室,遗精频作者加金樱子10克、莲须10克、沙菀蒺藜15克、刺猬皮10克滋肾固精。

(二)饮食疗法

  (1)山药荔枝粥:取鲜山药100克、荔枝肉15~30克、桂元肉15克、五味子3克,冰糖适量。先将山药切薄片,与荔枝肉、桂元肉、五味子煮,同取汁再加粳米100克煮成粥,加冰糖即成,可早晚服食。
  (2)茅根赤豆粥:先取鲜白茅根30克,煎汤取汁,再煮赤豆30克待豆熟,加粳米200克煮粥,以豆煮烂为度,即可食用。

(三)气功疗法

  心肾不交患者可用气功作辅助治疗、以坐位练入静为主的强壮功为好。练功方法,要求环境安静,坐后要全身放松,眼开一线,注意鼻尖,舌尖抵上腭。唾液多后徐徐下咽。如有杂念而忘记念数时,当及时收回从头再念,如念到100次而未忘,再从l念起。也可用随息法,即思想高度集中在呼吸上,吸时气下沉入小腹,呼时渐升细细呼出,思想随呼吸升降,如有杂念,即把思想收回,初练10分钟即可,练功中杂念太多,或见烦躁,立即收功,下次再练。征逐渐提高入静境界的基础上延长练功时间,常有较好疗效。

施治要点:

  (一)在脑外伤后遗症中的心肾不交之证颇多,此症因脑受震荡而致,治疗时应以益肾填精为主,因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之故。药物可用生熟地、何首乌、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紫河车、鱼膘胶等品。再随证适当加减即可,不必多用泻心火之药,防止苦寒过度伤阴。
  (二)一般认为心肾不交证,从病机上分析多为心火旺于上,肾阴亏于下,水火不交而成。对于这种“心火旺、肾阴虚”常用黄连阿胶汤火“泻心火,滋肾阴”;从临床上分析,尚有“心火旺、肾阳虚”.“心气虚、肾阳虚”、“心气虚,肾阴虚”,亦可说是心肾不交证。其治疗,“心火旺,肾阳虚”可用交泰丸泻心火,助肾阳;对“心气虚,肾阳虚,“用茯菟丸养心气,补肾阳;对“心气虚、肾明虚”用天王补心丹来益心气,滋肾阴。

预防

  1.若心肾不交证小失眠严重得,应要求病房安静,室内要清洁卫生,温度湿度要适宜,以保证病人能得到充分休息。
  2.若表现为逝精频作的病人则应告知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保持阴部的清洁,干燥;内裤宽大不宜过紧,夜间睡眠不能使阴部太暖。
  3.未婚男青年的手淫常是心肾不交的遗精病的病因,应告诫其危害性,使病人决心戒险恶习。若因阴茎包皮过长,动员病人切除,不愿切除者,必须每天清洗阴茎、龟头部的尿垢,防止包皮嵌顿龟头证

科技名词定义

脾阳虚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yang
定义:
脾阳虚衰,失于温运,以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冷肢凉,大便溏薄,或下肢水肿,或妇女带下量多,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脾阳虚证是指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中焦虚寒证”。 
  【临床表现】为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或泛吐清涎,或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弱。脾阳不足,不能温煦脘腹四肢,则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寒得热散,故疼痛得温则减,且喜热饮。脾阳不足,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作用减弱,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清稀,或浮肿,带下增多。脾阳不足,胃阳亦虚,故纳食减少,泛吐清涎。气与阳同类,阳气不足,则倦怠神疲。脾阳虚证是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脾气虚证失治误治,气虚严重,累及于阳,即可形成脾阳虚证,两者临床均有神疲倦怠,纳食减少等表现,但脾阳虚因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往往伴有畏寒肢冷、脘腹冷痛等寒象。
  【机理分析】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脾阳虚衰,运化失权,故纳少腹胀,大便稀溏;阳虚阴盛,寒从内升,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
  【药方】:归脾汤或归脾丸。金元时期李东垣曾以脾胃阳气不足为立论依据,自创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沉香温胃丸等有效方剂。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此证的各种证治案例。
 
与脾虚湿困症状大致相同,但病机上稍有差异。湿困脾阳,是因外湿影响脾阳的运化,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脾阳可以恢复。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宜健脾为主。结合燥湿,脾健才能正常运化。参见“脾虚湿困”条。
  

脾虚湿困

脾虚湿困证的临床表现为饮食减少,上腹部满闷,大便泄泻,恶心呕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至引起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临床辨证时必须进一步区分脾虚是脾气虚还是脾阳虚;湿邪是寒湿还是湿热。脾气虚主要症状有腹胀,食后尤甚,饮食减少,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脉缓而弱,舌质淡嫩等。又脾气主升,脾气虚则气虚下陷,可兼见久泻不愈、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而脾阳虚的主要症状,是在脾气虚见症的基础上,兼见腹中冷痛,喜热喜按,畏寒肢冷,妇人白带清稀量多,脉沉迟无力。脾阳气亏虚湿邪困阻者,一般为寒湿,也有湿邪久居化为湿热者,临床主要症状为泄泻,腹胀,腹痛,其大便粘稠不畅,或腹中痞满,黄疸,口中干苦,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或数。

治疗

  脾虚湿困的治疗,总宜健脾利湿。若为脾气虚湿困,可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如脾阳虚湿困,方用实脾饮温阳利水;若为湿热困脾,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连、黄芩或越鞠丸、保和丸等健脾化湿清热。
  脾虚湿困的治疗,总宜健脾利湿。
  

脾虚湿困食补法

若为脾气虚湿困,可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如脾阳虚湿困,方用实脾饮温阳利水;若为湿热困脾,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连、黄芩或越鞠丸、保和丸等健脾化湿清热。
  一般治疗方法是: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处方:参苓白术散。药物:莲子肉30克,薏苡仁30克,砂仁10克,桔梗15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人参15克,甘草10克,白术20克,山药30克,陈皮10克,大枣5枚。

肝胃不和

  中医名词。 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征候。 主要表现为: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嘈杂吞酸,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脏腑功能不协调所致的病证。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影响胃的功能;或寒邪侵袭肝胃,导致肝胃功能异常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暧气吞酸,呃逆呕吐,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巅顶疼痛,呕吐涎沫,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
  病机分析:本证可分为肝气犯胃和寒邪侵袭肝胃二种类型。肝气犯胃者,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则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气郁化火,胃失和降,则暧气吞酸,呃逆呕吐;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气郁而化火之象。
  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之邪循肝经上行,则巅顶疼痛;寒邪犯胃,中阳不足,胃失和降,则呕吐涎沫;阴寒之邪内盛,阳气受损,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为阴寒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肝气犯胃型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两者均可出现胃院胀痛,暧气吞酸,呃逆呕吐等症。但本证有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的临床表现,脾胃湿热证无这一表现。本证的寒邪侵袭肝胃型当与寒邪犯胃证相辨别,两者都有胃寒疼痛、呕吐等表现,但本证有肝寒气郁的临床表现,寒邪犯胃证则无这一症状。
  辨证注意点:抓住肝胃同病的临床特征,并注意区分寒热的不同

肾阳不足

  肾阳不足,中医又称肾火弱,肾火弱的人就会感到身体寒大:表现为,腿脚寒凉难受。 实际肾阳不足对人体脏器功能也影响很大,包括小腹寒凉,子宫胞冷,阴囊湿冷等。同时也影响相应的骨质,肌肉等功能,并容易诱发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肾元阳不足并伴有气血不畅的人,会再冬天及气温下降时,感到四肢季度寒凉,尤其以腿脚为甚。
  养肾宜分阴阳
  肾阴虚的主要症状有:腰膝部位酸痛,头晕或耳鸣,听力下降,口干咽燥,烦热,手足掌心发热,晚上出汗,大便干结,男子遗精。脉搏细弱无力或脉搏细弱快速。舌体红,舌苔少。肾阴虚证,往往有阴虚火旺症状。
  肾阳虚的主要症状有:腰膝部位酸痛或疼痛寒冷,畏寒,四肢冰冷,精神萎靡,小便不顺畅或失禁遗尿,男子性功能下降,更可有阳痿,女子不能怀孕,有时还出现水肿。脉搏细弱或要重按才能触到细弱的脉搏。舌体胖大,有白色舌苔。肾阳虚证,往往有阳虚而寒的症状。
  理疗分析:
  ①腰部是督脉和膀胱经的循行之处,腰酸背痛主要与督脉和膀胱经经气不畅有关,长期保持同一种姿势,加之风寒外袭,使腰背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此种亚健康与肾气虚损密切相关,“腰为肾之府” ,针对经络不畅患者可用“扶阳罐”温刮,配合“固肾扶阳素”,向上推揉督脉自腰阳光至至阳穴,再沿膀胱经向下推揉至秩边穴。
  ②肾虚导致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也会导致腰痛。扶阳罐温灸相应穴位及温刮温刮相应经络,可扶正固本,补益肝肾,疏通经络,祛风除湿,缓解肌肉疲劳与痉挛,从而缓解腰酸背,用扶阳罐温灸腰俞、腰阳关、命门、肾俞、腰眼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