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养生系列之 气候养生注意事项

 梁达LD 2011-07-18
夏季养生系列之 气候养生注意事项

夏季气候养生注意事项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

四季当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对于人体来说,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向外发散,伏阴潜藏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血液多集中于体表。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清楚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即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

夏季养生防邪侵

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也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因为炎热,人们贪图凉快,往往会导致阳气受损,如过食生冷会引起腹泻、腹痛;夏天纳凉易患感冒,出现鼻塞、喷嚏等症状。
夏季由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因此,夏季养阳首要的一点是,不能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在有穿堂风的地方及风扇下睡觉,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侵袭人体,引起身体不适。夏季乘凉时要注意保护腹部,以免受凉。

暑邪耗气防苦夏

另外,苦夏是一种常见的暑热证,大多发生在体弱多病者和中年脑力劳动者身上,由于天暑地热,人体与气候不适应,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和失调。常表现为:一进入夏天,就会经常感到头昏脑涨、全身乏力、倦怠嗜睡、食欲减退、精力不集中、心烦不安等。到秋日暑衰,各种不适便不药而愈,饮食和精力亦恢复正常。苦夏虽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精神、生活起居等多方面进行防治。

长夏暑湿伤肌肉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中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中医认为,湿伤肉,湿邪重浊,感受湿邪后,易损伤人体肌肉,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黏滞,病损往往难以治愈,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感觉重而酸,固定一处,反复发作,有着痹之称,即现代所说的风湿关节炎等症。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2011-5-11 10:59:00 | 浏览: 7  评论: 0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