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

 老玉米棒 2016-11-08
夏季,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6个节气。夏季的气候特点 是炎热,是个酷暑蒸人的季节。《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季”,而“蕃季”就 是茂盛、华美的意思,即指在夏季里,气候炎热,万物茂盛。在我国南方,除了气候 从温转热之外,因经常下雨,时而细雨绵绵,时而狂风暴雨,天地之气相交、蒸腾闷 热,所以有热不可耐、烦躁不安的感觉。人生于天地之间,从大自然吸取氧气、水和 各种营养食物来养育自身,也不例外将受天地变化的影响。根据气象学说,正是由 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改变了太阳辐射的角度和强度,从而产生了一年四季交替不 断的运动变化。我国地处北半球,夏时阳光正射在北半球上,小暑、大暑时节就是 一年中太阳辐射时间最长、最强,地面水分蒸发最多、空气湿度也最大的季节,尤其 进入“三伏天”后气温达到最高峰。暑、湿二气为夏季主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在正常情况下夏季不同的气候变 化,并不伤人致病,只有当气候急骤变化或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它们才会成为致 病因素。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故当暑热之邪伤人时较速, 发病初起多为暑犯肺卫和暑人阳明胃经;因暑热之邪最易伤元气,尤多耗伤......[展开]
夏季,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6个节气。夏季的气候特点 是炎热,是个酷暑蒸人的季节。《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季”,而“蕃季”就 是茂盛、华美的意思,即指在夏季里,气候炎热,万物茂盛。在我国南方,除了气候 从温转热之外,因经常下雨,时而细雨绵绵,时而狂风暴雨,天地之气相交、蒸腾闷 热,所以有热不可耐、烦躁不安的感觉。人生于天地之间,从大自然吸取氧气、水和 各种营养食物来养育自身,也不例外将受天地变化的影响。根据气象学说,正是由 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改变了太阳辐射的角度和强度,从而产生了一年四季交替不 断的运动变化。我国地处北半球,夏时阳光正射在北半球上,小暑、大暑时节就是 一年中太阳辐射时间最长、最强,地面水分蒸发最多、空气湿度也最大的季节,尤其 进入“三伏天”后气温达到最高峰。暑、湿二气为夏季主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在正常情况下夏季不同的气候变 化,并不伤人致病,只有当气候急骤变化或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它们才会成为致 病因素。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故当暑热之邪伤人时较速, 发病初起多为暑犯肺卫和暑人阳明胃经;因暑热之邪最易伤元气,尤多耗伤津液; 因夏令雨湿较多,或因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湿热之邪易于相伴为病,故此暑又常有挟湿之症;又因炎暑亢盛,贪凉冷饮,或乘凉太过,暑热之邪易为湿所逼,故有暑兼 寒湿者。湿为长夏之气,以其正当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汽上腾,潮湿 充斥,故夏季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为阴邪,湿性重浊、黏腻、停滞,易阻 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致病常与其他病邪相混合,且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 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侵袭人体后所致;内湿多由于脾失健运、水湿 停聚而生。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它与周围环境是统一的。人类生活于 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并时刻影响着人体。随着自 然界的运动变化,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也相应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有严格的 季节性。由此,在夏季,人类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一 种能悉知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能自动调节其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其 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气血运行旺盛。夏季主阳,是阳升之极,阳气 盛、气温高,充于外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此外,即使在一 天之中,昼夜晨昏气温的变化也对人体气血盛衰产生相应的影响,人体的阳气“一 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见,人体阳 气的盛衰是随着昼夜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而呈节律性变化的,这就为饮食养生的 每日三餐的选择与调配提供了理论依据。[收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